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练(浙江)_第1页
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练(浙江)_第2页
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练(浙江)_第3页
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练(浙江)_第4页
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练(浙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06文言文之词语表达效果(解析版)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文言文的字词表达效果其实和现代文阅读中的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思路差不多,只不过是放在文言文里面

进行考查,要求我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满分技巧

常考题型:

一:选择合适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

①根据词性选择正确义项+内容+人物心理

②根据感情色彩选择正确义项+内容+情感态度

③联系文段选择正确义项+内容+人物心理

赏析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①实词

答题步骤:L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2.代入到文中翻译句子

3.揣摩作者思想感情或人物情感态度

②虚词

答题步骤:1.解释含义并分析在句中的语气

2.翻译句子

3.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ɪʃ艮时检测

一、课外阅读

(2022.浙江.名校模拟)文言文阅读

威王之宝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魏王问日:“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

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

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

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

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怪而去。

(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①田:打猎。后写作“畋(tiWn)②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③乘:车,兵车。包括一车四

马。④檀子:人名。下文“粉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⑤泗上:泗水之滨。

1.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奈何以万乘之国顶无宝乎?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顶去。(《小石潭记》)

B.中峨冠两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潭西南W望C小石潭记》)

D.跑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若寡人国小也()

(2)魏惠王惭()

(3)泗上十二诸侯皆来纵)

(4)道不拾遐()

3.请用“尸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5.威王的一番话为什么会让“魏惠王惭,不蟀而去”?

【答案】ɪ.D2.像,如惭愧朝见,朝拜别人丢失的东西3.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

赵人不敢东渔于河4.寡人当作的宝物与大王的夜明珠不同5.魏王认为的“宝”就是宝物:威王认为的

"宝''是人才。魏王表情尴尬,无地自容,故“魏惠王惭,不蟀而去

【分析】I.例:“奈何以万乘之国W无宝乎?”的“而"表转折关系。

A.而:表承接关系;

B.而:表并列关系;

C.而:表修饰关系;

D.而:表转折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若:像,如;

(2)句意为:魏惠王心中惭愧。惭:惭愧;

(3)句意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朝:朝拜;

(4)句意为:路上就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遗:别人丢失的东西。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我有个叫粉子的大臣,派他镇守高

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故可断句为: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4.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为”,当作;"异”,不同。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尚有经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和“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

乘哉!”对比分析得出:“魏惠王惭,不怪而去”的原因,即魏王认为的“宝”就是宝物;威王认为的“宝”是

人才。使得魏王表情尴尬,没有了一开始的洋洋自得。故“魏惠王惭,不怪而去

【点睛】参考译文:威王二十四年,威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

说:“没有。'‘魏王说:”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

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威王说:“寡人当作的宝物与大王的夜明珠不同。我有个叫檀子

的大臣,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我有个叫盼

子的大臣,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叫黔夫的官吏,派他镇守徐州,

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黔夫的人有七千多

家。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戒备盗贼,路上就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用他们能光照千里,

难道只是十二辆车吗!”魏惠王心中惭愧,不高兴地(败兴)离开了。

(2022•浙江・名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公起传李公起,名峻,郸县人。父子静,官侍御,出按辽

阳,卒于任。

公起堕地而聋,虽聋,岐嶷①孝悌。发及额,侍御公讣至,号

恸无昼,咽枯而嘶,凡五日,水浆不入口,乃更哑。

免丧②,始尽取先世藏书纵读之,手自校蹄③,虽凌寒暑,费.偻

也。既聋,而问难辨证之路永绝,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析无所

罔殆。批注一:生已聋,继

性好客,邮筒走天下,四方学士大夫亦乐趋之。宾主以案,相而又而哑,可怜!

通以笔。有问奇者,则载纸往。粗及农桑,微如佛老,迨国家所有批注二:“弗倦”一

矫常④典故,户口边疆,肥之必应,成尽精核。或既书与客,又自词,似乎能让人看到

寻绎,幽奇焦呈,而终无遗,转更遐畅矣。李公起不顾严寒酷

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舍旁有斐园、竹波轩、暑,始终端坐在书桌

青罗阁诸胜,咸与客游处。性既宁澹,好学之外,嗜欲益清,反觉边勤奋读书的画面。

口耳为烦面也。行世有《盟鸥集》《郢雪编》《永誉录》《砚史》,凡

若干卷。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岐嶷(qiyi):形容幼年聪慧。②免丧:守孝期满,除

去丧服。③校傩:校勘。④(旃q。常:王侯的旗帜,借指王侯。

6.参照下面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语释义方法词义

查阅字典:①敲打②询问③通“扣”,拉

胆之必应(1)

住。

幽奇空呈成语积累运用:原形毕露(2)

青罗阁诸胜课内知识迁移:“予观夫巴陵胜状”。(3)

根据上下文推测:前句说他性格宁静淡

嗜欲益清(4)

泊,后句说他反而觉得口耳是麻烦。

7.请用“r,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剖析无所罔殆

8.做批注是较为常用的阅读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和你对文章的理解,做两处批注。

(1)仿照批注一,任选一处内容,对李公起这一人物做评论性批注。

(2)仿照批注二,在加点词“载纸”和“游处”中任选一处,做想象性批注。

9.《名人传》中贝多芬有一句名言:“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请结合本文中李公起的

身平经历和你的阅读积累,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6.(1)叩:询问。(2)毕:完全。(3)胜:优美的。(4)清:少,清净。7.凡有疑义俱于

经史中/默自剖析/无所罔殆8.(1)批注一:“性既宁澹,好学之外,嗜欲益清,反觉口耳为烦面也。”

李公起性格宁静淡泊,认为口耳是麻烦,他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2)批注二:“载纸”仿佛让人看到李公起通过书信为他人答疑解惑的情景;“游处”,似乎能看到李公起

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友好相处的场景。9.文中李公起生下来就已聋,继而又而哑,但是却饱读诗书,

知识渊博,爱种植花草树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淡泊名利。李公起是不寻常的人物,在生理缺

陷下仍然能够有所成就。我们生活中海伦・凯勒、霍金、史铁生也是像他这样,有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

与命运抗争,实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语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有问必答。叩:询问;

(2)原形毕露,意思是指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毕:完全;

(3)“予观夫巴陵胜状”句意:我看那巴陵优美的景色。胜:优美的;

(4)句意:俗世的嗜好欲望越来越少。清:少,清净。

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匕先对句子作简单翻

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

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凡是有疑难问

题,全都从经史子集中,自己分析取证,直到不感到迷惑,弄明白为止。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凡有

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剖析/无所罔殆。

8.本题考查批注的能力。要读懂全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批注,语言简洁准确。(1)示例:“晚年尤好

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李公起晚年种花养草,怡情养性,著书立说,真乃奇人!(2)示例;“有问

奇者,则载纸往。''中“载纸”仿佛让人看到李公起坐书案一侧,用笔书写沟通,为他人答疑解惑的情景;

“舍旁有斐园、竹波轩、青罗阁诸胜,咸与客游处”中“游处”,似乎能看到李公起在斐园等处与朋友一起谈

天说地的场景。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贝多芬的这句名言意思是不向命运低头,不屈服。结合文中李公起的

生平理解,“公起堕地而聋,虽聋,岐嶷孝悌“,李公起生下来就已聋,后来他听到父亲死亡的消息后,整

天嚎啕痛哭,声音就更嘶哑了。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始尽取先世藏书纵读之,手自校懒,虽凌

寒暑,弗倦也”,他饱读诗书,知识渊博。“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咸与客游处”,他爱种

植花草树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淡泊名利;“行世有《盟鸥集》《郢雪编》《永誉录》《砚史》,凡

若干卷”,李公起虽然生理有缺陷,但著书立说,有所成就。现实中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轮椅上的伟大作

家史铁生也是像他这样,有着坚强的毅力,扼住命运的咽喉,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创造了人生的价值,

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点睛】参考译文:

李公起,名峻,郸县人。他的父亲李子静,官至侍御,出使辽阳,死在任上。

公起牛.下来就聋,虽然他聋,却幼年聪慧,孝敬长辈。父亲出使辽阳不久,他听到父亲死亡的消息后,

整天嚎啕痛哭,咽喉嘶哑,五天不喝水不吃饭,声音就更嘶哑J'。

守孝期满,除去丧服后,他就拿出先世留下的藏书开始发愤读书,亲自校勘,历经严寒酷暑,也不懈

怠。已经聋了,向别人质疑问难的路永远走不通了,凡是有疑难问题,全都从经史子集中,自己分析取

证,直到不感到迷惑,弄明白为止。

他生性好客,通过书信结交天下朋友,各地的读书人士大夫也乐意和他交流。宾主分坐书案两侧,用笔

书写沟通。有问奇特问题的,就写在纸上送过去。粗及种桑养蚕,微及佛家精义,涉及国家王侯的典

故,入口边界,有问必答,都十分精细准确。有的就写信给客人,寻经据典,求证论述,曲径通幽,奇

妙尽显,全不有所保留,声名远播。

他晚年尤其喜好种植奇花异卉,花草长满庭院。居所旁有斐园、竹波轩、青罗阁名胜,都是和客人游赏

的地方,他性情淡泊,除好学之外,俗世的嗜好欲望越来越少,反而觉得口说耳听令人烦恼。传世的作

品有《盟鸥集》《郢雪编》《永誉录》《砚史》,有许多卷。

10∙(2022∙浙江台州•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陶苔子妻

谷子治陶①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辱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

其妻独抱儿而泣。姑②怒曰:“何其不祥也!”妇日:“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

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国也,家贫国富,君敬民戴,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於。贪富务大,

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

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征见

矣。愿与少子俱脱。"姑怒,遂弃之。处期年,谷子之家果以盗③诛。唯其母老以兔,妇乃与少子归

养姑,终卒天年。君子谓答子妻能以义易利.虽违礼求去,终以全身复礼,可谓远识矣。

(选自《列女传・贤明传》有删改)

【注释】①陶:古邑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②姑:丈夫的母亲,婆婆。③盗: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

下面是文言文学习活动的片段,请你结合文本,将对话补充完整。

黄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陶苔(da)子妻》,请大家联系平时所学各抒己见。

小文:文中“居五年”的“居”字和《周亚夫军细柳》中“居无何”的“居”字意思一样,都解释为

①。

小语:是的,文中“败亡之征见矣”中的“见''没有注释,但我们学过成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诗句”风

吹草低见牛羊”,知道"见”是②的意思。

小文:我有一个问题,“坐而须死耳”中的“须”字是什么意思呢?小语:我认为“须''是“必须、一定'’的意

思。

小英:我不赞同,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我觉得“须''是③的意思。小语:哦?让我查下字典……

果真有这个义项。

小文:你这么一说,我想起了《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的“须”也是这个意思。

黄老师:很好!再来考考大家,《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然”字有这些义项:A.这样;B.竟然;

C....的样子;D.但是。那么,文中“今夫子不然”的“然”的意思应该选哪项呢?

小英:我知道,应该选④O

黄老师:对的。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运用课内迁移、参考成语或诗句、语境推

测、查阅词典等多种方法解读词义。

黄老师:文中“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这句话没有停顿,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断句?

小文:我来试试,可以根据句意断三处:⑤。

小英:我还有个句子不理解,你们能帮我把“唯其母老以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年”翻译成现代汉

语吗?

小文:没问题,我这样翻译:⑥_________O

黄老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下面,请大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陶苔子妻是怎样的女性。

小语:⑦。

【答案】经过同‘'现",显现,显露等,等到A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

积殃只有他的母亲因年老得以免除惩罚,苔子的妻子于是和小(年幼的)儿子一起回家赡养婆婆,最

后让她过完应有的寿数(或年老而死,享尽天年,寿终正寝)。

文中陶苔子妻多次劝丈夫为官不要损公肥私;丈夫富贵返家,“宗人击牛而贺之”,她却抱儿而泣;她了

解丈夫"能薄”、"无功”、”君不敬,民不戴”却官大、富有,于是预见到这是家族衰败没落的征兆;为了保

全自己和年幼的儿子,她主动离家;丈夫被惩处后,她不计前嫌回家赡养婆婆。从这些内容可见陶苔子

妻是一个深明大义、有远见卓识、不慕荣利、孝敬长辈的女性。

【详解】(I)根据“文中'居五年'的'居'字和《周亚夫军细柳》中‘居无何'的'居'字意思一样”,"居无何''的

意思是: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2)根据“文中,败亡之征见矣'中的,见有注释,但我们学过成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诗句'风吹草

低见牛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是: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这里的“见''都

是''同'现',显现,显露''的意思。

(3)根据“你这么一说,我想起了《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的,须’也是这个意思“,"须晴日'’的意思是:等

到天晴的时候。须:等到。

(4)“今夫子不然,,的意思是:现在苔子不是这样,然:这样。故选A。

(5)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了解

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他才能浅薄而官大,这是遭害,没有功绩而家暴富,这是积祸殃。

因此,“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可划分为: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

是谓积殃。

(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

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唯,只有;其,他的;乃,于是;少子,小儿子;归,回家;姑,丈夫的母亲,婆婆。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苔子治理陶邑三年,名声并不好,但家财却

比原来多了很多。他妻子多次告劝他不要敛财,他却不听,可以看出陶苔子的妻子深明大义;根据“居五

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而泣”,在苔子拉着上百辆装满财物的车子回家,宗族

的人们杀牛庆贺时,他的妻子却抱着孩子哭泣,“夫子能薄而官大”“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

不戴,败亡之征见矣”,她知道丈夫没有才能却能当大官,君主不敬重他,百姓不爱戴他,却家富,预见

了家族败亡的征兆,说明她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愿与少子俱脱”,为了保全自己和小儿子,主动离

家,可见陶苔子的妻子是一个不贪求富贵的人;但当她知道苔子被惩处之后,“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

天年“,与小儿子一起回家赡养婆婆,可见陶苔子的妻子是一个孝顺的人。

【点晴】译文

苔子治理陶邑三年,名声并不好,但家财却三年富了三倍。他妻子多次告劝,不听。过五年,退休回

家,有上百辆装满财物的车子随后。宗族的人们杀牛庆贺,他妻子却抱着孩子哭泣。婆婆生气说:“这多

不吉利!”答子妻说:“他才能浅薄而官大,这是糟害:没有功绩而家暴富,这是积祸殃。从前,楚国一个

叫子文的令尹(官),使国家得到安治,自家穷而国家富有,国王敬他、百姓爱他,因此,幸福延及子

孙,大名留在后人的心中。现在,苔子不是这样,贪求大富,不顾后害。我听说过南山有黑豹,雾雨中

七11不下山觅食,为什么呢?是因为自己爱惜斑斓的皮毛,所以藏身远离雨害。只有猪狗不择食,为了

自己长膘,坐着等死而已。今苔子治理陶邑,家富国贫,君主不敬重他,百姓不爱戴他,败亡的征候已

经显现了。希望我和年幼的小儿子都能脱离灾祸。”婆婆怒,不再理她。过一年,苔子的家果然因为不正

当的手段营私而被惩处,只有他的母亲因年老得以免除惩罚,苔子的妻子于是和小儿子一起回家赡养婆

婆,最后让她过完应有的寿数。有见识的人说苔子妻能以义换利,离开丈夫虽违封建礼法,但能保全自

身可以有机会赡养婆婆,可谓有远见了。

二、对比阅读

(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

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

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

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

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一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g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11.请为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选项。

加点词词义选项选择

子瞻迁.王齐安A.达于汉阴B.行者休于树C.泻出于两峰之间者(1)___

酌水质饮之A.人不知而不愠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中峨冠而多髯者(2)_____

为之怅然移日A.教然后知困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不以为然(3)_____

逍遥泉石N上A.何陋之有B.无丝竹之乱耳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_____

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14.甲乙两文中“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答案】11.ABBC12.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

腐。13.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14.同:都有虽遭贬谪,却能随遇而安(安然自适)

之乐;都有寄情山水之乐。

异:“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子胞之乐”是自得其乐(以“适意”为乐)。

【分析】1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理解.

于:至I。AJlJ;B.在;C.从:故选A。

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A.表转折;B.表承接;C.表并列;故选B。

然:……的样子。A.这样;B.……的样子;C.正确;故选B。

之:的。A.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的;故选C。

12.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就好像是喝酒吃饭,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

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样都变成了腐臭的东西”可断句为: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

腐。

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此:这。所以:……的原因。于是:在这”的翻译要准确。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从甲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欧阳修

虽被贬,但他随遇而安,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

从乙文“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

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可知,子瞻也被贬,也随遇而安,寄情于山水之中,他自己

游山玩水,在山水这中寻找“适意”之乐;

故此可分析二人之乐的异与同:同是被贬,同是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不同的是一个与民同乐,一个自

得其乐。

【点睛】译文:

甲: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

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

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

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乙:子瞻被贬到齐安(今湖北黄冈)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

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

一天就闷闷不乐了。到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

捡着山中的落果,喝着溪水,看到他都把他当做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

最开心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常常感到吃惊,又

自我解嘲。就好像是喝酒吃饭,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而吃下去后,那些

食物同样都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知道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东西不该吃呢?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

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

(2022•浙江台州•九年级专题练习)【甲】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箧中,读而心慕焉、修天资

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

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修失之死,

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乙】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

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奉,水决不能百城。''驱使复入,轼承武卫营,呼卒长,

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区不避涂潦③,吾侪©小人,当效命。”遂率

其徒畚镭⑤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⑥,轼庐于其上过家

不久使官吏分堵⑦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嶷然(yi):人品超群。②机阱:陷阱。③涂潦:洪水。④吾侪(chAi):我们。⑤锚(cha):

锹。⑥版:筑墙用的夹板。⑦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堵。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I)”印,嶷然有声(2)常夜理治官书

(3)吾在旱,水决不能百城(4)轼通武卫营

16.请用“产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轼庐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反守卒全其城。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

18.参考词典注释,谈谈“犹”在下列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1)夫常求其生,州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太守纱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古代汉语词典》“犹”的义项:①同,相同。②如同,好像。③还,仍。④宜,应。⑤尚

且。⑥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

19.欧阳修、苏轼两人各自有着怎样的为官之道?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5.成年后点蜡烛,挑灯这,这里到……地方16.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

分堵以守/卒全其城。17.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老百姓也会跟着逃跑,那我还和谁来守城

呢?18.(1)③(2)⑤19.欧阳修为官,深受其父影响,勤政敬业,谨慎刑狱;能以百姓为念,尊

重百姓生命、有着儒家的“仁爱”思想。苏轼为官,以身作则,洪水来时他"不避涂潦同时"畚锚以出,

筑东南长堤'’表现出善于指挥、足智多谋,能够采用了恰当的抗击洪水的方法手段;而“过家不入”体现了

公而忘私、心系百姓的为官之道。

【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句意:成年以后,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及冠:成年后。

(2)句意:经常在夜里挑灯处理文书。烛:名词作动词,点蜡烛,挑灯。

(3)句意:只要我在此,水就绝不会冲了城。是:这。

(4)句意: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诣:至h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停顿。单个句子,遵循着语音停顿、语法停顿;多个句子组合,句与句间要停

顿。依据句意“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城”知,这

是三个句子的组合,可停顿为: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7.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

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重点词语有:“出”,

出城;“走”,跑、逃跑;“守”,守城。另外,翻译时也要把反问句式体现出来。

18.(1)根据句意“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

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知,选③。

(2)根据句意“太守世目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知,选⑤。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

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甲文中,从“修闻而服之终身'’知,欧阳修做官效仿其父为官之道,终生照做不忘。从“死狱也,我求其生

不得尔“知其父有着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天下苍生为念,尊重百姓生命:从“则死者与我皆无恨“知其父勤

政敬业;从“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表现其父面对刑狱,小心翼翼的态度。

乙文中,从“吾在是,水决不能百城”知,苏轼为官勇于担当,以身作则的品质;从“驱使复入”及到武卫军

召令卒长“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知,他善于指挥、足智多谋;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

入”知,苏轼为官公而忘私、亲民爱民。

【参考译文】【甲】欧阳修幼年时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成年以后,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在一个

废书籍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留下地书稿,读后对韩愈十分仰慕。他性格刚强,见义勇为,虽有弓弩陷坑在

前,将一触即发,而他也会奋不顾身。因而前后几次被放逐流离,但志气还是如常不衰。

欧阳修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曾经给他说:“你的父亲做官的时候,经常在夜里挑灯处理文书,多次停下

来叹息。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我想为他找一条活下来的理由却找不到。‘我说‘活

下来的理由,也可以找吗?‘他说:‘为他找一条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没

有遗憾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

寻找处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呀。“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

照做不忘。

【乙】苏轼移任徐州,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

狭窄,阻滞了泄洪,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池,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

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老百姓也会跟着逃跑,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此,水就绝

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

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

命于您的时候了。”于是拿着梃,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

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长堤造成,水涨到长堤下,没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然而雨日夜不停

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

地方,最终保全了城。

(2022•浙江•名校模拟)玉海楼藏书记(节选)

[清]孙衣言

玉海云者,言其为世宝贵,而又无所不备也。予家自先大父资政府君,隐居种学,好聚图籍,儿时见先

世旧藏,多前朝善本®,丹黄殆遍②,经乱无复存者。予初官翰林,稍益购书,以禄薄不能尽如所欲。

次儿诒让亦颇知好书,乃令迄意购求。十余年间,致书约八九万卷。虽视深宁③所见,未能十之四五,然

颇自谓富矣。旧居褊隘,苦不能容。今年春,为次儿卜筑④河上,乃于金带桥北别建大楼,南北相向各五

楹久专为藏书读书之所,尽徙旧藏。因取深宁叟所以名书者,以名斯楼。

复取古人读书之法,及我今日藏书之意,具为条约,揭之堂壁。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

志,而能无谬我约,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

短歌赠汪孟慈员外

[清]孙衣言

藏书十万卷,不能疗朝饥。

仕宦二十年,妻孥犹铺糜⑥。

日种梅花夜读史,世间贤者宁有此。

汪侯汪侯勿复愁,荣华富贵东流水。

【注释】①善本:指流传稀少、研究价值高的古籍。②丹黄殆遍:各种书籍几乎都有。③深宁:指王应

麟(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曾编撰类书《玉海》。④卜筑:择地建筑住宅。⑤楹:

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⑥铺糜:吃粥。

20.小瓯想知道藏书楼为什么起名为“玉海楼”,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原因。

21.玉海楼大门左右嵌有郭沫若手书对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这是为了歌颂孙衣言泽被乡里的功

绩,正如《玉海楼藏书记》中“”一句,也传达出温州人、的精神。

22.“朴学大师”孙诒让曾在玉海楼治学甲骨文,小瓯由此对字源产生了兴趣,请你一起完成以下探究。

字形造字本源字义推测例句字义

《玉海楼臧书记》:好聚图(3)

三人并立为形,取为人的聚集;村

声。落

《愚公移山》:聚室而谋集合

《庄子•北冥有鱼》:鹏之徙于南冥也迁徙

行走、移

徙(1)___

(4)

《玉海楼藏书记》:尽徙旧藏

成语:固执己见顽固

四周重围的样《周亚夫军细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一定

固(2)___

固子

《玉海楼藏书记》: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5)

(6)通过以上表格,小瓯发现学习文言文字词,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3.游览玉海楼时,小瓯看到孙家先祖留下的《家训随笔》。请结合《玉海楼藏书记》《短歌赠汪孟慈员

外》和以下信息材料(配图中的字影不需阅读),说说孙家是如何做到诗书传家的?

诗书传家

人物成就

孙祖祖

九岁能属文,建有“诒善堂”藏书楼。

锋父SiS.-

i

孙希父h<1÷∣Λβ⅛,⅛∣

弱冠时读书郡城,交友名士。4丹÷i⅛⅛J

曾亲上百M↑)L

I箱引

孙衣本讲学于瑞安“诒善”祠塾,造就人才甚个,、

严,

言人众。

1孙银鸣《家训

孙锵兄学优则仕,仕后则学以致用,一生桃李随笔》

鸣患满天下。

孙诒儿“朴学大师”,郭沫若称他是“启后承

让子前一巨儒”。

家训:传统社会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记录和反映了中国

固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答案】20.孙衣言取用了王应麟编撰类书《玉海》的典故,给自己的藏书楼起名;而“玉海”二字的本

义,玉指“世间宝贵之物”,海指“无所不具备“;孙衣言希望藏书楼未来能广纳善本。21.“乡里后

生,……,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或"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兼济天下无私奉

献22.路口旁,双脚一前一后城郭坚固收集搬走本来通过探求汉字造字本源的方

法,推测汉字本义;再代入文本具体情境中,推测字义。23.孙家历代广泛收罗书籍,造瀛书楼,给

子孙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给子孙树立了珍爱书籍、热爱读书的榜样;孙家注重品格修养,孙衣言

宁静治学,安贫乐道,为官清廉,虽为官二十载,却依旧清贫;孙家历代祖先重视教育的理念代代相

传,从而令孙家人才辈出;诗书遗风帮助孙家后世子孙树立远大理想,并使他们努力向上,成就非凡。

【解析】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玉海云者,言其为世宝贵,而又无所不备也”“儿

时见先世旧藏,多前朝善本,丹黄殆遍”“专为藏书读书之所,尽徙旧藏“,可知,其取名“玉海楼”,因为

"玉''指"世间宝贵之物”,“海”指“无所不具备“,并希望藏书楼未来能广纳善本。

2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文中“乡里后生,……,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

为一家之储也”都是赞颂孙衣言兼济天下、无私奉献的品行和造福乡里的功绩。

2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与探究。

①根据"徙''字的字形,和“聚”“固”的范例,我们可以看出“徙”字造字的本源是:路口旁,双脚一前一后;

②根据“固”的字形像盾牌,以及造字本源,我们可以推断出“固”字的字义是:城郭坚固;

③句意为:喜欢收藏图书典籍。聚:收集;

④句意为:把所有的书籍都搬来收藏在这里。徙:搬走;

⑤句意为:我本来就不想成为一家的储藏。固:本来;

⑥根据“聚''字的字形、造字本源、字义推测,结合例句可以推测字义,根据“徙”“固”的造字本源的方法,

可以推测汉字本义;再代入文本具体情境中,可以推测字义,反之亦然。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和题干中材料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由文中“予家自先大父资政府君,隐居种学,好聚

图籍,儿时见先世旧藏,多前朝善本,丹黄殆遍”“予初官翰林,稍益购书,以禄薄不能尽如所欲”“次儿诒

让亦颇知好书,乃令恣意购求”“为次儿卜筑河上,乃于金带桥北别建大楼,南北相向各五楹。专为藏书读

书之所,尽徙旧藏”的语句和表中孙家各代人的成就,可知孙家历代广泛收罗书籍,造臧书楼,给子孙创

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给子孙树立了珍爱书籍、热爱读书的榜样;根据“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

之志,而能无谬我约,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和表中“家训:传统社

会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固有的传统美德和

民族精神”“讲学于瑞安'诒善’祠塾,造就人才甚众“可知孙家注重品格修养,孙衣言宁静治学,安贫乐

道,为官清廉,虽为官二十载,却依旧清贫;孙家历代祖先重视教育的理念代代相传,从而令孙家人才

辈出;根据表中郭沫若对孙诒让的评价,可见,诗书遗风帮助孙家后世子孙树立了远大理想,成就非

凡。

【点睛】译文:

甲文:称为“玉海”的,是说它是世间的珍宝,而且又没有不具备的。我家从做过官已去世的爷爷开始,隐

居下来培养学识,喜欢收藏图书典籍,小时候见到祖先收藏的前人的书籍,大多前朝流传稀少、研究价

值高的前朝古籍,各种书籍几乎都有。由于经过乱已不复存在。我开始官居翰林,渐渐购买书籍,因为

俸禄少不能尽情地购买。

二儿子诒让也非常知道喜欢书籍,于是让它任意地购买。十多年间,以致购买的书大约由八九万卷。即

使看看王应麟见到的书,也不能达到十分之四五,自认为藏书丰富了。住的旧房子狭小,苦于不能放

下。今年的春天,给二儿子在河岸上择地建筑住宅,于是就在金带桥北面另建造了一座高大的楼,南北

相对各五间房。专门作为收藏书籍和读书的地方,把所有的书籍都搬来收藏在这里。于是选取了王应麟

所著《玉海》一书的名字,来命名这座楼。

又选取了古人读书的方法,以及我今日收藏书的目的,制定了规则,张贴在正房的墙壁上。乡里的晚

辈,有读书的才能,读书的志向,而且能够不违背我制定的规则的,都可以来到我的房中,读我的书。

全天下的宝贝,我本来就不想成为一家的储臧。

《短歌赠汪孟慈员外》:收藏十万卷书,也不能解除早晨空腹时感到的饥饿。做官二十年,妻子和儿女还

只能吃粥。白天种植梅花夜里阅读史书,人世间竟有这样的贤人。汪氏的始祖不用再发愁,荣华富贵就

像东去的流水。

(2022•浙江・名校模拟)黄鹤楼自古享有“天下第一楼”之称,阅读下面有关“黄鹤楼”的诗文,完成下面小

题。

黄鹤楼记

唐•阎伯理

州城西南里,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

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能梃®,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闲霞敞;坐虢

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呼之最也。何必漱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尽

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

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日:“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

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②,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释】①激提(Idngzong):高耸的样子。②大荒落:《尔雅》纪年,太岁运行到地支“己”的方位。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镇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爵②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①1927年春,大革命处于低潮。"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击,找到出路。②酹(ɪði):把酒洒在地

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2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州城西南隅成语迁移法:向隅而泣①______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课内贯通法: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

字典查询法:1.众。2.百姓,平民。3」日时指

发号而康政其凝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4.差不多。5.副③______

词,表示可能或期望。

乃喝然日语境猜测法④______

25.请用“产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眼断Z处。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27.同是写“楼记”,有人认为《岳阳楼记》比《黄鹤楼记》技高一筹,格局更大,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

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28.崔歌登上黄鹤楼,想到了“空余黄鹤楼”,望见了“烟波”毛泽东登上黄鹤楼,望见了“烟雨”,想到了

“剩有游人处”,两人登楼的所见所想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两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分

析两首诗各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24.①角落②美好的③众④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