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讲义-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复习_第1页
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讲义-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复习_第2页
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讲义-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复习_第3页
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讲义-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复习_第4页
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讲义-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突破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屈辱与抗争——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阶段特征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是中国晚清时期。该时期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及社会生活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政治西方对中国发动了五次大的侵略战争,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民族危机日渐严重的情况下,农民阶级发起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经济结构变动——逐步解体与融入世界;求强求富——洋务运动与实业救国。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国迈向近代化思想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与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学习器物与仿行制度。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经历了从倡导到实践的演进,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到三民主义思想社会生活西方饮食、婚俗习惯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婚俗观念知识整合(一)政治方面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割地、赔款、协定关税、五口通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边疆危机(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地区,左宗棠率军平乱,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2)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国取得镇南关大捷,中法签订《越南条款》,清政府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5.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揭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帝国主义国家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掠夺中国铁路和工矿利权。6.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的抗争1.两次鸦片战争时期(1)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各地民众自发抵抗侵略。(2)《北京条约》签订后,反洋教运动兴起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但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3.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78年)。4.中法战争:台湾军民在刘铭传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5.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人民展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6.戊戌维新运动:对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7.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但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二)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步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创办工业:为自强,创办军事工业进行机器大生产;为求富,创办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2)兴办新式教育: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3)筹划海防:建成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张謇、范旭东等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商业与城市1.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股票开始走向市场;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1900年,香港成立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2.近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1)近代城市化:鸦片战争后,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2)基础设施的发展:煤气、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等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交通与医疗1.交通: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是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2.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2)西医院校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三)文化方面文化交融1.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学生赴美留学。2.1868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3.京师大学堂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文化交锋1.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使一些新技术和新思想传入中国。3.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贯穿“富强救国”主题,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4.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易错概念1.东南互保1901年6月,东南各省巡抚刘坤一、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运动的发展。2.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主要企业有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官督商办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官督商办名义上商办、实质上官营的性质,最终导致其失败。基础性考法基础点1近代列强的侵略真题导引典例1(2023·湖北卷·6)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清廷改革受到西方法律的影响【无中生有】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条约体系影响属于材料局部信息【以偏概全】C.清朝被迫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只符合鸦片战争的影响【片面解读】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解题秘籍素养点拨历史解释:晚清社会激变促使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清政府调整法律正是其应对时局变动之举,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破题指引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时局变动令清政府的统治面临新形势,为了维护专制统治,清政府调整原有的法律,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社会局势的变化水落石出材料未体现西方法律的影响;国内法和条约体系关系并不密切;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只符合鸦片战争的影响答案D真题练1(2022·重庆卷·7)《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国……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答案C解析由漫画中的“贸易的钥匙”和引文中“市场……显然规模很大”,可以看出英国对扩大自身在华市场的渴望,故选C项;日本侵华的目的和列强侵华的形式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A、D两项;“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真题练2(2022·北京卷·7)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防止其他列强染指长江流域,英国发出照会,清政府的答复意味着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故选B项;英国并没能将长江流域变为其殖民地,排除A项;“门户开放”政策是1899年美国提出的政策,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长江流域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清政府并未成功维护主权完整,排除D项。认知深化1.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政治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中国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对外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文化列强肆意破坏中国文化遗产,传播宗教和西方文化对外关系国门被打开,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增加,此时对外开放虽是被动的,但在客观上有进步意义社会生活西方的服饰、饮食、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革命阶段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这正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特征2.19世纪末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特点侵华列强增多甲午中日战争前,侵华的国家主要有英、法、美、俄四个国家,而甲午中日战争后,德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也加入侵华的行列侵华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前,西方列强主要通过获取特权、抢占市场来获取殖民利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列强开始通过控制清政府来维护殖民统治,实行分而治之的统治模式,中国存在殖民化的趋势赔款数额增大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本息合计约9.82亿两白银。这是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赔款数额所无法比拟的列强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甲午中日战争前,英国在侵华方面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甲午中日战争后,英国、俄国、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都加大了侵华力度,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有勾结,也有竞争自主检测(2023·山东济南一模)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积极迎合西方“文明”话语,通过操纵“文明”话语来建构自身的“文明”形象和清朝的“野蛮”形象。日本这一做法()。A.导致清朝宗藩体系的瓦解B.揭示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C.促使清政府认清国际形势D.旨在掩盖战争的侵略本质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日本通过操纵“文明”话语建构自身“文明”形象,是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本质,故选D项;日本建构自身的“文明”形象和清朝的宗藩体系并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企图掩盖战争侵略本质,并不能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排除B项;日本的这一做法是在歪曲事实,并不能促使清政府认清国际形势,排除C项。基础点2近代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真题导引典例2(2022·浙江1月·10)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A.维新变法材料中没有反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无中生有】B.师夷长技对材料描述现象判断错误【判断错误】C.实业救国时间不对应【时空错位】D.中体西用解题秘籍素养点拨史料实证:薛福成的言论既反映出他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也反映出他对西方文明认识的层次破题指引面对民族危机,薛福成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这表明他主张中体西用水落石出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材料不符;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与“言其体,则必修政刑”不符;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宣扬的一种思想,于19世纪末提出答案D真题练1(2023·湖北卷·7)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来源内容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太平天国被清朝政府扑灭以后,清朝政府对洪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诋毁;而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人出于革命需要,对洪秀全给予较高评价,所以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C项正确。真题练2(2022·山东卷·5)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哉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翻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美国人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张斯桂主张利用其可用之处,这说明张斯桂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故D项符合题意。认知深化1.全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参加的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救亡图存,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层次鲜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由学习“器物”(技术)到学习“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民主、科学)。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阶段清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发展曲折各阶级或阶层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的自主检测1.(2023·福建漳州模拟)康有为奏请“诏定国是”时重点强调了变法的必要性,主张“采万国之良规,行宪法之公议”;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时却强调:“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表明光绪帝()。A.致力于发展资本主义 B.立志进行制度革新C.立足于维护封建统治 D.热衷学习西方技术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可知,光绪帝想通过学习西方来巩固封建统治,C项正确;光绪帝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材料中也未提及其对资本主义的态度,排除A项;光绪帝并未立志进行制度革新,只是想通过学习西方来巩固统治,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光绪帝热衷学习西方技术,排除D项。2.(2023·山东潍坊三模)《中外日报》曾在时评中指出:“(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它评价的是()。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维新运动 D.义和团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人意”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判断材料评价的是义和团运动,D项正确;虎门销烟和太平天国运动时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新变法并未强调复仇雪耻,排除A、B、C三项。基础点3晚清中国经济的变化真题导引典例3(2023·全国乙卷·28)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数量波动不等于衰落【表述绝对】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材料没有涉及进出口数量的对比【无中生有】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材料无法说明经济一体化已形成【表述绝对】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解题秘籍素养点拨历史解释: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以及出口销量的波动,是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受其影响的体现,反映出世界经济整体联系的加深破题指引从原来中国茶叶的销量与定价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到后来茶叶的市场定价和出口量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中国茶叶的自主定价权削弱,独立性在逐渐丧失,这势必削弱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水落石出“中国茶叶出口衰落”的表述过于绝对;中国近代外贸入超局面不曾改变;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当下的经济特征答案D真题练1(2023·浙江1月·6)1896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B.与外商争夺利权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可知,盛宣怀打算创办银行以抵制外国银行的经济侵略,与外商争夺利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垄断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抵制洋货,排除C项;民族工业在洋务运动后期就产生了,排除D项。真题练2(2022·广东卷·6)下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主张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唯钢轨等项仍购西洋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答案D解析材料中张之洞认为目前应以储铁为主,修铁路等事可暂缓,而李鸿章认为开矿炼铁花费巨大,不能大范围开展,可以效仿日本,先买西洋钢轨以修建铁路,因此二人争论的焦点是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的问题,故D项正确;李鸿章主张借鉴日本铁路发展方法,但不意味着他要借鉴明治维新,排除A项;张之洞言论中没有涉及外债问题,排除B项;开矿炼铁与修筑铁路均属于民用工业,排除C项。真题练3(2022·湖南卷·7)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答案D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与大生纱厂之间的互相促进,说明个体手工业是可以纳入以民族资本主义为代表的新经济体系的,故选D项;题干没有提到机器大生产与小农经济破产的关系,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个体手工业促进了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其发展,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的分离,而不是“织”与“耕”的分离,排除C项。认知深化1.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生产模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生产力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市场形成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经济政策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从抑制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化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教育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自主检测(2023·山东名校联盟三检)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历史现象的变化轨迹图(图中“数目”为社会关注度)。下列描述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洋务运动出现了创办军用工业的热潮B.清廷通过自救运动回应社会思潮冲击C.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民族工业因政府政策得到了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看出,1895—1899年、1901—1911年出现了两个高峰期,这与晚清政府推行的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时间相吻合,而这两个运动均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及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冲击下,不得不进行的自救运动,故选B项;洋务运动在1895年已经破产,排除A项;列强经济侵华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是在1895年及以后,但这一变化无法解释图中的曲折现象,排除C项;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在1895—1911年和1912—1919年这两个时期,与图中的两个高峰期不对应,排除D项。综合性考法综合点1晚清外交的近代化历程1.(2023·北京丰台区一模)[清朝对外关系用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用语,笔者总共收集到247个。其中,“事件用语”包括“夷、红毛、藩属、西洋”等185个,“文书用语”包括“诏敕、谕旨”等5个,“对外政策用语”包括“怀柔、贸易管制”2个,“机构用语”包括“理藩院、礼部”等6个,“仪式用语”包括“三跪九叩、朝贡、赐”等49个。清朝后期的对外关系用语,笔者总共收集到383个。其中,“事件用语”包括“夷、酋、洋、道歉、致电、欧罗巴”等335个,“文书用语”包括“函、照会、国书、咨文”等18个,“对外政策用语”包括“通商、联外交(与外国沟通、互派出使人员,加强交往)”等5个,“机构用语”包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等3个,“仪式用语”包括“跪、朝觐、握手”等22个。——摘编自杜鑫《清朝对外关系用语研究》本题要求以“清朝对外关系用语反映社会变迁”为论题撰写小论文,请完成以下任务:(1)依据论题,拟定两个分论点。点拨据材料中清朝对外关系用语的变化,可看出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在发生转变,外交制度和政策上也有变化,由此可拟定分论点答案示例分论点:清朝对外关系用语反映外交观念变化;清朝对外关系用语反映了外交制度逐渐近代化。(2)从材料中为一个分论点选择对外关系用语作为论据,并简要说明选择理由。点拨要从材料中选择与论题相匹配的论据,同时对论据进行简要的阐释答案示例1分论点:清朝对外关系用语反映外交观念变化。论据:“诏敕”“照会”。理由:清朝前期,由于闭关自守,清政府对西方事物基本不了解,怀有“天朝上国”观念,用“诏敕”体现君临天下,含有不平等之意;清朝后期,中国国门被打开,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外交用语采用“照会”,含有平等之意。二者间的差异反映了清朝前后期外交观念的变化。示例2分论点:清朝对外关系用语反映了外交制度逐渐近代化。论据:“理藩院、礼部”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理由:清朝前期,中国没有与外国打交道的正式外交机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和礼部分别兼理外交事务;清朝后期,国门洞开,列强纷至沓来,清政府被迫先后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等机构专门负责外交事务,反映了中国的外交制度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演变。(3)写出小论文的结语。点拨总结概述清朝前期和后期对外关系的变化过程答案示例结语:清朝前期,中国处于古代社会,观念、制度具有传统特点;清朝后期,中国国门被打开,在列强的压迫和西方事物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制度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关系用语所反映的观念、制度变化正是清朝前后期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反映。综合点2晚清教育改革2.(2023·江西十一校联盟4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京师同文馆庚午年岁考题京师同文馆教师美国人丁韪良算学题弧三角三边甲乙甲丙乙丙求甲角用矢校法若何用开平方法得半角正弦法若何二法孰繁孰简……京师同文馆庚午年岁考题(1870年)京师大学堂章程第一章全学纲领第一节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第二节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外国学堂于知(智)育体育之外,尤重德育,中外立教本有相同之理。今无论京外大小学堂,于修身伦理一门,视他学科更宜注意,为培养人材(才)之始基《京师大学堂章程》(节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教育”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写作思路答案示例论题:晚清教育改革具有“中体西用”的特点。阐释: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传统教育已不适应新式人才的培养。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最早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它是晚清“中体西用”思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