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利川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湖北恩施利川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湖北恩施利川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湖北恩施利川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湖北恩施利川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川市第五中学秋季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ROMANI卷(选择题)和第=2\*ROMAN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1\*ROMAN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2\*ROMAN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一至必修三第六课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A.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D.“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2.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B.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C.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D.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3.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4.1792年,法国授予美国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潘恩等法国公民身份,随后托马斯·潘恩还被选举为国民公会议员。此举表明法国()A.支持美国进行独立战争 B.对美国政体的完全接受C.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 D.追求自由反对殖民主义5.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写道:“过去,人们是在人人都是兄弟,并力斩邪除妖,建立人间天国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这种号召在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中黯然失色了。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丧失其魅力了。”在他看来()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B.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标志C.天京变乱动摇了太平天国革命信仰D.太平天国运动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6.卢沟桥事变后桂系军阀李宗仁表示:“今日的局势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他表示要秉“先国难而后私仇”的大义,拥护国民党中央参加抗战。这一态度表明()A.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B.国民政府威望高涨C.军阀派系纷争消除 D.抗日战争开始兴起7.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时间内容1979年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5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9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1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8.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9.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A.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B.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D.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10.关于冷战起源,20世纪40、50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6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入70年代后,美苏争霸越演越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等个人因素。这表明()A.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无法探求B.苏联才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C.冷战导致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D.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11.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对中国的影响是()A.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B.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C.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2.下表为中国某时段银钱比价年份17891804180918141820银一两合铜钱数1090.0919.91065.41101.91226.4年份1825183018351840银一两合铜钱数1253.41364.61420.01643.8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A.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B.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占优势地位D.西方大规模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3.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投资修筑铁路、开凿运河;工商业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拼命工作;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据此可知()A.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B.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C.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D.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14.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造成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农村人烟稀少,人口大量流失,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有了很大变化。这一情况说明()类别未圈地地区圈地地区小麦大麦燕麦小麦大麦燕麦单位面积产量:蒲式耳/英亩18.525.933.322.831.836.8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B.圈地运动造成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D.富余农产品的出现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5.在1895年以前,中国拥有的铁路只有微不足道的364公里,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时铁路总里程达到9618公里。这一现象说明()A.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运输业B.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C.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D.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16.1960年9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淮河以南直到珠江流域地区,应当维持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六十斤,遭灾的地方应当更低些;淮河以北地区口粮标准应当压低到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斤左右,东北等一部分严寒地区可以稍高一点。这种普遍降低口粮标准的指示意在()A.最大限度地缓解经济困难压力B.优先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C.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市场压力D.为恢复农业提供充足劳动力17.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甚至出现以“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的现象。这表明()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B.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8.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3倍多;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19.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D.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20.二战后,在法国看来,建立包括法、德参加的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将联邦德国纳入共同的利益之中和欧洲的监督之下,加强欧洲的世界地位,而法国在欧洲联合组织中的主导作用则有助于凸显其世界大国地位;在联邦德国看来,加入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消除法国对德国的成见和疑虑,取信于国际社会以重新崛起。基于这种观念的转变,法德两国()A.共同协商以推进德国实现统一B.共同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C.联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通过主权让渡推进区域一体化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5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这反映了()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美国操纵B.美国的经济霸权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C.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违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D.冷战的爆发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根本原因22.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2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提到“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从思想角度看,材料中“革新与发展”不包括A.“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B.“其欲即天之理,其理即人之欲”C.“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D.“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24.有学者认为,达·芬奇通常被归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但他的想法却不完全与一般认为的文艺复兴特色吻合。这位学者接着引用达·芬奇的话:“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而不是亲生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这位学者意在说明达·芬奇()A.善用比拟和譬喻,论述的方法独树一帜B.主张研究古籍为首要,探索自然为次C.强调从大自然学习,不以师法古人为先D.认为人是万物之灵,表现出独特宇宙观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学在明代有所发展,绝大部分的史书是正德以后的私人著述,并涌现了一批知名的史学家,如郑晓、王世贞等。官修的书籍,据《明代敕撰书考》统计,有200多部,其中以明朝前期为多。私人著述无确切统计数字,仅以文集而言,著录于《千顷堂书目》者,达5000余人的别集。史书体裁相当完备如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志书、舆图、类书、丛书等,无所不有。在卷帙浩繁的各种著述中,有记一代者,有记一朝者,有记一事者,有记一地者,有记一官府机构及其职掌者,有记一人者,包含着社会经济、典章制度、政治事件、农民起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史料。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以救亡图存为特征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通过对封建旧史学体系的批判继承和对西方新史学理论及方法的消化吸收,逐步摆脱了传统史学的模式而不断走向现代化,初步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史学体系的研究方法,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时代要求,也为“五四运动前后近代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史学发展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爱国主义史学思潮开展的因素及意义。(10分)26.美国和中国是当今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中美关系对世界影响巨大。阅读并回答。材料一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法令,决定于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即232措施)“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中美贸易战正式开始。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企业7年内不得向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7月6日,美国对第一轮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正式征收25%的关税。7月16日,美国将中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指称中国政府针对美钢铝232措施实施的应对措施不符合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材料二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旨在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发表对此次中美贸易战的评述。(要求表述成文,从背景、目的、走向及理由等方面进行评述)(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二在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6分)一、选择题:1—5DBCCC6—10ACCAD11—15CBDDB16—20ABBAB21—24BDDC1解析:选D根据材料“治国必先齐其家者”说明做好“家君”才能做好国父,即“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故C项错误。2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丁山先生认为宗法制起源在西周之前,王国维先生认为宗法制在西周时产生,两者对宗法制起源的观点是不同,存在着争议,故B项正确;宗法制在西周前产生只是丁山先生的观点,故A项错误;丁山先生和王国维先生都没有提出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故C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是王国维先生的观点,故D项错误。3解析:选C由材料“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可知文官成为政府中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有利于保证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故C项正确。4解析:选C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为1775~1781年,故A项错误;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与美国同为共和政体,但题干只是法国将公民权给予某些美国优秀名人,与B项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中法国授予一些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重要的革命领袖公民权,是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故C项正确;法国此时本身就是殖民国家,且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5解析:选C依据材料“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丧失其魅力了”可知经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的革命信仰已经被动摇,故C项正确。6解析:选A由材料“抗战图存”“要秉先国难而后私仇”可知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故选A项;材料反映国民党中央的抗战得到桂系军阀的拥护,不能说明国民政府威望高涨,排除B项;军阀派系代表不同的利益,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C项;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而非卢沟桥事变,排除D项。7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民法典发展历程,尤其是担保法和合同法的颁行,反映出民法典的完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故C项正确。8解析:选C由材料内容“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可知当时新中国在坚持“一边倒”的前提下,积极谋求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故C项正确。9解析:选A材料“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说明美国具备领导世界并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然是想建立单极世界,故C项错误;布列津斯基仅从美国角度思考,并不是整体角度,故D项错误。10解析:选D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在材料中存在争议,而不是无法探求,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是否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故B项错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在冷战之前,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同时期关于冷战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反映出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故D项正确。11解析:选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于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项错误;当时我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这极大地促进了明清农业和江南工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D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12解析:选B鸦片战争前,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的白银开始大量外流,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故B项正确;随着鸦片的大量输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再占优势地位,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13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蒸汽”时代英国各阶层的工作状况,没有体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各阶层在“蒸汽”时代生活和工作的状况,没有涉及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和工作体现不出投机行为,故C项错误;材料中英国各阶层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有工业化大生产的特点,体现了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故D项正确。14解析:选D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圈地运动的开展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英国有了更多的富余农产品,这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圈地运动的影响而非工业革命的影响,故C项错误。15解析:选B清政府并没有重视铁路建设,故A项错误;19世纪末,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民间商人积极投身铁路建设,推动铁路里程的增加,故B项正确;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有利于铁路建设发展,但不是铁路里程增加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铁路里程的增加出现在晚清时期,与辛亥革命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16解析:选A1959~1961年中国遭遇三年严重经济困难,这种普遍降低口粮标准的指示意在最大限度地缓解经济困难压力,故A项正确;材料的指示意在缓解经济困难压力,与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粮食供应的压力主要是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导致的,故C项错误;材料的指示不利于提供充足劳动力,故D项错误。17解析:选B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分配由政府计划决定,而刚刚经历过严重经济困难的人们无法承担和消化计划的生产量,导致材料中猪肉积压的情况出现,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8解析:选B材料表明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这些措施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故B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C项错误;胡佛总统的做法没有赢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19解析:选A材料强调“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因此要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故A项正确;B项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发展知识经济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故C、D两项错误。20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讲述的是加入欧洲联合组织对于法德来说都有好处,并不能说明法德共同协商能够推进德国统一,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由美国提出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到是法国和联邦德国加入欧洲联合组织,并非国际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C项错误;材料中讲到的是加入欧洲联合组织的区域性组织对于法国和联邦德国都有益处,因此材料中观念的转变推动了欧洲走向区域一体化,故D项正确。21解析:选B二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非完全受美国操控,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说明战后的经济规则制定仍受美国的影响,故B项正确;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信息发生在冷战之前,故D项错误。22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徐光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的总结,其总结的丰产十四字诀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要素,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故D项正确。23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从思想的角度考虑“革新与发展”,“革新与发展”是指取得进步的地方,A项是黄宗羲的观点,是指学校不仅仅是养士的教育机关,而且是国家议政的政治场所,体现了思想的进步,与设问不符,排除。B项是王夫之的观点,充分肯定作为人的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体现了思想的进步,与设问不符,排除。C项是黄宗羲的观点,是指君臣平等,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体现了思想的进步,与设问不符,排除。D项是宋朝周敦颐的观点,是指以身作则,以己之崇高德行去感化教育民众,与“革新与发展”不符,所以选D。24解析:选C根据材料“他的想法却不完全与一般认为的文艺复兴特色吻合”,引用达·芬奇的话,意在表明达·芬奇与文艺复兴特色不完全吻合的地方,故A项错误;材料“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表明达·芬奇倡导研究大自然,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然,而不是人的特殊地位,故D项错误非选择题:25【答案】(1)表现:私人著述的增多;一批知名史学家的出现;史学著作数量众多;史书体裁比较完备;史书内容广泛和丰富。(8分。任答四点得满分)(2)因素:解决民族危机的需要;传统史学不符合时代要求;西方新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知识分子和史学家的推动。(6分。任答三点得满分)意义: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现代化;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史学体系研究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作了奠基。(4分)26【答案】注:没有成文在总得分上扣除4分。背景: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贸易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中美贸易联系紧密;美国对华贸易存在较大逆差;美国极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