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光明日报文章结构赏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光明日报文章结构赏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光明日报文章结构赏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光明日报文章结构赏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光明日报文章结构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朱汉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开篇引用古诗文,照应标题,

总领全篇)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当代人做人、做事的指导。我们

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做成有意义的事情或事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事业,首先

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即与我们的立志有关。(在准确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抒发个

性化感悟,引出文章论点)

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分论点1,从反面强调立志的重要性,人没

有立志就等于没有目标)一个没有前进目标的人,如何会有可成之事?无论你是要成就

内在的人格,还是要成就外在的事业,首先要确立奋斗的目标。(过渡句采用设问的修

辞手法,先问后答,体现立志对人格塑造和事业成功都起着促进作用)王阳明认为,A

是否可以成为圣贤,关键在于是否要立下成为圣贤的志向。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

提出:“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

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终

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引用论证,王阳明创作的《教条示龙场诸生》是一篇训示,一

共有四条,用于劝勉和教诫,同时也寄托了王阳明对学生们的期望。作者所引用的语句

属于其中被置于首位的“立志”这一条,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离不开志向的确立,志向

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应该确定奋斗目标,但难能

可贵的是确定一个既有高度,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在引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发

自身感悟,志向要与自身能力相符合。如果理想远大,但不能实现,立志又有何意义?

每个人应该树立一个有一定高度,但又切合实际的理想)

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分论点2,从反面强调立志的重要性,人没

有立志就等于没有奋斗动力)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

标,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过渡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立志比作人前进的动

力,人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这也是我们在奋斗过程中的精神基础)为了激

发士君子的奋斗动力,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

标,就是希望士君子在不断提升目标时而获得奋斗的动力。(事例一与上文相互照应,

一开始立志要脚踏实地,要循序渐进,一个志向比一个志向高,一步步向目标靠拢,一

次次实现目标,这样才会有向着下一次目标前进的动力)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

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只讲成就圣贤人格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会出现亡

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所以,豪杰精神就成为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

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都呼唤豪杰精神。王船山

反省了明代灭亡的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事例二是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提出的,士大夫除了追求成就圣贤人格外,还应具

备豪杰精神,所以明清时期一大批杰出的士大夫有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即要求一种“圣

贤一豪杰”型人格)

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分论点3,从反面强调立志的重要性,人没

有立志就等于没有激发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立志则可以使这些潜能激发出来,

特别是人一旦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更加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并可以转化为坚忍不拔

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过渡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指出立志可以激发出来的具

体潜能,即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孔子一辈子内心深处的追求是“天下有

道”,尽管历经种种磨难,甚至被很多人嘲笑,但是他从不停下追求目标的步伐。(事

例一以孔子经历,论证立志可激发潜能)再谈一个湘军的例子。湘军儒将虽是儒生出身,

但是引人注目的是,在保卫家乡、维护孔教的志向激励下,这些儒生们显示出了敢于任

事、毅然决断、顽强坚韧的军人气质,这是他们能够统领军队、奔赴疆场、浴血奋战并

成为儒将的重要条件。(事例二以湘军儒将保家卫国,论证立志可激发潜能)曾国藩也

是读书期间就立志做一个“圣贤一豪杰”之人。曾国藩强调:“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

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

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曾国藩成为一代儒将的代表,正是由于立

下高远的志向,故而激发出了潜能,并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事

例三与上文相互照应,曾国藩立志做一个“圣贤一豪杰”之人,并由此激发出坚忍不拔

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甘生统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官》。《周官》为《周书》中的一篇,

记载了周成王消灭淮夷之后,回到王都,和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在教

训“官君子”(各级官长)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时,成王说:“戒尔卿士,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意思是说,巨大成就的取得,是因为有宏大的志向;丰功伟业的实现,在

于勤勉不懈地工作。这句话,既是对周王朝崛起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成就一切功业所需

条件的深刻认识。(第一段先直接引用与《尚书》中的名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再介绍名言背景及解读含义,进而提纲挈领点出全文中心论点)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首先肯定了立志的重要性,认为立志是一切功业的前提和

基础。(分论点1,指出立志的重要意义,立志是一切功业的前提和基础)关于“志”

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先秦时期的很多文献已有相关论述,如《周易•困卦》说:“泽无

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君子处于困境之中,即使舍弃生命也不能失去志向。孔子

也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得更是直接,以为“士”的使命就

是“尚志”,即追求崇高的志向。到了后世,相关论述不可胜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

数朱熹和王阳明。朱熹从为学的角度强调立志的意义:“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

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他又说: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王阳明则从

立身行事的高度,肯定了立志对个人事业的影响,他明确表示:“志岂可易而视哉!夫

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

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他一再强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

未有不本于志者。”这就把“立志”的意义从纵横两个维度拓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作者引用的名言名句和论点密切结合,从而提升论证的有效性。一方面,部分语句整

体较难理解,作者进行了解读以便方便读者阅读,如“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另一方面,部分语句平易明白,作者并未对它们作进一步的解说,而是将它们作为句子

或句段中的一部分,这样就能显得很自然,明白晓畅却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立志要立大志、正志。(分论点2,指出立何种志,立志当立大志和正志)“崇”

者高也,“广”者大也。“功崇”也好,“业广”也罢,都是在强调功业之高之大。中

国古代的思想家在论及“立志”问题时,都强调要立大志、正志。在他们看来,“志”

的高低决定事业的高低,“志”的正邪决定格局的阔狭。(阐释句说明立大志正志和功

业高大的关系)《荀子•儒效》篇说:“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

问然后能才,可谓小儒矣。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一个人

如只能做到忍私能公、知而好问,他就只能成为“小儒”;如果能立志做到安公行修、

兼容并蓄,就能成为“大儒”。同理,人立志做圣贤则为圣贤,立志做君子则为君子,

立志做豪杰则为豪杰,立志为民则利民,立志为天下则兼济天下。“志大则才大、事业

大。”(张载《正蒙•至当》)孔子向往周代的“郁郁乎文”,以“吾从周”作为自己

的志向,一生颠沛于是;张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为志,最后成就“关学”宗师之业。诸葛亮《诫外甥书》说:“夫志当存高远……

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志向的格局决定着襟怀的格局,也决定着事业的格局。(作者先引用荀子的言论,对比

论证人生立小志和立大志的区别,再巧妙将孔子、张载的名言和事迹进行结合,论证人

生立何种志就获得何种成就,最后引用诸葛亮的言论,论证人生当立正志)立志必须“取

法乎上",这一点须格外重视。(总结句紧扣论点)

立志之后还须笃志。(分论点3,指出如何保持志向,立志之后当须笃志)一个人,

如果只是立志而不笃志,不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就只能前功尽弃、半途而废,此即程

颐所谓“志不笃则忘废”。(阐释句说明立志而不笃志的危害)所谓笃志,就是在立志

的同时,还要做到守志,坚守自己的志向,做到矢志不渝、恪尽职守、勤勉不怠。其中,

“勤”是其基本义项。王阳明认为,“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一个真正勤

奋的人,是真正具有坚忍不拔之毅力、纷扰不烦之耐心、贞固不变之气质的人,同时也

是一个有坚定不移之意志和不屈不挠之精神的人。他深深懂得一曝十寒、一作十休的危

害,也明白“为山九仞,功亏一签”的道理,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能“坚其心,苦其志,

劳其力”,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朝自己的目标挺进。“业广惟勤”一句中,“惟勤”的

深层意蕴就在这里。(作者提出笃志的建议,要为了志向而勤奋。在直接引用王阳明的

言论之外,还根据孟子、《尚书》和曾国藩等名人名言的内在联系,组合成语句,发挥

出了暗引名言名句的价值,为文章增色)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强调立志于人生事功之重要意义的同时,又强调了笃志、

力行在功业成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表述精练,内涵丰富。后人在论及重志尚功传统时,

往往以此句作为典范。(结尾段对全文进行总结,明晰核心观点)

坚持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克难

光明日报评论员

“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没有艰苦

奋斗精神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青年难以担当重任。青年要干成一

番事业,就必须不畏艰难、矢志奋斗。”对于广大青年来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理想;刻苦学习、掌握知识是提升素质;而不

畏艰难、矢志奋斗则是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实现理想的途径和保障。(第一段先引用

重要讲话内容,提出广大青年要坚持理想和提升素质,而实现这些需要不畏艰难、矢志

奋斗)

艰苦奋斗是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

(分论点1,从精神和品格两个角度,概述艰苦奋斗的内涵)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中国青年的宝贵品质。(过渡句,强调艰苦奋斗的价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广大青年冲锋在前,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披肝沥胆。在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发奋图强,为改变国家一穷二白面貌勇挑重担、艰苦创业。在改

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广大青年锐意进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顽强

拼搏、再立新功。可以说,在共和国任何一个攻坚克难的历史阶段,都曾涌现出可歌可

泣的青年英模,谱写出感人至深的青春凯歌,书写过艰苦奋斗的辉煌篇章。(事实论证,

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国家能独

立、解放、富强、现代化的原因,离不开广大青年艰苦奋斗)

在当前的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在社会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厚物质基础的时代背

景下,重提艰苦奋斗精神,不但有必要,而且有深远的意义。(分论点2,结合时代背

景和社会发展成就,强调艰苦奋斗的意义)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克

难的历史阶段,民族复兴大业任重而道远,这不仅要求广大青年有勇立潮头、与时俱进

的锐气,发挥才干、贡献才智的朝气,还要有坚忍不拔、矢志奋斗的韧性和毅力。(先

陈述时代背景要求,即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克难和民族复兴大业任重而道远,再提出广

大青年要有锐气、朝气、韧性和毅力)伟大的事业必会有艰辛的历程,珍贵的成果大多

来之不易,只有不畏“千磨万击”、不惧“千淘万漉”,几十年如一日的矢志奋斗,才

能在社会发展大业中担当重任,为民族复兴、中华崛起贡献力量。(先陈述社会发展取

得成就不易,再提出广大青年要一如既往矢志奋斗,从而担当重任,为民族复兴、中华

崛起贡献力量)

培养艰苦奋斗的品格,就应该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依

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不沉湎幻想、

不好高鹫远,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畏惧挫

折、不彷徨退缩,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阐述如何做到艰苦奋斗,广大

青年要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迎难而上和百折不挠等)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先贤对我们的教导,是千百年来被无数事实证明过

的真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这句话更是对广大青年的提

醒和警策,尤应为我们所牢记。梁启超先生曾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

进步则国进步。青年一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应学会将远大的理想和务实的态度结合

起来,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为成为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

者、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而奋发努力。(尾段先引用《五代史伶官传序》名言,提醒

广大青年历史为鉴,不要只贪图享受,要力戒骄奢,再引用《少年中国说》名言,说明

广大青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从而发出号召,广大青年要将远大的理想和务实的态度结

合起来,为社会发展而努力)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韩燕丽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出自《魏书•吐谷浑传》,原文为“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引用《魏书》原文,照应文章题目)吐谷浑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活跃于西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吐谷浑王阿豺临终前想传位给其弟慕璜。于是,

他让自己的二十个儿子各献一支箭,命另一个弟弟慕利延折其中一支箭,箭轻易被折断,

又命慕利延折另外十九支箭,箭无法被折断。阿豺此时说,单支箭容易被折断,众多箭

在一起就难以被折断,所以只要大家团结一心,社稷一定会稳固。(描述名言的背景故

事,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阿豺折箭训子的故事,意在告诫后人要高度重视集体力量,主

动维护集体团结。(解读背景故事的寓意,以此作为文章的论点)

团结出凝聚力,还出战斗力。(分论点1,强调团结的意义)古语讲,“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局限、能力短板,只有融入集体、依靠集体,紧密

团结,取长补短,方能超越自身、取得成功。(理论论证)《易传•系辞传上》提到二

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后被引申为俗语“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意为团结一心,可无往而不胜。先秦诸子也都从不同角度阐述团结的重要性。(理论论

证)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指君子主张团

结共事。(理论论证)荀子说“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

强,强则胜物”,其实也是在讲“人心齐、泰山移”。(理论论证)此后千百年,无论

是孙武的“上下同欲者胜”,还是孙权的“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都意在告诫

后人,只要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就能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

大合力,也必能应对一切挑战、战胜一切困难。(理论论证)

团结要“众人拾柴”,也要和而不同。(分论点2,陈述如何做到团结,要和而不

同)《国语•郑语》就曾经记录了郑桓公与史伯的对话,史伯曾提到,“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意思是不同事物相互调和,方可获

得长远发展,若只是简单累加,力量用尽就结束了,旨在强调团结有力,必须注重求同

存异,兼顾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理论论证,引用《国语•郑语》中的名言,从万物生

长规律的角度道出,万物之所以能发展,是团结的结果,但这种团结不是单纯的“同”,

而是差异性的“和”。即不同事物相互协调并进就能发展,相同事物简单叠加只能窒

息生机)《论语.子路》中有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

而不同”的主张,不仅对于人际交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交往,

也有着重要意义。(理论论证,引用《论语•子路》中的名言,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

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盲目附和的“团结”;

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是并不讲求和谐贯通的“团

结”。而这种“和”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个体方面,也可以上升到国家、民族之间的交往

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世界万物万事总

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

止了。他强调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

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理论论证,引用领袖名句,强调世界各国相互“认同”,不是一方消灭一方,也不是

一方“同化”一方,而是在不同文化中寻找交汇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

这正是“和”,也是团结的重要方式)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总结全文)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

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更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奋斗向前进。(陈述社会背景,强调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团结)尤其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懂团结、会

团结,画好中华儿女最大“同心圆”,真正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把海内外中

华儿女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发出号召,

党员干部要团结奋斗,形成国家的力量)

在“勤”读中构建精神家园

周勇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快餐文化”、网络文化在满足

人们“速食”需求同时,难以避免地伴生一些负面效应,浮躁、功利充斥在一些人“选

择性”读书之中,阅读的精度、深度和宽度呈现收窄趋低之势。由此,勤读书显得尤为

可贵。(第一段先列举阅读的不良趋势,互联网在满足人们快速阅读需求的同时,也使

人们丧失深度阅读与深度思考的能力,再引出文章论点,勤读书显得尤为可贵)

“勤”,首先是精选有益之书。(分论点1,勤读在于精选书籍)目前世界上每天

有数以万计的书籍、文化作品问世,网上电子读物更是海量增长。开卷如何有益,需要

“行万里路、读一本书”的精挑细选。(过渡句,解释要精选书籍的原因)要精选主题,

挑出符合社会主旋律、契合时代发展的优秀作品;要遴选内容,挑出前沿专业知识、优

秀人文典籍和特色文化读本;要优选形式,挑出符合个人阅读习惯的知识载体,书籍也

好,网络也罢,运用之妙,收获方多。(简练说明精选书籍的方法,在这一复句中,“精

选”“遴选”“优选”等词语与各自的宾语搭配相得益彰,同时“精选……,挑出……”

“遴选……,挑出……”"优选……,挑出……”三个小句,不仅构成排比句,而且从

逻辑上看是顺承关系,即精选一本书籍是确定阅读的主题,再根据主题筛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