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_第1页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_第2页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_第3页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_第4页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1学习要求:1、了解道尔顿分压定律;2、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3、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性质、稳定性与聚沉的关系。主要讲授内容:道尔顿分压定律;基本单元及正确使用,等物质的量规则,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溶液蒸气压的下降,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渗透现象、渗透压、渗透压定律;溶胶的性质,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2气体溶液稀溶液的通性胶体溶液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了解)重点:溶液的组成量度及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有关计算。难点: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及其有关计算31.理想气体(IdealGas)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气体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分子之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StateEquationofIdealGas)§1.1气体(Gas)4其中, p:气体的压力,Pa

V:气体的体积,m3

n:气体的物质的量,mol

T:热力学温度,K

R:摩尔气体常数,8.3142.表达式5p=101.325kPa

T=273.15K

Vm=22.414×10-3m33.R的数值标准状况(S.T.P):6=8.314Pa·m3·mol-1·

K-1=8.314N·m·mol-1·K-1=8.314J·mol-1·K-1=8.314kPa·L·mol-1·K-17a.已知任意三个变量求另一个量c.确定的气体密度b.确定气体的摩尔质量4.应用8例:一学生在实验室中于73.3kPa和25℃条件下收集250ml气体,分析天平上称得净质量为0.118g,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解:91.分压当几种不同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如果它们之间不发生反应,按照理想气体模型,它们将互不干扰,每一种气体组分都能均匀地充满整个容器,那么每一组分气体产生的压力叫分压。1.1.2气体分压定律

10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之和;而某组分气体的分压是指该组分在同一温度下单独占有整个容器体积(即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道尔顿分压定律2.分压定律(PartialPressureofDalton)11a.表示式或(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不仅适应于单一组分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也适应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2)12(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还适应于气体混合物(3)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总压乘以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由式(2)和式(3)得13某混合物由A,B两组分组成,物质的量分别是nA、nB

,那么物质的量分数b.物质的量分数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占总物质的量的分数。14

例题: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体的混合物。取样分析后,其中n(NH3)=0.320mol,n(O2)=0.180mol,n(N2)=0.700mol。混合气体的总压p=133.0kPa。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解:n=n(NH3)+n(O2)+n(N2)=1.200mol=0.320mol+0.180mol+0.700mol15p(N2)=p-p(NH3)-p(O2)

=(133.0-35.5-20.0)kPa=77.5kPa161.2.1溶液的定义溶液:

凡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

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分散系分为:粗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小分子或小离子分散系,溶液即最后一种。

§1.2

溶液17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为:(1nm=10-9m)

d<1nm

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1<

d

<

100nm胶体分散体系(溶胶、高分子溶液)

d

>100nm

粗分散体系(悬浊液、乳状液)182.物质的量浓度(mol·dm-3)3.质量分数

4.摩尔分数5.体积分数1.质量摩尔浓度(mol·kg-1)19

§1.3稀溶液的通性稀溶液的通性: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性质与浓度(或者是与溶液中的“粒子数”的多少)有关而与溶质的性质无关.Ostwald称其为“依数性”。

这些性质包括: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及渗透压等20气液两相平衡

蒸发

H2O(l) H2O(g)

凝聚

纯水的蒸气压示意图蒸发凝聚初始:V蒸发

>V凝聚平衡:V蒸发

=V凝聚1.3.1蒸气压下降211.3.1蒸气压下降饱和蒸气压(p*):纯液体和它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时,蒸气具有的压力叫做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例如: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339Pa;100℃时,饱和蒸气压为101.325kPa。22蒸汽压下降的原因:纯溶剂正常溶液少∴p液<p纯剂,c液越大,p液越小。p纯-p液的差值也越大。23p:溶液的蒸气压;: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XA:溶剂的摩尔分数设溶质的摩尔分数为xB,则:Δp:纯溶剂蒸气压与稀溶液蒸气压之差24

1.3.2沸点上升沸点:

是指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沸点上升原因:溶液的蒸气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气压。设Tb*

为纯溶剂的沸点,

Tb为溶液的沸点,△Tb为沸点上升值,则Kb:溶剂沸点上升常数,决定于溶剂的本性。与溶剂的摩尔质量、沸点、汽化热有关。Kb:溶液的浓度m=1mol·kg-1时的溶液沸点升高值(p25)。bB:质量摩尔浓度(mol/kg)251.3.3

凝固点下降凝固点:在标准状况下,纯液体蒸气压和它的固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凝固点下降原因:溶液蒸气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设Tf*

为纯溶剂的沸点,

Tf为溶液的沸点,△Tf为凝固点下降值,则Kf:溶剂凝固点下降常数,决定于溶剂的本性。与溶剂的摩尔质量、沸点、汽化热有关。Kf:溶液的浓度m=1mol·kg-1时的溶液凝固点下降值(p25)。bB:质量摩尔浓度(mol/kg)

同理,蒸气压下降的结果导致溶液凝固点下降26

水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示意图271.3.4

溶液的渗透压1.渗透现象与渗透压只允许溶剂的分子通过,不能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叫做半透膜。用半透膜将浓度不等的溶液隔开,浓度较低一边的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浓度高的溶液一边,使其液面升高的现象叫做渗透现象。28渗透压定义:为阻止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而维持两边液面等高必须在溶液一边需要施加的额外压力。渗透是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单方向扩散过程。要使溶液的液面不上升,必须在溶液面上施加一定压力。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值时,能实现膜的内外液面高度相等。29

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mol﹒dm-3)及绝对温度成正比。π:渗透压(Pa)c:浓度(mol.m-3)T:热力学温度(K)n:溶质的物质的量(mol)V:溶液的体积(m3)302.渗透压在生物学中的意义:

生物的细胞膜具有半透膜的性质,渗透压是引起水在生物体中运动的基本推动力。一般植物细胞汁的渗透压约可达2000kPa,水分可以从植物的根部被送到数十米高的顶端.3132M=128.3g.mol-1例:把0.322g萘溶于80g苯中所得的溶液的凝固点为278.34K,求萘的摩尔质量。解:苯的凝固点:278.50K,Kf=5.10K·mol-1·kg

1.测定分子的摩尔质量33

例:为防止汽车水箱在寒冬季节冻裂,需使水的冰点降低到253K,即ΔTf=20.0K,则在每1000g水中应加入甘油多少克?

甘油分子式:C3H8O3,M(C3H8O3)=92g·mol-134§1.4胶体溶液1.4.1、分散体系

一种物质以极小的颗粒(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介质)中所组成的体系。分子分散体系<1nm胶态分散体系1nm-100nm粗分散体系>100nm分散系351.4.2溶胶

胶体分散体系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普遍存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在石油、冶金、造纸、橡胶、塑料、纤维、肥皂等工业部门,以及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土壤学、医学、气象、气象学中都广泛地接触到与胶体分散系有关的问题。固体分散在液体中的一种胶态体系。361.溶胶的光学性质

丁达尔效应现象:将一束光线照射到透明的溶胶上,在与光线垂直方向上能观察到一条发亮的光柱。原因:光通过溶胶时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373839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现象:在超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溶胶中的发光点并非是静止不动,而是在做无休止、无规则的运动。原因:分散质粒子不断受到分散剂粒子从各个方向的碰撞。由于粒子热运动的方向和大小无法预测,导致溶胶粒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40布朗运动413.溶胶的电学性质(1)电泳现象:在电场作用下,溶胶体系的溶胶粒子在分散剂中能发生定向迁移的现象。(2)电渗现象:在电场作用下,固相不动,分散剂定向移动的现象。溶胶的电泳和电渗现象统称电动现象。421.4.3溶胶离子的带电的原因1.吸附作用溶胶中的固体离子选择吸附与其组成相似的离子,导致溶胶离子带电。2.电离作用溶胶表面层的分子电离,导致溶胶离子带电。431.AgI溶胶的结构示意图

如果在稍过量的稀KI溶液中,慢慢地加入不过量的AgNO3

溶液,制得AgI胶体的胶团结构为:1.4.4胶团结构(溶胶具有扩散双电层结构)4445如果反过来,在稍过量的AgNO3溶液中,慢慢加入不过量的KI溶液,制得AgI胶体的胶团结构为:2.氢氧化铁溶胶的结构示意图461.4.5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1.溶胶的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分散质粒子在重力作用下,不会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聚结稳定性:溶胶在放置过程中,不会发生分散质粒子的相互聚结而产生沉淀。溶胶虽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由于双电层结构的存在使胶粒带电,一方面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另一方面胶粒的溶剂化膜的保护作用,阻止了胶粒间的直接接触,保护了溶胶的稳定性。双电层越厚,胶团越稳定。47

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可以使胶粒迅速凝结而聚沉

(1)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的影响2.溶胶的聚沉(2)相互聚沉现象

将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溶胶按适当比例相互混合,溶胶会发生相互聚结而产生沉淀。溶胶的互聚原则:等电量原则。48(3)适当加热

适当加热也会减弱离子的吸附作用和水化程度,促使溶胶凝聚。49§1.5高分子和乳浊液

(1)

高分子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