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11月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11月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11月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11月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2023.11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在当今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世界文学已成为一个备受学者们热议的前沿理论话题。

其实,世界文学并非一个全新的话题,它早在1827年就由德国作家和思想家歌德提出并加以

概念化了。如果要探讨这一术语的使用,则可再往前推,但为什么直到21世纪西方学者再度

提出这一概念时,就一下子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这显然与时代氛围不无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民族、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因而形成了一个实际上的命运共同

体。世界文学已不再是歌德时代的“乌托邦”想象,而更是一个凸显在我们面前的审美现实。作

为中国的比较文学学者,我们更为关注世界文学语境下中国文学的地位及其研究状况,因为这也

是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中国学者参与其中可以促进国际上的学术交流,借以

了解西方主导的国际学术理论前沿对中国的关注,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与西方以及国际同行的对

话和交流,把中国文化和文学研究的成果推向世界,最终消解单一的中心。

今天,世界文学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生产和理论批评的实践,但世界文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

现象,而是一个传播的概念。在其传播和流通的过程中,翻译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没有翻

译作为中介,一些文学作品充其量只能在其他文化和文学传统中处于“死亡”或“边缘化”的状

态。同样,在世界各地传播过程中,一些本来仅具有民族和国别影响的文学作品经过翻译将产生

世界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而在另一些文化语境中获得持续的生命力。相比之下,另一些作品

也许会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本身的可译性不明显或译者的误译而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在讨论世界文学是如何通过生产、翻译和流通而形成时,特别要强调世界文学的经典性。因为首

先世界上各国作家用各种语言撰写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即使是一个语言天才也不可能学会所有

的主要语言,他在阅读世界文学作品时不得不有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的标准就是其经典性。其

次,对翻译的依赖只是一种途径,一旦一部作品被译成另一种语言,它就势必要经过那一语境

中的批评性选择。

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属于世界文学应当有一个标准。当然,我们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着

眼便可确立不同的标准。一方面,我们主张任何一部文学作品要想进入世界文学的高雅殿堂,我

们对其的衡量标准就应该是相同的,即这种标准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

考虑到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兼顾世界文学在地理上的分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布,否则一部世界文学发展史就永远摆脱不了“欧洲中心主义''的藩篱。由于文学是一种独

特的意识形态形式,因此对其的评价不可避免会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但仍然有一个

相对客观公认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把握了特定的时代精神,它的影响是否超越了本民族或

本语言的界限,它是否在另一语境下受到批评性的讨论和研究。

我们在与西方学者的对话中,不应过于谦卑,一味地以学生的姿态向他们提出问题,希

望得到他们的解答,而应在适当的时机亮出自己的观点,促使他们对之进行批评和讨论,这

样才能达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鉴。毋庸置疑,世界文学始终处于一种传播的状态。在这一过

程中,某个特定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学作品具有了持续的生命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中国近现

代对西方和苏俄文学的大面积翻译上。在中国的语境中,我们有自己对世界文学篇目的主观

的能动的选择。正是这种对所要翻译的篇目的能动的主观选择,才使得世界文学在中国有了

其不同于在西方的境遇。早先我们中国作家对世界文学的态度是尽可能接近它,五四新文化

运动中就是如此。而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这种态度依然得到传承。针对中国当代作家日益迫

切的对外开放心情和需求,湖南文艺出版社曾出版一本在当时很有影响的文集,名为《走向

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尽管主编曾小逸希望看到的中外文学交流是双向的,

但当时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势,以及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世界文

学的关系仍然是一种单向的关系,也即中国文学比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而较少对后

者产生影响和启迪。

今天,当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和政治大国时,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重新塑造中国的

文化和文学大国形象。这已经从国家近几年实施的一系列推动中国文学和人文学术“走出去”

的外译项目的实施中初见端倪。中国学者的研究因为具备了一种中国视角,所以在世界文学

研究中才能够独树一帜,并日益吸引国际学界的批评性关注。

(选自王宁《世界文学研究应有中国立场和中国视角》)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文学这个概念在1827年由德国作家歌德提出,曾是想象中的状态,但如今世界文

学成了一个凸显在我们面前的审美现实。

B.世界各国作家撰写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翻译者往往选择那些他认为有可译性的文学作

品进行翻译,使之传播到另一个语境中。

C.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属于世界文学的标准要有一定普适意义,也要兼顾民族文化的

差异性,以防止用欧洲标准去衡量世界文学。

D.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形势,更加有利于中外文学双向交流的真正实现,才能

真正重新塑造中国的文化和文学大国形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文学的形成有密切联系,不同民族、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使得研

究世界文学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B.今天的世界文学是一个传播的概念,不同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因受作品本

身和翻译的影响,会有不同的命运。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

C.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外的频繁交流,中国现当代文学主动与世界文学展开全面双向交

流,大面积翻译西方与苏俄文学。

D.中国文学和人文学术“走出去”的外译项目的实施有助于重塑中国文化与文学大国的形

象,这也得益于综合国力的提升。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经过8年谈判,新经典公司买下《百年孤独》的版权,再经过一番周折,才确定北

京大学西班牙语言文学博士范晔为新版书的译者。

B.近两年来,莫言、刘慈欣等中国知名作家的作品,因作品中鲜活的民间文化力量,

充满想象力的表达,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

C.巴金和叶君健都是作家,因遇到优秀译者,巴金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而叶君健只

是一位曾经把安徒生的童话译成汉语的优秀翻译者。

D.在欧洲,对于年轻人而言,很多人因为玩游戏而知道《三国演义》、秦叔宝等,如今电脑

游戏的国际化使更多欧洲人了解中国文学。

4.哈佛大学教授达姆罗什在其《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中说:“世界文学往往是从翻译中获益

的代表性文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在文学研究领域,世界文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中国学者在创建世界文学的中国话语时

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手镯

马冰川

小美五岁时,妈妈和爸爸离了婚,小美由妈妈抚养。在她九岁时,妈妈病故了。她被唯一的

亲人—爸爸接了回去。

小美来到爸爸家,一切都感到陌生,陌生的女人,陌生的妹妹。爸爸让小美向陌生女人叫妈

妈。小美盯着陌生女人不开口,她心中只有一个妈妈,而妈妈已经不在了。

爸爸见小美倔辇,改口让她叫婶婶。小美低下头,怯怯地叫了一声,婶婶。脸上没有笑容的

婶婶,,嗯”了一声,把小美安顿在已经七岁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房间,和她睡一张床。

小美在新家里很不习惯,有种生疏、拘束感。特别是见到没有笑容的婶婶,都不知手该放何

处。[A]而婶婶时常指使她干一些细小的家务活,扫地、擦桌子,洗自己的单衣、袜子等。这些

活儿,妈妈活着时,小美是从不干的。

每当小美笨拙地干活时,就会想起妈妈。当她独自在小卧室里时,就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手镯

看,好像手镯就是妈妈。她就会在心里或是小声地叫一声,妈妈,我想你了。

一次,她正拿着手镯看,被推门进来的婶婶撞见了。婶婶看见小美盯着一只手镯发呆,上前

夺下来,严厉地询问小美哪里来的?小美胆怯地说,这是姥姥临终前送给妈妈的,妈妈病逝前又留

给了我。

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

婶婶把手镯举近眼前细看,这是一只又宽又厚的翠绿色手镯。上面雕刻得龙飞凤舞,

立体感极强。特别是龙和凤凰的眼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闪闪发光。

婶婶看了又看,知道这是个好手镯,非常喜欢。表面却严肃、认真地对小美说,你个

黄毛丫头,要好好学习,书包里不能放这东西,搁我这里吧!

小美不想放婶婶那里,这样,就等于再也见不到妈妈了。但她又不敢反对,只好依了

婶婶。事后,小美对爸爸说,婶婶拿走了妈妈送给她的手镯。爸爸不以为然地回答,你一

个小孩子,要手镯干什么?再说,你手小腕细,也戴不住手镯,就让婶婶戴着吧!

从此,手镯成了婶婶手腕上最亮眼的饰物。每次,小美看见婶婶戴着妈妈的手镯,心里

便产生无限的忧伤。[B]要是妈妈活着该有多好,不用我扫地,不用我擦桌子,不用我洗

衣服。

小美在天天留意、瞄着婶婶手腕上的手镯中上了中学,课程一年比一年增加,学习也紧

迫起来。【C】小美主动帮婶婶干一些家务活的同时,也不忘思考、背题,一门心思用功学习

了,对婶婶戴妈妈手镯的怨气,早已烟消云散。

有一天坐在餐桌边吃饭,小美猛然间发现婶婶的手腕上,妈妈的手镯不见了。她迟疑片

刻,想问婶婶哪里去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可能是婶婶干活不方便,摘下来放到别处了吧?

虽然妈妈的手镯戴在婶婶手腕上小美很不开心,但天天能见到,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

同样有种安全感。如今却一连多天都不见婶婶戴手镯了。小美生疑,卖了、丢了或是碰碎了-?

她偷偷问爸爸,爸爸也说不知道,没注意。

其实,手镯没丢也没卖。有天婶婶逛街,路过珠宝店,她心血来潮,走进去让商家给鉴定

一下手镯值多少钱?经过商家再三仔细鉴定,告诉她说,这是经过著名雕刻大师雕琢的翡翠手

镯,纯度极高,没有一点瑕疵。市面上仅有两只……她听了非常兴奋,如获至宝,更加爱惜,

为了不使手镯受损害,她舍不得戴,存放了起来,并把这个秘密埋在了心里,对任何人都没

有说。

手镯昂贵的价值,爸爸和小美并不知道。小美在刷碗、拖地、洗衣服中迎来了高考的冲刺

阶段。

经过不懈努力,小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D】尽管婶婶给了她生活费,为了不给家

里增添负担,她时常打短工,寒暑假也去饭店刷碗,端盘子。

有一年寒假回家,小美发现妹妹的手腕上,戴着自己妈妈的手镯。她心中生恨,很是不满。

妹妹向她解释,说是在衣柜里看到的,她挺喜欢,就自作主张戴上了。已经读大学的小美,不

再是小时候的小美了。她向婶婶提出,想要回手镯。

婶婶想想回答说,你是姐姐,妹妹喜欢,就让她稀罕稀罕吧!

小美听出来,婶婶的言外之意,是不想还给她了。莫不是有意要留给她自己的女儿?小美一

气之下,返校后再没回家。她大学毕业,找了工作,处了男朋友。

到了谈婚论嫁时,小美把喜讯告诉了爸爸,并强调说,希望爸爸能把手镯从婶婶那里

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

要回来还给她。爸爸回话说,你别老盯着那只手镯不放,你在家这些年,吃喝穿用学

费,你婶婶亏待过你吗?她为你的付出,还不值一个破手镯钱?

小美听说过,有后妈就有后爹的传闻。听爸爸如此说,她对要回手镯不抱希望了,也

就不再难为爸爸,手镯任由婶婶做主吧!

小美大喜之日,爸爸、婶婶、妹妹都去了。小美一眼就看见,妈妈的手镯又戴在婶婶的

手腕上了。

在婚礼进入高潮,双方父母走上典礼台这个环节时,婶婶在众目睽睽的注视下,从手腕

上取下手镯,对小美说,你妈留给你的这只翡翠手镯。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我替你妈给你

戴上,替她向你贺喜!替她祝你新婚幸福!

小美如梦初醒,原来,妈妈留下的手镯,婶婶一直为她保管着。小美看着笑容可掬的婶

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扑进婶婶怀里,亲切地叫了一声:妈—

(选自《河南文学》)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美五岁父母离婚,九岁妈妈病故,后来姥姥又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命运坎坷。

B.第二段反复五次用到“陌生”一词,这是小美来到新家最初的心理感受,极为真实。

C.同床共寝的妹妹和小美没有血缘关系,说明她是妈妈带过来和小美爸爸重组了家庭。

D.“脸上没有笑容”的婶婶拿走妈妈送小美的手镯戴在手上,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婶婶让小美干细小的家务活,而妈妈活着时,小美是从不干的,原因是她们教育小孩方

法不同,妈妈溺爱小美。

B.看见婶婶戴着妈妈的手镯,小美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在心里默默回忆妈妈在世时对自己

生活上一点一滴的照顾。

C.上了中学,课程增加,学习紧张,小美还能主动帮婶婶干一些家务活,说明她已经开始

懂事,知道生活不容易。

D.婶婶给了生活费,小美还要时常打短工,去饭店刷碗、端盘子,既暗示其家境本不富裕,

也表现小美变得自立。

8.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在情节特点和标题作用上,本文与蒲松龄的《促织》有相似,请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上智无心而合,

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

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

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①,豪杰所疑,迄乎断断②,圣人不易。

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

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一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

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圜⑥往,谓野人日:

“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

少正卯④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

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

窃不与焉:一日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

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

也。”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

而君子亦必不概推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

子下狠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大有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

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璀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铳阳、丞郭仙舟投队

⑥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

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

息矣。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上智部》)

[注]①闲闲:若无其事状。②断断:作出决断。③马圉:马夫。④少正卯:鲁国大

夫,官至少正,开堂讲学,经常发表一些颇具诱惑力的言论,孔子的很多门生都曾多次跑

到少正

卯那里去听课。⑤投IS:臣民向皇帝上书。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

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壬人佥士A凡明B主能C诛之D闻人E高士D非大圣G人不知II其当诛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万

A.“圣人不易”与“以乱易整”(:《烛之武退秦师》)的“易”含义不同。

B.“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部备齐。

C.“得无失乎”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的“得无”含义相同。

D.”而盗窃不与焉”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的''与"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真正的智慧是没有固定不变

的格局可以遵循的,是自然而成的,不是凭千思

万虑能达到的境界,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恰当的对策。B.孔子的马吃了农夫的庄稼被农夫

抓住,子贡索要而不得,孔子认为是子贡说话像用太

牢给野兽享用、用《韶乐》取悦飞鸟一样,是不合乎礼制的。C.孔子做了大司寇后,下令杀掉了

少正卯,孔子认为有五种罪恶之一的,就难免被君子

所杀,更何况少正卯同时犯有五种罪恶,是奸雄,不得不杀。1).唐太宗让痴迷佛教的萧璃出家为

僧,玄宗让崇尚道教的郑铳阳和郭仙舟去做道士,两

位君王的做法暗合圣人,有利于阻止士大夫们学习异端邪说。

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蒙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2)然使小人有

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撰之矣。

14.作者认为“上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

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访中洲

姚铺①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②,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姚镭:南宋人,擅诗词,绍定元年(1228)为吉州判官。②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

字体,代称学术探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不于晴日访友,反“踏雨”前来,可见诗人颇有闲情逸致。

B.“竹下”“荷香”“绡裙”写出诗人敲门所见,有一种天然野趣。

C.被访者住在竹下,周边荷塘,环境幽雅,可见其高雅的生活意趣。

D.全诗记叙有情节变化感,描写有画面感,语言通俗,却蕴含深意。

16.诗论家说:“诗人善道没要紧语。”意思是在一般人看来是没要紧的事,在诗人看来却为要紧。

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为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

出的结论。

(2)杜甫在《客至》中用“两句;写出诗人所居之地春水环

绕、群鸥来而无客至的意境。

(3)古诗词中常用“荷花”来描写清新自然的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怀,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瓠子,又名甘瓠、瓠瓜,原产印度和非洲,7000年前在我国即有栽培,且分布广泛,以长江流域

一带为主。瓠子与葫庄出自一宗,葫芦是它的一个变种。葫芦有大小两截亚腰,中间细两头粗。瓠子

的形状①,长者可至一米多,有点像长长的棒槌。

瓠子去皮后肉质软,稍有甜味,爽口。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里介绍瓠子的吃法“可煮食,不

可生吃,夏日为日常食用”。可见古人②,而且这种菜蔬的吃法多样,既可烧汤,又可做菜,

既能腌牲也能干晒。烧汤清香四飘,其味鲜美。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食用瓠瓜,还是它的叶子,_

③,成熟后它便失去了食用价值。

高三语文第7页共8页

吃的。②它含有一种毒素,即便加热熟炒后毒素也不易被破坏。③误食后,轻度中毒者会①

瓠子的味道并非清一色,有一种瓠子的苦味,常混迹瓠子之中,这种苦瓠子是不能⑤有经验的

食客,在买瓠子时,常会在瓠子头部掐一层皮,放舌尖尝尝,看有没有苦味。口干,头

昏,恶心,乏力,嗜睡;④重度中毒者则出现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处不超

过10个字。(6分)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材料第三段的五句话有二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

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1)车子正行进在三门峡的百里生态廊道上,缤纷和青翠扑面而至,道路两侧,一边是

绿树鲜花密密层叠;另一边则是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如影随形。前方视线里突然出现十余只天鹅,

只见通体洁白的天鹅在清澈的水面缓缓游弋,它们时而俯身汲水,时而仰脖舒颈,长长的颈项优

美端庄,姿意酣畅,仿佛一对对文雅高贵的王子与公主正在翠玉铺就的舞池中①。

(2)远山嵯峨,湾水凝碧,烟霞撷英,岸柳清风,满目盎然,宛如仙境的景象如此动人心魄。.

黄河明珠,天鹅之乡的美誉果真是一,三门峡用它惊世骇俗的美艳,给予了所有到

来者不同凡响的礼遇。

(3)对于三门峡人来说,1957年4月14日意义非凡。这一天,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

工。人民日报在头版还发表了一篇社论《大家来支援三门峡啊!》。这篇文章在当时几乎燃遍了祖国

的大江南北,很多年后还被一代又一代关心和热爱黄河的人们一。社论一出,来自全国各地的

水利工作者、工人、农民、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各行各业人士纷纷奔赴这个叫作“三门峡”的地方。

20.请在文中①②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艺术特色,请加以赏析。(4分)

22.材料的三个自然段各有标点符号错误,请按段落序号依次修改。(3分)

(1)(2)(3)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因为有着无数的匠人与大师,中华民族显得生气勃勃。

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匠人在于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下”;大师在于运筹帷幄,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于是有人认为匠人是做小事的,大师是做大事的;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你的认识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第8页共8页

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B【解析】“他认为有可译性”错,据原文第3段中的“他在阅读世界文学作品时不

得不有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的标准就是其经典性”可知,应是“经典性”。

2.C【解析】据第5段段末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仍然是一种单向的关系,

也即中国文学比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而较少对后者产生影响和启迪”可知,“全

面双向交流”错。

3.B【解析】第4段讲的是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属于世界文学有一个标准:是否有特定

时代精神,是否超越本民族或本语言的界限,是否在另一语境下受到批评性的讨论和研

究。B项主要讲了莫言、刘慈欣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表现与原因,符合标准。A项讲

西方文学《百年孤独》传入中国的艰难过程。C项讲翻译在世界文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D

项讲中国文学在西方的传播方式。

4.①在世界文学的传播与流通过程中,翻译扮演着重要角色;②世界文学往往是具有民族

和国别影响的文学作品(或答“翻译中可被选择的经典性作品”“符合世界文学标准的作

品”)(每点2分,共4分)

【解析】题干中的句子有两个意思:①“从翻译中获益的”说明翻译的重要性;②“代表

性文学”,结合第3段或第4段,是指具有民族和国别影响的文学作品,或翻译中可被选

择的经典性作品,或符合世界文学标准的作品。

5.①要主动关注并参与关于世界文学问题的讨论,把中国文化和文学研究的成果推向世界。

②在与西方学者对话时,不应过于谦卑,要自信亮出自己的观点,促使他们对之进行批评

和讨论。③要从中国的立场和视角积极发出中国声音,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观点与风格。

(每点2分,共6分)

6.A【解析】姥姥在妈妈去世前就去世了,临终前送给妈妈手镯。

7.A【解析】“教育小孩方法不同,妈妈溺爱小美”武断,原因是现在的小美九岁了,应

该适当干点家务。

8.①交代了上文“婶婶的手腕上,妈妈的手镯不见了”的原因。②为下文妹妹偷戴手镯和

婚礼时移交手镯埋下伏笔。(每点2分,共4分)

9.①(情节特点)情节曲折,结局圆满(如答“起伏变化,结局圆满”亦可):《促织》主要

情节是“得虫”“失虫”“化虫”“斗虫”和“献虫”等,情节一波三折,最终主人公苦尽

甘来;本文主人公小美经历了“看手镯想妈妈"''交手镯给婶婶”“念手镯而不见”“要手

镯失败”“结

1

婚收手镯”等过程,情节起伏变化(或抑扬变化),最后被感动。

②(标题作用)标题都是线索,都有情感的寄寓:“手镯”是母爱的寄托,人性美的见证;

“促织”寄寓着作者对社会的批判。(每点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ADF【解析】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

11.D【解析】A项正确,“圣人不易”的“易”为“改变”,“以乱易整”的“易”

为“替换”;B项正确;C项“得无”都解为“恐怕是……吧”,表推测语气;D项“而盗

窃不与焉”的“与”是“在”之意,“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是“亲近,亲附”

总、©

12.B【解析】孔子认为子贡没有要回马,是因为对农夫说了农夫不能理解的话,而不是

不合礼制。

13.(1)孔子出行,马挣脱缰绳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生气把马拴了起来•子贡前去讨

要,言辞谦卑却失败了(没要到马).(“逸”“野人”“紫”“说”各I分,

语句通顺1分)

(2)然而假使小人有才能,并且肯接受君子的指挥,那么对国家又未尝不是好事,而君子

也不应该一概摒弃他们。(“使”,假使,1分;“概”,一概,1分;“推”,

接弃,摒弃,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看问题看大的和长远的,以静制动,灵活应对。②说对方听得懂的话。③不相信名

气大却无用的人。(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冯梦龙说:运用智慧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局,以恰好与事实相符为好(肖:

相似,相符)。上等的智慧是自然而成的,并非凭千思万虑能达到。别人看到小的方面,

我能看到大的方面。别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却能看到长远的。别人越动越乱,我却能以静

制动,归于正常。别人遇事束手无策,而我处理事情则灵活应对,游刃有余。因此,看

起来难的事情处理起来就都很容易,大的事情也能像小事情一样处理。智者可以在别人毫

无察觉的情况下把矛盾解决(斡旋,指对事物各种矛盾的调节、处理。无声臭之微,无声

无臭,使人毫无知觉的微妙境界),而他的举动又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或开始抵触

而后来相合,或看似矛盾而实际顺和。他们开始时若无其事的样子,豪杰之士也为之疑惑;

而他们一旦做出抉择,连圣贤也没办法改变。啊!如此这般的智慧,难道不是达到最高境

界吗?

孔子有一天出行,在路上其驾车的马挣脱缰绳跑去偷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非常生气,

捉住马并把它关起来。子贡去要马,低声下气地恳求农夫,农夫却不理他。孔子说:

“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祭祀的太牢,请飞鸟聆听九韶般优美

的音乐一样(根本是驴唇不对马嘴,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于是孔子派马夫前

去,马夫对农夫说:“你没到东海边耕作,我也不曾到过西边来,(但两地庄稼长得

一样)我的马怎么

2

能不侵犯你的庄稼呢?”农人大喜,觉得有道理,把马还给马夫。

少正卯与孔子同处于一个时代。孔子的学生曾经多次受到少正卯言论的诱惑,而离开学

堂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讲课,导致学堂由满座变为空旷。(三盈三虚:指孔子的门徒多次被

少正卯的讲学吸引走了)到了孔子做大司寇之时,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把他杀了。

子贡向孔子进言说:“少正卯是鲁国名望很高的人。老师您将他杀死,恐怕不合适吧?”

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连盗窃都不算在其中: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为人阴险,第二

种是行为乖僻却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却十分雄辩且能打动人心,第四种是所记为

怪异之说却旁征博引,第五种是顺应别人的过错为其掩饰辩解(泽:润色。对于错误的言行,

不仅表示顺从,而且还加以润饰)。有这五种罪恶之一的,就难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

同时具备这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这是不可不杀的。”

如果小人没有过人的才干,就不足以祸乱国家。然而假使小人有才能,并且肯接受君

子的指挥,那么对国家又未尝不是好事,而君子也不应该一概摒弃他们。可是少正卯煽

动迷惑孔门弟子,几乎要胜过孔子,孔子还能和他同朝共事吗?孔子杀少正卯,不仅仅是为

了防止少正卯妖言乱政,更是为后世处理那些假借学术而祸乱国家的人,树立了榜样。

名气很大的人往往对国家没有实际的用处,少正卯看上去有大用,而实际上并不可用。

一般的奸佞小人,贤能明智的君主就能够发现并将其杀死,然而对于一些所谓的名人隐

士,只有圣贤之人才能认识到其该死的理山。唐朝萧却对佛教很痴迷,唐太宗就命令他出

家为僧。唐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铳阳、河南郡丞郭仙舟纷纷献诗陈情。玄宗下诏说:

“看你们诗中的意思是崇奉道教的,这种思想不切合实际所需,那就依着你们个人的喜

好吧!”免去他们的官职做了道士。这种做法和圣人的行事正相吻合。如果让那些痴迷佛、

道的人都出家做和尚道士,那么士大夫学习异端邪说的事情就可以消失了。

15.B【解析】“绡裙”是比喻手法,将荷花比作裙子,因此“绡裙”并非眼前所见之

景。

16.①作者冒雨来到友人家的目的是和友人探讨学术问题,②结果到了后,正事不干,更要

紧的是先拉友人到水边欣赏白云,③表现了诗人的童真之趣(闲趣)。(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