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胰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_第1页
中国人群胰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_第2页
中国人群胰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_第3页
中国人群胰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_第4页
中国人群胰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群胰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胰腺癌目前仍是预后差,死亡率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小于5%。2008年,世界范围内估计新发病例为27万多例,估计死亡病例为26万多例,居全球恶性肿瘤死因的第8位。近年来,全求胰腺癌的发病率已趋平稳,而我国则呈上升趋势,从70年代相对少见到2005年居常见恶性肿瘤死因的第7位。胰腺癌高病死率的现状一直没得到改善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病因尚未清楚。目前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方法,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多数病例确诊时已是晚期,丧失手术切除机会。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复杂性疾病,是环境和遗传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胰腺癌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胰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开展胰腺癌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寻找特异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早期诊断,评估疗效及预后,以及应用发展新的治疗靶,对于我国胰腺癌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部分SWI/SNF复合物的遗传变异与胰腺癌发生风险关系研究背景:基因的异常转录是癌症发生的基础,染色质高度紧密的折叠阻止了转录因子、辅因子与DNA的结合,所以凡涉及DNA的反应都要克服染色质的高度紧密性。ATP依赖的染色质重构复合物是利用水解ATP获得的能量来动员核小体,改变染色质的结构,使得转录因子与DNA结合,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其中交配型转换/蔗糖不发酵复合物(matingtypeswitch/sucrosenon-fermenting,SWI/SNF)蛋白家族广泛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和DNA修复,作为肿瘤抑制基因被研究得最为深入,大量的研究发现在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很多人类癌症中都发现SWI/SNF复合物亚基的突变或表达异常。研究目的:分析SWI/SNF复合物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胰腺癌发生的关系;评价SWI/SNF复合物关键基因的遗传变异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在于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效应。研究方法: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系统地分析ATP依赖的染色质重构复合物SWI/SNF基因的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胰腺癌发生风险关系。第一阶段在武汉地区中应用中通量基因分型平台OpenArray对SWI/SNF复合物关键基因的标签SNP(tagSNP)与胰腺癌发生关系进行关联研究,筛选出关联SNPs;第二阶段在北京地区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验证第一阶段的关联SNPs。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基因型及人口学资料分布;利用Armtage’s趋势检验进行基因型与胰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位点分析计算各SNP的效应值;为控制因多重检验而引入的假阳性率,采用错误发现率(Falsediscoveryrate,FDR)方法进行多重假设检验校正;应用lOgistic回归对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第一阶段纳入310例胰腺癌病例与457位健康对照,共分析了编码SWI/SNF复合物的6个关键基因上的14个SNP,以隐性遗传模型计算,我们发现位于BRD7基因上的rs11644043(OR=2.04,95%CI=1.17-3.56)、SMARCA4基因上的rs11085754(OR=1.64,95%CI=1.16-2.33)以及SMARCBl基因上的rs2073389(OR=1.93,95%CI=1.36-2.74)三个位点与胰腺癌发生风险显著相关:第二阶段纳入了429例胰腺癌病例与585位健康对照,成功验证了rs11644043(OR=1.97,95%CI=1.24-3.14)和rs11085754(OR=1.45,95%CI=1.04-2.02)两个位点。2.两阶段合并,我们发现了三个位点rs11644043.rs11085754与rs2073389之间的对胰腺癌发生风险作用的累积效应(Pfortrend<0.0001),个体随着携带风险基因型个数的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1.两阶段合并,我们发现rs2073389(Padd-FDR=6.00×10-4,Pmul-FDR=1.50×10-2)以及rs11085754(Padd-FDR=0.03)在修饰胰腺癌发生风险方面都与吸烟存在着交互作用。研究结论:1.位于BRD7基因上的rs11644043以及SMARCA4上rs11085754的遗传变异和中国人群的胰腺癌发生风险相关;2.rs11644043、rs11085754与位于SMARCB1基因上的rs2073389三者在对胰腺癌发生风险方面存在着累积效应;3.rs2073389以及rs11085754在修饰胰腺癌发生风险方面都与吸烟存在着交互作用。创新点与不足之处:本研究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首次在中国人群中探讨SWI/SNF复合复上的遗传变异和胰腺癌发生关系。重点分析了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是以往很多研究所忽略的。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特别是在研究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时,统计效能不足稍显不足。本次研究中对发现的遗传变异没有进行生物学功能实验,所以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第二部分9p21.3区域的遗传变异与胰I腺癌发生风险关系研究背景:近来,9p21.3区域成为多种疾病的GWAS的热点区域,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胶质瘤、乳腺癌、心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子宫内膜异位等。这一区段在30-40%的人类肿瘤中都发现失活,包含了人类三个重要的抑癌基因p16INK4a、p14ARF、P15INK4b,它们在调节细胞周期抑制、衰老、凋亡方面作用突出,广泛参与到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此区域的多个抑癌基因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尚无研究报道探索这一区域的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胰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研究目的:系统地分析9p21.3上的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胰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对潜在的功能性位点进行深入的功能学实验研究,进一步明确真正的致病位点的作用。研究方法:首先,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设计,分析9p2113区域的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胰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第一阶段选取我们已完成的中国人群胰腺癌外显子芯片中9p21.3(19.9-29Mb)区域的标签SNP,应用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它们与胰腺癌发生风险关系;得出与胰腺癌发生风险相关的阳性的位点后,通过VISTAEnhancerBrowser数据库、Encode中chip-seq数据以及e-QTL数据库SNPexp-A等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分析此位点或与之连锁的位点可能的潜在的功能: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以及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实验研究验证这些位点的生物学功能;再对生物学功能实验得出的潜在功能位点进行第二阶段的人群的关联研究的验证;研究结果:1.第一阶段我们纳入了942例胰腺癌病例与1504例健康对照,分析了9p21.3区域的39个SNP,发现位于ANRIL基因上的rs6475609位点与胰腺癌发生风险显著相关,每增加一个rs6475609-A等位基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下降19%(OR=0.81,95%CI=0.72-0.92)。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关联研究分析,发现与之高度连锁的两个可能存在潜在功能的位点rsl537373(OR=0.84,95%CI=0.74-0.95)与rs1333042(OR=0.84,95%CI=0.74-0.95)也与胰腺癌发生风险显著相关。第二阶段我们对生物学功能实验验证出来的位点rsl537373进行人群的关联研究,纳入了来自武汉地区的624例胰腺癌病例与1244例健康对照,发现rs1537373位点的遗传变异仍和胰腺癌发生风险显著相关,个体每增加一个rs1537373-T,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下降16%(OR=0.84,95%CI=0.73-0.98)。2.e-QTL分的结果显示,rsl537373位点的遗传变异与CDKN2B基因的表达水平相关,携带TG/TT基因型的个体的CDKN2B的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Pdominant:6.00×10-4)。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在胰腺癌的两个细胞系Panc-1和SW1990中,都发现了含有rsl537373-G的片段较含有rsl537373-T的片段有更强的增强子活性(Ppanc-1<0.01,Psw1990<0.01)。4.电泳迁移率变动实验发现,含有rs1537373-G的片段与某转录因子的结合能力强于含有rs1537373-T的片段。研究结论:1.位于ANRIL基因上的rsl537373位点的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的胰腺癌发生风险显著相关;2.rs1537373位点上的遗传变异可能由于与某转录因子的结合活性不同,从而影响所在片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