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_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_第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_第3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学会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隋唐制度完善对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时空观念培养在隋唐时期这一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对当时的选官制度、中枢制度以及赋税制度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3.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对比学习掌握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两税法的创新之处,理解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的历史作用。4.历史解释通过阅读图文史料,分析理解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和两税法的的背景、内容、影响。5.家国情怀联系隋唐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制度创新的意义,加深认识它们在历史上重大作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枢体制、赋税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难点:比较隋唐制度与之前的差别,理解其创新之处与历史意义;理解制度的变革规律,体会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时空思维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言框新课讲授:一、基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问题解析(一)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时代、选官制度、选拔标准,及演变趋势中国古代选官的演变趋势: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②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③选官原则: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④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二)科举制的意义政治上: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权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②促进了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人民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思想上:有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三)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隋确立,唐完善,宋巅峰,元挫折,明僵化,清衰亡。(四)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意义作用/意义:①相权三分,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三省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政事堂)。③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一定程度上节制君权,但不威胁皇权。(五)汉唐中枢机构演变的特点/趋势特点/趋势:①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②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皇帝由幕后走到了前台,决策更加制度化、合法化。(六)两税法的作用/意义/影响作用/意义/影响:①简化了税收名目。②扩大了收税对象。③减轻了人身控制。④增加了税收次数。⑤降低了百姓负担。⑥提高了政府收入。⑦维护了封建统治(七)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特点趋势/特点:①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以唐朝两税法为主要标志。②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以实物为主逐步向以货币为主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主要标志。③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⑤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期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课堂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隋唐时期制度的变化及创新。选官制度方面,隋唐确立和完善了科举制,打破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垄断特权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中枢政务机构,隋唐在魏晋南北朝三省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为此后历朝所沿用;赋税制度方面,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后期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这是中国赋税制度发展的一大转折。课堂练习见本课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给予学生分析思考的时间太少了,没能有效达到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思考的目的。2.没能充分和学生进行问题交流,师生互动较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培养也需要提高。巩固训练1.汉代通过“举孝廉”制度,将官吏选拔与遵守、践行孝道结合起来,既体现出官僚选拔制度的鲜明特点,又是汉代伦理观念向选官制度渗透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上形成了“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风尚。据此可知,两汉时期的察举制()A.保证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C.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使封建等级观念逐渐消亡答案:B2.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C.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 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答案:A3.唐初,在高宗时做到宰相的十一人中,明经擢第者二人——裴炎、张文瓘,二人均为中高级官吏子弟;进士及第的有九人,其中真正寒士出身且父祖也没有官位的,只有郭正一、高智周二人。这一现象体现出,唐初()A.士族影响并未消退 B.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C.科举取士发展较快 D.科举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A4.唐初沿袭隋三省六部制,中书舍人草拟诏令,皇帝画敕以示同意,门下长官负责审查。门下时常封驳中书诏令要求重拟,耗时颇多。玄宗年间,置政事堂,以此作为中书门下合议之处。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立()A.有利于分化事权加强皇权 B.改变了中枢机构决策方式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保证了皇帝诏令顺利执行答案:C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