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三课时)_第1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三课时)_第2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三课时)_第3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三课时)_第4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三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三课时)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字,正确书写“符、欲”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背诵。默写《清明》。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知道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文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元日》,并背诵。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难点)

一、单元导读

1.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即将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学习目标有哪些?试着用不同符号标示出来。

2.学习内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目标: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②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

(1)轻声朗读古诗,把要求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借助注释和插图,想想这三首古诗都和什么内容相关。

2.字词学习

(1)出示生字词语,和同桌互相指认生字,读一读。

(2)去掉拼音还会读吗?试一试。

3.整体感知:再读一读这三首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三首诗都是写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日》:写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清明》:写的清明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

三、学习《元日》,感受节日情景

《元日》是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懂的字多读几遍。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读古诗。

2.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

3.再读,教师指导,划分朗读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还记得你们家去年是怎么过春节的吗?(生自由发言)

5.诗人简介: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流传至今,代表作有《梅花》《泊船瓜洲》等。

6.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7.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

(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邪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们在放鞭炮,听到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

8.出示:“春风送暖入屠苏"。

(1)读“暖”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仿佛感受到了春风吹拂脸庞的温暖。)

(2)除了开心和热闹,你还看到了什么?

(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喝了酒心里暖洋洋;小孩子长大了感到快乐,青年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有了责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

(3)“屠苏"就是一种草。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9.诗意解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响起的时候,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在这温暖的春风里,每家每户都在喝屠苏酒。

10.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指名读、齐读。(读出充满希望的感觉)

(2)读一读,你又能看到什么?(我仿佛看到人们用新的春联换下了旧的春联。)

(3)在古代,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辟邪的桃木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春联”。

(4)指导“符"字的书写: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付”左下竖稍短,横压横中线,点压竖中线。

(5)“曈曈"是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曈曈日”就是初升的太阳。

(6)诗意解读: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取下旧的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11.引导背诵:同学们,想着春节的热闹场景,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元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6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难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4月5日前后)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扫墓和踏青出游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去看看吧。(板书:清明)

2.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探究初成

自由朗读古诗,借助多种方式,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内容。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韵味和节奏。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节奏。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学习生字

1.听同学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清明节,天下着蒙蒙细雨,有人在路上走着,碰到了一个放牛的小孩,便向他询问酒家的方向……)

2.学习古诗第一、二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诗歌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清明时节,偏偏下起了雨,营造出一种凄凉与愁闷的气氛。)

(3)从“欲断魂”这个词可以看出,行人心里有点愁闷。

(4)指导书写:欲:“欠"第三笔伸向“谷”下,捺右下伸展。魂:“云"靠上一点;“鬼”长撇舒展,插至“云"下面。

(5)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细细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凄凉,失魂落魄。)

(6)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3.学习古诗第三、四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询问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脚的酒家?他指了指远处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

(2)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3)指导书写:借:左窄右宽。“亻"的竖稍长,“昔”的第二横稍长。酒:“氵"呈弧形,“酉”里面的横宜短。何:左窄右宽。“可"横画稍长;“口”居中偏上。牧:“牜"要稍窄于“攵”部分,形成左收右展的布局。

4.引导背诵:想象清明时节的画面,和同桌互相背一背。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背诵。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难点)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让学生齐读诗题,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说说诗题的意思。(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简介诗人王维。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古诗,借助多种方式,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内容。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韵味和节奏。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自由朗读,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诗人在重阳节这天,一个人身处异地他乡,想念家乡兄弟。)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赏析字词:

“独"字展现了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异”字说出了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倍"字巧妙地写出诗人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到了传统佳节,本该家人团圆的日子,自己却一人在外,孤独感更浓。

(2)指导书写:独:“犭”起笔稍靠右;“虫"最后点要顿笔。异:上窄下宽。下部横要长,撇与竖间距适当。倍:左窄右宽。右部第二横稍长,“口”不要写得过大。佳:“亻"竖画正直。“圭”横画平行均匀,下横稍长;竖画居中。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4)让我们带着思念之情来朗读吧!(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

3.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登高就是登高山、登高塔,是重阳节传统习俗;茱萸是一种香味浓的植物,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插戴着茱萸登高,遗憾的是唯独缺少了我一个人。)

(4)指导书写:兄:“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撇与竖弯钩距离合理。

4.主题感悟:通过想象远方亲人登高、插茱萸等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还有自己异客他乡的孤独与落寞。

5.自由表达:如果你就是王维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说些什么呢?

6.齐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