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_第3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_第4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月中青羹抬吉桶之濠K文工文

专题30:唐雎不辱使命

一、(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

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口:“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缰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同“措”)

B.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C.流血五步,天下缅素(白色丧服)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茅许寡人/基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B.W君逆寡人者/学W时习之

C.夫专诸石刺王僚也/予独爱莲Z出淤泥而不染

D.徒以有先生也/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记述了发生在战国末期的一场外交抗争。面对秦土居高临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言辞委婉,不

敢拒绝,有失明君风度。

B.本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有疑问,有陈述,有判断。如“若士必怒,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句式整齐,读起来铿锵有力。

C.本文采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然的场面中,重点塑造了唐雎这

一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辱使命的"士'’的形象。

D.本文以对话为主,人物语言形象而富有个性。如唐雎在罗列专诸、聂政、要离的壮举后,以“与臣

而将四矣''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三人行刺,血拼到底。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答案】I.C2.C3.A4.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

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解析】ɪ.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C.“天下编素”的意思是: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编素:名词用如动词,穿孝服。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其:语气副词,可要/代词,指鹏鸟;

B.而:表转折,可是/表顺承,并且;

C.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以:连词,因为/介词,凭借;

故选Co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从“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

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可见安陵君是直接拒绝了秦王的;选项中“安陵君言辞委婉,不敢拒绝''理解有误;

故选A。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

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于(从)、

虽(即使)、易(交换)、岂(难道)、直(只,仅仅)”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点睛】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

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

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

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

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

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

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

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

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

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

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

的人被逼得•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

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

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二、(2020・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

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目:“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有删改)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尔B.挺剑而/起

C.秦王/怫然怒D.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徒以有先生也

A.以衾拥覆B.?我酌油知之

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下列有关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选文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记叙了秦国与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B.文章主要以人物对白的形式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情节完整,引人入胜。

C.全文成功塑造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也揭露秦王骄横无礼、色厉内荏的本质。

D.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唐雎与秦王针锋相对的场景构成了正义和非正义之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答案】5.C6.D7.A8.①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

②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分析】5.本题考查文言朗读技巧的辨析能力。

A.句意: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断句为:以头/抢地尔。

B.句意:说完(唐雎)挺剑而起。断句为:挺剑/而起。

D.句意: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断句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故选Co

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与推断能力。

例句的意思是:”只因为有先生在啊!“,以:因为。

A.句意:用被子包裹盖着。以:用;

B.句意:凭借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借;

C.句意:恬静可以用来修善自身,俭朴可以用来淳养品德。以:来;

D.句意: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故选D。

7.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A.选文出自《战国策》,不是《左传》;

故选A=

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

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于,从。弗,不。易,交换。句意: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

换!

②重点词:虽,即使。易,交换。直,只,仅仅。句意: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

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点睛】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

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

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

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

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

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

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

“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

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

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

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假若

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

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

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三、(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目:“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目:“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校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绪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目:“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

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③之。颜烛趋进,抚

衣待之,日:“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逢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

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②傥:倘若、或者。③斫(ZhU6):砍。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

相传是个暴君。⑤关龙逢(PG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

相传是个暴君。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内:同“纳”,

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

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请广于君广:

(2)以头检地尔抢:

(3)景公说说:

(4)中道闻国人课不内矣谋: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IL【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开端发展^r.汇潮

唐雎从容秦

[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秦王以“A”恐吓唐雎,唐

应对,断然反王道

甲】君。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驳。歉

[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颜烛趋进景公发怒,并且“C”,但

公归

乙】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g____"谏,点明危害。颜烛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

12.【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两人取得成

功的共同原因。

【答案】9.增广,扩充碰,撞同“悦”,高兴谋划,商量10.(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

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2)我的才能,也比不上(不如、不像)这两个臣子。11.A.天子之怒B.致死不赦C.援戟将斫

之12.(1)两人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2)两人都不畏强权、胆识过人。

(3)两人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劝说。

(4)两人都用了历史人物的例子作类比。

(5)两人都采用了针锋相对的应对技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

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广:作动词用,扩大(地盘)。

(2)句意: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用头撞地之意。

(3)句意:齐景公被说高兴了。说:同“悦”,高兴。

(4)句意:在途中听说国人正在谋划不让他回国。。谋:谋划、商议。

10.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虽:即使;易:动词,交换;岂,难道的意思;直:町'只”只是,仅仅。

(2)臣之材:我的才能;亦非:也不是(比不了)。

11.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能力。

第一空:从“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可知,面对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

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的义正辞严的解释,秦王无法辩驳,于是以“天子

之怒”恐吓唐雎,想让唐雎屈服。

第二空:从“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可知,齐景公在海上游玩得很高兴,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到朝廷,

又怕人劝谏,就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致死不赦”,即用“有敢于先说回去的人格杀勿论”警告众人。

第三空:从“景公援戟将斫之”可知,面对颜烛不听警告,执意进谏,愤怒的齐景公“援戟将斫之“,拿起

戟就要刺他。

1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1)从甲文“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

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和乙文“君奚不斫也?……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

也。君奚不斫?”可知,两人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为了国家,都不畏强权,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敢于直

面权威,胆识过人。

(2)从甲文“此席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

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和乙文"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可知,唐雎抓住秦

王对布衣之怒的片面理解,举出“士”之怒的实质来驳秦王。而颜烛则以“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国君,君王你

那里还能够在海上玩得高兴”要齐王反思自己六月不回国的后果。故两人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劝说。

(3)从甲文“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

于殿上”和乙文"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比干;……”可知,两人都用了历史人物的例子作类比来告诫对方行

为的错误。

(4)唐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

王。乙文针对景公“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用桀杀关龙逢,纣杀比干辩驳,并以“君奚不斫”针锋相对,毫不退

让。故甲文中两人都采用了针锋相对的应对技巧。

【点睛】参考译文:

甲: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

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

不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

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

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

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

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

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

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

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

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J':韩国、魏国灭

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乙:齐景公在海上游玩得很高兴,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到朝廷,并且命令身边的人说:“有敢于先说回去

的人格杀勿论。''严斶小跑前去说:“君王在海上冶游很高兴,却不为因治理国而快乐,于是六个月了不回去。

这时,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国君,君王你那里还能够在海上玩得高兴!”齐景公拿起戟就要刺他,颜斶再跑

向前,抚弄着自己的衣服等待他说:“君王为什么不刺呢?过去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王你的才干

比不上这两个人,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被杀掉的两个人,君王为什么不刺呢?让我和这两个人并列在一起,

不是很值得吗?“齐景公被说高兴了,于是就回到齐国。在途中听说国人正在谋划不让他回国。

四、(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

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口:“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目:“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绪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

【乙】

(聂政)遂西至濮阳①,见严仲子②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③,仲子所欲报仇者

为谁?严仲子具告日:“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④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政曰:“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

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⑤,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遂谢车

臆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

菽政剌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挟眼⑥,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濮阳:春秋时期属于卫国。②严仲子:春秋韩国大夫,与韩相侠累(名傀)结仇,逃往濮

阳。后与聂政结识,在聂政母亲生日时给予重金,聂政虽不受,但许身为友。③不幸:指聂政母亲去世。

④季父:最小的叔父。⑤得失:这垦指差错。⑥抉眼:指聂政挖出自己的眼睛。

13.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划分停顿(划两处)。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免冠使跣(2)彗星袭月(3)使以亲在(4)遂理车骑人徒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持兵戟画卫者甚众

B.安陵君冬使唐雎使于秦学自皮面抉眼

C.以君为长者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

D.今吾以十倍之地遂"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

17.研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比较唐雎和聂政人物形象的异同。

【答案】13.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14.(1)光着(2)扫过(3)只(4)谢绝

15.B16.(1)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2)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

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17.相同: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同:唐雎忠诚,擅长言辞,具有高超的说话

技巧。聂政孝顺,具有侠义精神,不畏死。

【分析】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今足下幸而不弃(现在

幸蒙足下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军骑壮士)/以为羽翼(作为助手一同

去)。

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徒,光着。

(2)彗星袭月: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袭,扫过。

(3)徒以亲在:是因为我母亲尚在世。徒,只是。

(4)遂谢车骑人徒: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谢,谢绝。

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B.于是/于是;

C.当作/是;

D.介词,用,拿/连词,不译;

故选B0

1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力口,给予。惠,恩惠。以,用。易,交换。甚,很。善,好。

(2)语泄,机密泄漏。则,那么。举国,全国。岂,难道。殆,危险。哉,语气词,吗。

17.(1)相同。

结合甲文“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

对日:‘臣未尝闻也。等句子可知,面对强国秦王的怒火,唐雎冷静从容应对,据理力争,看出他不畏强

暴、勇敢。面对秦王的威胁和压迫,唐雎举出聂政等刺客的事例,用同归于尽来威胁秦王,看出他的聪明。

结合乙文“‘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等句子可知,

聂政和严仲子分析了形势,认为人多容易泄密,所以决定一人前去刺杀,看出聂政的聪明和勇敢。

故唐雎和聂政的共同点是机智聪明,不畏强暴,勇敢。

(2)不同。结合甲文…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缠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等句子可知,唐雎为了自己的祖国,与秦王周旋,

看出了他对祖国的忠诚。唐雎用三寸不烂之舌和无畏的勇气迫使秦王改变命令,看出唐雎善于言辞的形象。

结合乙文”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可知,这里看出了聂政的孝顺。结合乙文“聂政大呼,所杀者

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可知,聂政为了严仲子的仇,独身前往为其报仇,聂政为了不

暴露自己的身份,为了让韩国不知道是严仲子派人来报仇,宁愿自己划伤自己的脸,弄瞎自己的眼睛,看

出他的侠义精神,看出他的勇敢无畏。

唐雎此行目的是为了国家,表现了其对祖国的忠诚,表现了他的长于言辞的形象。而聂政此行是为了

个人,表现了其孝顺和侠义精神。这是他们不同之处。

【点睛】译文:

【甲】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

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

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

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

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

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

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

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

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

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

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

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

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

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

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乙】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世;

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

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

没有人能办成。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聂政说:“韩国和

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

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

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正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侯和相国都在那里,他们身边守口众多。聂政直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

傀边逃边抱住韩哀侯。聂政再刺韩傀,同时也刺中韩哀侯,左右的人一片混乱。聂政大吼一声冲上去,杀

死了几十人,随后自己用剑划破脸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肠,就此死去。

五、(2021•云南昆明•九年级学业考试)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较寡人与?''唐雎对口: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

所见乎?且陛下春秋①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②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③?愿听

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④,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链⑤,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口:“子卿,宜听陵言。''武日:”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

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⑥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⑦,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春秋:年纪。②夷灭:被杀。③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④亲近:皇帝的

侍从。⑤斧钺(yue):古代兵器;汤俊(hud):古代大锅。⑥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

将。⑦衿:衣襟。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请厂于君()

(2)体褛降于天()

(3)寡人朔矣()

(4)空自苦。人之地()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20.【甲】文中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的目的是什么?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主人公唐雎和苏武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

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8.增广、扩充吉祥明白,懂得同“无”,没有。19.(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

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2)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20.用他

们三人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的决心,自己将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

敢于献身,从而威慑秦王。21.【甲】文中唐雎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他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拼死

一搏,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唐雎确实不辱使命。【乙】文中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

中现冷峻,表现出他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他们为正义

而斗争的凛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8.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2)句意: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休:吉祥。

(3)句意:我明白了。谕:明白,懂得。

(4)句意: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亡:同"无”,没有。

19.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

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句中:布衣:平民。冠:帽子。徒跣:光着脚。抢:撞。耳:罢了。

(2)句中:亡:同"无'’没有。恨:遗憾。愿:希望。无复再言:不要再说了。

据此翻译即可。

2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甲文中唐雎面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丝毫没有退缩,先用三个排

比句摆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事实,又说“与臣而将四矣”,暗示自己将效法三位勇士,

不惧豪强,不怕牺牲,要与秦王同归于尽,以此来威慑秦王。

21.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甲)文中的唐雎是一位威武不屈、见义勇为的侠士形象。面对秦王的花言巧语,以“安陵君受地于先

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来回答,表明自己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面对秦王"天子之怒”

的威胁,从容镇定,以“布衣之怒'’来反击,并“挺剑而起”,以死相逼。所以唐雎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

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乙)文中苏武面对李陵的劝说,不为所动,明确态度“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

无复再言”“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表现了苏武的不屈的性格、崇高的气

节、铮铮的铁骨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点睛】

译文:

(甲)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

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

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

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

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

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

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

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

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

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

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就是这样。”于是拔出

宝剑站起身。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

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乙)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

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

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

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

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

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

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镂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

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

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

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于是眼汨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六、(2021・湖南永州•九年级学业考试)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口:“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校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

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日: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日:,何为者也?'对日:,齐人也。'王曰:,何坐?,日:,坐盗。晏

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音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

日:“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口:“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

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耳(撞)B.长跪而谢之(感谢)

C.齐人固善盗乎(本来)D.寡人反取病焉(辱)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为何为者也

C.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之刺庆忌也甚矣,汝之不惠

2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

精神。

B.【甲】文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C.【乙】文宴会中,楚王依计污蔑齐人善盗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傲慢无理。被晏子反驳后,楚王的自嘲,

说明他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D.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勇敢取胜,晏子主要是靠智慧取胜。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答案】22.B23.D24.C25.(1)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