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及其克服_第1页
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及其克服_第2页
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及其克服_第3页
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及其克服_第4页
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及其克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及其克服一、本文概述连带责任,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责任形式,在保护当事人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连带责任在实践中展现出其弹性不足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本文旨在探讨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克服策略,以期为完善我国连带责任制度、促进法治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文章首先界定了连带责任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明确了研究的范围和重点。接着,通过对连带责任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了连带责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轨迹,揭示了连带责任制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具体表现,包括责任范围不明确、责任分配不合理、责任承担方式单一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法律、社会和经济根源。文章提出了克服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策略建议。包括完善连带责任法律规定、强化连带责任意识、优化连带责任分配机制、创新连带责任承担方式等。这些建议旨在提高连带责任制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完善我国连带责任制度、提升法治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二、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表现连带责任制度的核心在于责任人之间的责任分担和补充,但在实际操作中,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责任分担不明确。在连带责任制度下,责任人之间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或规则分担责任。然而,当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时,责任人之间的责任分担就变得模糊不清,导致责任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责任落实的效率。责任补充不及时。连带责任要求责任人在某一责任人无法完全承担责任时,其他责任人应及时补充责任,以确保受害人的权益得到保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责任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责任补充不及时,甚至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得受害人的权益受到损害。责任追究不力。连带责任制度下的责任追究应是对所有责任人的全面追究,以确保责任落实的彻底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连带责任弹性不足,导致责任追究往往只针对部分责任人,而忽略了对其他责任人的追究,从而使得责任追究的效果大打折扣。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责任分担不明确、责任补充不及时以及责任追究不力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连带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分担规则、加强责任补充机制以及强化责任追究力度,从而确保连带责任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保障受害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三、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原因分析连带责任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事责任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强化责任主体的义务,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然而,连带责任制度在实践中却经常面临弹性不足的困境,导致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分配不均,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法律规定的不明确性是导致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对于连带责任的具体规定往往较为模糊,缺乏明确的界定和解释。这使得法官在判决时往往面临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导致判决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不公平性。连带责任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其弹性不足的重要原因。连带责任制度要求责任主体之间共同承担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责任主体之间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差异较大,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责任分配。这就导致了一些责任主体在承担连带责任时,可能会面临过大的经济压力,甚至无法履行其责任。连带责任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当多个责任主体之间存在纠纷时,如何确定各自的责任份额,以及如何追偿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导致连带责任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可操作性。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法律规定的不明确性、连带责任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执行过程中的挑战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明确连带责任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也需要加强连带责任制度的监督和执行力度,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四、克服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对策面对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以确保法律的公正与效率。应进一步明确连带责任的法律界定。立法者应对连带责任的定义、构成要件及适用范围进行更为详细的阐释,以减少法律解释的空间,增强法律的确定性。对于连带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责任分配等也应作出明确规定,以确保责任主体能够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建立健全连带责任的相关制度。这包括完善连带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责任主体在违法行为发生时能够及时被追责;强化连带责任监督机制,通过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方式,对连带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责任主体依法履行责任;建立连带责任风险分担机制,通过保险、基金等方式,分散连带责任带来的风险,减轻责任主体的经济负担。加强司法公正与透明度也是克服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重要对策。司法机关应坚持公正司法,严格依法办案,确保连带责任案件得到公正处理。同时,加强司法公开,及时公开连带责任案件的审理过程及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感也是解决连带责任弹性不足问题的关键。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连带责任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公众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增强责任感,从而减少连带责任纠纷的发生。克服连带责任弹性不足需要我们从法律、制度、司法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入手,通过明确法律界定、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司法公正与透明度以及提高公众法律意识与责任感等措施,逐步解决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问题,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五、结论在对连带责任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连带责任作为一种法律责任形式,在保障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连带责任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其弹性不足的缺陷。这种弹性不足体现在责任认定、责任分配、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使得连带责任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困境。为了克服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减少法律解释上的歧义和争议。引入弹性责任机制,如比例责任、有限连带责任等,以增强连带责任在应对复杂情况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强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指导和经验总结,提高法官对连带责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是解决弹性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连带责任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责任形式,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权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弹性不足的缺陷也不容忽视。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引入弹性责任机制、加强司法实践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逐步克服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问题,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和法治建设。未来,我们期待连带责任在法治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更加公正、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参考资料:连带责任是指当两个或多个主体因共同行为或责任而产生风险或损失时,所有主体均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法律、经济和社交领域,连带责任都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连带责任也存在着弹性不足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到责任的公平分配和实际承担。本文将探讨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及其克服方法。连带责任在法律上通常被视为一种硬性责任,每个连带责任人必须承担自己的份额,不论其经济状况或其他因素。这种刚性的责任分配方式可能导致不公平的结果。例如,如果一个连带责任人的财务状况较差,让他承担与财务状况较好的责任人相同的责任可能并不合理。在实践中,连带责任的法律适用往往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例如,对于不同类型的连带责任,如共同侵权和共同违约等,法律规定往往不能涵盖所有情况,导致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不公平的结果。为了克服连带责任弹性不足的问题,可以引入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可以根据责任人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因素来公平地分配责任。例如,可以根据责任人的收入、资产和其他财务指标来确定其应承担的责任份额。这样可以确保责任的分配更加公平和合理。为了提高连带责任法律适用的灵活性,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引入更加灵活的责任承担方式,如按份额承担、按比例承担等。还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和判例法等方式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提高法律适用的灵活性。对于因连带责任而遭受不公平待遇的责任人,应当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例如,可以通过申诉、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寻求救济。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救济基金,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责任人提供经济援助和其他支持。连带责任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弹性不足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引入比例原则、完善法律适用和建立救济机制等方式来提高连带责任的灵活性和公平性。这样可以确保连带责任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加公平和合理地分配责任,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连带责任亦称“连带债务”。“民事责任”的一种。指数个债务人就同一债务各负全部给付的一种责任形式。即债权人可对债务人中的一人,数人或全体,同时或先后请求全部或部分给付的一种债务形式。如合伙债务的债权人,对于合伙成员的一人、数人或全体,均可请求其同时或先后,部分或全部地清偿合伙债务。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能因此引起其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当责任人为多人时,每个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各责任人之间有连带关系。连带责任作为一个复合词组,其中心词在“责任”二字。“连带”作为限制词置于其前,即强调了这种责任的本质属性,意在使法官抓住“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特征”来正确适用。连带责任是因民商事活动中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后确保债权实现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它揭示的是两方(债权人、债务人)、三角度的关系,既包括了债权方和债务方,还及于由内在法律关系而被牵连进来的一方或多方。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连带责任是连带债务关系中数个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因此,连带责任需具备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即:连带责任人主观上须有过错;行为须具有违法性;须造成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须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由于民事立法上允许连带责任无因设置,即当事人自行约定,所以连带责任的构成又有例外。比如担保合同中的保证人,其主观上虽无过错,也未实施违法行为,但其仍应承担连带责任。因此,连带责任的构成还有其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连带之债是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连带之债是指以同一给付为标的,各债权人或各债务人之间有连带关系的多数人之债,其中数个债务人连带承担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债务,称为连带债务。显而易见,连带责任的责任人须为两人或两人以上,连带责任人作为多数主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连带责任的各债务人,诸如合伙内的各合伙人,共同侵权的各侵权人等,另一种是补充连带责任中的主债务人和从债务人,如保证合同中的主债务人和保证人。连带责任是以债的关系为前提的,没有债的关系,就无民事责任可言,更谈不上承担连带责任。在代理关系中,某两方当事人共同损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由此便与受害人之间形成了债的关系。如在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情况下,代理人是对其进行代理活动中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失向被代理人承担责任,第三人也不是代人受过,而是对自己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向被代理人承担责任,代理人与第三人在意思上的联系和行为上的配合,使得他们处于共同债务人的地位。另外,在保证关系中,保证人与债权人所形成的同样是债的关系,此债是以主债务的存在为前提,为从债,也即保证之债。不可分有性质不可分和意思不可分,性质不可分是指给付在性质上不可分割,如分割就会损害其价值;意思不可分是指给付在性质上虽属可分,但依当事人意思而定为不可分。我们这里所述的不可分显然是指意思不可分。民法上所说的“连带”是指“共同的、一致的、不可分的”意思。但“共同的、一致的”是指几个责任人共同对某一特定主体承担义务:“不可分的”则强调了这些责任人对共负的债务必须不分份额地承担清偿义务。这种共同债务的不可分割决定了各连带责任人在履行义务时,首先就应无条件地承担全部责任,其后才在内部关系中体现按份责任。因此,共同的不可分割性是连带责任的重要构成要件。连带责任的客体是指连带民事责任人承担义务的对象。该客体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相比,其外延显得单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是指物、行为、智力成果和其他一些权益。作为民事法律关系最普遍的客体物又分为种类物和特定物。而连带责任的客体则只能是其中的种类物,这是由连带责任的性质所决定的。其一是,连带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所以其客体必须是物。其二,由于所履行债务的责任是连带责任,因而这种客体在客观上是可分别承担的,而不应是特定的。特定物不能作为连带责任的客体,因其具有不可替代之特征,其他连带责任人无法承担连带责任。该问题在连带责任分类中已作初步分析,在下文中将进一步阐述,在此从略。共同危险行为又称准共同侵权行为,指二人或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且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鉴于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各共同危险行为人内部承担均等赔偿责任,对于被侵权人则承担连带责任。无意思联络的分别侵权行为是指每个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之前以及实施侵权行为过程中,没有与其他行为人有意思联络,也没有认识到还有其他人也在实施类似的侵权行为,其每个个体所实施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被侵权的全部损害后果的侵权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买卖拼装、报废机动车之连带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高度危险物致害之连带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规定了高度危险物致害的连带责任,所有人对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是具有过错和所有人、管理人对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因是未尽到高度注意义务。妨碍公共道路通行致害之连带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六条规定了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致害责任。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公共道路管理人不能证明已经尽到清理、防护、警示等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雇员致害之雇主赔偿责任中的连带责任取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了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该解释与《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提供劳务者致害赔偿相冲突,雇员致害赔偿纠纷已为提供劳务者致人损害赔偿纠纷所取代。关于连带责任的漫画理解(14)对连带责任进行分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将连带责任进行分类。旨在帮助我们加深对连带责任的认识深度,从不同侧面把握连带责任的特征、性质及其构成要件,正确地界定民事责任。依连带责任产生之原因不同,可以将连带责任划分为法定连带责任和约定连带责任。连带责任连带责任虽对债权人有利,但对债务人,无疑是一种加重责任。所以《民法通则》规定,承担连带责任,须由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可见,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之债务是以按份责任为基本清偿原则的。约定连带责任是依照当事人之间事先的相互约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法定连带责任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由于债务人约定加重自己的责任的情形毕竟不多,故连带责任的承担大多数来自法律的规定。法定连带责任与约定连带责任除了产生的原因不同外,还有连带责任人主观因素的区别。法定连带责任均为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如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而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于该代理人和第三人主观上都有过错,所以《民法通则》第66条第二款规定了两者应承担的连带责任。约定连带责任的承担不一定要求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仅以事先约定为准。如保证人为被保证人就主合同提供担保,保证人主观上并无过错,只是基于保证合同中的约定而承担连带责任。依连带责任内容之不同,又可将连带责任划分为违约连带责任与侵权连带责任。违约连带责任即指当事人共同违反合同规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侵权连带责任即指当事人共同侵权行为造成损害发生而产生的连带责任。区分以上两者的法律意义在于:构成违约连带责任只须具备当事人有共同违约行为和主观上有共同过错,不论是否致他人损害。而构成侵权连带责任必须具备共同侵权行为,当事人在主观上有共同过错,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四个要件。至于无过错责任,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适用。违约连带责任的承担除继续履行合同与支付违约金等方式外,在造成损失并超过违约金的情况下,还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侵权连带责任的承担,仅限于赔偿损失的承担方式。依产生连带责任的合同效力的不同,可将连带责任分为有效合同连带责任和无效合同连带责任。有效合同连带责任的前提是有效合同。在合同成立之时,当事人各方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所订合同的内容和形式都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主观上没有过错,客观上没有违约行为。因此,或是主合同或是从合同皆为有效合同。只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或多方违约才产生了连带责任。无效合同连带责任产生的前提是无效合同。或是主合同无效,或是从合同无效。由于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因此,合同在成立时就无效。合同无效并不能免除当事人的连带责任,这种连带责任即为无效合同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确定后,依债务人承担责任的先后顺序不同,可将连带责任划分为一般连带责任与补充连带责任。一般连带责任的各债务人之间不分主次,对整个债务无条件地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不分顺序地要求任何一个债务人清偿全部债务。如合伙、半紧密型联营、代理关系等。补充连带责任须以连带责任中的主债务人不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为前提,从债务人只在第二顺序上或者与责任总额不一定相等的情况下承担连带责任。如保证人在被保证人不能偿还债务时,保证人才承担连带责任。倘若被保证人只能承担60%的债务,那么保证人只能承担另40%的责任。《民法通则》规定,连带债务人都有义务向债权人清偿债务。也就是说,债权人可同时或先后要求连带债务人全体或部分或一人履行全部或部分义务,被请求之债务人不得以超出自己应付份额为由,提出抗辩。只要债务没有全部清偿完毕,每个连带债务人不论他是否应债权人请求清偿过债务,对没有清偿的债务部分,都有清偿的义务。连带债务人在外部关系上即各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中按连带责任处理,而在内部关系上,即各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上则一般依按份责任处理。也即连带债务的债务人各自应承担的债务份额,法连带责任律规定的,依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应依当事人的约定,既无法律规定,又无约定的,应平均承担。司法实践中,往往在处理连带债务人内部关系时忽略了对外债务的连带清偿问题。连带责任对每个具体债务人来说,意味着责任的加重,它使债务人间的内部关系中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力量,并促使债务人共同防止和消除违法行为,保证债权人的债权得以顺利实现。确定连带责任承担的原则和依据是:《民法通则》规定,这是连带责任产生的基本依据。主要有:第35条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第52条因联营而承担连带民事责任;第66条、第67条代理中因授权不明、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无权代理或利用代理关系进行违法活动而产生连带责任的承担;《合同法》、《担保法》的有关规定,为《担保法》关于保证责任的祥尽规定;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1条、第148条,《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73条,《关于审理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第10条,《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9条等,均有连带责任承担的规定。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广告法实施细则》规定广告虚假而承担连带责任等。即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自愿约定而确定连带责任的承担。约定承担连带责任多见于担保合同中。《民法通则》即根据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过错大小来确定连带的承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本应负连带责任的一方当事人由于其主观上无过错,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并非所有无过错均不承担连带责任)不承担连带责任。比如与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协迫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之情形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即连带责任)。又如合伙中的一方当事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形成的债务,另一方当事人便不承担连带责任。另一种是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一方当事人虽负有连带责任,但由于损害后果的造成非其一人过错所致,而是因债权人、债务人等均有过错所致,所以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该方当事人也因此承担部分连带赔偿责任。比如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连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清偿债务和赔偿损失,即依连带责任承担的债务范围和方式不同,法律中具体又有连带清偿责任和连带责任之分。在特定条件下还有支付违约金,返还财产,上交款物收归国有等特殊方式。法律上对连带清偿责任和连带赔偿责任未作明确界定,依笔者之见,两者应当有所区别。一般连带责任的范围包括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那么,连带责任的范围一般仅指债权和利息的清偿,不涉及赔偿问题;而连带赔偿责任的范围则一般特指因违约或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故有的情况下还一并包括债权及利息和实现债权的费用。此时的责任范围及于一般连带责任的范围。连带赔偿责任多见于有效合同及发生违约赔偿中。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存单持有人以金融机构开具的、未有实际存款或与实际存款不符的存单进行无效质押的,开具存单的金融机构因其过错致他人财产权受损;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还有在保证关系中,主合同债务人秘保证人共同欺骗主合同债权人,造成主合同及保证合同无效,或主合同及担保合同均无效的,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等等。根据连带责任的过错原则,连带责任的承担可按因侵权或违约所造成的损失的一定比例进行划分和判定,既可承担全部损失的赔偿责任,也可承担部分损失的赔偿责任。例如《若干规定》第六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金融机构因其帮助出资人和用资人进行违法借贷的过错,应当对用资人不能偿还出资人本金部分承担赔偿责任,但不超过偿还本金的百分之二十。还可确定补充赔偿责任。例如《若干规定》第六条第二项规定,出资人未将资金交付给金融机构,而是依照金融机构的指定将资金直接转给用资人,金融机构对用资人不能偿还出资人本金及利息部分承担补充赔偿。《民法通则》第87条规定,债务人一方人数为二人以上的,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履行义务的人,有权要求其他负连带义务的人偿付他应当承担的份额。《民法通则》第89条和《担保法》第三十一条均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上述法律规定表明,连带责任人承担了连带债务后,依法可以向其他负有连带责任的人追偿。但有人认为,《民法通则》第87条关于连带责任的规定,只适用于合伙、联营合同引起的,债务人明显有二人以上负连带责任的案件,至于租赁、承包合同引起和因代理行为造成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负连带责任的案件,实际债务人只有一个,不适用《民法通则》第87条的规定,因而连带责任的追偿无法律依据。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如前所述,共同债务人的形成,除了合伙、联营由数人约定外,还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司法解释的设定。《合同法》不应限于实际履行的行为,凡能因该债务人财产利益的减少而达到债履行效果的行为,例如提存、抵销等,均应包括在内。第二,须其他连带责任人共同免去履行责任,即因该连带责任人的履行行为,使主体债务人的债务全部或部分消灭。第三,须该连带责任人履行义务超过其应当分担的部分,未超过的,不能行使追偿权。连带责任人有权要求其他债务人偿付超过的部分,其他债务人每人应偿付的部分应按自己应承担的份额的比例确定。倘若其中某一债务人没有偿还能力,对该债务人不能偿还的部分,按照公平原则,可由追偿权人和其他债务人按照各自应承担的份额的比例分担。保证合同中保证人的追偿权,其成立的条件和范围可依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的约定而定,没有约定的,应适用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一般来说,不论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是否有过错,均应向保证人偿还保证人清偿债务所付出的全部费用,包括负连带责任时为债务人所付出的费用以及该笔费用至追偿时的利息。即一般拥有完全追偿权。但是,对于保证人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主债务人没有偿还的义务。因此,保证人在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后,应及时通知债务人,以免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