《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_第1页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_第2页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_第3页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_第4页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微生物学检验》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人体各种体液及细胞成分进行显微镜学、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析,是一门集微观形态学和宏观理化检验于一体的系统检验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岗位技能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临床医学和实验室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前期课程的延伸,为后续顶岗实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综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生物安全和责任意识。(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尤其着重训练常规微生物检验项目的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临床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能够熟练进行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显微镜检测;熟悉革兰染色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熟悉微生物生化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熟悉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能正确分析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培养和提高学习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通过常见微生物检验技术、鉴定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见微知著”的专业自信、“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辩证思维,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见微知著”的专业自信,“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辩证思维,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医学有关的八大微生物种类。熟悉:微生物的三大类型及分类;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任务。了解:微生物命名原则。掌握:微生物致病性,细菌毒力的组成和毒素的生物学作用,感染类型;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方法。熟悉:常见全身感染的类型及特点,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了解:机体抗感染免疫的特点;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作用。(2)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的概念;BSL—2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规范;BSL—1、BSL—2在安全设备、个体防护方面的不同。熟悉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等级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感染性物质的操作与处理。了解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布局及设计和建造要求。(3)掌握细菌的生物学地位、基本形态,与染色、致病、免疫、耐药有关重要结构;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繁殖的方式和规律;细菌控制的常用方法。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作用和意义。(4)掌握病原性球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微生物学检验,尤其是它们的鉴定依据和鉴别要点;熟悉病原性球菌的临床意义(5)掌握肠杆菌科的共性及常见细菌的微生物检验;非发酵菌革兰阴性杆菌的共同特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及临床意义;霍乱弧菌主要生物学特性;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苛养菌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熟悉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意义;不动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及临床意义;霍乱弧菌微生物常规检验程序和方法。(6)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征,痰涂片抗酸染色及报告。熟悉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星形诺卡菌的鉴别要点,诺卡菌与分枝杆菌、棒状杆菌的鉴别。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麻风分枝杆菌致病性;放线菌属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及免疫性(7)掌握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生物学特性及微生物学检验,支原体的生化反应鉴别及微生物学检验,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验。熟悉支原体与细菌的L型的区别,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检验。了解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的临床意义。(8)掌握菌丝、孢子的概念;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特点。熟悉真菌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真菌的鉴定程序;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9)熟悉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掌握病毒标本采集和送检应遵循的原则;病毒检验鉴定常用技术;熟悉病毒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方法;了解病毒感染的实验室快速诊断。2.能力目标(1)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操作及结果判断;细菌接种技术、培养方法、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生化反应的原理。熟悉细菌染色标本检查的基本程序,细菌培养常用培养基和器材。了解细菌不染色标本的检查方法和用途;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及自动化检测技术等鉴定微生物。(2)掌握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常用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的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及实验质量影响因素;熟悉耐药表型检测;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方法;了解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种类;药敏试验中药物选择原则。(3)掌握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送检和处理的原则、临床常见标本细菌学检验程序、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熟悉TAT、危急值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临床标本常见病原菌的检验方法及鉴定要点;了解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的临床意义;临床标本中正常菌群的分布及常见致病菌。(4)掌握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三个阶段;熟悉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试剂和培养基的质量保证;设备的监测、校准和验证;危急值的范围和处理;了解微生物检验申请的信息;检验人员的要求;实验方法的确认;检验报告内容。(5)掌握医学检验技术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性能,能够独立完成综合性医院检验科各项医学检验工作。(6)正确使用微生物检验常用仪器;正确配置各种常用培养基、试剂及消毒剂;学会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3)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5)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6)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4.思政目标(1)“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见微知著”的专业自信(3)“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感(4)辩证思维和团队精神(5)再学习和创新能力三、课程结构(一)课程模块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有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生提升其专业素质的基础,包含细菌基本性状、细菌检验技术、药敏试验、常见球菌鉴定、常见杆菌鉴定、分枝菌属鉴定六部分内容。拓展模块是选修内容,是高职职业教育专科学生深化其对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理解,拓展其职业能力的基础,包含厌氧菌鉴定、四体鉴定、真菌检验、病毒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等内容。(二)学时安排基础模块建议学时为48—60学时,拓展模块建议学时为12—24学时。模块主题建议学时基础模块细菌基本性状48—60细菌检验技术药敏试验常见球菌鉴定常见杆菌鉴定分枝菌属鉴定拓展模块厌氧菌鉴定12—24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鉴定真菌检验病毒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四、课程内容(一)基础模块1.细菌基本性状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各种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具有相对恒定的生物学性状。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对研究细菌的生理活动、致病性、免疫性和抵抗力,以及鉴别细菌、开发利用细菌,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和防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内容要求】(1)掌握细菌的生物学地位、基本形态;(2)熟悉与染色、致病、免疫、耐药有关重要结构;(3)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繁殖的方式和规律;(4)细菌控制的常用方法;(5)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作用和意义;(6)掌握细菌L型的概念和主要生物学特征;(7)熟练掌握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形成原因;(8)掌握常见细菌变异现象及其意义;(9)熟练掌握两类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异同以及在检验、用药等方面的意义;(10)掌握细菌主要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的分布;细菌的分类方法。【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细菌基本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统一,落实培养学生临床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2.细菌检验技术微生物个体微小,因此,观察其形态必须要借助特殊的观察工具————显微镜;将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种微生物区分开要用特殊的培养技术,因此,显微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检验特殊技术和方法的核心。【内容要求】(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熟练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操作及结果判断;(3)熟练掌握细菌接种技术、培养方法;(4)掌握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5)掌握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6)熟练掌握细菌染色标本检查的基本程序。(7)了解细菌培养常用培养基和器材(8)掌握细菌不染色标本的检查方法和用途;(9)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及自动化检测技术等鉴定微生物【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培养基制备、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细菌接种等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统一,落实培养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3.药敏试验一种抗菌药物如果也很小剂量便可以抑制、杀灭细菌,则称该细菌对该抗抗菌药物具有敏感性。细菌耐药性指细菌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具有耐受性。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耐药性不同,同种细菌不同菌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与耐药性也有差异。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合理是导致其变化的重要因素,掌握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旨在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内容要求】(1)熟练掌握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常用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的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及实验质量影响因素;(2)熟练掌握耐药表型检测;(3)掌握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方法;(4)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种类;药敏试验中药物选择原则;【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药敏试验与临床工作相统一,落实培养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4.常见球菌鉴定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的体表以及与体表相通的腔道中,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种类繁多,在鉴定上较为复杂,可根据溶血、形态染色、触媒试验进行初步鉴定。对人治病的球菌称成为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格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前者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场球菌属,后者包括奈瑟菌属和卡他莫拉均属等。【内容要求】(1)掌握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2)熟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的临床意义;(3)掌握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的微生物学检验,尤其是它们的鉴定依据和鉴别要点;【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检查等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统一,落实培养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5.常见杆菌鉴定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是一大群形态和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多数是肠道正常菌群的重要成员,临床常见的有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弧菌科、革兰阴性苛养菌等。【内容要求】(1)熟练掌握肠杆菌科的共性及常见细菌的微生物检验;(2)掌握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及临床意义;(3)掌握非发酵菌革兰阴性杆菌的共同特性;(4)掌握霍乱弧菌主要生物学特性、霍乱弧菌微生物常规检验程序和方法;(5)掌握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苛养菌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6)了解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意义;(7)熟悉不动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及临床意义【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弧菌科、革兰阴性苛养菌鉴定等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统一,落实培养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6.分枝菌属鉴定分枝杆菌是一类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含有分枝菌酸,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具有抗酸性,故又称抗酸杆菌。人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对人类致病。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和AID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核病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内容要求】(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征,痰涂片抗酸染色及报告(2)熟悉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3)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4)了解结核分枝菌的培养特性;(5)了解结核分枝菌与其他分枝菌的鉴别。【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结核分枝菌检查等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统一,落实培养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二)拓展模块1.厌氧菌鉴定厌氧菌分厌氧芽胞梭菌和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芽胞梭菌有1个属130种,多为腐物寄生菌,少数对人致病,如破伤风芽胞梭菌,产气荚膜芽胞梭菌,肉毒芽胞梭菌等,引起外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有40多个属300多个种,多为人体正常菌群成员。可与需氧菌、兼性厌氧应共同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可为条件致病菌,如双歧脆弱类杆菌等,引起内源性感染。【内容要求】(1)掌握运送厌氧菌感染标本的常用方法;(2)掌握厌氧芽胞梭菌主要种类、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3)掌握厌氧芽孢梭菌的临床意义;(4)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厌氧菌的检验、报告单分析及解释的等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统一,落实培养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2.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鉴定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生物学性状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分类学上归于细菌范畴。【内容要求】(1)掌握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生物学特性及微生物学检验;(2)掌握支原体的生化反应鉴别及微生物学检验;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验;(3)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和分析,能解释检测结果;(4)熟悉支原体与细菌的L型的区别,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检验;了解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的临床意义【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临床意检验方法、报告单分析及解释的等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统一,落实培养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3.真菌检验真菌即蘑菇,自成一界,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具有典型的细胞核,完善的细胞器,细胞壁含几丁质和B—葡聚糖。不含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吸收,营腐生、寄生、共生和超寄生生活。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繁殖。它与原核型微生物有许多不同点。【内容要求】(1)掌握菌丝、孢子的概念;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特点;(2)熟悉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3)了解能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能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落实培养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4.病毒检验病毒是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具有体积微小;非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仅一种核酸;严格的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繁殖;抵抗力特殊;在医学微生物中占重要地位的特征临床上病毒感染占75%,具有动效应、传染性强、传播快、流行广、诊治困难、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等特点。【内容要求】(1)掌握病毒、病毒体、干扰现象、潜伏感染、干扰素等概念;(2)熟悉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3)明确病毒的复制周期,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4)了解中和抗体的作用环节,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增殖,对宿主产生的影响。【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病毒检验,报告单分析及解释的等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统一,落实培养学生临床微生物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5.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用以防止实验室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意外暴露及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及实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实验室设计与建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内容要求】(1)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的概念;BSL—2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规范;BSL—1、BSL—2在安全设备、个体防护方面的不同;(2)熟悉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等级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感染性物质的操作与处理;(3)了解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布局及设计和建造要求;【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落实培养学生临床微生物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6.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现代医疗诊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手工操作、定性实验为主,任务繁重、工作方式复杂,只有注重质量控制工作,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重复性,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微生物检验的全过程,涉及微生物检验所需的试剂、培养基、设备、环境和信息资源、人员、技术和专业知识等。以标本为主线,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过程可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三个阶段。【内容要求】(1)熟悉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三个阶段;(2)掌握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试剂和培养基的质量保证;设备的监测、校准和验证;危急值的范围和处理;(3)了解微生物检验申请的信息;检验人员的要求;实验方法的确认;检验报告内容。【教学提示】教师尽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借助信息化资源展示实验操作流程、操作原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能力,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与临床工作相统一,落实培养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生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具体表现为主要维度(见表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表1临床检验基础学科核心素养及表现核心素养内涵具体表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采用临床检验技术、方法对离体的血液、尿液、粪便、体液、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检测,高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能综合分析检查结果,熟悉临床工作思维并能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迁移运用到岗位工作的相关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微生物检验项目的检测流程,并解决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使用大型检查设备对标本进行检验,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具备临床工作思维,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适合检验岗位需求。“见微知著”的专业自信能采用可靠的检验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验、结果分析,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就感,提高专业的认知度和自信心。通过协作分工达到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熟悉大型仪器设备和手工操作等检验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对检验结果结合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对常见病例可以初步诊断并提供进一步检查思路。●通过不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自信。“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在现实和虚拟空间都能够遵守医学法律法规、医学伦理与道德,尊重患者隐私;具备较高的生物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能够在突发情况下处理和解决社会问题;关注新技术、方法带来的社会问题,对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影响能从社会发展、职业发展角度进行理性的判断和负责的行动。●了解医学法律法规、医学伦理与道德、隐私教育并自觉遵守。●了解生物安全和防护,规范日常工作行为。●对新技术、方法应用和创新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责任意识。辩证思维和团队精神能利用辩证思维对微生物检查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和优化,对常见疾病有清晰的诊断思路。能意识本学科到与专业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本学科检查项目有正确逻辑思维,能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积极与团队人员开展合作,获取有用信息。●对学科内在联系有所了解,举一反三解决遇到的问题。再学习和创新能力能理解微生物检验课程的优势和局限性,能适应现代检验技术发展的进程,通过创新思维、具体实践使问题得到解决,养成终身学习和创新实践习惯,开展自主学习、再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及时获取新的检查技术、方法和手段。能适应现代检验技术发展进程,将新方法、技术、手段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能用创新思维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学业质量水平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学业水平分为两级,每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微生物学检验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场景下运用各种方法、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特征。具体表述见表2水平一:掌握基础模块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对新的检验方法、手段、技术及应用有一定的了解,能应用常用的检查技术完成基本工作流程。水平二:在水平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拓展模块的知识技能,能用大型仪器设备对检测项目进行检验,对于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操作。表2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水平二1—1[“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操作技能,熟悉学科基本知识和能力。●针对工作任务需求,能完成基本操作流程。●对新的检验方法、手段、技术及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专业有一定认识,知道本学科对生活、学习、工作的作用、优势及局限性。●了解检查的项目,能出具报告单。2—1[“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操作技能,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能力。●针对工作任务需求,能熟练完成操作流程。●对新的检验方法、手段、技术及应用有深入了解和认识。●对专业有深入认识,熟悉本学科对生活、学习、工作的作用、优势及局限性。●能熟练使用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本学科检查项目进行检查。●熟练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1—2[“见微知著”的专业自信]●对本专业有自信,能采用成熟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对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根据临床数据和化验单结果初步对疾病进行判断。●能够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简单问题。2—2[“见微知著”的专业自信]●对本专业有自信,能选用适合检验方法进行检查。●不断提升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在不同场合宣传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临床数据和化验单结果对疾病进行判断,并能提供进一步检查的内容。●能够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1—3[“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了解医学法律法规、医学伦理与道德、隐私教育并自觉遵守。●了解生物安全和防护,规范日常工作行为。●对新技术、方法应用和创新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责任意识。2—3[“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熟悉医学法律法规、医学伦理与道德、隐私教育并自觉遵守。●熟悉生物安全要求和防护知识,规范日常工作行为,对不正确的行为能给予指导。●对新技术、方法应用和创新有判断能力和责任意识,能通过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开创新方法。1—4[辩证思维和团队精神]●对本学科检查项目有一定了解,具备辩证思维思考问题。●能配合团队人员开展合作,获取有用信息。●对学科内在联系有所了解。2—4[辩证思维和团队精神]●对本学科检查项目有正确逻辑思维,能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积极与团队人员开展合作,获取有用信息。●对学科内在联系有所了解,举一反三解决遇到的问题。1—5[再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及时了解新的检查技术、方法和手段。●能适应现代检验技术发展进程。●积极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了解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知识内容。2—5[再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及时获取新的检查技术、方法和手段。●能适应现代检验技术发展进程,将新方法、技术、手段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能用创新思维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顺利获取专业技术资格证。六、课程实施(一)教学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检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微生物学检验课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充分发挥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关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根据检验学科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2.落实核心素养,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微生物学检验学科核心素养是临床检验基础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并完整把握微生物学检验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将提升学生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见微知著”的专业自信、“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感、辩证思维和团队精神、再学习和创新能力五项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活动,全面促进学生临床检验基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效促进学业目标的达成。3.突出职业特色,加强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师要突出职业特色,根据微生物检验课程目标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强调课程内容与专业实践、职场需求的对接,创设与行业企业相近的教学情境任务,通过设计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检验实验室检查学习规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加深其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4.提升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微生物检验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实现微生物检验基础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技术,依托慕课、微课、云教学平台等网络教学手段,利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等构建真实、开放、交互、合作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5.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尊重生源差异和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丰富多彩的课程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课程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医学检验技术技能竞赛,使之成为检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二)学业水平评价学业水平评价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进课程学习、改善课程教学、完善课程设计、监控学业质量。实施学业水平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业水平评价对接本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全面、系统地收集并科学分析、处理有关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信息,通过多维度的综合分析,全面考查学生微生物学检验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2.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当吸纳相关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考核评价;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发挥评价对课程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等作用,促进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践应用能力,特别是运用临床检验技术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鼓励学生获取相关卫生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三)教材编写要求教材编写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教材编写应严格遵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须符合以下要求。1.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教材编写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内容要与课程任务和课程目标保持一致,确保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见微知著”的专业自信、“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感、辩证思维和团队精神、再学习和创新能力五项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教材编排应围绕微生物学检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系统设计教材的结构内容,有机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展现人类文明成果,使学生坚持中国立场,能用讲述中国故事,同时也具备国际视野。2.体现职业特色,遵循检验专业学习规律教材编写要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系统设计、合理安排。要体现职业特色,涵盖微生物检验技术各项检查内容,强调职业情境设置和职场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行业所需检验技能。要遵循微生物检验技术学习规律,将讲、练、训、赛、考等技能训练相结合。鼓励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倡导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3.优化教材编写队伍,注重编写质量教材编写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熟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本专业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熟悉行业发展与企业用人要求,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企业工作经验。要广泛吸纳学科专家、教育教学专家、具有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参与,组成结构合理的教材编写队伍,以保证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保证教材编写质量。教材整体设计要科学合理、梯度明晰,图、文、表并茂,生动活泼,形式新颖。书中的名称、名词、术语等要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课程资源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数字化资源、教学设备资源和特色资源。应根据本校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特点,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1.文本资源文本资源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的资源,除教材外还包括工具书、练习册、教师用书、课外读物、文献资源、职场工具书材料等。教师选用文本资源应注意其政治性、实用性、职业性、时效性,及时结合最新文件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补充教学内容。2.数字化资源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推动信息化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师应通过课程资源平台、检验教学类应用程序等获取和使用各类数字化资源(如公开课或教学比赛录像等),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满足生源多样性及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校应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鼓励和支持检验教师开发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以及具有校本、区域、国际化特色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3.教学设备资源教学设备资源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施的基础性条件。为课程教学配备必需的设备资源(计算机、互联网、智慧教室、语言实验室等),提供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