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理解·巩固·落实]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3)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4)两个鱼塘中的鲫鱼属于同一物种,也是一个种群。(×)(5)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2.(2022·浙江6月选考)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解析:选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A错误;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3.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B.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D.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解析:选C同一物种的个体由于地理隔离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A正确;形成新物种表示生物的性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所改变,即会以新的方式来利用环境条件,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C错误;多数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少数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型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的变异不利于生物的进化解析:选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B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①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有生殖隔离②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③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④环境能使生物发生进化,而生物不会使环境发生进化⑤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解析:选C地理隔离也会使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①不合理;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②合理;新物种形成,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③不合理;光合生物的出现使环境中增加了氧气,环境也发生了进化,④不合理;三倍体西瓜由于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⑤不合理。6.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21% B.30%,42%C.70%,21% D.70%,42%解析:选D基因型为AA的有条纹个体占55%,无条纹(aa)个体占15%,则基因型为Aa的有条纹个体占30%,并且在自由交配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此A基因的频率=55%+1/2×30%=70%,a基因的频率=1-70%=30%,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2×70%×30%=42%。7.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会引起该种群的进化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Z表示生殖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通过Z环节解析:选C小鼠性状的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故不一定会引起该种群的进化,A错误;X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除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外,还有基因重组,B错误;Y表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Z表示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D错误。8.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将某桦尺蛾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甲、乙两个区域,甲地是煤炭工业重镇,乙地是闭塞的山区,数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区域SS/%Ss/%ss/%甲80182乙2890A.甲地S基因的频率为89%,乙地S基因的频率为6%B.甲地的大部分s基因突变为S基因,故S基因的频率升高C.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据生物进化理论可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解析:选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甲地的桦尺蛾种群内S基因的频率=80%+1/2×18%=89%,s基因的频率=1-89%=11%;而乙地的桦尺蛾种群内S基因的频率=(2×2+8)/(100×2)×100%=6%,s基因的频率=1-6%=94%。可见甲地控制黑色的S基因的频率较高,而乙地控制浅色的s基因的频率较高,这与两地的生活环境有关。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选B。9.棘鱼起源于海洋,自末次冰期以来逐渐移居淡水湖和溪流,淡水中因缺乏某些离子使得棘鱼难以发育其多骨侧板(盔甲)。通过长时间的演化,棘鱼盔甲逐渐消失,同时个体尺寸也变得更大。科学家研究发现,棘鱼盔甲消失的原因之一是棘鱼体内抑制其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表达增强。根据上述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淡水环境使得棘鱼产生抑制其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B.淡水环境决定了棘鱼的进化方向C.棘鱼“盔甲”的相关基因频率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发生定向改变D.棘鱼放弃生长“盔甲”,不影响其在淡水中生存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淡水环境淘汰了具有外壳盔甲的个体,没有抑制棘鱼产生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A错误;环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淡水环境决定了棘鱼的进化方向,B正确;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C正确;根据题干中“淡水中因缺乏某些离子使得棘鱼难以发育其多骨侧板(盔甲)”和“通过长时间的演化,棘鱼盔甲逐渐消失”,可以推测棘鱼放弃生长“盔甲”,不影响其在淡水中生存,D正确。10.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型如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基因型rrRrRR对灭鼠灵的抗性敏感抗性抗性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1C.RR基因型个体数量增加,rr基因型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解析:选D由于环境中维生素K含量不足,所以对维生素K依赖度较高的RR基因型个体数量减少,长期使用灭鼠灵导致rr基因型个体数量大量减少,所以Rr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最多,RR和rr两种基因型频率都不为0。故选D。11.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加剧。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数量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解析:(1)由图1可知,X表示突变(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2)小岛上蜥蜴原种个体的总和构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小岛上生存的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4)①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②联趾蜥蜴个体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数量比例逐渐增加。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②联趾个体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③基因频率[迁移·应用·发展]12.某杂志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jr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B.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解析:选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其可遗传变异不会来自基因重组,A错误;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B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存在着抗新型抗生素的个体差异,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E)不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D错误。13.自然选择有3种类型:①稳定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②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个体;③单向选择,在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3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如图Ⅰ~Ⅲ,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ⅠB.Ⅱ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C.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非洲镰状细胞贫血杂合个体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属于单向选择解析:选BⅠ属于稳定选择,因此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Ⅰ,A正确;根据图Ⅱ可知: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根据题干“单向选择,在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可知:非洲镰状细胞贫血杂合个体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属于单向选择,D正确。14.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2)请预测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将该变化在右面的坐标图中以曲线的形式表示出来(标明基因,绘出大致趋势)。(3)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选取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应如何操作以实现对自变量的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该种群中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占20%和40%,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0%-40%=40%,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