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黄金)高考历史一轮检测 第24讲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考黄金)高考历史一轮检测 第24讲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考黄金)高考历史一轮检测 第24讲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考黄金)高考历史一轮检测 第24讲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考黄金)高考历史一轮检测 第24讲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一、选择题1.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人最早应是秦朝人2.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3.(2013·浙江温州联考)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4.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此画的风格应为()A.宫廷画 B.文人画C.民俗画 D.人物画5.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理学思想的影响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6.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右图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8.“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9.(2013·湖北黄冈模拟)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A.《红楼梦》 B.《水浒传》C.《三国演义》 D.《西游记》10.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多姿多彩的风情。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11.(2013·长春统考)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开始兴起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12.我们经常会听到自己或某个人是跑龙套的。“龙套”在早期京剧中指的是()A.一种角色的行当B.京剧的一支小流派C.一种用于和声的唱腔D.一批专门给人化装或后台服务的人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顾恺之在建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围观者为其点睛传神之笔所倾倒,纷纷向寺院施舍,“俄而得百万钱”。他为裴楷画像,紧紧捕捉人物特征,颊上加三笔毛,“觉神明珠胜”;为谢鲲画像,注意背景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说:“此子宜置岩壑中。”材料二画僧八大山人为明宗室,本名朱耷。明亡之后,曾装聋作哑,又常常着破帽大袍,拖着露脚跟的鞋,在街上东游西逛。其大写意手法画的花卉、鸟兽,形象洗练,造型夸张,奇特险怪。在他的笔下,鱼、鸭、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顾恺之的什么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什么?(2)材料二中朱耷的绘画有什么特点?(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出中国画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14.(2013·湖北荆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据张瀚《松窗梦语》载:“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巨帙类书,咸荟萃焉。海内商贾所资,二方十七,闽中十三,燕、赵弗与也。……至荐绅博雅、胜士韵流,好古之称,藉藉海内,其藏蓄当甲诸方矣。”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文化现象的地域特点并指出该文化现象的主要社会推动阶层。(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和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具有的社会转型的共同特征。课时作业(二十六)一、选择题1.D玉、青铜方鼎、小篆同出现于一个墓葬中,因而判断本题正确年代时应以出现时间最晚,即距今最近的文物确定该墓葬的年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为小篆,因而可确定该墓葬最早应出现于秦朝。2.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A属于草书,B属于楷书,C属于行书,D属于隶书。隶书的特点是雄放洒脱,雄厚深沉。3.C汉字的形体从甲骨文到小篆、再从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演变的总趋势是在表义明确的前提下由繁趋简。4.B题干材料以苏武牧羊假寐喻指“家万里”,典型体现了文人画注重写意的特点。A、C、D三项都重写实。5.B苏轼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体现出宋代文人注意内心道德修养;这与理学重视伦理道德的主张是一致的。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D项是在明清时才产生的。6.A“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说明了明清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为一体,借物抒情,展现神韵意趣,从而张扬了个性,故A项正确。7.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作品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宋代的晏殊和楚国的屈原所作,唐、宋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和词,战国时期屈原创作了楚辞体。8.B解答本题一要了解屈原的诗句,二要分析A、B、C、D四项中哪项为“楚辞”。9.A《红楼梦》是明清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作。10.B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无法体现忧患意识,均排除。B项杜甫的诗描述了国都沦丧、城池沦陷、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情景,反映了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11.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明清时期小说蓬勃兴起和发展是因为市民阶层逐渐壮大。12.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戏曲艺术。龙套在传统戏曲中指扮演兵卒、夫役等群众角色的统称,因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二、非选择题13.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概括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抓住“以形写神”;第(2)问要求概括朱耷的绘画特点应从不拘成法方面分析;第(3)问要概括自己的见解,围绕“文人意趣”作答。答案:(1)“以形写神”。《女史箴图》。](2)风格奇特,不拘成法。(3)中国画家注重写意,不求形似,主张“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借物抒情,体现文人意趣,以自娱、解脱为绘画目的,以表现自我为创作原则,力图挣脱现实的束缚。14.解析:第(1)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特点和地位,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问主要是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属于概括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第(3)问则是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答案:(1)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地域差异性。(回答出现“百家争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