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内蒙古乌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内蒙古乌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内蒙古乌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内蒙古乌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全市统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1-7单选,8-12多选,有选对但不全得3分)1.成都地铁18号线是服务于成都市区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之间的快线,乘坐该线路的旅客仅需33分钟便可从火车南站直达天府国际机场。图为18号线信息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文名成都地铁18号线线路长度69.39km(一、二期)运营时间—次日最高速度140km/hA.线路长度69.39km指位移大小B.次日指时间C.地铁最高速度140km/h指瞬时速度大小D.地铁全程平均速度约为126km/h【答案】C【解析】【详解】A.线路长度69.39km指路程大小,故A错误;B.次日指时刻,故B错误;C.地铁最高速度140km/h指瞬时速度大小,故C正确;D.平均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由于地铁全程的位移未知,所以无法求解地铁全程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C。2.如图所示,一位摄影师拍下了苍鹰的俯冲图片,假设苍鹰正沿直线朝斜向右下方匀速运动。用G表示苍鹰所受的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苍鹰受力情况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详解】苍鹰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选B。3.如图所示,一只蜗牛沿着圆弧型葡萄枝从位置M向位置N缓慢爬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枝对蜗牛的弹力可能不变B.葡萄枝对蜗牛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变大C.葡萄枝对蜗牛的摩擦力一直减小D.葡萄枝对蜗牛的作用力一定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蜗牛处于动态平衡,对蜗牛受力分析,有重力,葡萄枝对其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设蜗牛在葡萄枝上某点时过该点的切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由平衡条件可得当蜗牛从位置M向位置N缓慢爬行的过程中,角先减小后增大,所以葡萄枝对蜗牛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C.由平衡条件可得当蜗牛从位置M向位置N缓慢爬行的过程中,角先减小后增大,所以葡萄枝对蜗牛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变大,故B正确,C错误;D.葡萄枝对蜗牛的作用力是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等于蜗牛所受重力,所以应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B。4.a、b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两车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a、b两车相遇两次C.t1到t2时间内,a车的路程小于b车的路程D.t1到t2时间内,a车和b车的位移都在均匀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图可知,b车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因此b车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B.题图a与b有两个交点,说明两车相遇两次。故B正确;C.t1到t2时间内,两车的位移和时间均相同,且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故C错误;D.由题图可知,a车的位移均匀增大,b车位移不是均匀增大的。故D错误。故选B。5.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s内的位移为s,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根据,可知运动ns的位移为运动(n-1)s的位移为所以解得:A.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B.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C.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D.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连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可能受到三个力作用 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 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与弹簧的弹力大小有关【答案】A【解析】【详解】AB.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当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摩擦力三个力作用,A正确,B错误;C.根据平衡条件,滑块一定受摩擦力,所以滑块与斜面一定有支持力,C错误;D.根据平衡条件,摩擦力大小为摩擦力大小与弹簧的弹力大小无关,D错误。故选A。7.如图所示,m2叠放在m1上,m1位于光滑水平面上,m1、m2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在m2上施加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力(k为常数),则下列图中能定性描述m1、m2的加速度a1、a2关系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当F比较小时,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当F比较大时,相对于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都一定,则一定对是t的线性函数,t增大,增大;由于F随时间增大,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所以大于两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最大加速度故选B。8.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某同学乘坐小区电梯时打开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把手机平放在手掌上并与电梯保持相对静止,获得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为了方便研究问题,可以将图像简化为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内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B.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C.时间内电梯一定正在上行 D.时间内电梯一定处于静止状态【答案】AB【解析】【详解】A.依题意,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BC.依题意,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电梯可能加速上升也可能减速下降。故B正确;C错误;D.依题意,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为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故D错误。故选AB。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时间的单位“秒”、质量的单位“千克”B.伽利略通过实验推理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C.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D.由声速与空气压强和空气密度的关系式,可推知系数没有单位【答案】AD【解析】【详解】A.在国际单位制中,把物理量的单位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其中长度的单位米(m)、时间的单位秒(s)、质量的单位千克(kg)属于基本单位,故A正确;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C.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C错误;D.对关系式,密度的单位为,压强的单位为,其中的单位为则没有单位,故D正确。故选AD。10.如图所示,一同学在电梯里站在台秤上称体重,发现体重明显大于在静止地面上称的体重,则()A.电梯一定处于上升阶段B.电梯一定处于加速上升阶段C.电梯可能处于下降阶段D.电梯的加速度一定向上【答案】CD【解析】【详解】台秤的示数大于人静止在地面上的体重,说明人受到支持力大于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人有向上的加速度,电梯的加速度一定向上,电梯可能向上加速,也可能向下减速。故选CD。1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由静止出发,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车在0~d时间内始终做匀减速运动B.乙车在a时刻以后一直做匀变速运动C.两辆汽车在c时刻相距最远D.甲车在c时刻被乙车追上【答案】BC【解析】【详解】AB.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乙车在0~a时间、在b~d时间做匀加速运动,在a~b时间做匀减速运动,在a时刻以后,乙车图像的斜率的恒定不变,乙车在a时刻以后一直做匀变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CD.两辆汽车在c时刻速度相等,在0~b时间乙车向负方向运动,在b~c时间乙车向正方向运动,速度小于甲车,在c~d时间乙车向正方向运动,速度大于甲车,故两辆汽车在c时刻相距最远,甲车在c时刻被乙车追上,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2.建筑工人为了方便将陶瓷水管由高处送到低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轨,两根钢管互相平行斜靠、固定在墙壁上,把陶瓷水管放在上面滑下。实际操作时发现陶瓷水管滑到底端时速度过大,有可能摔坏,为了防止陶瓷水管摔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陶瓷水管内放置砖块B.适当增加两钢管间的距离C.适当减少两钢管间的距离D.用两根更长的钢管,以减小钢管与水平面夹角【答案】BD【解析】【详解】设陶瓷水管的质量为,钢管与水平面夹角为,钢管对陶瓷水管的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陶瓷水管与钢管间的动摩擦系数为,则陶瓷水管在钢管上运动的加速度为设钢管长度为,则陶瓷水管滑到底端时速度为A.在陶瓷水管内放置砖块,陶瓷水管加速度不变,陶瓷水管滑到到达底端时速度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C.适当增加两钢管间的距离,陶瓷水管受到的钢管支持力的夹角增大,陶瓷水管受到钢管支持力增大,陶瓷水管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即适当增大两钢管间的距离可以在不改变重力分量的情况下增大摩擦力,陶瓷水管加速度减小,陶瓷水管滑到到达底端时速度减小。反之,适当减小两钢管间的距离可以在不改变重力分量的情况下减小摩擦力,陶瓷水管滑到到达底端时速度增大。故B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D.用两根更长的钢管,以减小钢管与水平面夹角,陶瓷水管受到钢管支持力增大,陶瓷水管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则陶瓷水管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功不变,摩擦力做的负功增大,据动能定理可得陶瓷水管滑到到达底端时速度减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BD。二、实验题1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①已有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细绳套、橡皮筋、铅笔,如甲图所示的器材中还需要选取____;②某实验室老师提供的橡皮筋和细绳套如乙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结点”应该选择____(选填“O点”或“O′点”);③关于此实验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b、c两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B.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外壳不能与木板有接触C.重复实验再次探究时,“结点”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D.只有一把弹簧测力计也可以完成此实验【答案】①.C②.O′点③.ACD【解析】【详解】(1)[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需要利用力的图示表示三个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比较合力的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关系,故需要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故选C。(2)[2]由图可知,O点为橡皮绳为原长时结点的位置,O′点为橡皮绳拉长后结点的位置,需要记录的是O′点。(3)[3]A.实验时,b、c两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可以减小画方向时的误差,故A正确;B.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外壳与木板有接触,对实验无影响,故B错误;C.重复实验再次探究时,只需保证两个力拉橡皮条和一个力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即将“结点”拉至同一位置,“结点”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故C正确;D.若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记录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先用弹簧测力计与一根细绳将橡皮筋拉到同一位置O点,然后再把弹簧测力计换到未记录的一边测出该力的大小,所以只有一把弹簧测力计也可以完成此实验,故D正确。故选ACD。14.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1)某次实验时,测得小车和小车上的砝码总质量为800g,则细沙和小桶的总质量较为合理的是()A.50gB.500gC.5kgD.50kg(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①该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②若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略微偏大,但该同学并不知道,则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钩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多次改变钩码的质量,测得多组F、a。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如图丙。①图像未经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A.平衡摩擦力过度B.平衡摩擦力不足②假设图像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M与斜率k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答案】①A②.③.偏小④.A⑤.【解析】【详解】(1)[1]为了使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细砂和小桶的总重量,则需要满足小车和小车上钩码的总质量远远大于细砂和小桶的总重量,若小车和小车上钩码的总质量为800g,则细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较为合理的是50g。故选A。(2)①[2]根据题意可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则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由逐差法可得解得,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②[3]若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略微偏大,则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偏小,但该同学并不知道,则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3)①[4]由图丙可知,当时,加速度,则图像未经过原点的原因时平衡摩擦力过度。故选A。②[5]根据题意有结合图像有则有三、计算题15.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一个苹果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于受到扰动而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已知重力加速度取,不计苹果下落中所受阻力。则:(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2)苹果下落到地面的时间?(3)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答案】(1)2.45m;(2)0.9s;(3)9m/s【解析】【详解】(1)设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为,则有,解得,(2)苹果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为(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