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版张建课件第八章第一节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版张建课件第八章第一节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版张建课件第八章第一节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版张建课件第八章第一节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版张建课件第八章第一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包括异彩纷呈的传统节日民俗,也包含体现人生轨迹信仰的人生仪礼,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些流传至今的节庆仪礼里,还可以清晰地窥探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本章主要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经典传统节日民俗和体现人生重要环节的仪礼来展现中国古代传统节庆仪礼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节

古代的节庆民俗内容提要: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反映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和社会道德的特点,有许多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追求真善的文化象征。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中国传统文化第八章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

课前导入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

韩国江陵胜出中国传统文化第八章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

巴黎时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的反思。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这不能不归功于韩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无形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一举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中国传统文化第八章

中国古代文化符号

江陵端午祭能够申遗成功,是传统习俗完整保存的结果。在韩国许多地区原来都有端午习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唯独江陵地区完整地保存着。江陵端午祭把传统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元素,除指定的传统祭礼外,还有众多的民俗活动、庆祝活动、夜间活动和艺术活动。我们学习中国传统节庆民俗,目的就是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风民俗,在尽情享受节日文化和快乐的同时,使得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中国传统文化第八章

中国古代节庆仪礼(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民间俗称“过年”,因为是一年的第一天,故古代人们称为“元旦”,又称元辰、元日、元朔等。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最为热闹的是除夕和正月初一。一、春节

(二)春节习俗1.扫尘迎新时间自农历腊月二十三起一直到除夕。北方称为“扫屋”,南方叫“掸尘”。一、春节2.张贴春联春联是由最早的贴门神、挂桃符等演变而来,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始自五代。后蜀国主孟昶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桃符春联

一、春节一、春节3.张贴年画年画,也是由贴门神、挂桃符演变来的。年画的主要功能是辟邪,但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限于门神,财神、八仙、历史人物和故事都成为了表现的主题。明末清初,民间年画形成了成熟的流派和风格,主要有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潍坊年画。一、春节4.除夕守岁除夕之夜,亲人围聚一起,通宵不睡,以待天明,这就是“守岁”。我国守岁迎春的习俗在晋代的作品中就已有记载,唐宋最盛,一直延续到现在。一、春节5.新年祭拜黎明时分,在正厅或者院中摆好供品,点香烧纸,然后一家之主带领全家礼拜天地祖先,之后子女拜尊长,接着主人放鞭炮,开大门,接喜神。这一切都完毕后,就开始了本家、同族、邻里之间的互相揖拜,也就是我们说的“拜年”。祭拜天地拜年二、清明节(一)清明节的来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由于清明的前两天是禁火扫墓的寒食,两者日子接近,渐渐地两节合二为一,到了唐代又吸收了上巳节,从而作为节日形态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被民间演变为传统节日。二、清明节(二)清明节习俗1.扫墓祭祖祭奠亡灵、祭扫坟墓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据有的专家考证,清明祭奠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有人以为起源于唐朝皇家清明墓祭制度,但该俗例自汉代就有承袭,《晋书•礼志》载有:“古无墓祭之礼,汉承秦皆有园陵。”二、清明节(二)清明节习俗2.踏青郊游这个习俗源于上巳节,形成于春秋末期,最初是一个用春水祓除宿垢和不详的巫教节日,大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转变为踏青、饮宴的盛大节日,唐宋时期踏青之风盛行。二、清明节3.插柳戴柳插柳戴柳在古代是很普遍的习俗,原因在于中国古代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民间认为柳枝具有驱邪避瘟的功用。插柳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将柳枝插于门楣上,或者插在屋檐下。二、清明节4.寒食禁火清明节禁火吃冷食的习俗源于寒食节,古诗有“未到清明先禁火”的记载。

清明以前要禁火的原因,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忠臣介子推。三、端午节(一)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按天干地支推算,五月本身也是午,所以又称为重午(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玄宗出生的五日,唐朝宰相宋璟提议,将“端五”改为“端午”,“端午”之称流传至今。屈原三、端午节(二)端午节习俗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1.赛龙舟赛龙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三、端午节2.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三、端午节3.挂艾蒲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可以避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三、端午节4.戴配饰端午节佩戴的饰物主要有端午索和香囊两种。端午索是用彩色或者五色的线、缕、索制成的驱邪避凶的饰品,常于端午节早晨系在手腕、脚踝或者脖子上,用以辟灾除病、祈求平安、延年益寿。端午索香囊四、七夕节(一)七夕节的来历七夕节是我国传统的情人节,产生于秦汉时期。民间认为七夕起源于古老的牛郎织女传说。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七夕节是我国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举行的传统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等。

(二)七夕节习俗吃巧果观星拜月五、中秋节(一)中秋节的来历我国古代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农历八月恰逢中间,故称为“中秋”或“仲秋”。“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不过是节令的称呼。正式成为固定的节日概始于隋唐之际。中秋节成为民间普遍流行的节日始于宋代,到明清时,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来历说法:秋社说祭月说。五、中秋节(二)中秋节习俗1.吃月饼月饼圆又圆,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五、中秋节2.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赏月拜月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六、重阳节(一)重阳节的来历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最早见于《易经》,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两阳相重,古曰重阳。重阳节最初源于农作物丰收时的祭祖祀神活动,后来这层意义为世人所淡化。至迟在汉代,重阳节就已经产生。魏晋南北朝时期,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颇为流行,并逐渐为民间所重视。唐宋代时期更加盛行,一直延续到现在。

六、重阳节(一)重阳节习俗

1.登高游览民间历代都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孟嘉“龙山落帽”故事。

九月重阳,秋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饮酒赏菊我国历代都有赏菊的传统,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之为“菊月”。

菊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作为药用,具有清火祛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所以,古人还有在重阳节吃菊花糕、饮菊花酒的传统风俗,以期祛灾祈福,

六、重阳节六、重阳节

3.佩戴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历代都有佩带茱萸的风俗。晋代周处《风土记》中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避除恶气,以御初寒”的记载。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课后练习1.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又俗称什么?(过年)2.端午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农历五月初五)3.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巧果)4.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定型于哪个朝代?(汉代)5.到了哪个朝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因为那时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唐代)

知识拓展1.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观看《文化百科——春联万户迎新年》,体验传统春联。/special/wenhuabaike/classpage/video/20120121/101122.shtml2.观看《民俗中国-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并分组讨论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

/watch/01927175967979230348.html?page=videoMulti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