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学案第2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综合提升_第1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学案第2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综合提升_第2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学案第2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综合提升_第3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学案第2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综合提升_第4页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学案第2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综合提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题型探究]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例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EF∥AC,AB=eq\r(2),CE=EF=1.(1)求证:AF∥平面BDE;(2)求证:CF⊥平面BDE.[证明](1)设AC与BD交于点O,连接EO,如图所示,∵EF∥AC,且EF=1,AO=eq\f(1,2)AC=1,∴四边形AOEF为平行四边形,∴AF∥OE.∵OE⊂平面BDE,AF⊄平面BDE,∴AF∥平面BDE.(2)连接FO,如图所示.∵EF∥CO,EF=CO=1,且CE=1,∴四边形CEFO为菱形,∴CF⊥EO.∵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D⊥AC.又平面ACEF⊥平面ABCD,且平面ACEF∩平面ABCD=AC,∴BD⊥平面ACEF,∴CF⊥BD.又BD∩EO=O,∴CF⊥平面BDE.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转化:(1)平行、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2)证明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需注意三点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②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③用定理时要先明确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eq\a\vs4\al([跟进训练])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求证:(1)平面ADE⊥平面BCC1B1;(2)直线A1F∥平面ADE[证明](1)因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又AD⊂平面ABC,所以CC1⊥AD.又因为AD⊥DE,CC1,DE⊂平面BCC1B1,CC1∩DE=E,所以AD⊥平面BCC1B1.又AD⊂平面ADE,所以平面ADE⊥平面BCC1B1.(2)因为A1B1=A1C1,F为B1C1所以A1F⊥B1C因为C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所以CC1⊥A1F又因为CC1,B1C1⊂平面BCC1B1,CC1∩B1C1=C所以A1F⊥平面BCC1B1由(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所以A1F∥平面ADE空间角的计算问题【例2】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B′C∩BC′=O,求:(1)AO与A′C′所成角的度数;(2)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3)平面AOB与平面AOC所成角的度数.[解](1)∵A′C′∥AC,∴AO与A′C′所成的角就是∠OAC.∵AB⊥平面BC′,OC⊂平面BC′,∴OC⊥AB,又OC⊥BO,AB∩BO=B.∴OC⊥平面ABO.又OA⊂平面ABO,∴OC⊥OA.在Rt△AOC中,OC=eq\f(\r(2),2),AC=eq\r(2),sin∠OAC=eq\f(OC,AC)=eq\f(1,2),∴∠OAC=30°,即AO与A′C′所成角的度数为30°.(2)如图,作OE⊥BC于E,连接AE.∵平面BC′⊥平面ABCD,∴OE⊥平面ABCD,∴∠OAE为O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在Rt△OAE中,OE=eq\f(1,2),AE=eq\r(12+\b\lc\(\rc\)(\a\vs4\al\co1(\f(1,2)))\s\up10(2))=eq\f(\r(5),2),∴tan∠OAE=eq\f(OE,AE)=eq\f(\r(5),5).(3)∵OC⊥OA,OC⊥OB,OA∩OB=O,∴OC⊥平面AOB.又∵OC⊂平面AOC,∴平面AOB⊥平面AOC.即平面AOB与平面AOC所成角的度数为90°.空间角的求法:求空间各种角的大小一般都转化为平面角来计算,空间角的计算步骤:一作,二证,三计算.(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转化法(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转化法(即作垂线、找射影).(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种:①定义法;②垂线法;③垂面法.eq\a\vs4\al([跟进训练])2.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BAC=90°,AB≠AC,D、E分别是BC、AB的中点,AC>AD,设PC与DE所成的角为α,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为γ,则α、β、γ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α<β<γ[∵D、E分别是BC、AB的中点,∴DE∥AC,∴PC与DE所成的角为∠PCA,即α;∵PA⊥平面ABC,∴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PDA,即β;过A作AH⊥BC,垂足为H,连接PH,易证BC⊥平面PAH,∴∠PHA是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即γ.∵AB≠AC,∴AD>AH,又AC>AD,∴AC>AD>AH,∴eq\f(PA,AC)<eq\f(PA,AD)<eq\f(PA,AH),∴tanα<tanβ<tanγ,∴α<β<γ.]折叠问题【例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M中,AB=AC=3,∠ACM=90°.以AC为折痕将△ACM折起,使点M到达点D的位置,且AB⊥DA.(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2)Q为线段AD上一点,P为线段BC上一点,且BP=DQ=eq\f(2,3)DA,求三棱锥Q­ABP的体积.[解](1)由已知可得,∠BAC=90°,BA⊥AC.又BA⊥AD,且AC⊂平面ACD,AD⊂平面ACD,AC∩AD=A,所以AB⊥平面ACD.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CD⊥平面ABC.(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eq\r(2).又BP=DQ=eq\f(2,3)DA,所以BP=2eq\r(2).作QE⊥AC,垂足为E,则QE=eq\f(1,3)DC,QE∥DC.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所以QE⊥平面ABC,QE=1.因此,三棱锥Q­ABP的体积为VQ­ABP=eq\f(1,3)×QE×S△ABP=eq\f(1,3)×1×eq\f(1,2)×3×2eq\r(2)sin45°=1.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和解题步骤: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折叠前后元素的位置变化情况,看看哪些元素的位置变了,哪些没有变,基本思路是利用不变求变,一般步骤如下:⑴平面→空间:根据平面图形折出满足条件的空间图形.想象出空间图形,完成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在认识上的转化.⑵空间→平面:为解决空间图形问题,要回到平面上来,重点分析元素的变与不变.⑶平面→空间:弄清楚变与不变的元素以后,再立足于不变的元素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去探求变化后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eq\a\vs4\al([跟进训练])3.图1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接DG,如图2.图1图2(1)证明:图2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2)求图2中的四边形ACGD的面积.[解](1)证明:由已知得AD∥BE,CG∥BE,所以AD∥CG,故AD,CG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C,G,D四点共面.由已知得AB⊥BE,AB⊥BC,BE∩BC=B,故AB⊥平面BCGE.又因为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