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6:鉴赏诗歌思想感情-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_第1页
学案16:鉴赏诗歌思想感情-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_第2页
学案16:鉴赏诗歌思想感情-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_第3页
学案16:鉴赏诗歌思想感情-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_第4页
学案16:鉴赏诗歌思想感情-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16: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

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内涵: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乡怀人、寄情山水、感时伤逝

类型

[表达:情咯单•型、情感丰富型、情感变化型、矛盾统•型

诃语定情缘事析情

途径,借景察情时空显情

,味物传情题材推情

.典故挖情知人论世

把握思想感情

(一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要分成几个层次,局部型要分析词、句,联、片.乃至全部

j两审i二看局部型(词、句、联、片)在诗词中的位置和内部层次

审题t一定:定题型.明确是概括型还是分析型

表述规范:情山(产生原因)/情境(产生的境界)+感情基调

使用术港:惜别之情、关怀之情、亡国之愁、失意之愁.闲居之愁.乡愁等

,、[概括型:直接用现他公式答题

答题答题模式(分析型:①分析+概括;②概括+分析

(准确:用水语

准确全面\全而:多加度,多层面

练习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上曲(节选)①李嘉祐

江上淡淡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②女,坐对鸠鹤娇不语。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③魂。

【注】①诗歌写于诗人被贬谪江南时期。②阳台:指富贵人家。③帝子:帝王的子女。这里指

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嫁给舜。舜南巡苍梧而死,二人千里奔丧,抱竹痛哭,泪尽而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芙蓉花”映衬浣纱女的美丽素洁,“独”写出浣纱女的孤独又引发读者联想。

B.“可怜”的意思是可惜,表现出诗人对浣纱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C.尾联中用“不堪论”“苍梧秋色”来表现秋色的悲凉,用“帝子魂”表现浣纱女的高贵身份。

D.与白居易借琵琶女表达自己命运悲凉一样,这首诗中的浣纱女也可看作是诗人的化身。

16.“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两句诗体现了浣纱女怎样复杂、矛盾的心理?是如

何体现的?(6分)

15.C【解析】“用'帝子魂'表现沈沙女的高贵身份”错误。尾联用“帝子”的典故主要表

现沈沙女悲凉的命运,不是写其高贵身份。

16(1)心理:①想见故乡之人又羞于对望。(1分)面对家乡的人,浣纱女掩面羞愧,无颜见

家乡父老。(1分)②思念故乡又尽力掩饰。为了掩饰自己的情感,洗纱女回头流泪。(1分)(2)

手法:①动作描写。用“掩面”“回首”等动作表现羞愧、掩饰自己的心理。(1分)②情态描写。

用“羞看”表现羞愧。(1分)③比喻修辞。用“空山雨”比喻浣纱女思乡的悲伤。(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闰月访同年李夷伯①子真于河上②子真以诗谢次韵

宋•黄庭坚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

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她可言愁。

【注】①李夷伯:宇子真,与黄庭坚同年举进士。②河上:此时作者在北京国子监任职,南临

黄河,故曰河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16.诗人对友人的劝勉恳切而委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B(B.“曲意逢迎”理解不准确,这里诗人一方面赞美友人的品格清高,另一方面又劝以

随和同流,看来是要子真稍稍收敛锋芒,适应环境,免遭小人的暗算,等待“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时机,而非劝他去同流合污,沆渣一气,故而不是“曲意逢迎

16.①诗人在赞美友人品格清高的同时劝告其收敛锋芒,体现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②首联直言称赞友人不因一时失意而沉沦,言辞恳切。颔联用典(或设喻),间接劝勉友人要

适应环境。颈联、尾联不直接劝勉,而是写相聚的欢乐,体现了诗人委婉劝勉艺术的高妙。

【解析】首联直言对老友的印象,“犹如此”三字,既是与友人阔别重逢的总体感受,也是对

他不改昔日思想品格的真实写照。诗人未曾感到子真因没升官而长吁短叹,生动地刻画了子真的

秉性耿介和不阿附权贵。直言称赞友人不因一时失意而沉沦,言辞恳切。

颔联言子真“滞留”的原因,并委婉劝导友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说子真的美行高材像白璧、

明珠一样莹洁,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嫉恨,难免使人按剑而视。诗人劝说子真:您看,浑浊的泾水

和澄清的渭水不是合流了?合流后清浊界线依然分明,您不妨随和些。诗人一面赞美友人的品格

清高,一面劝以随和同流,要子真稍稍收敛锋芒,适应环境,免遭小人的暗算,等待“天生我材

必有用”的时机。

颈联宕开笔锋,描写河上相会的美景,以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色,烘托出友人聚会的欢快心情;

尾联极写两人谈笑饮酒之乐。此处不再直接全面,更体现出诗人的委婉高妙。

诗中委婉而恳切地对友人的沉沦表示同情和慰勉,对他的高雅情操表示敬佩,同时劝其采取

清醒而随和的态度。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竞渡诗卢肇①

石溪②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孽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款③,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注]①卢肇,江西人,唐会昌三年中状元。颇有文名,官誉亦佳。此诗写于卢肇及第后。②石

溪:地名,位于作者故乡。(han):叫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难忘昔日故乡热闹的端午节庆,此时又在馆驿楼前看到了赛龙舟的景象。

B.在隆隆的雷鸣与鼓声中,装饰着威武兽头的龙舟竞发,凌波击浪,场面震撼。

C.“冲波”“跃浪”直写龙舟奋勇争先,“鸟退飞”则衬托出龙舟竞渡时速度之快。

D.诗歌描写细腻,大场面与特写结合,生动描绘了龙舟奋勇、万众助威的盛况。

16.尾联中“果然”一词蕴含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3分)B(“在隆隆的雷鸣与鼓声中”错误,应为鼓声震天响,如同雷鸣。)

16.(6分)

①观看龙舟竞渡的盛况,表达对勇夺锦标者的赞赏;②由龙舟竞渡联想到自己的才能曾经被

人怀疑,表达高中状元后的欣喜。[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

念奴娇

【宋】张辑

嫩凉生晓,怪得今朝湖上,秋风无迹。古寺桂香山色外,肠断幽丛金碧。骤雨俄来,苍烟不见,

苔径孤吟屐。系船高柳,晚蝉嘶破愁寂。

且约携酒高歌,与鸥相好,分坐渔矶石。算只藕花知我意,犹把红芳留客。楼阁空濠,管弦清

润,一水盈盈隔。不如休去,月悬良夜千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晨微寒,湖面平静无风,远处古寺藏在桂香浓郁的树丛中,殿宇金碧,雨后诗人穿着木屐

行吟于铺满苔葬的小径。

B.上阙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有远景,有近景,也有时间的流逝。写景时多感官描写,

有视觉、听觉、嗅觉等。

C.下阙多用拟人手法写游湖之事,鸥鸟与我分坐石上,藕花知我心意,湖水脉脉含情,音乐清

润婉转,都真心留我。

D.全词描绘了诗人从微凉拂晓到月夜的游览景象,他赏湖光山色,听晚蝉嘶鸣,携酒高歌,留

情花鸟,听歌赏月。

16.下阙“与鸥相好”体现的是孤寂之情还是愉悦之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15.C。“盈盈”为清澈之意;并未都挽留我。

16.【答案一】孤寂之情。①诗人“携酒高歌”,唯有鸥鸟与之相伴;②上阙虽有湖光山色,

却孤身一人,满怀愁绪;③下阙虽有管弦,却被湖水相隔,暗含伤感。

【答案二】愉悦之感。①有鸥鸟相伴,饮酒高歌,人与自然和谐:②上阙诗人赏景,虽孤身

一人,却有湖光山色,古寺桂香,冲淡了内心的孤寂;③下阙有红藕相留,管弦悦耳,诗人在月

色中流连忘返。

(6分,每点2分,“孤寂”与“愉悦”相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李频①

五月倾朝谒紫宸②,一朝无分在清尘。

含香③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④邻。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注]①李频: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

四起,百姓闲苦。②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③含香:指侍奉君王。④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

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

感。

B.三、四句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

盼。

C.第七句陈述自己知道如何做才能报答相公的恩情,以此表达诗人平乱治民的坚定决

心。

D.虽然诗人同为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截然不同

的。

16.本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A(“失落伤感”错误。诗人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

16.①勇挑重担,为国分忧。面对建州的混乱局面,诗人主动请求外放,平乱治民。②

依法治政,实行法治。诗人依法断案,体现法治思想。③劝农生产,发展农业。诗人鼓励

百姓积极开展农业生产。④爱民如己,心系百姓。诗人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出

爱民重民之心。(6分。每条2分,任答三条即可)

练习二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和刘诗,从体裁上说都是七言绝句,从题材上论都是送别之作。

B.王诗第二句采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抒情手法,更能表达出诗人的离情。

C.刘诗第二句中“自”字传神,以水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突出离人的伤心。

D.王诗后两句“青山”“明月”对写,与刘诗后两句“青山”“孤舟”对写,表现手法一样。

(2)两诗后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唐・史俊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

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

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

经行绿叶望成盖,宴坐黄花长满襟。

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字由来称栋梁。

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

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京兆尹严武被贬,任巴州刺史时作《题巴州光福寺楠木》诗。史俊官至监察御

史,后被贬巴州刺史,追和本首,又名为《寄严侍御楠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二句的“亭亭”跟周敦颐《爱莲说》“亭亭净植”中的“亭亭”意思相同。

B.诗歌第五、六句视听结合写楠木生长环境的深幽黯淡凄清。

C.诗歌第七、八句用鲜明的色彩词写楠木叶如盖花满枝的秀美。

D.本诗题写楠木,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托物寄意,借物抒怀。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

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思颐的两项是()

A.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节换”“比量旧岁”“看

春生”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

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多事”“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

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

出窗外,设想明日登楼远眺的情景。

D.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饱含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的惊

叹。

E.本诗不用华丽辞藻,也不用典故,语言平淡自然,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

味醇厚之感。

(2)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总持阁①

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②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③。

(注释)①总持阁:在长安终南山上。②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③金仙:用金色涂抹

的佛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逼诸天”“近日边”既是写所见,又是写感觉,“登临”二字则紧扣诗题。

B.颔联中天气晴朗,村落历历在目;郊外烟雾弥漫,笼罩着五陵,使人产生哀愁。

C.精炼“低秦岭”“小渭川”的表达效果与杜甫的“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前三联写景,突出一个“高”字;中间两联重点写登阁所见,所写之景俯仰结合。

(2)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的内涵。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梦得:刘禹锡。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

都是闲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用雅的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

遇的感悟,体现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

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闲征”一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场面。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这里的“醉”是陶

醉,把“闲饮”和内心的欢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D.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

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

(2)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与解析】

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现手法一样”错。王诗“青山一道同

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想象别后情景,青山明月将二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

反复致意,恳切感人;而刘诗“青山万里一孤舟”采用烘托手法,用万里青山衬托一叶孤舟,既写尽了装郎中旅

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

(2)(1)同:两诗都抒发了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2)异:王诗后两句想象青山明月将二人紧紧相连,

既表达出对朋友的宽慰,也抒发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为了减轻对方离愁而故作轻快之语,使人更觉

深情。刘诗后两句既表达同病相怜之情,又用万里青山衬托一叶孤舟,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达了诗人恋

恋不舍的深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王诗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写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用丰富的想象,化"远"为''近”,

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

厚谊。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

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

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

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

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

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

刘诗后两句“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

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

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

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2.(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本诗题写楠木,运用比兴”错误。本诗首联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直接引出写作对象,并没有使用比兴的手法。故选D。

(2)本诗借对楠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气度不凡、才德俱佳却不为人所知的苦闷;品质高洁、要做栋梁之

材的抱负;期待伯乐,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解析】本体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意思是楠木生长在城郊的南山寺

深处,树干挺拔,气度不凡。“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描写出楠木生长环境的深幽黯淡凄清。这几

句写出楠木有不凡的气度,过人的才学,可惜生长在深山,不为人所知的苦闷。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意思是楠木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与松柏相比,毫不逊色,建造屋宇从

来都是作为栋梁。这两句描写楠木面对严酷的环境毫不退缩,有着和松柏一样高洁、不畏强暴的品质,且表达了

诗人要做栋梁之材的抱负。

“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意思是一旦有良工巧匠发现楠木,一定会便将该树作为慈航在法水中

作渡。此句是点题应景之笔,诗人被贬巴州,表达了期待伯乐,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亦有脱离苦海之意。

3.(1)BD【解析】本题考查学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争张”错误,颔联中“多

事”“尽情”两个词语并没有运用夸张手法。D.“饱含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的惊叹”错

误,二三两联诗句中的“多事”“随节换”写出诗人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聊堪喜”写出诗人

漂泊异乡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和吃惊,由此可知,该项概括不全,“意”字还应该包括“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

这层情感。故选BD。

(2)①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

亮、''尽情”相慰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独寂寥。②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暂得安

稳的''喜"与远离家乡的“忧”)。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以称得上喜悦,

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③春天来临、国势好转之盼。尾联预想明日登岳阳楼,远眺“岛

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来临,寄托了诗人对于来年国势好转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根据小注,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南渡后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诗中充满感慨和伤离、讽寓和寄托之情,

进发出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呼声。

首联''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写除夕所闻,其中“残更”“朔吹翻江”等意象的描写,营造了

一种凄凉幽冷的意境。

颔联“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抒怀,‘‘多事"''尽情”把人的感受注入无知的“鬓毛"与''灯火",

拟人化手法更能表现诗人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

颈联“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抒怀,“喜”的是现在暂时安居;“惊”的是“流转殊方”,与家

乡远隔千里,又很可惊叹。这一“喜”一“惊”,表现的是诗人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聊”字与“又”字

互相呼应,表现出忧喜交错之情。

尾联“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换笔换意,宕开去说,预想明天登岳阳楼,仿佛看到春天的来临,

寄托对于明年国势好转的期望。

4.(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俯仰结合”错误,中间

两联写“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

水细小”,均为俯视、远眺之景,没有仰视。故选D。

(2)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同时概括了它清净高远的环境特点,表达了作

者对此地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内涵的能力。

尾联的意思是: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这一联在前三联写其高的基础上,点出了这座高

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其实诗人当然不会真的为了一座高阁而出家,而只不过是采用夸张的手

法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视野开阔,表达作者对此地的喜爱之情。

5.(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诗歌的能力。C.“这里的‘醉'是陶醉,把‘闲饮'和内心的欢喜

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错误,这里的“醉”不是陶醉,而是借酒消愁的“醉”,有悲伤之意,把“闲饮”和内心的

炀恼、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①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两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②官场冷遇,闲置之愁。

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③年老饱经沧桑之悲。首联、颔联诗人

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两人六七十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

身心交瘁的感受。

练习三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

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

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

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B.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C.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

间。

D.“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

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初奉酬研象州刺史那群

杜牧①

翠岩千尺倚溪斜,曾得严光作钓家。

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

明时刀尺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

一壑风烟阳羡里,解龟休去路非赊。

(注)①当时杜牧由京官外放到睦州任刺史。②严光:字子陵,东汉隐士。③刀尺:剪刀和尺子,比喻做官

后大权在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于正月初一,是诗人酬答歙州刺史邢群而写作的,诗题交代了写作时间和缘由。

B.新州峰峦峻峭,重岩叠嶂,溪水环绕,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汉代严光曾在这隐居垂钓。

C.诗人希望能在这幽静地方有一方独处的田园,栽种梅花,可以用来寄托自己有限的人生。

D.这首诗前四句写山水风光,后四句抒发情感。写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景与情完美结合。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李频®

方干

众木又摇落,望群②还不还。

轩车③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思苦文星④动,乡遥钓渚闲。

明年见名姓,唯我独何颜。

(注释)①李频,与方干同为浙江人,两人是诗友,有唱和。②望群,有版本是“塑君”。③轩车,有屏障

的车,楼车。④文星,星名。即文昌星,又名文曲星。相传文曲星主文才,后亦指有文才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冬时节,众多树木的树叶都被吹落,既点明了写这首诗的时间,又为下面抒情作了准备。

B.首联明起,开篇即将题面说出,毫不做作。颔联紧承起句立意,可谓一气贯注,和平匀称。

C.本诗写了一件平常事,读起来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主要是因为意象的圆润小巧。

D.本诗用语平淡质朴,有的甚至类似村言俚语,但丝毫不影响诗人借助这通俗语言表达情感。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

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

故名。④莫:即“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描绘了一幅孤城风雨图,集市中人家以蔬菜简单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小城

生活的喜爱。

B.颔联触景生情,先写远景,浩荡江水迤通山岭,看去像一双属玉鸟;再写近观的白鹭,“身闲心苦”则

是诗人借鹭自喻。

C.颈联从邻舍行为写至自身想法,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成语之义,含蓄表达了想求仕进、有

所成就的态度。

D.本诗写景淡雅风致,用语清新奇峭,抒情含蓄委婉,从生活琐事中激发联想,于寻常事物中获得妙悟。

(2)有评家认为此诗尾联“以达道之言作结,表现出了不凡心境”,请结合诗句对尾联思想情感作简要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

陆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气

胡部③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④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注)①彝器: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统称。②淳漓:淳厚与浇薄。③胡部:胡乐。④后夔:相传为舜的乐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认为,文章不应刻意去雕琢,好文章是技艺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B.诗人说古代那些无论精巧还是笨拙的青铜祭器,都是天成的,没有改变。

C.“豪竹”和“哀丝”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喻指竹乐器和弦乐器。

D.诗中两个问句都是反问语气,这种语气既强调语意,又能引发读者思考。

(2)本诗的写作思路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

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思,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B.“借代”错误,“中有

离愁万斛”意思是说“里面有万斛的离别哀愁”,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

象具体之物,使用比喻和夸张。

(2)(1)岁月蹉院、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2)怀才不

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3)欲归隐田园之心情。

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4)飘泊的愁绪。下

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

(5)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写到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和下文“吾生如寄”写人生短暂。一起写出了

年华流逝,暗寓岁月蹉蛇、青春不再。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是说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词

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写出了词人壮志未酬的之愁。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中“万斛愁”化用典故,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

“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写出了诗

人的满腔离别之愁绪。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写到人生短暂,词人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走遍了浙西浙东,漂泊

不定的感叹。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归

隐之心。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词人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

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只能借我舟楫浮泛五湖,当一个钓鱼翁。写出了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承接上文归隐之意,写出了仍就不能归隐,表现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考生根据这些组织语言即可。

2.(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C.“诗人希望能在这幽静地方有一方独处的田园,

栽种梅花”错误,没有说自己“栽种梅花”。诗人只是说我自认老朽,留恋的就是幽静独处的这一方田园。此外,

诗人也并非希望在那里“寄托自己有限的人生”,这实际上是借安慰鼓励对方,来发泄心中的牢骚不满。

(2)①对歙州美好山水的赞美之情;②对自由悠闲隐居生活的仰慕之情;③对邢群不辜负朝廷期望的勉励

之情;④对自己仕途无望、年华已老的伤感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感情的能力。

前四句写山水风光。山岩上长满了绿色植物,看起来仿佛有千尺那样高,斜斜地倚靠在溪流旁边。这样幽雅

的环境,人迹罕至,东汉初的严光曾把这里当作钓鱼的地方。穿过层层叠叠的山峰,远远就能看到像丁字形汇流

的江水。这里气候温暖,在别的地方只能在腊月开放的梅花,可以推迟到来年还能依旧绽放。表达了作者对歙州

美好山水的赞美之情。

后四句抒情。诗人鼓励朋友,“现在是太平盛世,明君在上,你既然手握一方军政大权,就应该放手去做,

不要辜负了朝廷对你的期望。跟你相比,我自认老朽,留恋的就是幽静独处的这一方田园,可以寄托我有限的人

生。”这实际上是借安慰鼓励对方,来发泄心中的牢骚不满。最后,诗人还表示,“对仕途已经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现在思念的只有阳羡别业那山谷的风和烟雨。现在若辞官归去的话,阳羡离睦州不远,赶去还来得及。”表达了

作者对自由悠闲隐居生活的仰慕之情;对邢群不辜负朝廷期望的勉励之情;对自己仕途无望、年华已老的伤感之

情。

3.(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清新自然”错误,本诗给人的感觉不是“清

新自然”,而是“寂寥凄清”。

(2)①盼望李频回家以及对李频的挂念。如“望群还不还”,就是直接盼望李频回家的意思,而“轩车在何

处”又是对朋友的挂念;②赞扬李频为考中而刻苦学习并且希望朋友能够金榜题名。颈联写李频学习刻苦,感动

了文曲星(李频学习刻苦使文曲星感动),希望朋友能够高中;③诗人希望能够和李频一起去垂钓,也表达了自

己的归隐之志。“乡遥钓渚闲”,因为两人好久没有一起去钓鱼了,钓渚显得冷清,此处也有诗人无心功名,渴望

归隐之意;④诗人抒发没有考中的羞愧。尾联说,明年看金榜上的名姓,只有我会因为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而羞

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题干的关键词“全诗”“简要”“思想”“感情”。先体悟全诗的情感,如“望群不还”有渴盼之情,也说明与

友人的感情深厚。“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有忧虑之情,担忧友人的前途、或路途的艰辛。''文星"喻指友人,

才华横溢,有赞美之情。“苦”“动”说明读书刻苦勤奋,希望在以后的考试能高中。“乡遥钓渚闲”中的“钓渚”,

可见渴盼与友人相邀前往乡野,过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有归隐之志。”明年见名姓”有对友人的期许之情,

祝愿友人能够金榜题名,前途无量。“唯我独何颜”中“何颜”指的是有何脸面,诗人自感惭愧,可见自己与友

人相比,自愧不如,以此衬托友人的多才,贤德。注意分点分条作答,梳理层次并做出简要概括:渴盼之情、担

忧之情、赞美之情、归隐之志、自感惭愧。

4.(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C.“表达了想求仕进、有所成就的

态度”有误。“我适临渊不羡鱼”意思是并不羡慕鱼美可口。诗人反用成语之意,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

心境。

(2)前一句写世事瞬息万变,人生也多无常,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生命虚无的伤感;后一句写宁愿退出争

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表达了归隐之意;但因为能将生命寄托在读书做学问的时光中而显平静洒脱,

达观不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尾联)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理解题干中评论者“以达道之言作结,表现出了不凡心境”的意思,即以通达事理和生活的观

点总结,来表现超凡脱俗、豁达乐观的心境。

然后解读尾联“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的意思: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陈迹,不如暮色中回到窗

下读残书。“俯仰之间已陈迹”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本意是感

叹人生短暂,不觉悲从中来。黄庭坚虽用其字面,其意却相反:世事瞬息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

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须弥之间,便已陈迹,宇宙万物也不过如是。还是向往对着暮窗,自由自在地读

书的生活。可见达观心态,符合“以达道之言作结,表现出了不凡心境”这一评论。

5.(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借谕”“喻指”错。这里不是相似性,是

相关性,用材质代本体,应为“借代”“代指”。

(2)开头两句是观点句,陆游认为,好文章是技艺高超的人偶然得到的,不应刻意去雕琢。然后诗歌依次

用美玉、礼器、秦汉文章和音乐进行类比,强化了文章天成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行文思路的能力。

开头两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是文章本是不加入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

得到的。这是此诗的观点句。接着说纯白没有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以此说明不应刻意去雕琢。接着

以“古彝器”“汉最近先秦”“胡部”等美玉、礼器、秦汉文章和音乐进行类比,提出只要能做到“纯粹无瑕疵”

和“巧拙两无施“,便是好文章,强化了文章天成的观点。

练习四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渲染环境,以梅花前后左右之物烘托出梅花的清高之格、疏野之性。

B.向阳之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由此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醉酒之后不敢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随着阵风吹落的梅花花瓣。

(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态度?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①

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久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暮春,诗人在夔州。大历三年,杜甫乘舟出峡,南下洞庭潇湘。

②清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说文:丛,聚也,言鸳鹭与子丛聚而飞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了巫峡暮春时节的景色,营设了一种空廓明丽的意境,含蓄蕴藉。

B.颔联写出了巫峡地界一年四季多风多雨的自然景况,表现了当地的气候特征。

C.颈联用“新暗”“欲红”写出柳与莲色彩的变化,呼应题目“暮春”这一特定季节。

D.尾联写洲渚之上鸳鹭挟幼鸟翻飞,又随意聚落在一处,反衬诗人自身处境。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4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嬴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胡逸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致虚庵是胡逸老的书房。②箴(ying):竹箱。③灵台:此指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议结合,褒贬分明,在对比中凸显了胡逸老不同凡俗的淳厚家风和高雅品格。

B.正如蚌胎滋养出明月珠一样,有诗书家教和扶贫济困的德行,友人家必定俊才辈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