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2.赏析精彩语句,品味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激发习作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赏析精彩语句,品味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激发习作热情。

【教学方法】活动式自主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在俄国有这样的一句话:

“19世纪的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统治者,另一个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有没有同学对托尔斯泰有所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所搜集的关于托尔斯泰的资料。

教师补充: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托尔斯泰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托尔斯泰对哲学、宗教、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托尔斯泰晚年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长篇小说上面,他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设疑:

托尔斯泰到底应该长成什么样子才和他的身份与地位相称?这可能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写的人物传记《托尔斯泰》的部分章节,去近距离观察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自主检测,整体把握

1.我认识!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茨威格是最会讲故事的人,所以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他的传记作品有《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三作家》,并写有脍炙人口的小说名篇《马来狂人》《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2.我会读!

胡髭()鬈发()长髯()貂皮()甲胄()

粗糙()两颊()黝黑()一绺()穹顶()

肖像()锃亮()粲然()藏污纳垢()广袤无垠()

3.我理解!

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初见托尔斯泰

1、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托尔斯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托尔斯泰的?

2.先小组内交流,再班级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的特点。

明确:文章分别从须发、面部轮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主要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地手法突出人物的形象。

(二)细看托尔斯泰

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托尔斯泰哪方面的内容?

(生答:眼睛)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段落,托尔斯泰的眼睛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其眼睛的精彩语句,理解它们的含义。

1、(学生活动)朗读6—9段,分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第6段: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表现他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第7段:写他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2、品评语言,加深理解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1)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

(3)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

教师小结:托尔斯泰目光犀利,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他能够看透世间万事万物,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具有极大的威力。

巩固练习

文中将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得粗鄙不堪,但实际上字里行间还是洋溢着一种对作家的崇敬。下面准确地找出这样的语句并加以恰当分析的一项是()

A.“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以“摩西"“天父”等喻体去形容与刻画托尔斯泰,实际上充满了一种赞美之情。

B.“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厚厚的嘴唇”是诚实憨厚的象征,是对作家的赞美,“崎岖"主要是称赞作家经历的坎坷。

C.“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此句是赞美托尔斯泰的内心广博,深不可测。

D.“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说作家的脸孔像田野村夫是为突出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人民大众所喜爱。

3、(出示两张肖像的图片)既然托尔斯泰身上最有灵气的地方是眼睛,为什么作者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把这样一位世人尊敬的大文豪的外貌写得如此粗鄙丑陋?这是否有损于托尔斯泰的形象?

明确: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写他的平凡,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中的一员,和俄国普通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三)深读托尔斯泰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明确: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巩固练习:

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B.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C.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D.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学完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篇文章刻画人物的技巧主要有两个,一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托尔斯泰外貌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是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文章形成巨大的张力。

2、请用学到的技巧为自己的同学“画”一幅肖像,对其外貌进行刻画。要求:在外肖像描写中突出其性格特点,要求100字左右。

3、老师出示经典名篇片段:林黛玉、祥林嫂,让学生猜一猜。

【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平庸普通

反衬比喻、夸张

犀利深邃欲扬先抑

《列夫·托尔斯泰》课后反思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文的内容分析,字词,语言欣赏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教案的设计也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紧抓关键内容“外貌"与“眼睛”,利用文本细读,抓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关特点,体会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并利用前后描写的反差,引导学生关注茨威格对于托尔斯泰的描写,感知“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且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手法的实质是利用描写人物的外形,揭示人物的神韵,更充分地理解托尔斯泰思想的深邃与伟大。完成文本解析后,尝试利用当堂写作,让学生利用写作进一步熟悉这一写作手法,并呈现本文的教学效果。学习了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