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全册学历案教案_第1页
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全册学历案教案_第2页
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全册学历案教案_第3页
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全册学历案教案_第4页
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全册学历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全册学历案【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学习目标】1.知道视觉是怎样产生的;知道眼睛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了解常见的眼病及其预防方法。调查等方式获取眼睛对刺激的反应、常见的眼病及预防方法的信息。3.对眼睛的结构、功能及对刺激的反应方式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4.用所学的视觉知识指导生活,保护眼睛。【评价任务】1.任务一:人的视觉是怎样产生的?(检测目标1)2.任务二:眼睛对剌激会有什么反应?(检测目标2)3.任务三:了解常见的眼病及预防方法。(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眼睛是怎样让我们感知环境的?”是探究眼睛知识的起点,当我们通过学习眼睛的结构、功能,才能了解眼睛是怎样帮助我们感知环境的。课前需提前搜集人的眼睛的相关资料等。2.学习过程:首先,人的视觉是怎样产生的;接着,眼睛对剌激会有什么反应;再次,了解常见的眼病及预防方法,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观察眼球结构模型,认识视觉产生的过程”,难点是“认识视觉产生的过程”通过完成任务一,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人的视觉是怎样产生的?(检测目标1)(1)阅读教科书,观察眼睛结构图片。(2)思考眼球由几部分组成,并猜各部分的功能。b.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侧,呈双凸透镜状。c.视网膜是一层很薄又很复杂的结构,贴于眼球的后壁部。d.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1)观察教科书中学生观察花的图片。(2)结合眼球各部分功能,思考人是如何看到花的。(3)小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3.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观察眼球结构模型;(3)能说出视觉产生的过程。任务二:眼睛对剌激会有什么反应?(检测目标2)1.观察教科书中3幅图片,思考它们分别呈现了什么内容?2.我们遇到这种环境会怎么样?3.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更多眼睛对刺激的反应方式。4.小结:当我们处于异常环境中,眼睛一系列活动,都是自我保护的体现。5.将自己的学习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我知道眼睛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应是:眼睛的反应评价标准:(1)知道眼睛对强光、风沙、气味刺激的反应;(2)查阅资料、调查获取更多眼睛对刺激的反应。任务三:了解常见的眼病及预防方法。(检测目标3)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眼病的资料。(1)“红眼病”传染性很强,患者不要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等,避免交(2)干眼症常见的症状是眼部干涩和有异物感。2.如何预防这些眼部疾病呢?预防眼睛疾病的方法有注意卫生习惯、注意饮食习惯、适度用眼等。3.将自己的学习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我了解到的常见眼睛疾病:评价标准:(1)能说出一些常见的眼部疾病;(2)能说出预防眼部疾病的【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目标3)(1)物体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眼睛后,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A.晶状体B.视网膜C.瞳孔(2)下列行为能够保护眼睛的是()。A.电焊工在工作时不使用防护置B.长时间看手机C.定期检查视力(3)我们看到一朵花时,神经系统完成了以下哪种活动过程,帮助我们形A.花反射光进入眼睛→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视神经→大脑B.花反射光进入眼睛→大脑→视神经→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C.花反射光进入眼睛→视神经→影像刺激产生视觉信号→大脑(4)打开遮光窗帘,我们眼睛会有()反应。A.瞳孔逐渐变小B.瞳孔逐渐变大C.瞳孔没变化【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2.搜集资料,了解更多常见眼病的预防方法。【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习目标】预防近视的方法。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获取近视形成的原因;能够自我监测视力。3.对近视成因及怎样预防近视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理不一致时,能再次进行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4.用所学的预防近视的方法指导生活,保护视力。【评价任务】1.任务一:测测自己的视力。(检测目标1)2.任务二:哪些行为容易导致近视?(检测目标2)3.任务三:近视的害处和预防。(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近视会给生活、工作带来不变,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呢?”是探究预防近视的起点,当我们通过测一测自己视力,模拟眼睛的实验,才能了解近视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如何预防近视。课前需搜集有关近视成因的资料。2.学习过程:首先,测测自己的视力;接着,哪些行为容易导致近视;再次,近视的害处和预防,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导致近视的行为”,难点是“通过模拟实验获取近视形成的原因”。通过完成任务二和任务三,将有助【学习过程】任务一:测测自己的视力。(检测目标1)(1)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5.0(或1.0)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2)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5米远,背向光源,避免光线直接射入眼睛。(3)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压迫眼球。2.对照标准对数视力表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记录自己的视力情况。●我测得的自己两只眼睛的视力: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掌握测视力的方法并能定期检测自己的视力;(3)能准确记录自己的视力情况。任务二:哪些行为容易导致近视?(检测目标2)1.观察教科书的图片以及生活实际,说一说哪些行为容易导致近视。(1)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2)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3)书写姿势不正确。2.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我了解到的容易导致近视的行为:评价标准:(1)能说出容易导致近视的行为;(2)以后能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3)能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导致近视的行为。任务三:近视的害处和预防。(检测目标3)1.思考:为什么患了近视看东西就模糊?2.利用蜡烛、凸度不同的透镜、光屏等器材模拟实验。(1)实验中,哪几个部分相当于人的眼睛?(2)将蜡烛离“眼睛”远一些,在屏幕上还能形成清晰的像吗?(3)换成凸度较小的透镜再实验,结果怎样?3.小结: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晴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4.阅读教科书并思考怎样预防近视?(1)做眼保健操(2)多到户外活动(3)不过多吃甜食,保持营养均衡●我知道的预防近视的方法: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目标3)(1)在模拟近视形成的实验中,用()组合来代表眼球。(2)眼睛结构中,()失去调节能力便形成近视。●我了解到的近视的矫正方法:【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学习目标】1.知道耳朵的结构;知道听觉是怎样产生的;了解耳朵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耳朵结构模型,认识听觉产生的过程;通过查阅调查等方式获取耳朵常见的疾病及预防方法的信息。3.对耳朵的结构、功能,常见耳病及预防方法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4.能用所学的听觉知识指导生活,保护耳朵。【评价任务】2.任务二:听觉是怎样产生的?(检测目标2)3.任务三:了解常见的耳病和预防方法。(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些声音的?”是探究本耳朵知识的起点,当我们知道了耳朵的结构,才能知道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课前需准备纸筒、橡皮膜、镜子、细线、棉球等。2.学习过程:首先,认识耳朵的结构。接着,听觉是怎样产生的?再次,了解常见的耳病和预防方法。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耳朵的结构和听觉是怎样产生的?”,难点是“听觉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完成任务二,实验操作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认识耳朵的结构。(检测目标1)2.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组成,3.将耳朵的结构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知道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3)能说出耳朵的结构;任务二:听觉是怎样产生的?(检测目标2)(1)将橡皮膜用橡皮筋固定在纸筒一端;(2)细线的一端拴住棉球,将另一端固定在纸筒上,棉球正好靠在橡皮膜(3)将纸筒固定在铁架台上;(4)一名学生对着纸筒空的一端说话,另一名学生手拿镜子照棉球一端,观察棉球的运动情况。(1)说一说,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2)实验中,纸筒用来模拟什么?橡皮膜用来模拟什么?棉球的作用是什么?(3)听觉是怎样产生的?及时将实验的信息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模拟鼓膜振动的记录:评价标准:(1)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现象认真观察,详实记录;(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人人参与;(3)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任务三:了解常见的耳病和预防方法。(检测目标3)1.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耳朵常见的疾病。2.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耳朵。3.阅读教科书资料卡,了解掏耳和挖耳的危害。4.填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我了解的常见的耳病:●我知道的预防耳病的方法:评价标准:(1)能掌握预防耳朵疾病的方法;(2)能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耳朵常见的疾病;(3)能用所学的听觉知识指导生活。【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目标3)(1)耳朵是我们重要的听觉器官,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大部分耳垢集中在(2)鼓膜是耳朵的重要结构,它的作用是()。(2)人的外耳主要包括耳郭、外耳道和鼓膜。()●我了解到耳朵的其他功能有:【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学习目标】1.知道嗅觉和味觉是怎样产生的;知道鼻子和舌头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知道疾病会影响嗅觉和味觉;了解嗅觉和味觉的相互影响。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嗅觉和味觉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实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鼻子和舌头对刺激的反应、影响嗅觉和味觉的疾病以及嗅觉和觉的相互影响。3.表现出对嗅觉和味觉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4.了解所学嗅觉和味觉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保护嗅觉器官、珍爱生命【评价任务】1.任务一:嗅觉和味觉是怎样产生的?(检测目标1)2.任务二:鼻子和舌头受到剌激时,人体会有什么反应?(检测目标2)3.任务三:哪些疾病会影响嗅觉和味觉?(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气味和味道,我们是怎样感觉到花的香气、水果的味道的?”是探究嗅觉和味觉知识的起点,当我们知道了嗅觉和味觉的产生过程,才能更好的保护嗅觉和味觉。课前需搜集有关我们鼻子和舌头的资料。人体会有什么反应?再次,哪些疾病会影响嗅觉和味觉?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嗅觉和味觉是怎样产生的?”,难点是“嗅觉和味觉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完成任务一,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嗅觉和味觉是怎样产生的?(检测目标1)1.阅读教科书嗅觉系统和味觉系统的图片。(1)认识观察嗅觉器官,鼻腔,嗅觉神经以及嗅细胞。(2)认识观察味觉系统,认识舌头、味蕾和味觉细胞,了解舌头由舌根、舌体和舌尖组成,味蕾是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表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2.探究嗅觉和味觉是怎样产生的。(1)观察视频认识嗅觉产生的过程。气味进入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将气味传入大脑→产生嗅觉。(2)观察视频认识味觉产生的过程。咀嚼食物→味蕾细胞→味觉神经→将味道传入大脑物体散发出的气味被吸入鼻腔,嗅细胞受到气味的刺激,通过嗅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闻到了气味。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知道人的嗅觉和味觉器官;(3)能说出嗅觉和味觉的产生过程;任务二:鼻子和舌头受到剌激时,人体会有什么反应?(检测目标2)1.阅读教科书说一说鼻子和舌头受到刺激的反应。(1)烟雾的刺激会刺激人的嗅觉中枢(2)柠檬的酸味会刺激舌头、嘴的神经末梢,会有唾液分泌增加的现象。2.讨论生活中嗅觉、味觉受到刺激有什么反应。(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明嗅觉有一定的适应性。(2)炒菜放盐,加糖,感觉有什么变化。会减弱舌头对盐的感觉。3.将结论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评价标准:(1)能知道鼻子和舌头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和作用;(2)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任务三:哪些疾病会影响嗅觉和味觉?(检测目标3)1.交流讨论哪些疾病会影响嗅觉和味觉。(1)出示嗅觉和味觉器官患病的图片。(2)填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我知道影响嗅觉和味觉的疾病有:2.体验嗅觉和味觉的相互影响。(1)蒙上眼睛,品尝苹果的味道。(2)嗅柠檬的同时吃苹果,感受苹果的味道。(3)两次吃苹果时,味觉有什么不同?(4)填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我知道嗅觉和味觉的相互影响:评价标准:(1)知道疾病会影响到嗅觉和味觉;(2)能通过实验知道嗅觉和味觉的相互影响;(3)了解嗅觉和味觉在生活中的应用。【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目标3)(1)有嗅觉细胞,能感受气味的是()。(2)人们在享用美味佳肴过程中,与色、香、味对应的感觉是()。A.热觉、味觉、视觉B.听觉、嗅觉、冷觉C,视觉、嗅觉、味觉(3)人体味觉形成的部位在()。A.舌B.脑C.味觉神经(1)人体嗅觉形成的部位在鼻腔。()(2)捏着鼻子喝中药会感觉没那么苦。()(3)嗅柠檬的同时吃草莓,会感受到草莓和柠檬的混合味道。()【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2.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在嗅觉、味觉方面的差异。●我了解的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在嗅觉、味觉方面的【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学习目标】1.知道触觉是怎样产生的;知道皮肤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和灵敏度;知道常见的皮肤病及保护皮肤的方法。2.通过交流和实验,了解皮肤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和灵敏度;通过交流和案例分析,了解常见的皮肤病及保护皮肤的方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3.表现出对皮肤的结构、功能及对刺激的反应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多人合作交流时,愿意倾听、采纳他人的意见,形成集体观点。4.了解所学触觉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保护触觉器官、珍爱生命的意识。【评价任务】1.任务一:触觉是怎样产生的?(检测目标1)2.任务二:皮肤对刺激会有什么反应?(检测目标2)3.任务三:测测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剌激的敏感度。(检测目标3)4.任务四:常见的皮肤疾病有哪些?(检测目标4)5.任务五: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检测目标5)软,铁板摸起来很坚硬……我们是怎样通过皮肤感知到这些的?”是探究触觉知识的起点,当我们知道了触觉的产生过程,才能更好的保护触觉器官。课前需搜集有关皮肤的资料。2.学习过程:首先,触觉是怎样产生的?接着,皮肤对刺激会有什么反应?再次,测测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剌激的敏感度;然后,常见的皮肤疾病有哪些?最后,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触觉是怎样产生的?”,难点是“测测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剌激的敏感度。”通过完成任务三,实验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触觉是怎样产生的?(检测目标1)2.思考:这幅图片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表达了什么内容?受到冷热、压迫等外界剌激后,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把刺激信号传给脑,触觉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知道人的触觉器官;(3)能说出触觉的产生过程;任务二:皮肤对刺激会有什么反应?(检测目标2)1.阅读教科书了解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1)皮肤受到什么刺激?(2)皮肤受到刺激有什么反应?2.将结论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阳光强烈评价标准:(1)能知道皮肤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和作用;(2)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任务三:测测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剌激的敏感度。(检测目标3)1.一名同学戴上眼罩,另一名同学用两支棉棒轻轻触碰戴眼罩的同学的手指尖、手背、手肘。2.让戴眼罩的同学体验哪个部位感觉有两支棉棒触碰、哪个部位感覺只有一3.同学交换体验,交流体会,并记录测试结果。评价标准:(1)材料使用规范;(2)碰触部位要有代表性;(3)知道不任务四:常见的皮肤疾病有哪些?(检测目标4)1.交流搜集的资料,认识常见的皮肤病及症状。2.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常见的皮肤病及症状。3.将发现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评价标准:(1)知道常见的皮肤病;(2)学会查阅资料;任务五: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检测目标5)1.思考: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3.阅读教科书了解更多保护皮肤的方法。4.将发现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评价标准:(1)了解常见的保护皮肤的方法;(2)树立保护触觉的器官的【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目标3)(1)人体触觉的形成部位是在()。A.感觉神经B.脊髓C.脑(2)下列感觉属于触觉的是()。(3)为了保护我们的皮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勤换贴身衣物(1)冷热属于触觉。()(2)手背上的皮肤一般比指尖上的皮肤更敏感。()【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2.查阅资料,了解皮肤受到损伤后的处理办法。●我知道皮肤受到损伤后的处理办法有:【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学习目标】1.知道常用的给植物分类的方法是二歧分类法。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用二歧分类的方法对植物进行简单分类。3.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4.自觉采取行动,爱护植物,保护环境。【评价任务】1.任务一:找一找植物的特征并给它们分类。(检测目标1)2.任务二: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常见植物分类。(检测目标2)【资源与建议】1.“地球上存在多种多样的植物。我们身边的植物形态结构千变万化,能不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探究植物分类的起点,当我们知道了二歧分类法,才能给身边的植物分类。课前需搜集有关常见植物的资料。2.学习过程:首先,找一找植物的特征并给它们分类。接着,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常见植物分类。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找一找植物的特征并给它们分类。”,难点是“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常见植物分类。”通过完成任务一,阅读教科书并分一分将有助于【学习过程】任务一:找一找植物的特征并给它们分类。(检测目标1)肾蕨: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根茎叶,不开花,没有果皮和种子。2.用二歧分类法对6种植物进行分类。有果皮有果皮双子叶单子叶无茎叶无茎叶3.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⑥我会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下列植物分类:植物的名称分类结果葫芦薛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知道常用的给植物分类的方法是二歧分类法;(3)能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记录整理信任务二: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常见植物分类。(检测目标2)阅读教科书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桃树、西瓜、凤仙花分类。(1)西瓜,一年生草本植物,蔓生;(2)桃树,多年生木本植物;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目标3)(3)下列植物中属于草本植物又属于水生植物的是()。(2)蕨类植物属于绿色开花植物。()【学后反思】●我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校园里的植物分类:【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学习目标】1.知道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变化。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动物行为随环境变化的信息;能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3.对动物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行为变化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4.了解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评价任务】1.任务一:气候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变化?(检测目标1)2.任务二:水、食物、空气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变化?(检测目标2)【资源与建议】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什么环境中可以听到蛙声一片?”是探究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的起点,才会知道环境会影响动物行为的变化。课前需搜集有关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相关资料。2.学习过程:首先,找一找植物的特征并给它们分类。接着,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常见植物分类。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环境变化会影响动物行为的变化”,难点是“环境变化会影响动物行为的变化。”通过完成任务一,阅读教科书并分一分将有助于突破【学习过程】任务一:气候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变化?(检测目标1)(1)北极熊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2)环境的变化导致北极熊的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3.师生共同总结,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北极环境的变化北极熊行为的变化4.思考:气候发生變化时,其他动物的行为有没有发生變化。例如:气候變暖时,北极狐和红狐向北扩展,蚊子出现的海拔更高,两栖动物繁殖期提前,鸟类迁徙改變了时间了路线等。5.思考:气候发生變化时,各种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變化。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知道气候会影响动物行为變化;(3)能查阅资料、案例分析获取动物行为随环境變化的信息;任务二:水、食物、空气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變化?(检测目标2)1.观察环境變化时蚯蚓的行为的變化。(1)把6条蚯蚓和潮湿的土壤一起放在塑料盒内。(2)待蚯蚓都钻入土壤中,把凉水倒入土壤中,使水浸透土壤。(3)2-3分钟之后观察现象。(4)思考:这说明了什么?2.观察肺鱼在环境變化时行为的變化。(1)观看视频:神奇的肺鱼。(2)说一说:肺鱼的环境发生了哪些變化?肺鱼的行为又发生了哪些變化?(1)观看视频:蝗虫成灾。(2)思考:蝗虫成灾的原因是什么?(3)小结:幹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4.分析:水、食物、空气等发生變化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變化?5.思考:我们能为动物做些什么?6.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动物名称行为变化蚯蚓蝗虫评价标准:(1)知道动物在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的行为变化;(2)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3)知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产生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每年青蛙都要冬眠,导致青蛙冬眠的原因主要是()。(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行为变化的是()。B.肺鱼在缺水的季节把自己裹在泥土里A.生物会影响环境B.生物会适应环境C.环境会适应生物(1)动物的行为变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2)食物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3)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在大雨后的土壤中生存得更好。()【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2.查阅资料,了解同一种动物在野外和在动物园中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动物园中【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学习目标】1.了解噪声、雾霾、污水等的危害及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调查研究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了解具体的环境污染危害以及治理的办法。3.能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对环境保护有浓厚的研究兴趣。4.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了解人类的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评价任务】1.任务一:污水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检测目标1)2.任务二:雾霾和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检测目标2)3.任务三: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资源与建议】1.“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没有被污染的现象呢?怎样保护环境?”是保护环境的起点。课前需搜集有关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2.学习过程:首先,学习污水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接着,学习雾霾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最后,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难点是“环污水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通过完成任务一,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污水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检测目标1)1.阅读教科书,认识污水的主要来源。2.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生产的污染物造成的,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等。(1)污水中可能含有哪些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危害?(2)食用被污水浇灌的农作物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知道水污染的主要来源;(3)能查阅资料了解水污染对人的危害;任务二:雾霾和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检测目标2)1.阅读教科书了解生活中污染雾霾和噪声的现象。2.观看视频了解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1)空气污染主要来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粉尘、燃煤等。(2)噪声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3.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知道噪声、雾霾、污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评价标准:(1)知道雾霾、噪声的主要来源;(2)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3)知道雾霾和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任务二: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检测目标2)1.阅读教科书了解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1)净化污水主要是在水污染区域设置净化污水的设施,污水净化达到一的指标才可以排放,可以有效保护水域不被污染。(2)旱厕改造避免污染物在居住环境扩散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活社区的(3)绿色出行可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4)清洁供暖是用煤改电或煤改气的方式供暖,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5)修建隔音设施是在距离居民区较近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屏障、隔音罩等,可有效防止噪声污染。(6)植树造林也是治理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我知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方法有: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3)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3)人不能喝污染的水,但可以用污染的水浇灌树木和庄稼。()【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2.制作主题为“家乡环境大变样”的手抄报。●我制作的“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画一画或贴一贴):第9课煤石油天然气【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学习目标】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2.能基于所学知识,针对煤、石油和天然气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用途及形成等信息。3.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用途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4.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提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节约能源的举措。【评价任务】1.任务一: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主要用途?(检测目标1)2.任务二:煤、石油和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自哪里?(检测目标2)3.任务三:如何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的用途十分广泛。你了解它们吗?”是煤、石油、天然气的起点,才会知道煤、石油、天然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课前需搜集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相关资料。2.学习过程:首先,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主要用途?接着,煤、石油和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自哪里?最后,如何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并进行检测与3.本课学习重点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主要用途?”,难点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自哪里?”通过完成任务一,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主要用途?(检测目标1)发电、生产水泥、作为燃料、供暖、冶金等2.阅读教科书,了解石油的主要用途。燃料、合成橡胶、硬化路面、制造塑料、化纤等3.阅读教科书,了解天然气的主要用途。汽车燃料、制造化肥、家用天然气、工业切割等4.将煤、石油、天然气的用途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煤石油天然气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任务二:煤、石油和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自哪里?(检测目标2)1.仔细阅读教科书中阅读探究部分知识。(1)煤、石油、天然气是由什么形成的?(2)动植物的能量来自哪里?3.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自哪里:它们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任务三:如何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检测目标3)讨论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方法。(1)改进工业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2)有计划地开采利用。(3)节约使用能源。评价标准:(1)能说出节约资源的具体方法;(2)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3)认识到煤、石油、天然气是很难产生的资源。【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我国使用的电能大部分是火电,这种发电方式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2)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B.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非常漫长C.煤和石油只能作为燃料使用(3)在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核能、生物质能、水能B.电能、汽油、柴油C.煤、石油、天然气(1)煤、石油、天然气是不会枯竭的。()(2)造成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3)合成橡胶、塑料、化纤等是由石油的提炼物加工制成的。()【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知道太阳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一种清科学语信、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信息,表述探究结果。3.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评价任务】1.任务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能源。(检测目标1)2.任务二:了解新能源的开发。(检测目标2)3.任务三:认识太阳能。(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常见的能源,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是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起点,通过学习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一种能源,然后知道能源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课前需搜集有关新能源的相2.学习过程:首先,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主要用途?接着,煤、石油和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自哪里?最后,如何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并进行检测与3.本课学习重点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哪些主要用途?”,难点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蕴含的能量来自哪里?”通过完成任务一,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能源。(检测目标1)2.思考:人类生产生活和能源的关系?3.总结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人们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把常规能源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认识到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3)知道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任务二:了解新能源的开发。(检测目标2)(1)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2)人类开发哪些新能源?2.阅读教科书资料卡可燃冰的知识。3.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知道的新能源:评价标准:(1)能知道开发新能源的原因;(2)知道开发了哪些新能源。任务三:认识太阳能。(检测目标3)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太阳能?2.交流利用太阳能有哪些优点?3.观看课件,了解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悠久历史。4.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知道的利用太阳能的情况:评价标准:(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应用;(2)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3)认识到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下列装置中能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是()。A.太阳集热器B.太阳灶C.光伏板A.海洋潮汐被称为“蓝色煤海”,是海水在涨落过程中产生的巨大能量(3)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是()。(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1)人们可以利用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2)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2.调查家庭热水器的能源使用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我的家庭热水器能源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第11课海洋资源【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学习目标】1.知道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2.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海洋资源的信息;能用科学语言、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海洋资源的过程与结论。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4.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提出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评价任务】1.任务一: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哪些资源?(检测目标1)2.任务二:人们是怎样利用海洋资源的?(检测目标2)3.任务三:怎样保护海洋资源?(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们是怎样利用海洋资源的?”是了解海洋资源的起点,通过学习知道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然后知道我们需要保护海洋。课前需搜集有关海洋资源的相关2.学习过程:首先,学习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哪些资源?接着,了解人们是怎样利用海洋资源的?最后,学习人们是怎样保护海洋资源?并进行检测3.本课学习重点是“人们是怎样利用海洋资源的”,难点是“人们是怎样保护海洋资源?”通过完成任务二,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哪些资源?(检测目标1)2.交流讨论海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的资源。3.总结: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以及丰富的降水。4.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知道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资源:海洋资源类型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3)能正确讲述小组探究海洋的过程。任务二:人们是怎样利用海洋资源的?(检测目标2)1.阅读教科书了解人们利用海洋的几种方式。你还知道其他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吗?2.思考:在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哪些行为有利于海洋资源发展?哪些行为不利于海洋资源发展?3.总结: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有很多种方式,例如海水淡化、海水养殖、海水发电、海上运输、海滨旅游等。4.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了解到人们是这样利用海洋资源的:评价标准:(1)能知道说出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2)意识到人类开发海洋资源有两面性。任务三:怎样保护海洋资源?(检测目标3)1.观看视频,了解海洋污染的现状。2.说一说: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海洋污染?3.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洋资源?4.总结:通过防止海洋污染、定期休渔、打捞海洋垃圾等措施保护海洋资源。●我知道的人们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6.阅读“法治在线”,了解保护海洋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下列不属于海洋资源的是()。(3)潮汐发电利用的是海洋的)。【学后反思】●我参加的保护海洋环境的研学实践活动:第12课课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学习目标】2.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了解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运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的信息,表述探究结果。3.对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4.树立回收和再利用资源的意识,提出力所能及的保护资源的措施。【评价任务】1.任务一:怎样合理利用秸杆?(检测目标1)2.任务二: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哪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检测目标2)【资源与建议】1.“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资源,但有很多资源是有限的。怎样更好地利用资源呢?”是学习自然资源的起点,通过学习知道哪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哪些资源是不能再生的。课前需搜集有关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相关资料。2.学习过程:首先,怎样合理利用秸杆?接着,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哪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3.本课学习重点是“自然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难点是“哪些资源是自然资源”通过完成任务二,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怎样合理利用秸杆?(检测目标1)(1)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秸秆的?(2)直接焚烧秸秤会有哪些危害?3.小结:秸秆焚烧的危害:污染空气、引发火灾、造成交通事故、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群众生命财产等。(1)怎样合理利用秸秆?(2)秸秤回收后可以进行哪些利用?5.小结:秸秆可以用于堆肥、饲养家畜、造纸、制造沼气等。6.认识自然资源:像秸秤这样的植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7.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知道焚烧秸秆的危害;(3)知道如何合理利用秸秆;(4)能认识自然资源。任务二: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哪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检测目标1.认真观察教科书,了解更多的自然资源。2.思考:这些自然资源哪些是可再生的?哪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3.总结:有些自然资源,在合理开发的条件下,消耗速度和恢复速度能达到平衡,或者能够为人类反复利用,属于可再生的资源,如土地、水、动植物等。有些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煤、石油等。4.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这样给自然资源分类:评价标准:(1)能知道说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2)能提出保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3)下列使用可再生资源的是()。(4)矿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我调查的当地自然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情况:第13课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处理【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学习目标】1.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知道分类收集后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垃圾分类的信3.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垃圾分类表现出探究兴趣。4.树立环保意识,将垃圾分类投放落实在行动中,科学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垃【评价任务】1.任务一:了解垃圾的分类收集。(检测目标1)2.任务二:分类收集后的垃圾怎样处理?(检测目标2)3.任务三:垃圾处理我能行。(检测目标3)圾分类的起点,通过学习知道常见的生活垃圾,然后知道垃圾的分类以及如何处理。课前需搜集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关资料。2.学习过程:首先,了解垃圾的分类收集。接着,分类收集后的垃圾怎样处理?最后,学习垃圾处理我能行。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垃圾分类标准”,难点是“垃圾分类后如何处理”通过完成任务二,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垃圾的分类收集。(检测目标1)1.交流自己家庭中产生的垃圾及其处理方式。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织物、玻璃等适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有害垃圾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如废温度计、废血压计、电子类危险废物、废药品等。厨余垃圾包括居民家庭产生的食材废料、剩菜剩饭等易腐烂、含有机质的生其他垃圾是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如普通无汞电池、烟蒂等。4.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了解的垃圾分类收集的方法: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知道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类;(3)能正确说出垃圾属于哪一类。任务二:分类收集后的垃圾怎样处理?(检测目标2)1.交流:“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2.阅读资料卡,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1)可回收物——加工再利用(2)有害垃圾——专门机构处理(3)厨余垃圾——粉碎发酵做肥料(4)垃圾焚烧发电3.交流: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有什么好处?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或者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循环利用置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采用产沼、堆肥等处理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由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处理单位采用焚烧、卫生填埋等方式实施无4.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知道分类收集后的垃圾的处理方式:评价标准:(1)能知道说出分类后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2)了解垃圾分类的任务三:垃圾处理我能行。(检测目标3)1.阅读教科书,说一说处理废弃物的方法(1)裁剪容器。裁剪可乐瓶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剪刀,在瓶底打孔前先在底部画好孔的位置,各孔的间距尽量保持相同。(2)堆放原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层层堆放:在可乐瓶里先铺一层土,再在土的上面放置一层果皮等厨余垃圾,在垃圾上铺一层土作为第三层,如此层层叠放,直至离瓶口5厘米左右的位置铺上最后一层土并压实。铺最后一层土前,教师要提示学生先浇上一点水,为堆肥发酵提供水分。(3)等待发酵。堆肥形成的过程比较漫长,一般需要静置3~5个月的时间。评价标准:(1)树立环保理念;(2)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垃圾。【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下列垃圾中,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有机肥的是()。A.过期面包B.过期药品C.废塑料(2)下列属于有害垃圾的是()。(3)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2)可乐瓶可以用来做花篮、笔筒等物品。(3)用过的卫生纸和作业本都属于可回收物。【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2.制作家庭分类投放垃圾箱。●我制作的家庭分类投放垃圾箱(贴照片):【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学习目标】1.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2.通过观察碰碰球实验提出有关能量转换的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证明动能、势能的存在以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分析动能、势能的相互转3.表现出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进行科学探究意沟调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评价任务】1.任务一:玩一玩碰碰球,有什么发现?(检测目标1)2.任务二:小球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检测目标2)3.任务三:生活中动能和势能转换的现象有哪些?(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么会来回摆动呢?”是学习能量知识的起点,通过学习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抬高的物体具有势能。课前需准备、纸杯、玻璃球、皮筋等。的?最后,生活中动能和势能转换的现象有哪些?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认识动能和势能”,难点是“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过完成任务二,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玩一玩碰碰球,有什么发现?(检测目标1)(1)用一个小球碰其他的球,会怎么样?(2)用两个、三个球去碰呢?4.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能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3)能及时记录实验结果。任务二:小球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检测目标2)1.通过碰碰球实验,猜想小球具有能量的原因。(1)被拉起后的小球与其他小球相比,能量有什么不同吗?(2)松开手后,被拉起的小球有什么变化?其他小球有什么变化?(3)被撞出的小球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2.小结:小球被举高或运动时具有能量。利用玻璃小球把纸片击穿来证明玻璃小球具有能量。能量的来源是小球被举高了一定高度,处于一定高度的物体具有势能。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势能减少,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势能逐渐转上抛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降低,高度升高,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动能4.总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评价标准:(1)能知道说出动能和势能;(2)能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3)能设计实验证明动能的存在。任务三:生活中动能和势能转换的现象有哪些?(检测目标3)1.阅读教科书,寻找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现象。2.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动能和势能转换的现象。3.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知道的动能和势能转换的现象有:荡秋千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2)空气和水由于流动所具有的能量属于()。(3)静止的物体没有任何能量。()【学后反思】●我知道人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这样转换的:第15课摩擦生热【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生热的实质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描述机械能转换成热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现象。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猜想;能设计简单实验证明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调查和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换现象。3.对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4.了解人类的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能量转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评价任务】1.任务一: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摩擦会有什么现象?(检测目标1)2.任务二:找一找生活中机械能转换成热能的现象。(检测目标2)3.任务三:机械能还能转换成哪些形式的能量?(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发明了钻木取火技术。你知道钻木取火的科学道理吗?”是学习摩擦生热的起点,通过学习知道摩擦生热的本质是机械能转换成热能的过程。课前需准备砂纸、铁片等。2.学习过程:首先,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摩擦会有什么现象?接着,找一找生活中机械能转换成热能的现象。最后,机械能还能转换成哪些形式的能量?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知道摩擦生热实质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难点是“能设计实验证明机械能转换成热能”通过完成任务二,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摩擦会有什么现象?(检测目标1)1.思考: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会发生什么现象?(1)双手来回搓,感受温度的变化。(2)用砂纸打磨金属片,摸一摸金属片的温度变化。(3)观察划火柴和钻木取火的视频。●我做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摩擦实验的记录:用砂纸打磨铁片电钻在木头上钻孔3.寻找更多的机械能变成热能的现象,并能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生活现●我知道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任务三:机械能还能转换成哪些形式的能量?(检测目标3)1.阅读教科书,讨论拍桌子时是什么能量转换?2.观看视频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3.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评价标准:(1)能意识到机械能还可以转换为其他能量;(2)初步树立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意识。【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下列物品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是)。A.水力发电机B.电风扇C.电磁铁(2)用电钻在木头上打孔时,发生的能量转换是()。(3)打气筒打气时,伴随的能量转换主要是()。(1)我们不仅可以将机械能转换成热能,还能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3)电动玩具车将热能转换成了机械能。()【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2.找一找生活中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例子。第16课无处不在的能量【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能量的表现形式有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知道—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说出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能用能量转换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会查阅、整理资料,获取能量及其转换的资料和信。3.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善于倾听,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4.了解能量转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评价任务】1.任务一:生活中有哪些形式的能量?(检测目标1)2.任务二:研究能量间的相互转换。(检测目标2)测目标3)1.“奔驰的汽车、燃烧的炉火等都具有能量。这些能量从哪里来?”是学习能量的起点,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到处都有能量。课前需准备铁丝、梳子等。2.学习过程:首先,生活中有哪些形式的能量?接着,研究能量间的相互转换。最后,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电视的声像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检测与3.本课学习重点是“研究能量间的相互转换。”,难点是“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电视的声像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完成任务三,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生活中有哪些形式的能量?(检测目标1)(1)现在这些物体具有什么能量?(2)这些能量从哪里来?3.结论: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能量有多种形式,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4.把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转换进行汇总,总结出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就是在概括。5.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知道能量存在的形式有:能量的形式亮着的电灯热能和光能高亢的鼓声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能说出能量具有多种形式;(3)能说出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任务二:研究能量间的相互转换。(检测目标2)1.思考:能量之间是怎样转换的?(1)弯折金属条,金属条会发热,是机械能转换成热能。(2)用梳子梳头发,梳子会吸引纸屑,是机械能转换成电能。(3)用开水烫憋了的乒乓球,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是热能转换成机械能。4.小结: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转换。5.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研究能量间相互转换的记录:弯折铁丝评价标准:(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2)能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3)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任务三: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电视的声像与太阳能之间目标3)(1)工作的电视具有什么能量?(2)工作的电视消耗的是什么能量?(3)电能和太阳能有什么关系?2.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电视的声像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评价标准:(1)能说出是电能转换成电视的声能和光能;(2)能说出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多种途径。(3)能意识到太阳能是常见能量的最终来源。【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在家里做饭时,能量来源说法正确的是()。A.用太阳灶做汤时用的是化学能B.用燃气灶炒菜时用的是机械能C.用电饭煲做饭时用的是电能(2)下列能量形式与其他能量不同的是()。A.踢飞的足球具有的能量B.燃料具有的能量C.运动的小车具有的能量(3)关于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B.静止的物体没有任何能量(2)煤不燃烧时就不具有能量。()(3)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我知道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能量转换的现象:【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学习目标】查阅、整理科学资料并进行交流;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技术的发展。【评价任务】1.任务一:认识太阳系的组成。(检测目标1)2.任务二:了解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检测目标2)3.任务三:制作太阳系模型。(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地球是一颗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还有哪些呢?”是学习太阳系知识的起点,通过学习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课前需准备收集太阳系的2.学习过程:首先,认识太阳系的组成。接着,了解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最后,制作太阳系模型。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认识太阳系的组成。”,难点是“知道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通过完成任务二,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认识太阳系的组成。(检测目标1)1.观看教科书里面的图片,充分的了解太阳系的组成。3.观看视频,认识太阳系的组成。4.小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5.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认识的太阳系的组成: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能说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3)能说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任务二:了解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检测目标2)1.小组讨论,交流认识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2.阅读教科书资料卡,了解具体的距离。3.小结:太阳系中,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知道太阳系8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评价标准:(1)能用描述八颗行星的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2)能查阅、整理科学资料并能交流;(3)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任务三:制作太阳系模型。(检测目标3)1.阅读教科书资料卡,思考如何制作太阳系模型,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将制作结果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制作的太阳系模型(贴照片):评价标准:(1)能制作太阳系模型;(2)能说出制作过程需要考虑行星距离和行星大小;(3)能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设计。【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的两个“近邻”分别是()。A.木星和火星B.水星和金星C.金星和火星(3)太阳系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排在第6的行星是()。A.土星B.木星C.天王星(1)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最大的是海王星。()(2)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3)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轨道上绕太阳运转。()【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太阳系中还有哪些天体。●我查到的有关太阳系其他天体的资料:第18课神秘星空【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能对探究星空知识的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3.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神。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技术的发展和探索工具的改进。【评价任务】1.任务一:了解银河系。(检测目标1)2.任务二:走进浩瀚宇宙。(检测目标2)【资源与建议】1.“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点缀下有一条淡云薄雾般的白色光带,人们称它为银河。银河有哪些秘密?”是学习神秘星空的起点,通过学习知道银河系的组成以及宇宙中还有很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课前需准备收集银河系的资料等。2.学习过程:首先,了解银河系。接着,走进浩瀚宇宙。并进行检测与拓展3.本课学习重点是“了解银河系。”,难点是“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通过完成任务二,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银河系。(检测目标1)1.观看教科书里面的图片,并观看有关银河系的视频。3.小结:银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团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4.阅读教科书资料卡,理解星云、星团和星际物质。5.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6.阅读教科书,了解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7.了解光年是距离单位,计算走完2.3万光年所用的时间,并记录在《科学●我计算的走完2.3万光年用的时间是:300千米的高速列车时间(万年)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能说出银河系的组成部分和形状;(3)能说出太阳系和银河系的关系;(4)知道光年是距离单任务二:走进浩瀚宇宙。(检测目标2)1.交流展示收集的其他星系的有关信息。2.阅读教科书资料卡,了解不同形状的星系。3.总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的关系。4.小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5.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知道的其他星系有:评价标准:(1)知道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2)能查阅、整理科学资料并能交流;(3)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检测与作业】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关于我国在宇宙中的位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星自己不能发光发热B.宇宙中只有银河系一个星系C.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1)银河系只是星系中的一小部分。()【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我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有哪些?2.根据查阅的资料,制作星系专题板报。第19课探索宇宙【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神。的发展和探索工具的改进。【评价任务】1.任务一:了解人类天体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检测目标1)2.任务二:了解人类进入太空的历程。(检测目标2)3.任务三:我国空间技术有哪些新成就?(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向往太空,并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人类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历程呢?”是学习探索宇宙的起点,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课前需准备收集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等。2.学习过程:首先,了解人类天体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接着,了解人类进入太空的历程;最后,了解我国空间技术的新成就。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难点是“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完成任务二、三,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人类天体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检测目标1)1.根据搜集资料交流、讨论人类观测宇宙天体的历程。2.阅读教科书,思考观测工具对人类观测天体的影响。3.观看视频,了解更多更先进的观测工具。4.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了解的人类观测天体的历史: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能说出观测工具的发展对观测宇宙的影响;(3)能通过查阅、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信息。任务二:了解人类进入太空的历程。(检测目标2)1.阅读教科书,探究人类进入太空的历程。2.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说明什么?3.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了解的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4.阅读教科书资料卡,了解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5.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我了解的中国航天大事:评价标准:(1)能知道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是曲折漫长的。(2)能整理、完善中国航天发展现状;(3)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任务三:我国空间技术有哪些新成就?(检测目标3)1.阅读教科书,了解我国空间技术新成就。2.观看最新报道,了解更多我国的航天新技术、新成就、●我了解的中国空间技术新成就:1.选择题(检测目标1、目标2)(1)下列对宇宙探索和航天技术发展状况认识正确的是()。(2)探索宇宙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下列描述有错的是()。(3)中国第一个在宇宙中出舱的宇航员是()。第20课专用工具【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学习目标】1.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认识到专用工具的优势;知道核桃夹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2.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核桃夹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结论;能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不同视角提出用专用工具解决问题的思路,且能用新的方法、新的材料完成专用工具的设计与制作。3.在用不同工具打开核桃的对比实验中,对核桃夹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4.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评价任务】1.任务一:核桃夹各部分有什么功能?(检测目标1)2.任务二:试一试,使用哪种工具效果更好?(检测目标2)3.任务三:认识多种多样的专用工具。(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专用工具。课前需准备核桃夹、订书机等工具。2.学习过程:首先,核桃夹各部分有什么功能?接着,试一试,使用哪种工具效果更好?最后,认识多种多样的专用工具。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3.本课学习重点是“知道核桃夹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难点是“认识多种多样的专用工具。”通过完成任务二、三,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学习过程】任务一:核桃夹各部分有什么功能?(检测目标1)(1)核桃夹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核桃夹各部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