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获奖说课_第1页
兰亭集序获奖说课_第2页
兰亭集序获奖说课_第3页
兰亭集序获奖说课_第4页
兰亭集序获奖说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说教材。二、说教学过程设计。三、评析小结。四、板书设计。说课内容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必修二的一篇讲读课文。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和朋友集会于兰亭,饮酒赋诗,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这篇序言不但是书法艺术的巅峰,而且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文章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文中的四字短语俯拾皆是,诸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等短语仍鲜活的存在于现代汉语之中。对于这种语言、思想俱佳的文章,高一学生主要是感受语言之美,储备语言材料。说教材说教材2、教学目标:1)学生利用注释,并结合语境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2)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感情,进而背诵,积累本课的四字短语。3)学生正确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说教材3、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可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教师只需对个别难句做点拨,据此我将该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熟读全文,积累文言词句。课文三四段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抒发人生感悟,学生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理解困难,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生死观定为教学难点。

说教材

4、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本文思想感情跳跃性大,对生死问题议论深刻。高一学生阅历浅,不易理解作者在文中由乐到痛到悲的情感变化和作者在感叹中蕴含的生死观。所以采用以下方法:1)诵读法、书面积累和梳理的方法。2)重要文言字词,学生采用书面圈划和标注的方法。3)注重合作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探究。4)教师重在点拨。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指导:1、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做到读准字音和句读。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做到书面圈画和标注重要文言字词。3、阅读:注释一和练习中有关王羲之的轶事。两课时安排:1、疏通文意并熟读积累。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汉字是充满智慧和灵性的文字,我们有世界上唯一的文字艺术——书法。提到书法就不得不提到书圣,大家以为谁改承此冠冕呢?提到王羲之又不得不提到他的《兰亭集序》,其实它还是一篇淡雅脱俗、文思悠远的美文,可谓书艺双绝,它的魅力到底何在呢?让我们共赏奇文。(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第一课时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二、疏通文句,突破重点。1、出示难读的字,请学生读,正音。2、出示重点文言知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3、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预习中的难句,教师释疑。4、点名读,并点评。5、老师范读。(注意重音、停顿、语气、节奏)6、大家齐读全文,在每一段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情感。(乐——痛——悲)三、作业:积累本课的四字短语。(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既突破了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过程设计读中品导入:大家参加过同学聚会,心情如何?

(唤起学生共鸣,用乐导入)兰亭集会,你品出了哪些“乐”?1、学生找出文中的乐事——人贤、景美、情畅、酒酣、事雅。2、有感情的自由朗读第一段,注意抑扬顿挫,尽可能读出逍遥自得的心情。(设计意图——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在朗读赏析中让学生感受语言传达的美妙情境。)第二课时突破难点活动一体悟作者的生死观:思考一:兰亭聚饮,自是乐事,作者缘何生出了岂不痛哉的感慨?第四段的“悲”与痛一样吗?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发言后共同梳理:*快然——陈迹快然——老至快然——死至痛人生短暂,死之大事无从把握。*反复吟诵“况修短随化”以下几句,注意一字一句慢读,“大”和“痛”要重读,末句用降调读出慨叹的语气。*体会这种痛并非作者的一己之痛,而是昔人、今人、后人的共同之痛,作者由己悲人,更加深沉。读中思活动二*回忆并提示一些咏叹人生苦短的名句——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古诗十九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刘琨)兴尽悲来,实盈虚之有数。(王勃)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体会永恒深沉的悲。)

思考二:后两段弥漫着伤感的情绪,很消极,作者也很悲观。学生探究——是否赞成这个结论,提出依据。(学生发言后)师生共同小结——文中否定一死生,体现了生死同为大事,生死有别的观点。作者一想到死亡就悲叹,因为生死有别,生延续着生命的价值,死终止了生命的价值。表面的消极中深藏着对生命的留恋。作者虽有悲观,但要正确理解。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读中思(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背景,知人论世,为正确理解作者的悲观铺垫。)王羲之生活的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时期,社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混乱中,政治上极为严酷,司马氏篡权成功后,更是惧怕舆论的褒贬,对有异议的人极为残酷。对名士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死亡是令他们感到恐惧和哀伤的幽魂,驱之不散。他们将生命比作朝露、比作暮春草,看作飘忽的轻烟,充满对生之无常和死之无奈的感慨。

人生一瞬间,忽如暮春草。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散。

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不再把积极入仕当成人生的理想。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一死生”“齐彭殇”魏晋风度:不修边幅广袖长裙飘带长垂衣袂飘飘头饰巍峨富丽养生放纵醉生梦死等同生死不谈国事不求仕达以荒诞对抗社会的黑暗,缓解人生短暂的伤感之情。读中思思考三:如何评价作者的悲观?(设计意图:作者的人生感悟不会脱离时代背景,仅凭一句否定庄子的话,就拔高王羲之的思想,把他凌驾于时代之上,显然是不真实的。与其认为王羲之的思想积极,不如正确评价他的悲观。)点拨——*王羲之的痛悲源于生命的短暂,他被死亡困扰着,他的悲观源于所处的时代,更源于对生命之爱。*真正深刻的灵魂决不沉溺于悲观,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他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

真正深刻的灵魂决不沉溺于悲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强调投入过程的姿态是“满怀激情”“生龙活虎,不屈不挠”。(史铁生)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刘伟)从只有一个人生的前提,既可以推论出人生了无价值,也可以推论出人生弥足珍贵。这唯一的人生是我们的全部所有,我们岂能不爱它!(周国平)

冥思苦想人生的虚无,反而窒息了生命的乐趣。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周国平)(如同王羲之身处乱世,饱受死亡的困扰,他们也曾痛失生之快乐,但面对生死,他们没有沉溺于悲观,这些活着的姿态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写一写:我有感于斯文——(学生展示阅读感受,我再展示自己的感悟,作为本课的小结。)

王羲之认为死亡也是一件大事,而且谁也无法摆脱它的困扰,想到死亡就悲叹,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这悲痛源于生命的短暂、无常;更源于对生命深沉的眷恋,但书圣并未沉溺于悲观!生和死岂能一样,失去了生命我们便失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