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_第1页
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_第2页
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_第3页
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_第4页
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可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由于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传承及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重视起来。因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与不同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且可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教师进行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方法,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打下坚实基础。一、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意义(一)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我国历史悠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有着积极意义。美术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内容,例如清明上河图、陶瓷制作等,这些都是前人的作品,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隶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1]教师将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也可以对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流传至今的优秀画作,并对其进行介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可以对传统文化的魅力及价值进行感知,还可以在拓宽自身视野的同时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拿起移动设备,学生就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处于发展之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害,形成错误认知。[2]而通过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三)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保障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与义务,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使教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及发扬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对传统文化的魅力及价值进行感知,并对其产生兴趣,在课后利用业余时间对其进行了解、学习,继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发扬。[3]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到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保障。(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传统文化中的美术元素较多,将其引入美术教学中,可使学生对这些美术元素产生深刻认知,并在后续创作中灵活运用,[4]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对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为学生展示刺桐梦华图,学生可在观赏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美术元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学生就会灵活运用相关元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品会更加生动形象,绘画创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二、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策略(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艺术源于生活,传统文化也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时,教师需要以生活实际为基础。长时间的实践发现,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与生活的联系,并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学习及研究,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加深刻的感知。[5]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对本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感知及体验。例如在教学《家乡的桥和塔》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部分知识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做到历史、艺术、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搜集家乡的一些桥和塔的图片及视频,然后将其制作为PPT课件。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将PPT课件中的这些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很多学生会想起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桥和塔,并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氛围会变得异常活跃。之后,教师可以对一些画法进行教授,并可以引入有关于桥和塔的一些传统文化,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等。中国的造桥历史十分悠久,亦涌现出无数传世之作,为世界惊叹。在漫长的桥梁演变史中,无数中国人奉献出了智慧与汗水,挥洒着鲜血与热泪,桥梁在湍急的水流上架起,中国也在世界的目光中屹立。谈及古代的造桥历史,首先要说的就是我国著名古桥“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为隋代开皇大业年间李春创建,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杰作,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并以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入选世界纪录协会。700多年以后,欧洲国家才得以建成与赵州桥相类似的石拱桥,可见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多么伟大。在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了解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对家乡的桥和塔进行参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将历史、艺术、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感知。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看到的景观,创作一幅有关于家乡的桥和塔的作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考虑到了传统文化、美术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且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不仅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得到充分提升。(二)制作民间工艺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民间工艺美术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之一。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本地的民间工艺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知及体验,并鼓励学生进行制作,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及发扬者。在教学民间玩具时,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民间玩具进行介绍。例如风筝,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为一种人民喜爱的活动。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清代《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传甚广。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旋转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是中国古代一个很精妙的小发明。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由于这些内容学生都没有见过,所以忽然在课堂教学中看到后会产生一定的好奇,想要知道这些玩具和现在玩的玩具有什么不一样。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制作民间玩具这一环节,对相关技巧进行教授。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价值,可以对美术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着引导位置,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引入相关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也可以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做到传统文化与绘画技能的有机结合绘画技能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与学生的创作能力密切相关。很多教师认为,绘画技能与传统文化没什么联系,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结合的时候将其忽略了。但其实,美术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绘画技能也是如此。例如在教学《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时,教师就可以融入一些陶瓷的制作工艺,在使学生掌握陶瓷制作方法的同时感受前人有多么的聪明,并对陶瓷作品的美进行感知,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但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感知,教师需要做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活动,落实因材施教。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呈现古代的陶瓷作品,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使学生对陶瓷的美进行初步感知。在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一定兴趣后,教师可以提出你知道有关于陶瓷的哪些知识的问题,由学生自由阐述。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陶瓷加深了解,也可对其制作产生较大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开展陶瓷制作活动,并在制作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陶瓷的制作方法,即:(1)取一块过量的泥料,用双手天然捏紧、转变,使其成圆棒状;(2)将圆泥棒横放在任务台上,用手指平均地搓动,边滚边搓,左右手指走动,从粗到细;(3)天然、平缓地搓泥条,依据需求搓成粗细一致、大小平均的泥条;(4)将泥条放在转盘上做一个底部,然后将泥条边转边接边压紧,边转边转盘,依次加高,最终做成需求的造型;(5)每添加一层需求,表里要压平、压密、压匀以免枯燥时开裂;(6)可用泥拍、手拍和手拉转变调整造型,也可保存泥条盘筑的原始手迹结果。在学生对陶瓷的制作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相应材料利用起来进行制作。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对陶瓷的魅力进行感知,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美术技能。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绘画技能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并带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四)基于传统文化开展相应美术活动传统文化的引入可以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各项活动,在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及价值。所以,教师不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展相应的美术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巧巧手》时,教师可以开展刺绣活动,通过讲解某一传统刺绣的历史、纹样及技法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知及体验,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徽派织绣最具有特色的是挑花绣法,这是一种装饰性极强的刺绣工艺,也称“挑织”“十字花绣”“十字挑花”,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线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相传徽派挑花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一度在望江、芜湖、合肥等皖江流域以及徽州地区广为流传,也是徽绣中的主要技法和一大特色。在时光的淘洗中,芜湖、合肥的挑花技艺几乎失传,唯独望江挑花保存较好,并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代表性名录。在学生对徽派织绣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呈现一些优秀的徽派织绣作品,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发下去,引导学生制作刺绣作品。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价值,可以提高自身的美术技能及艺术修养,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及发扬者。由此可见,通过基于传统文化开展美术活动,可以增强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实现知识教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学美术教学在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一定优势,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可基于此对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教师可以将这种方法充分利用起来,做到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2023-09-0613:53☉俞菲\t"/page/2023/0906/_blank"小学生订阅

2023年13期

收藏\o"分享到微博"\o"分享到微信"\o"分享到QQ"\o"分享到QQ空间"关键词:\t"/page/2023/0906/_blank"科教\t"/page/2023/0906/_blank"灯泡\t"/page/2023/0906/_blank"理念☉俞菲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手法,在科学课堂中融汇STEM教育理念,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塑造丰富、高效的科学课堂,实现教学实践的重组。基于STEM这一综合性强、实践度高、跨学科的教育理念,本文将就如何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效能提出相应策略,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和问题探究解决能力。一、创设生动化场景,让学生融入课堂(一)通过有效提问,设立情景,引导学生融入课堂STEM教育理念作为综合性的融合理念,是包含问题情境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进行教育实践时,要通过策略性的提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层层投入到问题情境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拥有真切感受,体验到科学学习和实践带来的成就感和多种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实践活动能力,让其更有主动性地投入到课堂之中,使整个课堂达到最大化、最高质教学效能。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跨现象的联动。例如在学习科教版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时,本来的实验是三张纸上面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才能看到物体,还有就是纸管的弯曲度会影响观察结果。这些现象来佐证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观点,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亲自见证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通过什么办法可以看到光的传播路线”来让学生思考,最终得出在粉尘多的环境可以看到光传播路线的结论。之后,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把原来学习过的溶解概念引入,如果把可溶解的颗粒变成颗粒,那么当光穿过这些颗粒的时候,还能不能看到直线的光呢,之后就交给学生进行推理、论证、实验、检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充学生的知识版图。(二)教学策略灵活化,注重情景化教学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本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科学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建立起一个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和投入科学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开展科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的天气》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各位同学请看,我们今天天气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看天气预报时,都看到有哪些天气呢?”“你最喜欢哪种天气呢?”“你最喜欢在什么样的天气做什么事情呢?”这些问题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轻松地进入课堂思考。之后,再拿出天气符号的图卡,让学生看看知道哪些,并分析符号设计的来源。接着,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了什么好处和坏处。在学生思考的同时,再从云层、降雨、气温、风这些方面来阐释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天气现象,对天气符号有所认知。这样就比照本宣科的教学更能达到教学目标,得到更佳的教学效果。[1](三)把握学生心理,引导学生论述STEM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提问的积极性,培养其善于解决问题的热情,具备相应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准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鼓励学生表达看法,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和综述能力。例如在学习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对食用油、纯净水进行外观观察,从两者的形态、性能、应用场景进行阐述。学生一般会从两者颜色、用途来说。在学生对其有基本的认知后,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两者的区别,如水是自然水质,主要是由自然环境处理;食用油则是人工从原材料中进行榨取提炼而来。在学习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空气成分进行测定,让学生简述空气成分,再探讨空气存在的意义和大气层的功能。在学生回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常规答案后,告诉学生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则是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等等。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表达推测并进行概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同时感受到科学的强大。二、开展多元化教学,提升课堂高效能(一)创新多元教学,提升教学质量STEM教育理念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横向关联,如果缺乏各学科知识的融合,疏于学科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探究构建知识体系的进程就只能局限在纸上谈兵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对课堂进行优化和升级,让教学变得更加具有高效性、实效性。教师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时,更要注重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并得到全方面的培养和提高。例如在学习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时,首先在课堂导入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给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小灯泡的图片导入到课堂之中;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灯泡是否好看明亮,让他们知道好看是因为点亮起到的效果,他们是否想知道灯泡为什么会亮。这样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并配备灯泡实验的材料,让他们看清组成灯泡的零件是什么,注意力集中到为什么一些小零件能够亮光。之后,教师向学生剖析小灯泡的结构,并请学生拿起彩笔将灯泡的样子和内部的组成结构画出来或是绘制自己心中最美丽的小灯泡。待学生知识掌握较好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灯泡演示实验,进而实现学生多方面全方位技能的锻炼和提高。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各自展现掌握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互补,也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有课堂参与感和融入感。(二)运用直观有效表达方式,帮助学生认知科学问题STEM教育要求运用数学、技术、设计等手段进行学习和整合并解决实际科学问题,这能让学生在发展融合其他学科能力的同时,为科学学习提供助力。例如在学习科教版三年级上册《哪种材料硬》这一课时,课本中是用木片、卡纸、铁钉和塑料尺互相刻画然后比较划痕,之后根据实验结果来比较物体软硬程度,然后填写数学统计表。在开展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运用STEM教育理念来重新进行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拥有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真切感受实验结果。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在学生完成实验后上台汇报结果,让大家对各种物体的硬度进行排序。而在阐释这样排序的理由感觉困难时,共同设计制作更一目了然的数学统计表格,让大家再次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并能够以更加有条理的方式来表达。这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有效丰富和扩充,也是学科间的有机整合,在提升科学实践活动开展效果的同时还发掘了学生其他学科的应用能力,对学习知识进行了有深度有层次的挖掘。运用直观式的教学表达方式,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将STEM教育理念作为融合其他学科知识技能的桥梁,让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科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三)融入STEM教育理念活动,改变课堂结构因为STEM教育理念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科学课从理论知识的侧重开始倾向于实践能力与知识探究并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因此,在教学活动要注意保证知识探究的系统性,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保持递进的知识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时,教材中是以乌鸦喝水的故事进行导课的,让学生自主思考在瓶子里面装入一些水之后,使用几根吸管以及一块橡皮,能不能在不倾斜瓶子的前提下,利用空气将水从瓶子里压出来。在得到结果后,再用下一个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就是在一个杯子的杯底放入一团卫生纸,然后把杯子竖着放进水里,提问学生这时这团卫生纸是否会被水打湿,以及为什么。在STEM教育理念下,应该基于此加入实践环节,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在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课堂后,对学生强化空间等关键词的概念,然后完成杯子卫生纸实验。这时进行思维延伸,试问这时在杯底打上一个洞结果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现象发生,让学生更进一步来进行猜测推断,通过思考和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和设计完成用空气挤走水的实验的构想。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主动性为基准,让科学研究不再严肃枯燥,实验完成率很高,让科学探究更具有效能保障,达到融合的良好效果。三、加强自主化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一)完成作品制作,提升科学热爱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思考、勤动手的时期,如果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实践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就会较低。基于STEM教育理念,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还需通过实践活动提高科学活动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章节时,则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设计制作小赛车》的教学实践活动,找准契合学生兴趣这一点,并在STEM教育理念的全程指引下完成小赛车的整个设计制作进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运动和力的奥妙,体验科学的奇妙之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材料准备,熟悉需要用到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