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阶段性检测卷-中国史(二)(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阶段性检测卷-中国史(二)(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阶段性检测卷-中国史(二)(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阶段性检测卷-中国史(二)(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阶段性检测卷-中国史(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性检测06中国史部分(二)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

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诗经•大雅》(西周)《墨子•兼爱》(战国初期)《孟子•滕文公》(战国中期)

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可见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不断增

大,不再局限于周王室及主要诸侯国的活动范围,可见新地区不断得到开发,华夏文明的影响也在不断扩

大,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并非是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排除A

项;秦朝完成国家的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墨两家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2.据记载,汉长安城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网状结构,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

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从而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由此可见,汉长安城排水系统的成功布局

A.有助于城市手工业合理分布B.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D.为各地城市市政建设提供了样板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

覆盖范围广......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长安城周密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

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主要是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c项正确;“手工业合理分布”在材料中无从体

现,排除A项;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

述关于“样板”之说,排除D项。故选C项。

3.东晋时期,“二王”的楷书笔法清新脱俗,结构玄远天然,带有一种“山林气”;唐代楷书则形成了严谨、

理性、节制、庄严的风格,表现出端正严谨的“庙堂气由此可知

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B.科举制影响书法风格演变

C.思想演变影响书法特征D.唐代书法受佛教影响较深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山林气”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隐居山林之间的生活气息,拥有山林之气的人,他们

不争名利,往往热衷于生活在大自然当中。根据材料“玄远天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到玄学影响,魏晋时

期产生玄学,主张无为、自然和清谈;“庙堂气'’是"端正严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拥有庙堂之气的人,

是治国理政的官员,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庙堂气”是中国儒家思想塑造的士人气质,所以,“庙堂气”受儒学

的影响,C项正确;“二王”的楷书和唐代楷书的特点受思想的影响,材料没有列举书法家的道德观念,排除

A项;科举制是选官制度,使得仕途和书法有机融合,催生了要入仕就得写好字的这一现象,但不是影响

书法风格演变的重要原因,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庙堂气是中国儒家思想塑造的士人气质,儒家的修

齐治平的理念就是讲庙堂气的,唐代楷书带有“庙堂气”与佛教无关,所以材料不能体现唐代书法受佛教影响

较深,排除D项。故选C项。

4.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

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

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B.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D.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830年)以后”“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

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再结合所学,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

亩交纳地税,可知户帖制度的背景是两税法的推行,D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与“作为征收赋税

的依据”“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等信息无关,不是户帖制度的原因,排除A项;830年,唐朝已经终止租

庸调制度,排除B项;“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不符合唐朝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5.陈寅恪先生在解读小说的史料价值时认为:“有些小说中所叙之人与事,未必实有,但此类事,在当时

历史条件下,则诚有之。'‘以《水浒传》为例,他认为:”《水浒传》所记梁山泊人物之事迹,多属民间传说

甚至虚构,但这类人在当时环境下,从事这类活动,则是真实的。”据此,他将小说的史料价值概括为“个性

不真实,通性真实这说明

A.历史学要以搜集和解读史料为第一要务

B.历史研究不可借助文学作品来推测结论

C.研究历史必须结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D.文学作品的虚构性和真实性需辩证看待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有些小说中所叙之人与事,未必实有,但此类事,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则诚有之”“多属

民间传说甚至虚构,但这类人在当时环境下,从事这类活动,则是真实的”“个性不真实,通性真实”可知,

文学作品具有真实和虚构的内容,其虚构性和真实性需辩证看待,D项正确;材料为陈贵恪解读小说的史

料价值,而不是历史学研究,排除A项:文学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需要仔细甄别,排除B项:材

料强调文学作品的虚构性和真实性需辩证看待,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6.王祯的《农书》于1313年刊印问世,此后不断被翻刻和模仿。该书序言中的一个“备”字,点出了王祯力

图综合南北农业技术,为地方官员提供一本完备的养民知识汇编的编撰意图。这表明元代

A.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B.经济发展导致政府职能的转变

C.民间的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不断被翻刻和模仿”、“王祯力图综合南北农业技术,为地方官员提供一本完备的养民知

识汇编的编撰意图“可知,王祯编写《农书》时注重综合南北方,为地方官员考虑,且多次翻刻发行,反映

出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A项;材

料没有体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7.自汉以降,习仪与纠仪逐渐制度化,需要演习与纠察的典礼种类不断增多。至明代,郊庙、元会、冬至、

万寿圣节、册封、皇室冠礼、经筵等典礼皆须习仪;举行这些典礼以及常朝、朔望朝等无不纠仪,习仪与

纠仪成为明代朝仪和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明代的习仪与纠仪

A.重视践行儒学的价值追求B.稳定了社会等级秩序

C.改变了封建文化发展方向D.固化了官员思想认知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中国)。

习仪是正式典礼前的练习与预演,纠仪即纠举习仪或朝会、典礼中的失仪行为。根据材料“习仪与纠仪逐渐

制度化,……成为……朝仪和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仪与纠仪有利于保障朝仪

的敬谨、有序,维护君君臣臣的儒家礼法,说明明代的习仪与纠仪重视践行儒学的价值追求,A项正确;

习仪与纠仪主要是规范朝廷礼仪和君臣关系,对于一般的社会礼仪和社会秩序直接影响不大,排除B项;

明代文化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文化发展方向没有重大改变,排除C项;习仪与纠仪主要作用是规范朝

仪,并非控制官员思想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8.乾隆年间顺天府所辖宝抵县海滨乡乡保管辖村庄概况

乡里乡长人数保正人数乡保管辖村庄数距城里数

慈恩里129427-60

孝行里112510-30

海滨乡兴保里4411255-105

居仁里13865-60

承化里239024-96

据表可知,当时()

A.城乡之间联系得到增强B.乡保人数的设置有严格规定

C.农村基层治理存在不足D.乡保职责明确有利稳定秩序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清朝时期的海滨乡的乡长人数、保正人数及村庄数量分配没有固定

标准,每名乡保管辖村庄偏多,导致难以全面掌握所辖村庄信息,地方治理的效果深受影响,说明农村基

层治理存在不足,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乡之间的联系,排除A项;乡保人数分配没有固定标准,排除

B项;材料未涉及乡保的职责分工,排除D项。故选C项。

9.从1863年起,俄商在汉口先后开设了顺丰、新泰等砖茶厂,最初“招人包办,监制砖茶”,"其后改用蒸

汽压力机。……初时,制造俄销砖茶之原料为零碎之茶末,后因贸易日渐发展、乃将品质良好之茶叶,用

机器磨成粉末以制砖茶。”俄商从与英商并立到最后垄断了汉口茶叶外销。这说明,当时

A.俄国的工业发展水平高于英国B.新商业经营形式开始引入中国

C.商业需要推动生产工艺的改良D.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影响力扩大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6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监制砖茶”“改用蒸汽压力机”“初时,为零碎之茶末……乃将品质良

好之茶叶,用机器磨成粉末以制砖茶”可知,中国传统的砖茶制作工艺已经发生改变,如由手工操作到机器

生产,所用原料也已改变,关键语句“后因贸易日渐发展”“最后垄断了汉口茶叶外销”可知其原因是为了适应

商业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俄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低于英国,排除A项;外商在中国设立商行以及工厂,

属于新的商业经营形式,但“开始引入”的结论不能得出,排除B项;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是从16

世纪以后开始的,材料的主旨不是这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

10.近代绅商张骞重视在其家乡布局工业,逐渐形成了南通“一点”式的工业布局。如图为张骞工业区位选择

的主要影响因素示意图(1890—1920年)该示意图表明,张骞的选择

C.意在拓展洋务企业发展空间D.最终实现了实业救国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近代绅商张骞重视在“其家乡”布局工业和示意图中“文化及心理因素”突出,

并结合所学南通地区是传统产棉区和纺纱织布区,另外出于传统的乡土情结,张骞决定在家乡布局工业,B

项正确;据材料“政治因素'’方面影响很小,且“历届”政府的“大力支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张骞的企业

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非是洋务企业,排除C项;“实业救国”在中国并未实现,D项史实错误,排除D

项。故选B项。

11.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

土的缘故”,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这

体现了孙中山

A.与袁世凯势力彻底决裂B.宪政理论的完善与推广

C.革命思想的婿变与升华D.新三民主义的正式形成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据

材料“八年以来中华民国”可知材料所述内容发生的时间约为1919年前后,据材料“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

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开始

意识到中国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封建官僚、政客和军阀的反动统治,主张继续进行革命,推翻北洋军阀,这

体现了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娉变与升华,C项正确;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领导了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病死,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孙中山主张推翻北洋军阀和其他封建势力,与宪政理论关系不

大,排除B项;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排除D

项。故选C项。

12.在1923年6月至1926年7月的《新青年》杂志季刊与不定期期刊中,“社会主义”等相关词频出现超过

30次,“民族”出现8次,"国民革命'’出现5次。据此推知,当时的《新青年》杂志

A.开辟了思想宣传的崭新路径B.致力于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C.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D.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发展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23年至1926年(中国)。根据材料“在1923年6月至1926年7月的《新青年》杂志季刊与不定

期期刊中,‘社会主义’等相关词频出现超过30次,‘民族’出现8次,’国民革命,出现5次。”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923年至1926年之间,是国民革命兴起的阶段,其中“社会主义”“民族”"国民革命''等词汇的大量出

现,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开辟了思想宣传的崭新路径,“开辟了''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排除A项;1919年五四运动后,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而非民主与科学,排除B项;材料没有“人民

大众社会生活”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3.1932年江西省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要求在苏区彻底废除包括缠足在内的“一切封建遗物及

封建制度”。同年,宁都县委制定的《妇女运动工作计划》指出,缠足者“不能参加很多重要的革命工作”,

因此“使每一个妇女不能绑脚,己经绑了脚的实行放脚”。这些要求

A.顺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求B.促使工农民主政权日益巩固

C.旨在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规模D.导致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32年的苏

区。根据材料“苏区彻底废除包括缠足在内的'一切封建遗物及封建制度”“使每一个妇女不能绑脚,已经

绑了脚的实行放脚”可知,废止缠足属于反封建斗争的表现,顺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求,A项正确;土

地革命有助于工农民主政权的巩固。材料未涉及工农民主政权日益巩固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B

项;革命统一战线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至1927年),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至1937

年),排除C项;“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无法从题意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

1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私营企业中推广设立劳资协商会议,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

顾,劳资两利”的基本原则,以协商、调解、仲裁为主要方法来处理劳资纠纷。劳资协商会议以生产为中心,

资方提计划,劳方提意见,双方代表人数一样,都有表决权。这体现了新中国

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B.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题

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私营企业中推广设立劳资协商会议,协商解决劳资纠纷,劳资协商

会议的设立有利于保障工人权益,限制资本家的剥削,调节劳资关系,这种新民主主义的劳资关系不同于

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时期的特点,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

采取利用和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妥协退让”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国

家资本主义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非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采取没收官

僚资本的政策,接管官僚资本企业,对私营工商业则采取利用和限制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5.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匈牙利领导人时说:“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我们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

础上,提出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我们国家来

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据此分析,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

发点是

A.深化体制改革B.国际形势变化C.解决民生问题D.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首先是

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所以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解决民生问题,C项正确;材料中“就我们国家

来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与深化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摆脱贫

穷”,并非实现共同富裕,排除D项;材料中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在国内的“摆脱贫穷”问题,没有涉及

国际形势的变化,排除B项。故选C项。

16.如表为2008—2020年北京市全市按行业登记的博物馆数量统计表。表中数据所反映的情况

A.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促进了民众休闲方式多元化

C.适应了百姓文化生活的需要D.丰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08——2020年(中国)。根据材料“2008——2020年北京市全市按行业登记的博物馆数量统计表”

可知,材料信息显示,北京市全市按行业登记的博物馆数量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适应了百

姓文化生活的需要,C项正确;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民众休闲方式的多样”在统计表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的统计表无法体现经济体制改革内涵的丰

富,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4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

环境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能反映诸多历史问题。请提取如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就某一具体问

题,予以解读。(要求:信息提取精准,问题明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论点:环境变迁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范围扩展

阐释:天然植被的被破坏过程,也体现了古代中华文明范围的不断扩展。西周时期的统治范围是在黄河中

下游,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发展使得当地的植被被破坏;西汉时期的统治范围扩大,但依然集中在北方地区,

因此北方的植被被破坏较为严重:隋唐以后,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使得江南地区的植

被被破坏较为严重;清以后,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从而破坏了当地的天然植被。所以环境变迁体现

了经济的发展与文明范围的扩展。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

中国古代天然植被被破坏的范围与当时的统治中心以及经济中心有高度的重合性,说明天然植被的被破坏

范围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扩展范围,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环境变迁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范围扩展。关于阐释

比如,西周时期的统治范围是在黄河中下游,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发展使得当地的植被被破坏;西汉时期的

统治范围扩大,但依然集中在北方地区,因此北方的植被被破坏较为严重;隋唐以后,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使得江南地区的植被被破坏较为严重;清以后,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从而破坏

了当地的天然植被。所以说,环境变迁体现了经济的发展与文明范围的扩展。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

述,言之有理亦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

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宣布

进行“新政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

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杜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颁布自治章程,

实行城乡分治,在各城镇实行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

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在许多城市中建立起来。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指出,要加强党委对城市工作的领导,

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城市人民生活。城市由多功能向以工业生产为中心转变,工业生产成为城市的主要

功能。通过实行一系列城市管理彻底组织化的措施,形成了由城市单位和居民委员会等横向组织,官方化

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他半官方化社会团体等纵向组织构成的组织网络。区政府按照市政

府机构的构成在本级设立相应部门,进行辖区内城市事务的管理工作,这种强调上下相互对口的机构设置

方式组成专业性“条条”;从对上归口管理的角度,城市国营大中型企业也形成了另一种"条条”关系。

——摘编自陈松川《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管理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7

分)

【答案】(1)背景:①列强的入侵: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④部分知识分子

的推动:

⑤清末新政的推行;⑥外国近代城市管理理念的传播。

(2)基本特征:城市建设围绕工业生产开展;形成了系统的管理组织网络。

原因: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政权性质的变化:工作重心的转移。(任答两点)

【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国内租界城市化示范效应”“内忧外患的压力''可知列强的入侵、租界的城

市化示范效应为改革背景;根据材料“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

国政治体制的诉求”可得出知识分子推动;根据材料“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一商部”可推论,

进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适应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材料“清廷宣布‘新政'”可知是清末新政推

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所学可得出中国近代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受到西方管理理念的影响。

(2)基本特征:根据材料“城市由多功能向以工业生产为中心转变“,得出城市建设围绕工业生产开展;根

据材料”形成了城市单位和居民委员会等横向组织,工会、共青团等纵向组织形成的组织网络”“形成条条关

系“,得出形成了系统的管理组织网络。

原因:根据材料“城市由多功能向以工业生产为中心转变”可得出工业化生产对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要

求;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城市管理体制适应新政权的发展;同时,1949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

重心就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对城市的管理体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9.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5分)

材料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

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

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

都比较齐全。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

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8分)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7分)

【答案】(1)身份地位:国家主人翁、工业建设者。

解读:新中国成立,新政权赋予了工人阶级领导者地位,工人成为国家主人翁。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过

渡时期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国家重点建设重工业,需要通过政治宣传及

社会保障措施,建构工人工业建设者身份,提升了工人群体的认同感和满足感。工人建设者们以忘我的工

作热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新中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历史

性的贡献。

(2)口述内容是亲历者叙述的历史,是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口述史料主观性较强,还应多角度搜集运

用史料,注意史料互证。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身份地位:据材料“我们是主

人''得出国家主人翁,据材料“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得出

工业建设者。解读:从工人身份地位形成的背景和影响等方面解读。结合所学,从背景看,新中国成立,

工人成为国家主人翁,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业建设的要求建构工人工业建设者身份;从影响看,提升「工人

群体的认同感和满足感,工人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新中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

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从口述史料的特点和运用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口述内容是亲历者叙述

的历史,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但也存在主观性较强等局限,因此还应多角度搜集史料,注意史料

互证等进行总结。

20.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

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主要的娱乐场地

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观看电影、电视等,行政权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在

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田其隐性指导上。街头逐渐取代田间地头的位置,成为

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改革初期农民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

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将一部分原来参与公共生活的

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时间用于看电视这种相对私人化的生活。20世纪末

不可避免的有着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