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五下科学4.2《水的蒸发和凝结》教学设计_第1页
新课标五下科学4.2《水的蒸发和凝结》教学设计_第2页
新课标五下科学4.2《水的蒸发和凝结》教学设计_第3页
新课标五下科学4.2《水的蒸发和凝结》教学设计_第4页
新课标五下科学4.2《水的蒸发和凝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热第2课时水的蒸发和凝结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学生常常感受着天气的冷热变化现象,而且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很多热现象,但是通过探究获得的理性认识很少,对温度变化等热学基本概念的关注也相对较少。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了热量在传递,完善“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会发生形态变化。*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中有吸热与放热现象。科学思维*讨论气温变化影响了人类、动植物的生活和生存。*关注人类一些行为会使地球变暖,从而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探究实践*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设。*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的凝结的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态度责任*乐于发现新的问题,呈现出对物态变化的探究兴趣。*尊重探究的证据,提出正确的观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形成判断。*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能够有效沟通交流。*养成在探究中、数据中、实践中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开展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探究活动。难点: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自然界的云、雾、霜、雪等资料,教学课件。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铁架台、温度计夹子、玻璃杯、清水、滴管、电子秤、护目镜、湿布、干布、冰块、食盐、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说一说你知道的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2.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用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厨房里烧水、室外晾衣服……4.提问:水和水蒸气的互相转化与什么因素有关?5.板书课题:水的蒸发和凝结。让学生回忆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了解学生前概念。聚焦问题,思考: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是什么?二、探索活动一:交流水蒸发、水蒸气凝结的原因。1.提出问题: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与什么有关?(预设:水的蒸发与温度有关、水蒸气的凝结也与温度有关)2.小组讨论,预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活动二: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1.学生预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3.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确定实验方案。4.出示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步骤:(1)实验材料:烧杯、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电子秤、温度计、护目镜、滴管等。(2)实验步骤:①往两个烧杯中倒入常温下的水,称量两杯水(杯十水)的质量,保持起始质量一致。②将一杯水放在常温下,另一杯水加热至80℃。③放置3分钟后,称量两杯水(杯十水)的质量。④记录并对比实验结果。5.小组合作实验。6.小组交流:我们观察到相同时间内,两只烧杯中的水减少得一样多吗?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7.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慢。8.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这节课我们观察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你能说说水的沸腾和蒸发有什么相同点吗?9.交流,得出结论:水沸腾和蒸发的过程中都在吸收热量,水变成水蒸气。活动三: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蒸气凝结现象?2.学生思考回答。3.出示实验材料,介绍观察水蒸气凝结现象的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烧杯外壁擦拭干净;(2)将烧杯静置一会儿,观察烧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3)在装有冰块的烧杯中加入一些食盐,继续观察烧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4.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引导学生思考①比较烧杯内外的温度,你认为水蒸气凝结需要什么条件?②加食盐前后,我们观察到烧杯内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的凝结现象是怎样的?6.小结:水蒸气遇冷,释放热量,凝结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1.先预测,然后进行实验,利用认知偏差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水的蒸发与凝结现象。2.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记录证明水温高低是否影响水蒸发的速度。3.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水的凝结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三、研讨1.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些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现象?2.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引导学生用观察到的明显现象和数据进行对比,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做到以事实为依据。板书设计水的蒸发和凝结蒸发(吸热)蒸发(吸热)凝结(散热)水水蒸气凝结(散热)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得越快。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并交流这两种现象与什么有关;其次是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学生需要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证明温度高低对水蒸发速度的影响;然后进行“在玻璃杯中加入冰块,将玻璃杯外壁擦干,静置一会儿,玻璃杯外壁又会出现水珠”“用食盐降低玻璃杯里冰块的温度,玻璃杯外壁的水珠是否更多”等实验,这两个活动都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精确测量,进行定量分析,用充足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用实验验证猜测,不仅希望学生能根据实验探究结果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希望他们能进行充分论证,用数据对比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进行研讨交流,并进一步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本课教学中存在以下困惑: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实验,我们都知道水温越高,水蒸发越快。但是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该如何花费最短的时间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如果改用“在玻璃片上滴水珠,再加热”的方法,能够明显看到效果。但是还是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的公平性,思考:滴多少滴水珠,水珠的大小会不会产生影响?第四单元热第4课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使用金属汤勺接触热汤或者米饭以后,勺柄会慢慢热起来,学生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对热传导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还不能理解抽象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在本课中,让学生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为下一课“热在水中的传递”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科学思维*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探究实践*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交流与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交流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态度责任*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难点:从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两个实验中,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性,掌握热量传递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热的传递方式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铁架台、铁夹子、金属条、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金属圆片、火柴、蜡烛、感温油墨、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回忆热牛奶的情境:将牛奶浸在热水中,牛奶会慢慢热起来,热水把热量传给了牛奶。2.用课件展示图片:厨房烧菜时加热的场景,聚焦图片左下角金属汤勺浸在热汤中。提问:这个时候我们用手触碰汤勺的勺柄,会有什么感觉?(预设:烫手)3.追问:汤勺的勺柄为什么会烫手?热是怎样传到勺柄的?4.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课题。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前概念“热可以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中传递”,启发学生思考在同一个物体内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二、探索活动一: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提出问题: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2.学生思考,猜测并用箭头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3.出示实验材料,并用课件展示实验步骤。4.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交流、汇报实验中的发现:感温油墨从中部开始,然后向金属条两端依次变色,6.讲解:热在固体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传导。活动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教师出示金属片,提出问题:热在金属片中是怎么传递的?2.学生猜测并用箭头将想法画在记录单上。3.追问:借助什么工具可以观察到金属片上的热传递过程?4.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设计并确定实验方案。5.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6.小结: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逐渐扩散的过程。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并通过探索活动,验证猜测。经过探究过程,让学生对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三、研讨1.根据实验现象思考:热在金属条上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2.分析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现象,讨论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点。3.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4.小结: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过程,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通过分析比较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四、拓展1.用课件展示热传递的图片,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说一说热的传递除了热传导之外,还有哪些传递方式。2.分析、总结热传递方式:热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