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_第1页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_第2页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_第3页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_第4页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一、本文概述《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一文旨在对晚清时期中国驻外公使群体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一时期,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开始派遣驻外公使,他们成为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驻外公使的选拔与任命、他们在国外的活动及其影响等多个方面,全面揭示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特征、作用及其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地位。文章将回顾晚清时期国际局势的演变,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变化,探讨这一背景下中国派遣驻外公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文章将分析晚清政府如何选拔和任命驻外公使,以及这些公使的群体构成,包括他们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等。文章还将重点关注驻外公使在国外的活动,如参与国际会议、进行外交谈判、维护华侨权益等,以及这些活动对中国外交政策制定和国际形象塑造的影响。通过对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够揭示这一群体在近代中国外交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近代中国外交的演变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本文也期望能够为当今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二、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形成与背景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中国被迫开放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交往。在这一过程中,驻外公使群体的形成与发展,成为了晚清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一群体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开端,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驻外公使群体的形成,源于晚清政府对外部世界的重新认识与理解。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并设立领事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清政府开始选派官员出任驻外公使,以代表中国进行外交活动。这些官员大多具有丰富的学识和外交经验,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积极维护国家权益,为中国争取了一定的国际地位。驻外公使群体的形成,也与晚清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现代化的推进,晚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驻外公使群体作为这一变革的产物,他们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国际视野,成为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的重要力量。晚清政府的国际交往政策也为驻外公使群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背景。在晚清时期,清政府逐渐认识到外交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了加强与各国的联系和沟通,清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外交机构,并选派官员出任驻外公使。这些官员通过与国际社会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和策略。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形成与发展,既源于晚清政府对外部世界的重新认识与理解,也与晚清社会的变革和政府的国际交往政策密切相关。这一群体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也为后世的外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三、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构成和特点晚清时期的驻外公使群体,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的构成和特点,既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也体现了中国对外交往的逐步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在构成上,晚清驻外公使群体主要由两类人构成:一类是清政府任命的官员,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一定的外交才能,被派往各国担任公使;另一类则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士人,他们往往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被派往各国学习先进文化和技术。这两类人在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外交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他们都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开放心态。面对陌生的外交环境和文化背景,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并融入其中,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利益。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国家的代表,他们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时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尊重和认可。再次,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外交经验和知识。通过多年的外交实践和学习,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和知识,为中国的外交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面对新的外交环境和挑战时,他们能够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创新外交方式和方法,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晚清驻外公使群体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构成和特点既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也为中国外交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外交实践与成就晚清时期,驻外公使群体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实践与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晚清外交官员的国际视野和外交智慧,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与地位。在晚清时期,驻外公使群体积极参与了国际事务,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权益。他们利用外交手段,与各国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同时,他们还通过外交渠道,了解了国际社会的动态和趋势,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角。在对外交涉中,晚清驻外公使群体展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技巧和策略。他们善于运用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利益。在与各国的谈判中,他们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变通,展现了中国外交官员的睿智和胆识。晚清驻外公使群体还通过外交实践,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他们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们还通过各种渠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外交实践与成就,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尊重和地位,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资源和支持。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困境与挑战晚清时期,中国的驻外公使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还要在文化和传统观念上作出巨大的调适。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扩张,晚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参与国际事务。驻外公使作为国家的代表,必须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和谈判。然而,由于晚清政府在国际上的地位不高,加之列强的歧视与压迫,驻外公使们常常面临着外交上的被动和无奈。驻外公使们在与西方国家的接触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他们不仅要适应西方的生活方式,还要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这种文化冲突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晚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驻外公使们在执行外交任务时,常常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例如,他们在与外国官员交往时,往往要遵循繁琐的礼仪和规矩,这使得他们在国际交往中显得有些生硬和不适应。驻外公使群体内部也存在着诸多矛盾。由于他们的出身、背景和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在外交政策和策略上往往存在分歧。晚清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也使得驻外公使们在工作上常常受到掣肘和干扰。晚清驻外公使群体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他们需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现智慧和勇气,同时也需要在文化和传统观念上作出适应和调整。尽管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六、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晚清时期的驻外公使群体,作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重要桥梁。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社会,开始参与并影响世界事务。驻外公使群体在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深入了解国际法和外交惯例,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朝贡体系”观念,建立起近代外交的基本框架和制度体系。他们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谈判,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权益和话语权,推动了中国外交的现代化进程。驻外公使群体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通过与西方国家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将西方的科学、文化、艺术等介绍到中国,同时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传播到西方。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宝库,也促进了中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驻外公使群体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接触和交流,深刻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工业、教育等方面的落后,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们的努力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清驻外公使群体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他们通过外交实践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历史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启示。七、结论通过对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群体在晚清外交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推动中国外交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尽管在晚清时期,中国的外交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但驻外公使群体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为中国外交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驻外公使群体在晚清外交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他们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外交资源和国际地位。同时,他们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尊重和支持。驻外公使群体在推动中国外交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外交理念和实践经验,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外交建议和方案。这些建议和方案不仅为中国外交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后来的中国外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晚清驻外公使群体在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困境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他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有时也会受到国内政治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果和国际形象。晚清驻外公使群体是中国外交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他们在晚清外交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推动作用,为中国外交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境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持续发展。参考资料:特命全权公使,简称公使,也是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只是其所受礼遇次于大使,所享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与大使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任命特命全权公使一级的外交代表已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特命全权公使升格为特命全权大使。我国建国初期曾与北欧一些国家互派特命全权公使,后均升格为大使。各国驻外使团多设有公使这一职衔,但与这里所说的特命全权公使不同。大使馆内的公使是外交代表机关中在礼宾次序上仅次于大使的一级外交官员,其任命同其他外交官一样,无需事先征得驻在国的同意。列为特命全权公使级外交使节的还有教廷公使,其派遣情况与教廷大使相同。常驻外交代表等级的划分最初是在1815年维也纳国际会议上统一的。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决定明确把外交代表划为大使、公使和代办三级,这就消除了在此之前因外交代表等级划分不统一而经常发生争执位次的现象。虽然1818年11月亚琛会议决定增加驻办公使一级,置于公使和代办之间,但是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又取消了驻办公使,再次恢复为大使、公使和代办三级。特命全权大使,是最高一级的外交官。为一国领导人向另一国领导人派遣的外交官。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和享有比其他两个等级的外交代表更高的礼遇。特命全权大使这一名称中“特命”二字并非一开始就有。据记载,从前常常发生常驻大使和特命全权大使争礼宾次序的现象,特使以自己有特殊使命为由,希望排在常驻大使之前。为此,十七世纪后期,常驻大使的任命国书中开始加上“特命”二字。这样就使常驻大使和特使在礼宾次序上处于相等地位。特命全权公使,同样是一国领导人向另一国领导人派遣的外交官,只是其所受礼遇次于大使,但公使所享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与大使相同。特命全权公使的“特命”二字是仿效特命全权大使的名称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任命公使一级外交代表已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公使升格为大使。我国建国初期曾与北欧一些国家互换公使一级外交使节,后均升格为大使。近年来在大使馆内的外交人员中设立公使这一职衔的现象有所增加。但这一级公使与这里所说的特命全权公使不同,特命全权公使是外交代表中的一个等级。他的任命需经驻在国的同意,代表本国政府行使职务,而大使馆内的公使,则是外交代表机关中,在礼宾次序上仅次于大使的一级外交官员,其任命同其他外交官一样,无需事先征得驻在国的同意。代办,是由一国外交部长向另一国外交部长派遣的,它是最低一级的外交代表。代办所受礼遇低于大使、公使,但所享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与大使、公使相同。一九五四年以后我国先后与英国、荷兰根据双方政府协议,曾互派代办,其任务是,继续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事宜并办理侨务和商务业务。这是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前的一种特殊做法。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清政府开始派遣驻外公使,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晚清驻外公使群体。这一群体在中国的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国际关系以及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出现与发展,既与晚清时期的世界格局有关,又与中国自身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自19世纪初以来,西方列强不断侵华,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侵犯。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清政府开始进行外交上的调整,其中包括派遣驻外公使。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近代化的加速,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进一步促成了驻外公使群体的形成与发展。晚清驻外公使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他们身兼要职,代表清政府进行外交交涉,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权力。这一群体主要由谙熟外语、具有国际视野的官员组成,人员构成较为特殊。驻外公使群体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他们不仅需要应对国际纷争,还需国际法以及各种外交惯例等方面的知识。与其他外交群体相比,晚清驻外公使群体更注重对外交涉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外交手段。晚清驻外公使群体对当时国际事务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在外交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外交官不仅代表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涉,还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和丰富的国际知识维护国家利益。驻外公使群体还在国际法制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通过参与国际会议、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推动国际法的公正、合理制定。在此过程中,驻外公使群体还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做出了不懈努力。晚清驻外公使群体作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在维护国家利益、拓展对外关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为近代中国的外交体制建设和国际形象塑造奠定了坚实基础。驻外公使群体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只有不断适应世界发展大势,积极融入国际体系,才能在全球化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当今中国来说,继续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数学的发展。在这个时期,杭州出现了一个杰出的数学家群体,他们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数学家群体包括了李善兰、华蘅芳、陈文伟等杰出人物。他们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善兰是晚清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数学著作,引入了近代数学的思想和概念。他的工作为中国的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蘅芳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致力于数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著作,介绍了近代科学的思想和成果。同时,他也积极推广科学教育,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陈文伟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致力于数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他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为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倡导“以数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数学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个晚清杭州数学家群体的工作和成就,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数学和科学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为中国近代数学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在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海滨路,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混凝土结构,门窗仿哥特式,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立后至1945年,广州湾租借地法国公使署均设于此。1946~1949年湛江市政府、1950~1954年湛江市人民政府亦设于此。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为混凝土建筑3层(含地下室),总面积1902平方米,一层处理成基座(地下室),三层以上筑钟楼。正门为弧形台阶,直通二楼,两侧各有两个小弧形台阶,三层前均有欧式花栏围廊。室内宽敞,筑有壁炉、装饰性门窗。具有鲜明的近代西式建筑风格,是广州湾——湛江市百年历史的见证物,是进行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物。1986年核定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底正式移交湛江市博物馆管理使用。历史悠久的湛江是粤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国家统治的往事。1899年,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肤浅的,应该说,湛江的城市雏形是从沦为法国租借地后才开始的。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为我们勾勒出湛江成长的轨迹。不同时期的建筑保存着城市的记忆,这些真实的历史影像给了后人无限的启示。法国统治湛江期间(即广州湾时期),西方建筑传入,霞山出现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虽然由湛江人施工,但由法国人设计,因此,建筑物完全西化,反映了法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这些法式的建筑遗迹,成为了解湛江历史的珍贵“化石”。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海滨一路,它建于1903年,钢筋水泥结构二层楼建筑,有地下室。1899年11月16日,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这片土地租借给法国,租期99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政府根据《中法交收广州湾专约》收回广州湾,设置湛江市,结束了法国在广州湾长达46年的统治。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驻旧址内。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驻此。该旧址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历经百年沧桑,于2003年春节期间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它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海滨路,旧称公使堂,始建于1903年。原是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以后法国在中国的广州湾租界的统治机关的驻地。1943年——1945年曾为广州湾日本占领军军部。1945年抗战胜利,9月21日中华民国政府收回广州湾建湛江市,市政府曾驻此。1949年湛江解放后,市人民政府亦曾驻此。该旧址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底正式移交湛江市博物馆管理使用,免费对外开放。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廿一(1898年3月7日),法国借口英、俄、德等国于我国沿海均有租界,遂向清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在南省设立趸船之所’’等四项要求。清朝政府屈于法国政府的压力,于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三十日(1898年4月10日)同意法国政府的四项要求,答应将吴川县南三都的广州湾租给法国作停船趸煤之所,租期九十九年,租界范围待对该地查勘后商订。法国政府获得清政府答复将南三都的广州湾租作停船趸煤之所后,不待两国政府派代表勘定租界范围,便迫不及待地先下手为强,于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三(1898年4月22日)从越南海防派出远东舰队司令吉戈特·德·拉·比道爱尔海军中将率领三艘军舰:巴勘葛号、袭击号、狮子号,以泊船屯煤为借口侵占广州湾,在当时的高州府吴川县田头镇的雷锡村、沙头村、沙腰村、礼周村海滩登陆,并在广州湾炮台附近抛锚。远东舰队司令即拍电报给法国政府,法国军舰于1898年4月22日在广州湾之东南方,位于雷州半岛上的一个被放弃的炮台上升起法国国旗。然后法国军队把“中国南营”招牌挂在广洲湾炮台,随后鸣礼炮二十一响,在炮台周围搭建帐篷营房,意图通过广洲湾向北扩张侵占中国更多领土。法军在靖海宫附近的红坎岭筑炮台等,欲建“中国南营”。《广州湾租界条约》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后,1898年农历5月,法国侵略者便在吴川县麻斜(今属湛江市坡头区)建立广州湾总公署,并把麻斜改为“东营”。法军在麻斜焚毁民房,铲平耕地,强占山地,推平陵墓,激起民众义愤。村民陈跃龙、陈竹轩则与麻斜张魁开在三甲祠开会,决定发展麻斜民团,并把指挥部设在麻斜侯王庙。1901年5月初五,群众便提早一天过端午节,天未亮时便在侯王庙烧火做饭,饭后一千多人手持盾牌、刀叉、锄头、棍棒,趁法军未醒时就包围“东营”、广州湾总公署和广州湾红坎岭法军营(南营),举行示威抗议,要求其离岸。抗法烽火在南三都麻斜燃起,法军被迫迁署。迫于广州湾群众义愤,法国侵略者无奈将广州湾总公署从麻斜迁出,移至坡头。并在三甲祠周围建立广州湾总公署大楼、兵营、医院(现坡头镇人民政府大院内),法文学校(现坡头小学大院内)和法国公局(现坡头卫生院旧址)。当时坡头民团在三甲祠成立“民众自救会”,使坡头在这十年时间内,同时存在侵略与反侵略的司令部。抗法烽烟聚起,1902年的一天,“民众自救会”在三甲祠集中,半夜出发掘断沟尾桥和冷塘涵洞,致使法国侵略者公路交通断绝。法国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扩张,以达到他们侵占整个雷州半岛乃至海南岛的计划。1898年6月19日,巴勘葛号、袭击号、狮子号三艘法国战舰在雷州府遂溪县海头汛(现湛江市霞山区)登陆,法军500名士兵迅速占领海头汛炮台,在登陆点大榕树挂起法国旗,筑金鸡纪念碑,建兵营,打平乐、攻南柳。法国侵略者占领广州湾后,到处烧杀掠夺。据光绪廿四年《知新报》第106册《广州湾近事汇志》载:“法军登陆后被其污淫暴虐者不可胜数。有不从者,则以死处之。附近土人,恨之入骨。”光绪廿四年七月十一日《昌言报》载:“(法人)直至遂溪县属海头汛登岸竖旗,夺民牛马。又因该处之民,不卖食物,大怒入市,捉乡民十人至船。”法军占领硇州岛、东海岛和广州湾村坊等地后,并在海头、沙湾等处建立兵营,驻兵增加到一千二百人,并加紧向遂溪县内陆腹地进攻。法国侵略者的野蛮行为激起南柳、宝满、黄略、文车、麻章、坪石等地群众强烈愤恨,纷纷揭竿而起,进行反抗法帝斗争。法租界广州湾总公署于1909年7月14日在坡头的总部举行占领广州湾10周年和法国国庆大会。总公使柯德马夫妇和东营、西营各营营官、各区公局长全部列席。法国国防军(红带兵)、保安队(蓝带兵)和警察(绿衣兵)列队两旁,会场布满三色法国旗,会场外设置一些侮辱当地华人的娱乐节目:“打沙煲”、“爬竹杆”等。三甲祠指挥部组织民众自救会打烂沙煲,使沙煲内满身屎尿的白鸭飞出,然后抢上主席台,并拔下法国国旗擦屎尿,新闻记者欲拍照,被柯德马禁止。当地群众万人齐呼“打倒法帝国主义!”“广州湾总公署滚出坡头!”等口号,声浪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气势有如山崩地裂之势。坡头人民坚持反帝斗争,一浪高于一浪。1912年端午节,坡头农工商会各界代表又在三甲祠召开决定各行业于农历五月十四日开始总罢市,驱逐广州湾总公署。后来法帝不得不于同年将广州湾总公署迁至“西营“。法帝为扩大侵略和被坡头当地抗法力量所威迫,在其登陆的海头汛地域将坡头广州湾总公署于1912年迁往“西营”,其后于1925年建筑广州湾总公署大楼(位于现海滨一路)。法租界政府以此大楼作为图谋侵略南中国扩张营盘的总部所在地,一直延续至1945年9月21日。法帝在广州湾统治了47年之久。在统治时期内法国侵略者一直遭到高雷两地人民(遂溪、吴川)的强烈愤恨和抗击,军心俱下,难以统治广州湾。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胜利,我国政府陆续接收各地的外国租借地。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吴国祯与法国政府驻华大使馆代办戴立堂于中华民国十八年八月十八日(1945年8月18日)在重庆签署“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法国临时政府交收广州湾租借地专约”。并规定中法两国由中国外交部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各派一名代表组建中法混合委员会。其任务是协助当地当局,处理关于交收行政之一切紧急问题,采取一切必要步骤,给法国之文武人员,得在良好之状况下,遣回本国。至此法租界广州湾总公署大本营划上了句号,结束了它的47年的侵略统治历史。广州湾比香港早52年,比澳门早54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位于海滨路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1903年建成,是法国在中国的广州湾租界的统治机关驻地。1943年至1945年为广州湾日本占领军军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同年9月21日,中华民国政府收回广州湾建湛江市,市政府驻此。1949年湛江市解放后,市人民政府亦曾在此办公。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建筑3层(含地下室),总面积19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