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_第1页
新教材地理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_第2页
新教材地理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_第3页
新教材地理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_第4页
新教材地理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第二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A.中国B.巴西C.加拿大D.澳大利亚2.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A.湖泊B.冰面河C.塌陷沉积D.冰下河道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3~4题。3.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4.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如图(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5~7题。5.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6.Q点与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值的范围是()A.40米<H<41米B.49米<H<50米C.59米<H<60米D.60米<H<61米7.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8~10题。8.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9.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D.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10.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A.结冰期由短到长B.径流量由大到小C.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呼伦湖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的高纬度地带,面积变化非常大,湖水经东北部河流流出,湖泊东部有大面积的沙丘。读图,完成11~13题。11.形成图中湖滨沙丘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堆积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风力堆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12.下列有关湖泊东部沙丘形态特征的推测,合理的是()A.东侧坡度陡,西侧坡度缓B.东侧坡度缓,西侧坡度陡C.越靠近呼伦湖,坡度越陡D.越靠近呼伦湖,坡度越缓13.若在该地区大力开发滑沙入湖旅游项目,则该旅游活动对沙丘影响最明显的季节及具体影响是()A.冬季,使沙丘高度增加B.夏季,使沙丘高度增加C.冬季,使沙丘高度减小D.夏季,使沙丘高度减小重庆武隆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世界罕见。下图为天坑局部剖面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所示地区()A.主要岩石为石灰岩B.箐口天坑深度可达500米以上C.二王洞长约300米D.岩层受断裂下陷形成天坑15.下列与武隆天坑成因类似的景观为()A.云南石林B.黄山怪石C.庐山飞来石D.新疆蘑菇石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如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据此完成16~17题。16.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向斜成谷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17.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据此完成18~19题。18.下面外力作用与其形成的地貌对应正确的是()A.流水沉积—①B.流水侵蚀—②C.流水沉积—③D.风力搬运—④19.③图地貌多位于()A.河流入海口B.平原边缘处C.狭长山谷底D.河流出山口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约30千米。猴子沟风景区内部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峡谷、峰林、竖井、天坑、洼地等。读图回答20~21题。20.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21.形成图示地区地貌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C.冰川侵蚀D.流水溶蚀读图,完成22~25题。22.该沙丘地貌分布图最不可能在()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鄂尔多斯高原(黄河以南,黄土高原以北)D.柴达木盆地23.该地区的主导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4.图示地貌的主要成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25.图示地区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措施是()A.修水库B.修建湖泊C.设置障蔽D.修水平梯田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5分)(1)黄淮海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5分)(2)简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10分)(3)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10分)27.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25分)(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13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12分)单元检测(第二章)1~2.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蛇形丘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因此该地主要为纬度较高、温度较低的陆地区域,加拿大纬度较高,存在大陆冰川;中国和巴西、澳大利亚纬度相对较低,不存在大陆冰川,故选C。第2题,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很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会携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因而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下河道,故选D。答案:1.C2.D3~4.解析:第3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故选C。第4题,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知该景观受海水影响较大,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该景观是海岸风光,但不属于热带自然景观。海南风光在夏季观赏效果更好,故选A。答案:3.C4.A5~7.解析:第5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背风坡往往较陡且向内凹,如图中P点所在一侧,而迎风坡往往坡度较缓,如向外伸出的舌头,如图中Q点左侧;对于等高线图来讲,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侧吹,根据图上指向标所示方向可判定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第6题,P与Q间有5条等高线,P、Q间的相对高度应为40米<H<60米,那么H最大值的范围应是59米<H<60米,故选C。第7题,图中所示地形是风积地貌——沙丘。该地貌主要集中在气候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所以此图所示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故选C。答案:5.B6.C7.C8~10.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依据纵轴的河床海拔高度,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甲海拔居中,乙海拔最低,故选D。第9题,读图可知,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导致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D正确;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使河床降低,而不是变宽,A错误;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河段变深,且发生在中上游,B、C错误。第10题,丙处前期水流速度快,以下切为主,河床海拔下降,后来水流速度下降,以侧蚀为主,河床加宽,C正确;径流量、结冰期、河流含沙量对河床影响有限,从图中无法推断出,A、B、D错误。答案:8.D9.D10.C11~13.解析:第11题,本区域主要受到偏西风影响。图中显示沙丘多分布于湖泊的东岸,这是由于偏西风吹拂,在东侧湖岸泥沙堆积形成沙丘。该区域气候较干旱,流水作用小。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蘑菇等侵蚀地貌,故选C。第12题,湖泊东部沙丘主要是受偏西风影响形成,西侧为迎风坡,坡度较缓,东侧为背风坡,坡度较陡,故选A。第13题,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不可能开展滑沙入湖活动,A、C错误;夏季滑沙入湖,必定会将一部分沙子带入湖中,使沙丘高度减小,B错误,D正确。答案:11.C12.A13.D14~15.解析:第14题,由材料“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可知,该地主要岩石为石灰岩,A正确;图中纵坐标为海拔,从图中可读出箐口天坑顶部海拔约为1200米,底部海拔约为800米,深度为400米左右;图中横坐标表示距离,从图中可读出二王洞长约3000米;天坑形成的原因是流水侵蚀。第15题,武隆天坑成因是流水侵蚀(溶蚀),云南石林与此类似,A正确。答案:14.A15.A16~17.解析:第16题,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道逐渐变弯曲,故河流的河曲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向斜和断裂下陷属于内力作用,与“蛇曲”无关,A、B错误;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城堡、雅丹地貌,不是蛇曲的成因,D错误。第17题,内蒙古高原的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A、C错误;据图可知,图中河流剖面①处是凹岸,是侵蚀河岸,河岸较陡,②处是凸岸,是沉积河岸,有沉积物,坡度较缓,结合选项,B正确、D错误。答案:16.C17.B18~19.解析:第18题,①图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故A错;②图示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行成风蚀蘑菇,③图示河流入海口附近形成的流水堆积作用地貌—三角洲,故C正确;④是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峡谷,故D错。第19题,在河流入海口,由于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就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三角洲,故本题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答案:18.C'19.A20~21.解析:第20题,图示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第21题,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答案:20.D21.D22~25.解析:第22题,从等高线数值来看,该地海拔1300多米,可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柴达木盆地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较高。第23题,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平缓,背风坡坡度较陡,图示主导风应为西北风。第24题,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25题,设置障蔽是风沙活动强烈地区防沙的有效措施。答案:22.D23.B24.B25.C26.解析:第(1)题,黄淮海平原为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堆积作用。第(2)题,冲积扇形成过程可以从地形对流速、挟带泥沙能力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由图2可以得到答案。答案:(1)流水堆积(2)河流挟带泥沙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