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上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学科共20道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A.黄河流域的发展B.阶级分化的特点C.禅让制度的盛行D.原始农耕的出现2.1959年被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由北部的宫殿区、南部的手工业作坊区构成,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印证了A.夏王朝的存在B.炎黄传说的真实性C.禅让制的推行D.殷商王朝的兴衰3.周王朝对青铜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guǐ)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下等级森严B.铁器的逐步推广C.分封制在逐步瓦解D.由游牧转入农耕4.从下图中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秦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大起义B.陈胜吴广的起义方向是自西向东C.陈胜吴广的起义是第一次农民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控制了大泽乡地区5.“太子年幼继位,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除掉外戚,又演变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A.是佛教产生的重要背景B.是道教产生的重要背景C.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瓦解D.是郡县制的弊端造成的

6.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求得圆周率为3.1416,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主要反映了A.古代科技的颠覆与创新B.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C.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7.“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A.南北交通的发展B.经济和文化的交流C.经济重心的南移D.西汉大一统的局面8.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C.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D.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9.《杜诗详注》卷十记载:“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里描述的农业工具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秧马10.下列关于下图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B.两人和亲标志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C.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D.图中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相关11.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C.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12.“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译文:唐朝所谓的羁縻州,往往在这些地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现象出现在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13.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C.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D.集中皇帝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

14.1488年版的《吴江县志》载:在苏州正南的农村,如果有人离家100里以外经商,让家人居家从事耕作,且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没有信义的人。而在1548年的改版县志编成时,这段文字则被删除。这种变化能够反映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商业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C.长途贩运得到官府保护D.经商谋生已成为社会共识15.下表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品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备注玉米16世纪明后期引进,清初普及番薯16世纪自菲律宾传入中国马铃薯17世纪清初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16.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廷璋在奏折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他的奏折说明了A.清朝的官僚体制日益腐败B.文字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颇多D.西方殖民势力已开始侵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0分,18、19、20题各14分,共52分)17.阅读以下示意图,以“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论点,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10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示意图18.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函谷关是皇帝住宅),河洛王里(黄河洛水是帝王故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材料三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1)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摘编自武安隆《历史教学——浅论大化改新》

(1)材料一中“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映了卫鞅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为实践这一主张,他在秦国推行的哪一措施对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到了决定作用?(2分)(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2分)依据材料二概括其迁都的目的。(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大化改新后日本确立了怎样的土地制度。(2分)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社会进程有何共同影响?(2分)19.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三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的建立者是谁?(2分)“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对西北地区的治理为例,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各举一例)(4分)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2分)2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材料二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材料三宋元时期,在造纸术发展的基础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出书速度,推进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器的使用,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改变了作战思维与交战方式,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