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老城厢内旧址:豫园街道(作者:Cynthia Shen)_第1页
寻找老城厢内旧址:豫园街道(作者:Cynthia Shen)_第2页
寻找老城厢内旧址:豫园街道(作者:Cynthia Shen)_第3页
寻找老城厢内旧址:豫园街道(作者:Cynthia Shen)_第4页
寻找老城厢内旧址:豫园街道(作者:Cynthia She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找老城厢内旧址:豫园街道(作者:CynthiaShen)豫园园主潘允端自四川右布政使卸任后,为使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父亲潘恩颐养天年,在宅西的菜田上营建园林,因“愉悦老亲”之义而取名“豫园”。1960年,“豫园”始用于街道名。1988年,豫园街道东至人民路、四牌楼路,南临复兴东路、方浜中路,西至积石街、侯家路、三牌楼路,北至人民路,办事处驻方浜中路199弄14号。

豫园街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北门1863年,李秀成率太平军逼近上海,清政府联合租界当局共同派军共驻县城。为了方便进出,又将原缺口处打开。新北门建成后,应宝时请李鸿章给门取名,封建统治者视农民起义为洪水猛兽,李鸿章取唐文学家韩愈的“挽狂澜障百川”,取名为“障川门”。有了新北门,原来的“北门”就被叫作“老北门”了。

新北门--图片来源于网络振武台振武台是上海建城时的城墙高台,上海县旧志作镇海楼,初有真武庙。

振武台--图片来源于【图画日报】真武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接替北方天帝颛顼成为镇守北方新的天帝。明清重要城关上都会供奉真武大帝神祇。同时,正北方供养真武大帝,也是古代中国古代公众建筑的重要的标致。

振武台--图片来源于网络太平天国与小刀会时被毁的振武台真武庙,一直到战争结束才由僧本心募捐,重建正楼。晚清庙产兴学时振武台里办了所“北城瀹智小学堂”,到了拆城的时候,这座振武台随城墙一起被拆,学校也停办。但真武庙的僧众似乎得到了补偿,辗转在南城暂时落了角,在1947年的上海地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南城太卿坊街以西一座小真武殿,这里历代皆无祀真武的记载,不出意外就是城楼上那座真武殿搬家的结果。解放后这座小殿应该也完成历史使命,沦为民居了。

真武殿--拍摄来自东海G

真武宫界碑--拍摄来自顺古堂王

《惩办假犯》--图片来源于【点石斋】

《还珠邀奖》--图片来源于【点石斋】七星井1879年8月,障川门内失火,影响甚大,本地士绅们提议请真武大帝出来,在振武台下空地“凿井七口,上应列星,以厌火患”,就有了一处当时的名胜“七星井”。七星井周围又筑上墙,井上加护石槛,再于井的东北角建早一座亭子,专门供奉井泉之神。

七星井--图片来源于【图画日报】丽水路原名障川路,障川门俗称新北门,故路又习称新街。1958年障川路改名为丽水路,以浙江省丽水县地名命名。

丽水路--拍摄来自斋卤味丽水弄曾称障川弄(因原障川门故称)。

丽水弄--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经的丽水弄--拍摄来自斋卤味积石街,积善寺

曾称积善寺街,以原积善寺命名,1964年以谐音命名。积善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始建。时有里人李阡舍宅为精舍,其孙法名师立为住持。元时有西域商人慕师立之名,以珠宝布施,而不留姓名,于是增建殿宇,并请额为积善讲寺。1854年毁于兵燹,仅存东面僧舍。抗日战争时期仅存寺产3亩余。1945年住持正道予以修葺。1950年,慧参继任住持。慧参工书法,尤以隶书挺秀。1985年逝世于玉佛寺。该寺现已不存。

积善寺--图片来源于【图画日报】

原积善寺的位置--拍摄来自斋卤味丹凤楼明万历年间,倭患平息,上海县城安宁。有士绅倡议,将城墙附近的庙宇搬上城墙,使之成为人们祈神和休闲之处,于是城墙上就有了“殿、台、楼、阁”。“殿”是前面所提的大境阁关帝殿;“台”是今新北门丽水路口的振武台,又叫镇海楼,1558年建,后改庙宇,供奉真武大帝,遂称真武台;“楼”是万军台上改建的丹凤楼;“阁”是制胜台上的观音阁。丹凤楼早在南宋就有,是当时天后宫内的一座楼,上海镇市舶司使陈珩为其书匾,然而至元末楼毁匾存。

丹凤楼--图片来源于【图画日报】明万历初年,有人建议将丹凤楼重建于万军台上,并将陈珩之匾额献出。由于丹凤楼是“殿、台、楼、阁”中最高的一座,登楼远眺黄浦江、端午登高观赏大赛龙舟的最佳地点,于是“凤楼远眺”就被列为“沪城八景”之一。据清人葛元煦在《沪游杂记》中说:丹凤楼“在城东北隅,楼阁皆附于城堞,窗临黄浦,可以观涛”。因此登斯楼,“川原之缭绕,烟云之吐吞,日月之出没,举在眉睫”。“凤楼远眺”老图片显示的就是这样的风光,它是老图片中唯一一张绘画而成的,而不是照片。

凤楼远眺--拍摄来自斋卤味

古城公园最高点,登高望远--拍摄来自斋卤味丹凤路因路侧有丹凤楼,名丹凤路。1911年筑南段(福佑路至方浜中路),名天官坊街、天官牌楼街。1912年筑北段(福佑路至丹凤楼)。

方浜中路丹凤路,丹凤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丹凤商店--拍摄来自斋卤味

丹凤路的毛主席语录--拍摄来自斋卤味

丹凤路,卖冷饮--拍摄来自郭博观音阁潘恩父子不仅在此建有豫园,还在安仁桥上建有一处观音阁,供奉观音大士,这座地面上的观音阁本与豫园相通,清代豫园荒废后,这座观音阁似乎也无人问津,一直到嘉庆年间才有人重修起来。太平天国后,本地商团修复豫园点春堂时,顺便又将堂东的观音阁修葺一新,潘家后人潘镛斁,在阁前书“志古”二字颜之。大约是复建楼下这座观音阁前后的嘉庆年间,士绅们把观音大士,顺便请上了制胜台,所以这座高台上的寺庙,是四台中最晚定型的。楼上的观音阁经过了小刀会、太平天国的战火,最终与城墙一起被拆,下落似乎也不甚清楚,楼下那个观音阁在民国也找不到踪迹了。

观音阁--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春堂--图片来源于【图画日报】

甘谷街

曾称观音阁街(以原观音阁命名)。1964年以谐音改为今名。

观音阁街--图片来源于网络杨家栅街甘谷街至安仁街。传说有户杨姓人家,怕别人动用他家的私船,设了一个木栅,众称杨家栅,路因杨家栅得名。

杨家栅街废墟--拍摄来自上海泥水佬

杨家栅街--拍摄来自郭博

安仁街杨家栅街口--拍摄来自斋卤味达布街人民路至保仁弄。原这里有户染坊,是用脚踏石盘染老布故称。

达布街--图片来源于网络厚德大楼人民路261号(丹凤路口)华商面粉交易所(厚德大楼),钢砼结构五层办公大楼,建筑面积6584平方米,建于1920年,地基原是城墙丹凤楼。日伪时期,房屋被汉奸丁原卿掠夺,1951年法院判决该房产由房地局代管,原中共邑庙区委、邑庙区人民政府曾在此办公,后为上海圆珠笔厂和丹凤路第一小学合用,并加层为六层楼房。本人60年代初在丹一小学上学。

厚德大楼

华裔面粉交易所的交易厅--拍摄和文字信息均来自高参88古城公园为了实现2002年6月基本建成上海古城公园,这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拆建旧房面积达17万平方米,动迁居民4123户。2002年3月6日子夜,建于人民路新开河西侧,一座高6层、建筑面积8200余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有82年历史的厚德大楼在一分钟内实行严密、安全的定点爆破,大楼夷为平地,邻近居民安然无恙。

古城公园--拍摄来自斋卤味安平街安仁街至丽水路,以河北省地名命名。属居民区。

丽水路安平街口--拍摄来自郭博保仁弄保仁弄有观音阁庙。

抱龙庵前--图片来源于网络

保仁弄--拍摄来自斋卤味旧校场路又称“大演武场”,也称教场或校场。1514年开辟,今豫园商场之西,主持建造者为知县黄希英。清同治《上海县志》称大演武场在县西北积善寺前。1563年迁移北门外。其时上海由于遭倭寇侵扰,于1553年构筑城墙,演武场迁至北门外。旧校场迁至城北以后,原旧校场开始建造居民住房,逐渐形成旧校场街,后改名旧校场路。旧校场靠近老城隍庙,成为以书画,古玩、香烛等民俗产品为主的业态,俗称“年画街”,曾盛极一时的小校场年画就诞生在这里。

旧校场路--拍摄来自东海G小世界1918年在今福佑路、豫园商场西侧建一游乐场,初名劝业场,不久毁于大火。后由一李姓重建为钢筋水泥的三层楼建筑,仍为游乐场,底楼唱京戏,二楼唱绍兴戏,三楼是夜花园(喝茶兼听戏)。因延安东路西藏路口有个大世界,这里规模较小,故称小世界。抗战后成为倾销美国“剩余物资”的商场,称“世界商场”。解放初封闭多年,至1956年改为邑庙区文化馆,除演戏外,底楼还放映新闻科教片。1960年因并区与蓬莱区文化馆合并,这里改建为文化电影院及百货公司小商品批发部。

小世界--拍摄来自斋卤味安仁街在《明史》上有传的上海人屈指可数,其中仅有两位是官居二品以上的大员,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徐光启,另一位就是豫园园主潘允端的父亲潘恩了。明代中叶,潘恩就居住在上海县城东北、城隍庙东面的安仁里,安仁街也因此得名。

安仁街--拍摄来自斋卤味

这家还能买到“414”毛巾--拍摄来自斋卤味中华黄十字会办事处原来保仁弄安仁街角上是一幢三层中西合璧的的建筑,外立面是水刷石,具有天然质感,而且色泽庄重美观,饰面坚固耐久,每扇窗户上都有三角形遮檐,与周围民居相比显得格外高大,外层是百叶窗。在66年对外挂牌为针织二厂,但我们居民仍称共和内衣厂。现查看47年行号录,为中华黄十字会分办事处。

人民路安仁路口,中华黄十字会办事处--拍摄来自上海泥水佬、文字信息来自高参88上海华商杂粮公会在人民路377号,1921年杂粮油饼商业同业公会建,三层楼钢砼结构,建筑面积1354平方米。外形雄伟,内部高敞华丽装饰讲究,解放后由上海市土产杂品公司使用,1992年改称环城商厦。以前在里面工作的大部分是破产(失业者)的原工商业者及民主人士。文革初,隔三差五有人跳楼。

上海华商杂粮公会--拍摄来自斋卤味、文字信息来自高参88

风景不错--拍摄来自斋卤味童涵春堂创建于1783年,距今有二百余年。原座落于小东门,店名竺涵春中药店,因店主经营不善,乃出盘给童姓,改名为童涵春堂国药号。童善长(1745-1817),又名在元,宁波人,是宁波市郊庄桥镇童朝阳家族的27代世孙,童氏家族,财力雄厚,当时在宁波庄桥流传着所谓:'童姚马泾张,银子好打墙'的说法,而童氏又被列为首富。童善长从小聪明伶俐,长大后继承祖业,仍在庄桥一带经商。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祖业的现状,他利用祖传资本,外出跑马头来到上海。觅址在小东门外,里咸瓜街上开设恒泰药行,专做中药材的批发生意。他经常去四川等地贩运药材,自采、自运、自销跻身于上海滩的药材买卖,生意日见兴隆。1937年抗战爆发,南市市面萧条,店主选择现址,开设北号。1966年北号曾改名解放药店。1978年恢复原名。

童涵春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风景不错1--拍摄来自斋卤味福佑路修筑于1906年,系填黑桥浜修筑而成,得名于黑桥浜的福佑桥。曾名白衣庵后街、穿心街。沿路为住宅,多商店,有豫园商场、清真寺等。

福佑路,黑桥浜--图片来源于网络豫园

1559年,潘恩的儿子潘允端因会试落第郁郁不欢,便在上海城厢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动工造园,聘请上海本地园艺名家张南阳主持规划,1577年落成,以乐寿堂为中心,总面积70余亩。潘允端将此园献给老父潘恩作为养老燕居之所,故取名豫园。世人评价“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号称“东南名园冠”。可潘恩在1582年去世了,园尚未全部建成,后来潘自己享用了十余年,75岁时,他家中连遭事故,于1601年郁郁亡故。

豫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园内,蒯家街(蒯雁宾)、瞿家街(瞿育良)--图片来源于【图画日报】

蒯雁宾新闻一则--图片来源于【申报】梧桐路1911年前筑,西段有明崇祯年间建的天主堂,周围多种梧桐,故名。东段曾名大生街。后统称今名。

梧桐路--拍摄来自斋卤味

一家三口--拍摄来自郭博

国营星会经营部--拍摄来自斋卤味敬一堂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在徐光启旧居(今乔家路九间楼)创办圣母玛利亚祈祷所,这是上海最早的私宅小堂。次年圣诞节举行弥撒,从此天主教开始在上海传播。由于徐光启的显赫地位和声望,上海信奉天主教的人与日俱增。1637年,另一个意大利传教士潘国光来上海。他见小堂已不敷应用,便筹建新堂。徐光启第四孙女(教名玛尔弟纳)早年嫁于豫园潘家,她热心奉教,积极为潘国光寻觅堂址,设法购得潘家旧宅中最宏伟精致的院第世春堂,于1640年改建为天主教堂,以“崇敬一主”之意取名“敬一堂”。

敬一堂--图片来源于【图画日报】据文献记载:敬一堂高4.6丈,阔4.8丈,进深3.6丈,堂内正中梁上悬一块御匾,上镌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钦褒天学”。建筑为中式庙宇风格,楠木构架,“涂金染彩,丹垩雕刻,极尽工艺之技巧”。庭院内有一座观星台,高2.3丈,太湖石垒筑,幽曲小径盘旋而上。台上设有月晷,列黄赤道及经纬度,观察月影,计算时辰日历。

敬一堂内部--拍摄来自斋卤味1724年,清政府全面禁教,没收天主教堂及教产。敬一堂礼拜堂成为关帝庙,观星台址改建为申江书院(敬业书院的前身)。1846年,清政府宣布天主教是“劝人为善之宗教”。1861年敬一堂归还天主教会,关帝庙和书院先后迁出。是年4月7日举行复堂典礼.敬一堂经过修缮装点,焕然一新,法国军乐队吹奏宗教乐曲,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因为敬一堂建成早于董家渡天主堂200多年,所以被称为“老天主堂”。

敬一堂--拍摄来自斋卤味敬一堂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曾兴办老人堂、乞丐医院,救助孤寡老人和流离失所的病人;还创办了3所学校,其中一所女子小学。1937年淞沪抗战时,敬一堂划入难民区,成为救济粮发放中心,并开办难童小学。敬一堂是我国江南地区第一座天主教堂,又是是上海现存唯一中国风格的教堂建筑。经历370多年风雨沧桑,房屋主体框架至今犹存,戗角飞檐、花椽和木格窗饰依稀可见。上世纪50年代敬一堂成为梧桐路小学。后经过多次学校撤并,由福佑路第一小学(分部)使用。

梧桐路小学--图片来源于网络

福佑路第一小学--拍摄来自高参88马姚街马园街北起梧桐路,南讫方浜中路。长72米。旧传此地为费氏(乃榕、拱辰、雄祖孙)蓄马之所,故名马园弄,一作马园弄。经纪公所在此街。

马园街--拍摄来自斋卤味

小娘浜传说钱鹤皋的女儿莲仙被活葬在里面。元末明初,本地仕绅钱鹤皋与明军对抗,自知不敌,而女儿莲仙是远近知名的才女,姿色出众,怕城破时女儿被掳使家族蒙羞,就先把女儿活葬于坟中,关闭墓穴时,把女儿生平喜欢的东西豆埋进去殉葬。后钱鹤皋被朱元璋杀害,殉难时誓言化成戾气与朱元璋抗衡,据说朱元璋任秦裕伯为上海的城隍爷以及每年举行的三巡节都与钱鹤皋之死有关。

小粮浜街--拍摄来自斋卤味

小娘浜旁--拍摄来自斋卤味

《死有余臭》--图片来源于【点石斋】天官牌坊街为张鹗翼立,明嘉靖年间,大批倭寇入侵骚扰中国沿海,1553年仅上半年就被倭寇烧杀劫掠达五次之多,人口玉帛损失无数。“是年六月贼去,乃议筑城防守。”张鹗翼《守城记》云:“遂即在十月兴工,十二月完成。”城墙三个月筑成,可见情势之急。

仔细看看牌坊在哪--拍摄来自顺古堂王沉香阁又名慈云禅院,为潘允端的家庵。沉香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1815年,改名为慈云寺,但民间仍称它为沉香阁。整个寺院颇具规模,前有弥勒殿,山门石坊;中有大雄宝殿、沉香佛殿,还有造鹤轩、前殿禅堂及左右厢楼。阁的建筑形式庄重典雅,在整座寺中显得非常突出。阁在清代为邑城官员祈晴祷雨之处,上海在未建万寿宫前,皇帝皇太后生日也在这里朝贺。因而香火旺盛,誉满上海城。

沉香阁--图片来源于【图画日报】相传是隋代南洋马来赤土国国王送隋炀帝的礼物,遇风浪沉入淮河底,一千年以后,被潘允端在疏浚淮河时打捞出一条沉船时发现,随即将佛像运回上海,供奉在潘家祠堂前的佛阁里(即现在的沉香阁)。沉香阁前有四柱三门重檐翘角牌楼,上有沙孟海书题“沈香阁”三字,因古字无“沉”,沈、沉相通,故“沉”字写成“沈”字,以示佛寺之古老。“文化大革命”期间,沉香阁被工厂占用。

沉香阁--拍摄来自斋卤味王医马弄该弄内清代有一王姓兽医擅医马,求医者络绎不绝,兽医门前的路就由此得名。

王医马弄已成为了停车场--拍摄来自斋卤味

北王医马弄--拍摄来自东海G、斋卤味

中王医马弄--拍摄来自东海G、斋卤味

南王医马弄--拍摄来自东海G、斋卤味

王医马弄--拍摄来自东海G、斋卤味

勤廬--拍摄来自斋卤味

荣福坊,徐荣根,唐驼题--拍摄来自斋卤味

宝兴坊,张宝生,界碑--拍摄来自斋卤味

原徽宁思恭堂,思恭里,现滑稽的“文化弄”--拍摄来自斋卤味

秦仁德堂界--拍摄来自斋卤味

秦家后人仍住在这里--拍摄来自斋卤味

厚德载福--拍摄来自斋卤味

王医马弄--拍摄来自郭博侯家路筑路前原是侯家浜,南接方浜(方浜中路),北流东折为黑桥浜(今福佑路)、小娘浜(今宝带弄北段),浜的南端有桥,名南香花桥,1907年填浜筑路后,路因浜名。初为石片路面,1979年改建为沥青路面。解放前本路和福佑路一带是雕刻玉石器和镶嵌首饰作坊集中之处,路的北首设有上海市珠玉商业公会、珠玉业新汇市(俗称珠宝市场)及振兴珠玉汇市,是沪南珠宝商人进行行内交易的集中地。公会与汇市初建于清同治年间,迄解放后(1956年)裁撤,计有八、九十年的历史。民国年间,本路有中医殷受田的医寓,殷以擅长小儿科著称一时。

侯家路--拍摄来自斋卤味硝皮弄因原有硝皮作坊得名。当时汇聚了许多广帮、奉帮裁缝在此开店竞技。此处还造了一座轩辕殿,专门供奉被我们认为无所不能、百业始祖的黄帝。1817年,成衣公所在轩辕殿成立。1823年,水木公所也在鲁班殿设立。此外,女帽业公所也曾在轩辕殿设立。石匠公所曾在鲁班殿设立。

硝皮弄--拍摄来自斋卤味鲁班殿上海地区最早的鲁班殿于唐869年,设在上海朱泾镇法忍寺中,发展比较成熟的是在清朝。1843年上海本帮水木、雕锯、石工等工匠在城内今硝皮弄购地9.5亩建鲁班殿。参加发起者立碑为证,并将所议的行规刻在碑上。以后该殿堂多次重修,重修期间发起者仍以碑刻条文续延。这种团体一直到近代中期才被水木公所取代。1898年,杨瑞泰营造厂厂主杨斯盛着手筹建由本地、绍兴、宁波籍合为一体的上海水木公所,由于几方意见不合,中途宁波籍退出。在顾兰记营造厂的顾兰洲、江裕记营造厂的江裕生等人的努力下,1911年沪绍水木公所在南市硝皮弄105号成立。

曾经的鲁班殿--拍摄来自斋卤味四牌楼路1397年知县张守约在县东街(今学院路)立崇礼、宣化、泽民、集庆四坊,俗呼四牌楼,因以名路。竖立牌坊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习俗,旧时的牌坊一般都用石料建筑而成,气势宏伟且牢固,用以表彰忠孝节义之士或科第寿考等方面的内容。原名四牌楼街,系同治年间修筑,起于长生桥(今方浜中路四牌楼路),止于县东街,原为石条路面。1906年改筑,由长生桥延至曲尺湾(今四牌楼路学院路口)。1909年再次改修由县东街到方浜路长生桥的一段。解放前四牌楼路一带开设有各种专制红木宫灯、明角灯、珠子灯等装饰灯的灯铺和专制各式神佛、僧道和唱戏艺人袍服以及凤冠、衣带、道具的神袍店和戏装店。

四牌楼--拍摄来自斋卤味馆驿街馆驿街北临城隍庙庙门,在明、清时期是庙南的重要小街之一。因在旧县署西北,有馆舍,是过往官员停留之所,馆偏南方浜上有馆驿桥,路因桥得名。

馆驿街--图片来源于网络学院路东起东街,西至三牌楼路。因在原上海县署南,西段曾称县西街、院西街,中段曾称县东街、院东街,东段曾称老学前街。曾名县前横街。后以原敬业书院改名学院路。

学院路上一栋挺有意思的房子--拍摄来自东海G、斋卤味

仁寿坊,张福寿--拍摄来自斋卤味上海县署1291年8月19日朝廷准奏松江知府设立上海县,县衙设在上海镇来榷场(今十六铺外咸瓜街、老太平弄北)。1298年,上海县衙迁往曲尺湾,今学院路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