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隔离技术新讲解_第1页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隔离技术新讲解_第2页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隔离技术新讲解_第3页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隔离技术新讲解_第4页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隔离技术新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隔离技术

一肺结核病人入院,作为门诊护士,该如何接待病人?入病区后,该如何安置病人?控制感染发生的主要手段是什么?是阻断感染链的形成可采取哪些措施?隔离技术隔离概念: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目的:切断感染链中三者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隔离传染病隔离保护性隔离概述1(一)隔离区域的设置

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

远离食堂、水源和其它公共场所。病区设有工作人员与病人分别进出的门病区内配置必要的卫生消毒设备。

以病人为隔离单位。

以病室为隔离单位。

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重、危病人具有强烈传染性者应住单独隔离室。隔离单位的设置(二)隔离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1.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1、病人及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

2、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后需刷手、脱去隔离衣及鞋方可进入。隔离要求2.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为半污染区。隔离要求1、病人或穿了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2、各类检验标本有一定的存放盘或架,检验完毕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

3.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为污染区。

隔离要求1、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2、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务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隔离原则2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进出隔离室符合要求分类处理隔离室内物品每日消毒隔离室环境加强隔离患者心理护理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加强终末消毒处理:病人、个人用物、病室单位加强终末消毒处理

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病人的终末处理

病室的终末处理

隔离种类及措施3(一)以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制定措施依据的隔离系统严密隔离

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昆虫隔离(二)保护性隔离

凡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等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

如:霍乱、鼠疫、炭疽、SARS、禽流感等

严密隔离

(strictisolation)病人应住单间,室外标志明显,禁止外出,探视。接触病人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齐,消毒措施必须严格。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污染纸张、敷料装袋标记,送焚烧处理。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主要措施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脑、百日咳、麻疹、腮腺炎、流感等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tractisolation)

同一病原菌感染者可同住一室。

通向走道的门窗须关闭,病人离开病室需戴口罩。

工作人员进入病室需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

为病人准备专用的痰杯,口鼻分泌物需经消毒后方可丢弃。

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洒,每天1次

主要措施

适用于由病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肝、脑膜炎、心包炎、脊髓灰质炎

肠道隔离

(digestivetractisolation)

不同病种病人最好能分室居住。

接触不同病种病人时需分别穿隔离衣,接触污染物时戴手套。

病室应有防蝇设备,并做到无蟑螂、无鼠。

病人的食具、便器专用,严格消毒,剩余的食物或排泄物均应消毒处理

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装袋,作好标记,送消毒或焚烧处理。主要措施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如:新生儿脓疱病、带状疱疹;破伤风、气性坏疽、狂犬病等

接触隔离

(contactisolation)

病人应住单间病室,不许接触他人。

接触病人时需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必要时戴手套。

凡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先灭菌,然后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被病人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焚烧处理主要措施

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的传染性疾病。

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血液-体液隔离

(blood-bodyliquidisolation)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注意洗手,严防被注射针头等利器刺破,注意消毒洗手。护理另一个病人前也应洗手。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消毒或焚烧处理;病人用过的针头应放入防水、防刺破并有标记的容器内,直接毁形处理。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室内表面物品,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探陪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主要措施不慎被刺伤的处理:轻轻挤压伤口;肥皂液和流水冲洗伤口;消毒伤口;受伤后尽早预防用药,最好4小时内使用,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用于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

根据昆虫类型来确定隔离措施。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

主要措施疟疾及乙型脑炎主要由蚊子传播,所以病室应有蚊帐及其他防蚊设施。斑疹伤寒病人入院时,应经灭虱处理后,才能住进同种病室。

昆虫隔离(insectisolation)(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病人适用于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病人等。

保护性隔离

(protectiveisolation)

设专用隔离室,病人住单间病室隔离凡进入病室内应穿戴灭菌的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及拖鞋。接触病人前、后及护理另一位病人前均应洗手。凡患呼吸道疾病者或咽部带菌者均应避免接触病人。

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可带入隔离区。

病室内应严格消毒通风换气。

探视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主要措施隔离技术操作法4

口罩、帽子的使用

刷手及消毒手

避污纸的使用

穿、脱隔离衣1、口罩、面罩、护目镜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避免互相传染,并防止污染工作人员眼、口、鼻及无菌物品或清洁物等.戴脱口罩前后,清洗双手。2、帽子防止工作人员的头发、

头屑散落或头发被污染。(一)口罩、面罩、护目镜及帽子的使用1、盖住口鼻:戴上口罩后,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2、勤换洗:口罩潮湿立即更换,纱布口罩使用4~8h应更换;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h;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后应立即更换。3、口罩用后,不可悬挂在胸前,取下后污染面向内折叠。注意事项(二)洗手与手消毒

将双手涂满清洁剂并对其所有表面按序进行强有力的短时揉搓,然后用流水冲洗的过程称---洗手1、清除医务人员手上的污垢和致病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

2、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操作目的【目的】清除手上污垢和大部分暂住菌。【操作前准备】护士自身准备:用物准备:洗手池设备、清洁剂(通常为肥皂或含杀菌成分的洗手液),擦手纸或毛巾或干手机、盛放擦手纸或毛巾的容器。环境准备:1、洗手技术洗手技术:六步洗手法步骤:

湿润双手并取肥皂或洗手液涂抹1、手掌对手掌摩擦2、手背对手掌摩擦3、

两手指缝相对互擦4、

拇指在掌心旋转擦洗5、

双手并扣互擦指背6、

指尖对手掌擦洗流水冲净注意:内科无菌洗手法:冲水时双手须低于肘部外科无菌洗手法:保持双手高于肘部方法涂擦消毒法浸泡消毒法刷手法2、手的消毒实施

涂擦:用消毒剂依次涂擦双手,

方法为:手掌对手掌、手背对手掌、指尖对手掌、两手指缝相对互擦,每一步骤来回3次.

干手:任其自干或用小手巾自上而下擦

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吹干涂擦消毒法实施

浸泡:双手完全浸入消毒液的液面以下并在消毒液中,按涂擦消毒法互相揉搓2min

干手:任其自干或用小手巾自上而下擦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吹干浸泡消毒法刷手法(三)使用避污纸

取避污纸时,从页面抓取,不可掀开撕取

目的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防止病原微生物播散,避免交叉感染。

(四)穿、脱隔离衣工作服、帽子穿戴整齐后,备好用物,卷袖过肘,取下手表,洗手。

穿隔离衣选择长短合适的隔离衣。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衣领和隔离衣内面为清洁面

将隔离衣污染面向外,清洁面向自己,衣领两端向外折齐,对齐肩缝,露出肩袖内口。

一手持衣领,另一手伸入袖内,举起手臂,将衣袖穿上,换手持衣领,依上法穿好另一袖。

两手持衣领,由前向后理顺领边,扣上领扣,系领子时污染的袖口不可触及衣领、面部和帽子。

扣好袖口或系上袖带。

自一侧衣缝顺带向下约5cm处将隔离衣后身向前拉,见到衣边则捏住,再依法将另一边捏住。

穿好隔离衣后,双臂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不得进入清洁区,避免接触清洁物品。

两手在背后将隔离衣的后开口处边缘对齐,同时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松开前面的腰带活结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打一活结,系好

解开袖口,向外翻折,使袖口部分向外翘起,在肘部将部分衣袖塞入工作衣袖内,衣袖不可污染手及手臂。脱隔离衣

刷手、消毒双手,擦干,刷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能污染水池。

双手持领,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挂在衣钩上;注意挂在半污染区的隔离衣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的隔离衣则污染面向外。注意事项(1)穿隔离衣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