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教版科学三下《倾听声音》课件_第1页
翼教版科学三下《倾听声音》课件_第2页
翼教版科学三下《倾听声音》课件_第3页
翼教版科学三下《倾听声音》课件_第4页
翼教版科学三下《倾听声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翼教版科学三下《倾听声音》课件目录CONTENCT课程介绍与目标声音基础知识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探究:制作简易传声器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材版本翼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内容概述本课程主要围绕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展开,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01020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和分类;教学目标与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学目标与要求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学目标与要求010204教学目标与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03本课程共分为四个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课程安排每周一次,连续四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安排课程安排与时间02声音基础知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被称为声源。声音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声音传播时形成的波动称为声波,声波是一种纵波,其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一致。声音的产生与传播80%80%100%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形声音的高低用频率表示,单位是赫兹(Hz)。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声音的强弱用振幅表示,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在示波器上呈现出不同的波形,如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声音的频率声音的振幅声音的波形人耳听觉范围01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范围会逐渐缩小。人耳听觉特点02人耳对声音的感知具有选择性、敏感性和记忆性等特点。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人耳能够选择性地关注某一声音;对于熟悉的声音,人耳能够迅速识别并产生记忆。人耳听觉保护03长时间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会对人耳造成损害,因此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人耳听觉范围及特点03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01020304风声雨声雷声水声自然界中的声音云层中的电荷放电产生的巨大声响,常常伴随着闪电。雨滴落在地面、屋顶、树叶等物体上,发出的滴答声、淅沥声等。风吹过树叶、草丛、山谷等地方,产生的呼啸声、沙沙声等。河流、溪流、瀑布等水流的声音,包括潺潺流水声、波涛汹涌声等。鸟鸣声兽吼声虫鸣声鱼跃声动物发出的声音各种鸟类发出的婉转悦耳的鸣叫声,如啁啾、啾啾等。狮子、老虎等猛兽发出的威猛霸气的吼叫声,令人敬畏。蟋蟀、蝉等昆虫在夏季发出的清脆响亮的鸣叫声,增添夜晚的宁静。鱼儿在水中游动时发出的轻微响声,如水泡破裂声等。说话声音乐声交通声机器声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01020304人们交谈时发出的声音,包括语音、语调、语速等要素。乐器演奏或歌曲演唱时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如钢琴声、吉他声等。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如引擎轰鸣声、轮胎摩擦声等。工厂、车间等场所中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嘈杂刺耳的声响,如机床切削声、电机转动声等。04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语音通信语音识别技术语音通信与语音识别技术声音是语音通信的基础,人们通过电话、手机、对讲机等设备实现远距离的语音交流,满足社交、商务等需求。将声音转换为文字,实现人机交互,提高计算机使用的便捷性。例如,语音输入法、智能语音助手等。声音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不同的声音组合形成美妙的音乐。音乐能够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气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音乐艺术乐器是声音的载体,通过演奏乐器可以产生各种美妙的声音,进而创作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乐器演奏在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乐器演奏音乐艺术与乐器演奏影视音效影视作品中,声音效果对于营造氛围、刻画人物、推动剧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恐怖片的惊悚音效、喜剧片的欢快音效等。配音与旁白影视作品中的配音和旁白能够弥补画面信息的不足,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配音演员和旁白者通过声音表演为角色注入灵魂,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影视作品中的声音效果05实验探究:制作简易传声器实验目的和原理介绍通过制作简易传声器,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实验目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经过耳廓的收集,外耳道的传导,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纤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传声器是利用声音传感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原理介绍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准备材料纸杯、细绳、曲别针、塑料薄膜、橡皮筋、小镜子等。2.制作传声器在纸杯底部中央扎一个小孔,将细绳穿过小孔并打结固定。在细绳的另一端系上曲别针,用塑料薄膜蒙住纸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将小镜子粘在纸杯内侧壁上。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使用传声器:对着传声器说话或发出声音,观察小镜子上反射的光线是否有变化。注意事项1.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过于尖锐的工具。2.在使用传声器时要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3.观察时要注意光线的变化并做好记录。0102030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传声器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它是如何利用声音传感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讨论实验结果展示:当对着传声器说话或发出声音时,小镜子上反射的光线会发生变化,说明声音已经通过传声器传播出去。2.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过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06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被称为声源。声音的产生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如空气、水或固体。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基本特性。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则取决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声音的特性关键知识点回顾实验技能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学生自我评价报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进行声音实验的基本技能,如使用音叉、调整音量等。通过课程学习,我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能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我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声音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一本详细介绍声音原理的科普读物,适合对声音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声音的科学》《音乐声学基础》《声音的奥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