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重点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州重点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州重点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州重点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州重点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重点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

【活动三】红色晋安、致敬榜样(‘分)

3.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联系内容,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积累方法联系内容释义

课内迁移沿溯阻绝(《三峡》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1)

成语迁移自顾不暇.每政暇即游江心寺(2)

语境推断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数___(3).

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

B.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

C.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

D.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

8.请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

9.学校开展“遇见历史名人,领略人格魅力"活动,小榕同学拟分享的历史名人是“谢灵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帮助他分析谢灵运的性格特征。(4分)

【珍视内心·遇美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幽幽七里香

丁立梅

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恩赐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上。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斑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的,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了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的,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我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八年级语文试卷

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经译注》,岳麓书社出版的,单价七块六毛,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的,吐着芬芳。

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都在。每当我的眼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中“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为全文定下了积极、温暖的基调。B.

所谓“取景在借”,借景是造园家创造和扩展艺术空间、增加审美价值的主要手段,也是整个园林活动中布置和组织艺术空间的基本原则。明代造园家计成曾言:“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而窗正是造园家在营造借景的空间效果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王安石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山”等著名诗句也都是因窗得景,通过窗户把外面的广大空间和优美景观都尽收眼底,使内外空间发生交流,正所谓是“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中国古代造园家巧妙的通过借景、通过窗,使园林空间得以无限的扩展,使有限成无限,园林内外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空间互为的艺术整体。

宗白华先生曾说过:“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周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这段话深刻地道出了中国园林善于通过窗来借取景致的重要特点。

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小窗中亦藏有世界的大观。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园林“窗”元素的文化内涵。B.中国园林的建筑及花草布置,往往都显得局促狭小,与大千世界大异其趣。C.

又集福州地区木雕、根雕、泥塑等多种民间工艺之所长。此外,寿山石雕还受中国画和外国雕塑影响。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寿山石雕刻技法由最初的圆雕逐渐发展出篆刻、纽雕、浮雕、阴刻、链雕、薄意、微雕、镂雕、透雕、镶嵌、博古、俏色等十二种技法。

(摘自《福州市博物馆》,2023年11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重视扶持寿山石发展。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晋安区寿山乡考察寿山石资源,要求做好寿山石的宣传、保护工作;决定省政府拨资促进加快中国寿山石馆的建设。2001年他在《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一书序里写道:“挖掘寿山石文化优势,做好寿山石文章,推进寿山石产业发展,一直是我在福州工作期间的一大心愿。"

历史上寿山石开采有文字可考的最早始于南宋,至今已有千年的文化传承。国之瑰宝,意蕴悠长。一枚小小的寿山石,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它深蕴闽都文化;传承着闽都人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文化观;它用精气神、人情味、创造力,展现了当代人的审美与激情,装点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人们接触并了解寿山石文化,参与到非遗艺术的交流中来,为寿山石行业未来的发展播下了一颗潜移默化的种子,为弘扬和推动寿山石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自《石道手工艺》,2021年4月12日有删改)18.小榕同学对以上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福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寿山石人物戏俑,呈现了优伶表演时的姿态,栩栩如生。B.寿山石雕刻既传承了传统玉石雕刻的技法,又在发展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C.寿山石开采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始于南宋,至今已有千年的文化传承。D.不同领域的人们参与到寿山石文化的交流中,推动了寿山石行业未来的发展。

19.2006年5月20日,寿山石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什么造就了寿山石雕不可估量的艺术审美价值?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述理由。(6分)20.为了让“穿越时空,解读石头文化”的主题活动深入人心,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帮助小榕同学拟写一则宣传标语。(3分)

三、写作(60分)

【眷恋故土·遇真情】

21.故乡是中国人心中不变的坐标。那里有你最喜爱的美景“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有你最惦念的味道“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还有你最牵挂的人和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一份思乡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自己的根在那里。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我爱我的家乡”专刊,请你和小榕同学一起以“我爱我的家乡"为题进行写作,向文学社投稿。

栏目内容选择(任选一项)写作要求

家乡风景描绘家乡自然山水,寄托独特情思。1.任选一个栏目投稿,根据选择谋篇布局,表达得体;2.自选文体,自定文意,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4.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家乡风味介绍家乡美食,展现家乡特色。

家乡人物记录家乡凡人小事,感受家乡温情。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1

1.(8分)①飞漱其间⑤鸢飞戾天者⑥望峰息心现错别字不得分)

2.(1)(3分)①镌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②清荣峻茂③无风水面琉璃滑④冰霜正惨凄⑦采菊东篱下⑧悠然见南山(每小题1分,出

②肖③榭

(2)(3分)B

(3)(3分)近年来,晋安区通过培育非遗传承人、举办各类非遗展览、进校园等活动,持续推进晋安区非遗保护工作。

3.(6分)参考示例一:我最钦佩的是毛泽东。①他生活简朴,精力过人:身为最高领导人,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他的生活与其他红军一般战士没什么两样;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夜里二三点才休息。②他刻苦努力,热爱学习:在校成绩常年第一,离开学校时,曾到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博览群书。成长的启示:他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始终不忘努力学习,工作起来十分投入,心无旁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明白了应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这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在和平新时代更要努力学习,不负青春,不负党的期望与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示例二:我最钦佩的是周恩来。①他平易近人、温文尔雅:在初遇斯诺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打招呼接待他。②他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成功组织了上海工人总罢工,组织了著名的广州公社。成长的启示:他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努力学习,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明白在年少时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眼界的人。

参考示例三:我最钦佩的是朱德。①他平易近人、爱护部下:与战士讲话往往脱帽子,与部下同甘共苦;②他身先士卒,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打战时总在前线指挥,他以无数次战役证明他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成长的启示:他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不怕吃苦,身先士卒的精神风貌,并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明白了面对人生的逆境,我们要有不怕吃苦、永不屈服的精神,逆境助人成长,要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参考示例四:我最钦佩的是红小鬼。①耿直认真、讲原则:他们执行任务时不让没有路条的彭德怀过路,即使路条是彭德开的也不行;②乐观好学、积极进取:他们不管行军疲乏,在生活中总是精神饱满,并且努力学习,被作者认为是中国的希望;成长的启示:他们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并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应该继续发扬他们高尚品质,争取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人物事迹2分,精神品质2分,人物事迹必须与人物精神品质相照应,否则

最多得2分,只写人物精神品质或只有人物事迹只得2分;成长启示2分。这道题较为开放,学生选择多样,但所选人物必须是红色革命英雄人物。学生能结合相关人物事迹分析所选人物形象并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67分)

4.(3分)D

5.(4分)陈子昂登临黄金台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李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或:表达了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6.(3分)(1)隔绝,断绝(2)空闲(3)多次,屡次

7.(3分)C

8.(3分)(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分)(2)怎么不令人心胸开阔,神智清明,一切思绪都消失停止了啊?

9.(4分)①甲乙两文中都写到谢灵运空闲时就去游山玩水,表现他热爱自然,寄情山水;②从乙文中“谢公禀性旷达"可看出谢灵运性情旷达;③从甲文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中“远尘俗而绝嚣喧”可看出谢灵运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翻译:康乐公谢灵运出任温州刺史时,常常在政务闲暇时到注心寺游玩。看江心寺的环境的情形,宛如处在江水之中,足以远离尘俗,隔绝喧嚣。在江心寺的旁边,以前曾有一个谢公亭,相传谢灵运来此游玩时,一定在这儿休息,如今过了一千多年,荒废和兴建多次了。那亭子的十根柱子,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用彩色的颜料在柱上彩绘兰草和蕙草,亭子周围环绕着竹子、树木等植物和奇形怪状的石头,亭中放置有图书笔砚,非常幽静雅致。倚靠栏杆观看,就有山林苍翠,烟霞聚散,都汇聚在自己的视野里。靠在座席上怡悅情怀,就有潮水起落,鱼儿沉浮,都聚合在眼前。怎么不令人心胸开阔,神智清明,一切思緒都消失呢?谢公天性旷达,十分爱好山水,曾经在此游玩。

10.(3分)C

11.(3分)①美妙(丰盈、迷恋)②收到《诗经》③感动(感恩、温暖)

12.(5分)(1)(2分)“浸透"一词,通常用来形容物体被液体完全渗透,这里则形容作者完全投入到《诗经》的阅读中,她的心灵被诗歌所充满,仿佛她的存在与《诗经》中的世界融为一体。

(2)(3分)这句话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强化了一系列“不好”的(负面心理的)“遗忘",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在阅读中的沉浸状态,写出了生命力的勃发,表明作者通过阅读《诗经》,找到了内心的力量,克服了自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

13.(3分)此句化用《诗经》中诗篇中的形象,运用(联想)想象,把《诗经》内容和自己读书的感受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读《诗经》的美好感受,表达了我对《诗经》炽热的迷恋与喜爱。

1

14.(6分)①美好的情感:作者在阅览室读书时,周围的人虽然与她没有多少接触,但实际上却有一种无言的关心和温暖在暗中生长,比如管理员在夜深人静时提醒作者慢点走,表现出对她的关心;比如作者猜测礼物可能是阅览室的管理员或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所送,这份礼物代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