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课艺术例谈_第1页
小学数学结课艺术例谈_第2页
小学数学结课艺术例谈_第3页
小学数学结课艺术例谈_第4页
小学数学结课艺术例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结课艺术例谈【关键词】小学数学结课艺术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39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教学也是如此,要注重课堂结尾的设计。作为数学课堂的总导演,教师不仅要设计“凤头式”导课,也要设计“豹尾”式结课。但是,很多老师习惯把小学数学课结成句号,常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不能把课结成句号,而应该让结课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达到“课已尽而意未穷”的效果。

一、把课结成“?”——存疑启智

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看作一个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要把所有的问题都给解决了,这样才算是一堂“完美”的课。其实,一堂好的课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我们要把课结成问号,让学生在存疑的过程中启智。在小学数学课堂结课中,要设计一些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后解答。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我是这样结课的:

①多媒体出示“小明在与地面形成45度角的滑梯上滑滑梯”的情境图。

师:小朋友,你们滑过滑梯吗?在滑梯里有角吗?(有)谁能上来指一指。

(一个学生上来指角)

师: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

②多媒体出示“小红在与地面形成20度角的滑梯上滑滑梯”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小红在这个滑梯上滑,你觉得滑起来感觉怎么样?为什么呢?

生:滑得很慢,还可能会滑不动,肯定不好玩,因为这个滑梯的角很小。

师:看来如果滑梯的角太小了,滑起来会不怎么好玩。

③多媒体出示“小华在与地面形成80度角的滑梯上滑滑梯”的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华在这个滑梯上面滑,你觉得滑起来会怎么样?

生:太危险了,这个滑梯的角太大了。

师:看来滑梯和地面形成的角不能太小,太小了就会滑得很慢;也不能太大,太大的话,滑下来会太快,不小心还会摔倒。那么,滑梯和地面形成的角应该多大才好呢?你们在课后自己去观察观察,调查调查。

在以上结课案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而且设置的相关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后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把课结成“……”——意犹未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因此,要把小学数学课堂结成省略号,给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为自由的学习氛围。这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调动,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充分发展。省略号式的结课,要强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去迁移新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结课时,给学生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然后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呢?”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刚开始有一点困难。于是我又启发学生:“我们在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呀?”

生:采用了剪和拼的方法。

师:那么,求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呢?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纷纷开始动手。过了一分钟左右,学生开始发言。

生1:四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360度。

师:为什么呢?你能上台给大家进行说明吗?

生1:(边演示边说)我们可以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180°×2=360°。

其他学生对这个同学的方法表示了赞赏,并在他的启发下,求出了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

师:同学们,看来一个多边形可以把它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照这样计算,七边形、八边形和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会存在什么规律?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后去探究。

以上结课,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出发,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而且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一定的数学文化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结课时,在相应的教学内容挖掘文化韵味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教学《素数和合数》一课时,在结课环节,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组题目:

6=()+()8=()+()

10=()+()12=()+()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6、8、10、12这四个合数写成2个素数的和吗?

学生开始动手写,并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四个数都可以写成2个素数的和。

师:同学们,在数学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关于素数和合数的猜想,叫“哥德巴赫猜想”,它的内容是:所有不小于6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素数的和。要证明这个猜想可不容易,很多数学家花了毕生的精力都没有成功。同学们,你们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上网去找一找相关的资料,也可以试着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这样的结课,把书本上的有关知识进行文化层面的拓展,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了他们乐于探究的精神。

三、把课结成“!”——趣味横生

一个好的结课应该是能够营造课堂教学的又一新高潮的。寓教于乐,借助游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课结成感叹号,让课堂趣味横生,学生兴趣盎然。

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一课时,我设计了“找朋友、出教室”的游戏结课。

师:同学们,这一堂课就要结束了。在结束之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手中有一些卡片,等一下我会出示一张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数字的倍数,你就可以离开教室,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我出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数字2。这时,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离开了教室。接着,我又分别出示了上面写着数字5和3的卡片,学号是3和5的倍数的同学也同样离开了教室。

这时,教室里只留下学号为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我问学生:同学们,老师现在只要出示一张数字是几的卡片,你们都可以出去了?

生:老师,你只要出示1就可以了,我们的学号都是1的倍数。于是,我出示了写有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