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1页
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2页
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3页
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4页
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下)入学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题,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厚

底蕴,是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汲取传统智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有力支撑。

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最为重要的“治国之具"是礼与法。古人对礼法关系及其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进行了概括。如《唐律疏议》中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礼,即道德,更多的是

人心由内而外发挥的“善",而刑罚乃是为了“为善去恶”而生的必要的“恶"。《唐律疏议》认为

道德的缺陷在于难以形成统一的秩序,法律则弥补了这一不足,保证了外在秩序的稳定。以道德礼义

为本,以法律政刑为用,凸显了传统法律文化对“治国之具”的准确定位。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礼崩乐坏"局面,使得思想家普遍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艺文类聚》

中载“治国无其法则乱"。“法治”最为突出的要件就是“立法为公,一断于法"。而实现公正、平

等,要立有良法,且良法能得到妥当施行。晋朝尚书刘颂曾建言:“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

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论。”其建议后成为晋律的内容。在晋律影响下,

后世确立了依法断罪的制度。至唐朝,《唐律疏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

违者答三十",这对于限制司法专横具有重要意义。在具引法典条文前提下,还强调罚当其罪,而非

一味机械地征引。例如,《大清律例》在“断罪引律令”条文之下,专门有一个条例要求“务须详核

情罪"。“详核情罪”就是要求罪刑相适应。与此相应,古代判狱中反复出现的“情法两平"“情罪

相允”等词语,都在提醒法司判罪既不可随意出入,量刑亦不可畸轻畸重,而是要始终贯彻“平等"

之义。

中华传统法律中处处彰显着民本理念。在民本理念成为治国理念前,天命和神权思想占据统治地

位。史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但“天命鬼神"并不能延续商朝统治,殷商终究

因为统治者奢侈无度、压榨百姓、穷兵黩武,而被周推翻。西周统治者则明确提出了“敬天保民”。

孟子也曾提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管子也曾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我国法律在

立法上,历来重视“保民"“养民”“富民"原则。法典中常见促进农业生产、保障人民生活的条款。

如唐律规定,各级政府如果遇到旱、涝、霜、雹、虫、蝗等灾害,相关主管人员如果没有及时汇报或

者错误汇报的,要杖七十。在司法上,突出表现为对生命的重视。唐太宗确立“三五复奏”这一死刑

复核制度,规定“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二日中五覆奏,天下诸州三覆奏"。

以儒家文化为底色的中国传统法律,秉持矜老恤幼的人文特色。先秦时期的“三赦”“三宥"之

法,就是恤刑原则的体现。《唐律疏议》中要求,凡年龄在九十岁以上、七岁以下,即便有死罪,也

不处死刑。法律对于老幼病残情况的认定条件都相对宽泛,体现了人道主义色彩。《大明律》和《大

清律例》也都规定了优恤老幼病残的原则。对于妇女犯罪,同样有一系列矜恤措施。

第1页/共8页2023-2024学年度2024届高三(下)入学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法律是古代治国之本”错,原文是“以道德礼义为本,以法律政刑

为用"。故选A。)

2.D(“依据刘颂提出的…平等慎刑的原则”错,原文“晋朝尚书刘颂曾建

言:‘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所

不及,皆勿论。’",可见刘颂并未提出“平等慎刑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清朝以后

出现的,原文“《大清律例》在‘断罪引律令’条文之下,专门有一个条例要求

‘务须详核情罪'。“详核情罪"就是要求罪刑相适应。与此相应,古代判狱中反

复出现的‘情法两平’‘情罪相允’等词语,都在提醒法司判罪既不可随意出入,

量刑亦不可畸轻畸重,而是要始终贯彻‘平等’之义”。故选D。)

3.D(第五段论点是:以儒家文化为底色的中国传统法律,秉持矜老恤幼的

人文特色。D项从卿相、将军、一直到大夫和平民百姓,有扰乱上制的,判死罪

不赦免。体现的是对刑法的重视。不能论证第五段观点。故选D。)

4.A(“是指从空中坠落下来击中位于波斯尼亚北部拉伊奇家的陨石"缩小

范围,原文“在治铁技术出现之前,铁这一金属主要来自天上的陨石。关于从天

而降的金属,没有人比家住波斯尼亚北部的拉伊奇体会更深了”,可见“从天而

降的金属"泛指含铁的陨石。故选A。)

5.B(B.“他对‘我’关于金属性质的介绍并不认可”错。原文“我这么跟

布莱恩说,布莱恩说他知道,但是他坚称他的电动磨刀机不会产生热量",他并

不是不认可我对金属性质的介绍。故选B。)

6.①加热会让位错发生移动,使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更易塑形:②敲打会去

除铁的碳杂质,让铁的纯度更高,晶格更加致密:③冷却会让铁经历相变,从奥

氏体变为马氏体,提高其硬度。

7.B(“便会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错误。由原文“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

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可知,地名上升为意象,

未必就能引发人的情感共鸣,这还要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故选B)

8.①内容主题:每一节内容相连,主题相同。都在写地名与诗词的关系,都

表达对古典诗词的无限热爱。(必答)②章节结构:每一节结构相似,布局相近。

每一节的基本形式:观点开篇,然后引用诗词加以分析,最后以观点收束。③文

章结构:全文以主线贯穿,首尾照应。以作者察看地图上的地名切入,然后展开

联想议论,最后再以注视地图上的地名收尾,通过关注地图地名贯穿全文,首尾

照应。④语言风格:全文语言典雅,风格一致。每一节大量引用诗词,大量运用

整句,语言典雅,文化色彩浓厚。

9.①诗歌中寻常的地名体现了生命形态的多样。比如地名可以展现一个地方

的气候特征、自然风貌、市井生活等。②诗歌中寻常的地名展现了生命的质量与

高度。比如地名寄寓了道德的力量、价值的指向;可以关乎人的气度和胸怀,视

野和境界。③诗歌中寻常的地名展现了生命力的旺盛强大。比如地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