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29-152-2010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_第1页
DB-T29-152-2010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_第2页
DB-T29-152-2010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_第3页
DB-T29-152-2010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_第4页
DB-T29-152-2010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DB2010-11-01发布2011-01-01实施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发布为了统一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推进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源共享和数字城市建设,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和天津市测绘院等单位按照我委《关于下达2010年度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二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建科教[2010]553号)的要求,对《天津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DB/T29-150-2005)及《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程》(DB/T29-152-2005)进行了全面修订,并更名为《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经我委组织专家审定,现批准《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DB/T29-152-2010)为我市地方工程建设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在我市实施,原《天津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DB/T29-150-2005)及《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程》(DB/T29-152-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执行本规程,实施过程中如有不明之处及修改意见请及时反馈给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和天津本规程由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和天津市测绘院本规程由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负责征订和发行,任何单根据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下达2010年度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二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建科教[2010]533号)文件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天津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DB/29-150-2005和《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程》DB/T29-152-2005进行整合修订。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要求;5.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与维护;6.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7.地下管线信息数据标本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1.增加第九章《地下管线数据整理与动态更新》;2.第四章中增加了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要求;3.第七章中对地下管线数据库结构进行了修改完善,并扩充了地下管线附属物及编码;4.完善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相关本规程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和天津市测绘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将意见函寄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天津市测绘院李伟 2 44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5 5 5 6 6 75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与维护 9 9 9 附录A地下管线分类、图层和颜色 附录B地下管线要素分类编码 附录C地下管线附属物分类编码及符号图例 附录D地下管线探测安全保护规定 附录F地下管线探查记录 附录G地下管线探查质量检查 附录H管线点成果 2 4 5 5 5 6 6 7 9 9 9 8SamplingandExaminationofUndergroundPipelines 10DistributionandServiceofUndergroundPipelines 1.0.1为了统一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统一规范地下管线探查、测量、图件编绘、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的技术标准,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地下管线信息,推进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源共享和数字城市建设,适应天津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特1.0.2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类地下1.0.4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获取和建设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1在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库和网络的支持下,利用GIS技术实现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输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更新和输出的计算机管理各种不同用途的金属、非金属管道和电缆等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热力、工业管道、管包括各种管线及与其有关的附属设施、地物、地形和相关规划控制线的线路图,根据工程实施阶段分为现状管线图和竣描述地下管线空间位置及其属性信息的数据,包括地下管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等方面信息的数据,适用于描述呈二维、三维和多维分布的关于区域的现象。空间数据的特点是不仅具有实体本身的空间位置及形态信息,而且还有实体属性、时间和空间关系(如拓扑关系)地下管线探查过程中,为准确描述管线的走向特征和附属设施信息,在地下管线探查或调查工作中设立的测点,包括明2对已埋设的地下管线进行资料收集,并分类整理、调绘编制现况调绘图,为野外探测作业提供参考和确定地下管线属性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中,对管线和管线点目标体之间空33.0.1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是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和属性信息的采集、处理、建库、更新维护及应用服务全过程的3.0.3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步骤,应包括立项、需求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建设、系统开发、系统测3.0.4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在设备选型、数据3.0.5地下管线信息采集的任务是查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高程、走向、性质、规格、材质、建设时间和权属等信3.0.6现状地下管线探测和新建管线竣工测量时,应按本规程3.0.7地下管线探测单位应具备相应测绘资质,地下管线探测3.0.8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以下简称“天津地方坐标系”),高程系3.0.9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软硬件安全防护措施,应44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要求4.1.1系统建设是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和其他基础地理信4.1.2系统建设应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统一的分类和4.1.3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应能够进行灵活的数据交换,方便管4.1.4系统建设应符合应用需求,便4.1.6系统建立的同时应建立系统4.2.1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应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展性、4.2.3计算机网络必须进行网段的划分,存储涉密性质数据的4.2.4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应建立完善的4.2.5系统采用的局域网带宽,应满足系统数据传输及交换的4.2.6系统需要与互联网连接时,带宽应满足数据分发与服务4.2.7计算机硬件配置宜符合地下管线信息三维可视化显示的54.3.1可实现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三维数据的4.3.9应具备满足地下管线数据处理4.3.10应具备满足地下管线数据的网络拓扑查询和空间分析4.4.1系统应包括数据加工处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4.4.2系统在局域网内实现图形数据的快速浏览以及高级功能4.4.4系统建设中各子系统应用的数据应具有一4.4.5系统建设宜采用数据层、中间层、用户层的三层结构来4.4.6系统数据库应选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应具有海量数据6应包括图形的放大、缩小、全屏、漫游、图层控制、数据2应具备多种查询手段,可以按图幅号、管径等管3应能够迅速准确地查询定位指定管线要素785.1.1在系统运行中,不应因为软、硬件的维护和升级而影响5.1.2系统应具有抵抗雷击、脉冲电压和对灾难性事故的恢复5.1.3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计算机信5.1.5局域网与互联网必须实行物理隔离,确保局域网内涉密5.1.6操作系统应及时下载补丁,随时留意系统漏洞并进行5.1.7应建立操作系统用户、数据库用户及应用系统用户密码5.2.1数据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中,应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包5.2.2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对数据库用户实行严格的数据访问权5.2.3应用系统应建立专门的权限管理模块,提供功能模块权限的管理、用户访问情况的管理以及系统维护更新情况的95.2.4系统的数据应建立分级制度,分别赋予不同级别的用户5.3.1当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进行升级或变更时应备份安装软5.3.2管线数据宜做到每天进行差异备份,每星期进行增量备5.3.4系统备份存储介质可以选用光盘、硬盘或磁带,并做好5.4.1系统建成后,应对系统做全面的测试5.4.2应建立一套完整、有效、长106.1.1数据内容应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下管线数据,还11123应按规定对变化信息适时进行数据更新,保持数据6.2.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描述城市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结构物、设施空间及属性特征,包括地形要素数据及各类相关数据等。其中地形要素数据由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6.2.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通过数据的基本要求、几何精度、图形或影像质量、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和现势1DLG数据的基本比例尺为1∶500、1∶2000、1∶5000、2DLG数据所表达的城市地形要素应包括房屋、垣栅、工矿建(构)筑物、交通及附属设施、水系、境界、地貌、植被3DLG数据的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4DLG数据的图形表示应符合《1∶500、1∶1000、面规则格网点、特征点数据及边界线数据组成。对于不规则三角网点数据,应通过插值处理生成规则的格网点数据。对于表13征地面特征的关键部位应辅以特征点数据。同时,还应满足管像数据、地理定位信息和相应的元数据组成,除应符合本规程1DOM数据中地面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精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对同比例尺地形图上明显地物点平面2DOM影像应清晰易读、反差适中、色调均匀。拟地图经扫描、处理获得或由数字线划图(DLG)转换生成。DRG数据的比例尺应与DLG相对应。DRG数据除应符合本规程);6.2.7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应包括行政区划、道路、铁路、水划管理单元存储;属性数据应包括行政区划代码、名称、面积2道路的几何数据应包括道路中心线、边线数据、据等,并应由路段、弧段和交点的信息来描述;属性数据应包3以多边形特征表达的相关数据,几何数据4以线特征表达的相关数据,几何数据应连续,属性数据146.3.1地下管线数据应包括各类管线及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和7电信电缆的埋设方式、根数、总孔数、已用孔数;电力线的电缆条数、电压;燃气的压力级别以及重力管的流向等特156.4.1业务管理数据是地下管线信息业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6.4.2业务管理数据包括管线范围、内业审核结果、外业检查2要素的属性项及属性值应完整、正确;数据的分6.5.1相关规划数据是与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相关的规划数据,6.5.2规划编制数据包括规划控制线、详细规划数据、专项规6.5.3规划管理数据包括规划审批数据、放线数据、规划验收应正确无误;以线特征表达的相关数据,几何数据应连续,属性数据应正确无误,对于具有分区性质的线特征,应在属性数16XX+X+X+XX+X+X+XX+X位数字表示识别码,用于标识点、线、面。7.1.3应对管线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分类编码应保证管线要素7.2.1地下管线分为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热力、亚级类别(英文代码)+EXPTEXT;扯旗说明层名为cq,地形图7.2.3地下管线分类、亚级类别、图层应能按照实际需要进行 177.3.2分类编码中识别码用于识别管线的点与线,分别编为17.3.3当7位分类编码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进行扩充。扩充时,应区分线类和点类实体,先大类后亚类进行扩充,编码顺7.3.4管线要素分类编码用7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管线代码用7.3.5需要增加编码长度时,可在7位分类编码后加相应的后7.3.6管线勘测单位应查明管线的相关属性,不应增设不明管7.3.7管线要素分类编码见附录B,管线点附属物分类编码及7.4.1地下管线数据库基本结构包括管点表、管线表和工程信18表7.4.1-1管点表类型1RSAV10A14332X23Y248256782882972008-7-1RSAV101143219表7.4.1-2管线表类型1YSAV10103062YSAV102030838248258268278288298砼2008-7-13231343371020表7.4.1-3工程信息库文件结构表类型1234567893“数据类型”字段中现状管线填写“现状4隐蔽点的精度级别采用物探方式探测的填写“物探”,覆土前测量的填写“实测”;明显点的精度级别与前后隐蔽点5当管线井中的功能附属物中心偏离井盖中心30cm以上时,井盖的特征值为“井偏”,井盖的附属物名称为相应管线的检修井,同时在“偏心井位”字段中填写距离井盖中心最近6对于一井多盖的电力、电信等线类管线,应在井线中心虚拟一管线点,在井室范围线边界布设管线入井点,各井室范围线边界管线点与虚拟管线点相连。在数据库文件中该虚拟管线点的“备注”字段中填写“虚拟点”。井室范围线内21的井盖仍应实测,按井偏处理,井室的范围线应测量,作为地形地物处理,放入GXYZ层中;7厂、站及边长2m以上的箱(柜),可在其几何中心虚拟一管线点,各范围线边界管线点与虚拟管线点相连。在数据库文件中该虚拟管线点的“备注”字段中填写“虚拟点”。相8检修井的范围直径大于2m或长宽大于2m时,井室的范围线应测量,作为地形地物处理,放入GXYZ层中;1电力管线应测注电压值,并标注在管线表的“压力值”字段中,电压以千伏(kV)为单位,其中k为小写,V为大写,内容包括:0.22kV、0.38kV、10kV、35kV、110kV、220kV、4未穿缆线的电力、电信应在“管线使用状况”字段填写5电力、电信等线类直埋、套管管线不测注管径,6管径字段记录管线的断面尺寸。圆管管径(排水、燃气、给水、热力、工业管道等)直接填写管径值(如300),不加DN或,单位为毫米;管沟、管块的断面尺寸指外包络线尺),7电信的铜缆和光缆并行时,管线材料填写铜和光,以“\”符号分隔,如“铜\光”;并在电缆条数,光缆条数栏分8排水类非压力管线应填写流向。由起始点号号时在“流向”字段中填写“0”,由终止点号指向起始点22在“流向”字段中填写“1”。压力排水井不要求填写压力9本规程中,管线的埋深是指地面下的管线覆土深探测员或测量员时只填写一位主要作业人员姓名,人员姓名之7.5.1为保证管线数据顺利进入地下管线数据库,管线物探点7.5.3编号中的管线代号应用附表A中的相应管线代号,用2位汉语拼音字母标记;第三位勘测单位代号由管理部门统一分配1位英文字母表示;第四位精度级别包括物探(V)、实测7.5.4编号位数固定为11位,不足位数在最后一位数字之前补7.5.5编号在同一管线勘测单位的全部管线测量工程成果中必237.6.2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时应同步建立地下管线元数据,地7.6.3对地下管线元数据操作应包括输入、编辑与维护管理、7.6.4地下管线元数据建立、更新、维护过程中,应保证其准248.1.1地下管线信息采集应采用地下管线现状探测、管线竣工测量等手段,对各类管线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进行采集和8.1.3应查明各种管线的敷设状况、投影位置和埋深,管线投影中心标志点作为连测的管线点。同时应查明管线类别、材质、管径规格、载体性质、电压(压力)值、电缆条数、管块孔数、权属单位、附属设施等,并填写到表7.4.1-1和表8.1.4明显管线点是管线投影中心位置,在实隐蔽管线点应采用物探方法,利用仪器探测或通过打样洞方法8.1.5管线探测的基本程序包括:接受任务(或委托)、搜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检验、方法试验、编写技术设计书、实地探查、控制测量、管线点测量、管线图编绘、编写技术总结8.1.6使用的探测仪器设备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25管径≥50mm管径≥200mm方沟≥300mm×300mm1管线点的测绘精度: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mcs,不得大于±5cm(相对于邻近控制点),高程测量中误差mch,不得大(式中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单位为厘米,当h<100cm时,以100cm代入限差公式计算。)8.1.9成图比例尺可根据需要采用1∶500、1∶2000、268.1.10地下管线探查作业时应按照附录D地下管线探测安全保8.2.1勘测单位进行地下管线现状探测前,应到相关管理部门8.2.2相关管理部门按照查询范围对已有管线资料进行整理、按相关规定提供相应测区的地下管线资料,并注明管线现势性8.2.3现况调绘宜对已埋设的各种管线及控制资料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并将其相关属性转绘在现有的天津市1∶500或8.3.1管线的探查宜在查询的已有管线资料及现况调绘图的基8.3.2实地调查应对明显管线点作详细调查、记录和量测,填写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见附录F),同时确定用仪器探查的27管线材质管道流体性质管块孔数电缆条数附属设施权属单位建设日期管(沟块)外顶管(沟块)内底管径压力电压流向△△△△△△△△△△△△△△△△△△△△△△△△△△△△△△△△△△△△△△△△△△△△△△△△△△△△△△△△△△△△△△△△△△△△△△△△△△△△△△△△△△△8.3.4明显管线点(包括接线箱、变压箱、水闸、消防栓、人281金属管线物探方法根据地下金属管道和电缆的类型、材质、管径、埋深、出露情况以及地电环境等因素,通过方法试验来确定物探方法,宜选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电磁法,直流电2非金属管道的探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示踪电磁法,1被探查的地下管线与其周围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物性差2被探查的地下管线所产生的异常场有足够的强度5物探方法的选定,还应根据探查对象、探查任务叉点、分支点、转折点、变材点、变坡点、变径点、起止点、2在没有特征点的管线段上,应按图上间距不大于15cm设置管线点,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的管线段宜按图上间距不大3当管线弯曲时,管线点的设置应以能反映293标志面宜与地面取平,在点位附近用颜色4当管线点的实地位置不易寻找时,应实地栓点,并绘制5管线点的物探编号方法及规则应符合本规程7.5节的相8.3.10在管线点上应查明各种管线上的建(构)筑物和附属303131表8.3.10各种管线上的建(构)筑物和附属设施给水水源井、沉淀池、泵站、水塔、水直通点、出地点、井偏、变化给水检修井、给水阀门井、给水水表井、给水排气阀井、给水排污阀井、给水地上消防栓、给水地下消防栓、给水柔口井、给水水源井、给水水塔、给水水池、给水泵站、给水进水口、给水出水口、给水沉淀池、给水预留口、给水测流井、给水人孔井、给水流量计井、给水非普查区去向、给水变径点、给水变深点、给水变材点、给管顶、井底、排水(含雨水、污水、雨污合流)化粪池、净化池、泵站、暗沟地面出六通、转折点、直通点、变化排水检修井、排水出水口、排水进水口、排水出气井、排水预留口、排水化粪池、排水水封井、排水跌水井、排水非普查区去向、排水变径点、排水变深点、排水变材点、排水变埋点、污水处底、井底及地面电力配电站(箱)、高压线塔、杆、变电站转折点、起止点、直通点、三分支、四分支、五分支、六分电力变压器、电力检修井、电力上杆、电力预留口、电力开闭站、电力非普查区去向、电力变材点、电力变深点、电力变埋点、电力变径点、电力箱式站、电力室内站、电力低压控制箱、电力35kV变电站、电力110kV变电站、电力220kV变电管块顶、直埋缆顶、井底及局站、设备台、差转折点、直通点、三分支、四分支、五分支、六分支、起止电信人孔、电信手孔、电信接线箱、电信上杆、电信预留口、电信非普查区去向、电信变材点、电信变深点、电信变埋点、电信变径点、电信探管块顶、直埋缆顶、井底及3232燃气站、调压房、直通点、出地点、井偏、变化燃气阀门井、燃气阀门、燃气凝水缸、燃气中低压调压(柜)箱、燃气中低压调压站、燃气预留口、燃气非普查区去向、燃气检修井、燃气变径点、燃气变深点、燃气变材点、燃气变埋点、燃气堵头、燃气高中(次高)压调压站、燃气储配站、燃气混气站、燃气计量站、燃气门站、燃气压送站、燃气阴极保护站、燃气气源厂、燃气液化石油气瓶组站、燃气压缩天然气母站、燃气液化天然气厂(码头)、燃气压缩天然气卸气站、燃气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燃气液化石油气气化站、燃气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燃气汽车加气站、管顶、井底、动力站、冷却塔、直通点、出地点、井偏、变化工业检修井、工业预留口、工业非普查区去向、工业变径点、工业变深点、工业变材点、工业变管顶、井底、锅炉房、换热站、中继站、动力站、直通点、出地点、井偏、变化热力阀门井、热力阀门、热力检修井、热力预留口、热力非普查区去向、热力变径点、热力变深点、热力变材点、热力变埋点、热力堵头、热力管顶、井底、转折点、起止点、直通点、三综合检修井、综合预留口、综合非普查区去向、2直通点——管线直线段上的不等距离的管线点(没有变径、变材、变深、多通、弯头等特性,包括管线的明显和隐蔽3弯头——小于180°,非直线上的管线点;7出地点——管线突出地面的点,如消火栓、燃气、热力8井偏——当管线井中的功能附属物中心偏离井盖中心2直通点——管线直线段上的不等距离的管线点(没有变径、变材、变深、多通、转折点等特性,包括管线的明显和隐3转折点——小于180°,非直线上的管线点;339井偏——当管线井中的功能附属物中心偏离井盖中心2直通点——管线直线段上的不等距离的管线点(没有变径、变材、变深、多分支、转折点等特性,包括管线的明显和3转折点——小于180°,非直线上的管线点;10井偏——当管线井中的功能附属物中心偏离井盖中心11出地点——管线突出地面的点,且附属物不是上杆);343转折点——小于180°,非直线上的管线点;5变径点、变深点、变材点和变埋点的优先级别为点>变深点>变材点>变埋点;当管线点为明显点时,附属物字段中应优先填写明显点附属物(如:排水检修井等),对应特征点填写变化点,在备注字段中填写变径点、变深点、变材点、8.3.16为避免重复测量,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勘测单位应对相关部门提供的管线资料进行复核及管线数据接边工作。数据1对管线资料进行实地复核,发现有漏测,误测,多测的管线,勘测单位应在保留原图的基础上进行补测和修测,增加、修改管线按新测管线处理;将多测,误测等错误管线分别352接边处第一个物探点平面位置与实际位置偏差满精度要求,利用该点进行接边。保留该点的物探点号,该点的其他属性通过实测获得。如重复探测发现接边处第一个物探点的平面位置与实际位置偏差不满足数据精度要求,则用资料上8.4.1竣工管线测量应在管线工程覆土前进行。在实测竣工图8.4.2竣工测量过程中,除竣工管线实测外,沟槽中出露的所有非竣工管线也应实测。管线点的地面高程可根据管顶高程值8.4.3竣工测量过程中,发现地下管线现状图中有漏测、误测的管线,则需用探测方法将该管线补测或更正,并与正确的管8.4.4发现竣工管线和其他已有管线交叉时,应测量交点,且交点应设在非竣工管线上,数据类别为非竣工。同时应测设交点以外的两个非竣工管线隐蔽点(以沟槽边界为界限,两边各延伸1米左右),该两点与各自相邻的现状管线点进行接边叉管线与现状管线位置偏差较大时,两端延长探测,与原现状8.4.5新铺设管线起止点(新建管线与老管线的连接处),与原现状管线相邻的两点接边。原管线位置偏差较大时,两端延8.4.6新管线与管线设施(变电站(柜)、换热站、调压站368.4.7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的地下管线应现场跟踪监测,在起8.5.2地下管线测量前,应收集测区已有的控制资料,并按现行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对已有控制进行检测。对缺少控制点的地区,基本控制网的建立也应按现行的行业标准8.5.3地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测定应采用解析法或数字测绘8.5.4地下管线点的高程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亦可采用电磁8.5.5各项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经检验和校正。其检校及观测值的改正按现行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的有8.5.6地下管线控制测量可在天津市的等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图根控制点。城市等级控制点密度不足时应按现行的行业标8.5.7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卫星定位测量等方法,(m)边长(m)DJ61378.5.9图根导线的附合不宜超过两次,在个别极困难地区,可附合三次。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支导线,但不应多于四条边,长度不应超过表8.5.8中规定长度的1/2,最大边长不应超过表8.5.8中平均边长的2倍。支导线边长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距时,可单程观测一测回。水平角观测的首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采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一测回,其他站应分别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不应超过±40″;采用全站仪时,其他站水平角8.5.10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采用电磁波测距双极坐标法布点加密。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时,每测站可只联测一个已知方向,测角、测距应均为一测回,测距边长不宜超过定向边长的3倍且不得大于200m,两组坐标较差不应大于0.10m。采用电磁波测距双极坐8.5.11图根电磁波测距导线的计算可采用简易平差法,边长和8.5.12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布测地下管线控制点,可采用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进行。静态测量的作业方法和数据处理按现行的卫星定位动态测量可采用单基站RTK测量和网络RTK测量两种8.5.13卫星定位动态平面测量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8.5.13的距离(m)误差(cm)准站间距离(km)5383已有三个以上同时具有地心和天津地方坐4已有三个以上天津地方坐标系的控制点成果时6平面坐标转换的残差绝对值不应超过2cm。8.5.15采用单基站RTK测量地下管线控制点时应符合下列规1观测前,手簿中设置的平面收敛阈值不应超过2cm,垂2观测时,卫星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颗数不应少于5颗,PDOP值应小于6;3观测值应记录收敛、稳定的固定解。经、4基准站设置完成后,应至少采用一个不低于二级的已知5一测回的自动观测值个数不应少于10个,定位结果应取6测回间应至少间隔60秒,下一测回测量开始前,应重新7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2cm或经、纬度的分量较差应小于0.0007″,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3cm。最终观8初始化时间超过5分钟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重启卫星定位接收机,再次初始化。当重启3次仍不能398.5.16采用网络RTK测量地下管线控制点时应符合下列1应在天津市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TJCORS)系统服2网络RTK测量不需要设置基站和进行已知点的检核,其他观测要求与单基站RTK测量相同;3应利用TJCORS系统服务中心提供的坐标转换服务将地8.5.17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不低于四等的高程控制点上,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或结点网。高级点间附合路线长度不应大于8km,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应大于6km,支线长度不应大于4km。应使用不低于DS10级的水准仪(i角应小于30″),并按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支线应往返测,估读至毫米。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前后视距离宜相等;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40√ ̄(mm)(L为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在L)(8.5.18在山区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可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与导线测量同时进行,仪器高和棱镜高采用经检验的线路长度(km)测距长度(m)高程闭合差(mm)4DJ21DJ62DJ61408.5.19地下管线测量内容一般包括:对管线点的地面标志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连测;计算地下管线点的坐标和高程、测定与地下管线有关的地面附属设施和地下管线的带状地形测量,8.5.20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导线串连法或极坐标法。采用卫星定位和导线串连法的坐标采集的作业方法和精度要求应按本节相关规定实施。采用极坐标法时,水平角观测一测回,电磁波测距不宜大于150m。8.5.21管线点高程测量宜采用直接水准连测。单独线路每个8.5.22采用全站仪同时测定管线点坐标与高程时,水平角和垂直角均宜测一测回。若又采用管线数字测绘时,则可观测半测回,测距长度不应大于150m,仪器高和砚牌高量至毫米。8.5.24对于架空管线,应实测墩、塔、杆位,以其几何中心8.5.25地下管线1∶500或1∶2000比例尺带状地形图测绘的宽度:规划道路两侧第一排建筑物或红线外20m为宜,非规划路根据需要确定。测绘内容按管线需要取舍,测绘精度与基础地8.6.1地下管线图宜采用条图,图廓双线间距1cm,图廓左侧工程名称位置处间距3cm。带状图纸宽度不小于30cm,长度不大于100cm。8.6.2地下管线图图廓右上角应标注工程编号,工程编号包括现状管线图工程编号和竣工图工程编号。现状管线图工程编号由三个字母(取勘测单位名称三个代表字母)+年月日(6位)+“-”+序号(4位)。竣工图工程编号在现状41管线图工程编号后括号内注明专业代码,专业代码顺序应按JSZPYWHTGLDRAB顺序排列(见表8.6.2)。JLSDZRPAWYTHGB8.6.3现状管线图图名为:管线所在道路1、道路2……(起始8.6.4竣工管线图名为:管线所在道路1、道路2……(起始道路名称—终点道路名称)+管径(或电压、孔数、压力)+专业(包括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电力、电信及各种工业管道等)+竣工图。对于同一条道路横过路管线名称也要遵循上述8.6.5同一工程项目的地下管线图应统一分幅,分幅原则应遵循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单幅图图号为1\1,多幅图图号分别为8.6.6地下管线图中的地形要素参照天津市基础地形图相关规8.6.7地下管线图廓要素包括工程编号、图框外线、图框内线、图名、分幅图号、指北针、探测范围、四角坐标、方格网、图幅号、接图线、接图注记、接图图号、单位名称、作业421两个管线点之间点对点连接,线宽为0.1,管线附属物5电信电缆应注明管块规格和孔数。直埋电缆注明6排水类非压力管线在图形文件中应予以标注。流头进行标注,箭头方向为由流出点指向流入点,箭头标注在管7每一幅图内一般至少在二至三个位置上,以扯旗形式注明管线排列、种类、材质、规格、埋深等,在道路交叉路口宜8.7.1现状管线、竣工管线数据成果报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准3正文:包括项目名称、坐落地点、工程概况、作业依438.8.1现状管线、竣工管线数据成果报告均应提供相应格式的平移。成果数据的地理范围、内容说明等应保持完整,不能丢2一致性原则。所有图形、属性数据按统一标准整3唯一性原则。图形要素、属性记录在整个数据库中唯4准确性原则。勘测单位在进行补测和修测,增加、修改管线按新测管线处理,多测,误测管线应将错误管线转到专门8.8.3电子数据文件包括三类:以mdb格式存储的数据库文件、doc和xls等格式存储的说明文件及成果文本文件、以dwg格式(AutoCAD2000以上)存储的现状管线及竣工管线等图形文8.8.4一项工程电子数据文件存储在一个文件夹下,文件夹以工程编号命名,文件夹包含3个子文件夹,构成方式应符合下列1工程编号\mdb\工程编号.mdb,其中包括地下管线数据44\DWG\平面位置示意图.dwg\DWG\新测管线.dwg\DWG\总管线.dwg45\DWG\总定线.dwg(竣工)\DWG\规划对比图.dwg(竣工)8.8.5新测管线图形文件指本次工程探测由数据库生成的管线图及扯旗、管线图全部地形、红线、方格网等形成的图形文件;总管线图文件指新测管线图、提供管线资料叠加形成的图形文件。提供管线资料部分应作为整体图块插入,不应炸碎,用一个或多个多边形连续线包围,其图层为change层,颜色值为4,线宽为0.3。新测管线图、总管线图中的扯旗位置和数量8.9.1地下管线勘测单位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实行“三检”的质检制度,并提交各工序质量检查报告;采用工程监理制时,工程监理机构对作业各工序进行质量检查,并提交工程8.9.2成果检验应按照地下管线探查、测量、数据处理三个工序进行,各项检查工作必须依次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8.9.3检查取样应按分布相对均匀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原则进8.9.4探查成果质量的检验应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8.9.5测量成果质量的检验应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8.9.6管线数据存储到管线数据库前应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468.9.7检查工作应做好检查记录,并在检查工作结束后编写质479.1.1为保证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应对地下管线9.1.2地下管线信息数据整理的范围包括地下现状管线数据、地下竣工管线数据、各类专业管线单位数据、相关规划数据、9.2.2各类专业管线数据,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以保证数据9.2.3相关规划数据,应满足本规程中规划数据相关要求。不9.2.4纸质资料整理前需进行数字化,进行坐标配准后,建立9.2.5数据整理成果通过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入库程序,实现管9.3.1为保证地下管线数据库的现势性和可靠性,对地下管线9.3.2各类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方式按照各类数据的相关标准进489.3.5更新后的管线数据应保证管线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和空4910.1.1数据的分发应包括数据的物理拷贝与网络直接访问等10.1.2数据的分发用户在其权限范围内应无障碍地访问系统10.1.3数据的分发应作为一种特殊的系统服务内容,由专门10.1.4当分发涉密数据时要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保密相关规10.1.5数据的分发内容包括元数据、地形图数据、管线数据10.1.6数据的分发应向用户提供必要的数据字典、操作手册10.1.7数据的分发应提供分发数据目录、存储和结构的说10.1.8数据的分发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应根据数据的2介质的选择应根据数据存储时间、数据量、安全3存储数据的介质应做好必要的标识、记录502分发应建立数字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等各4对互联网用户发布信息时,应按相应的信息安全级别发布,并建立相关的审核制度,确定发布内容和范围,严禁发布10.3.3数据的分发服务为了达到抗抵赖性,必须完成发送和10.3.4应向用户提供信息反馈方式,以接受用户反馈信息和51CADRGB给水水源管SYSYPOINT5SYLINE1SYEXPTEXT输配水管SPSPPOINTSPLINE1SPEXPTEXT中水ZSZSPOINTZSLINE1ZSEXPTEXT排水雨污合流PSHSHSPOINTHSLINE1HSEXPTEXTHSDIRECTION雨水YSYSPOINTYSLINE1YSEXPTEXTYSDIRECTION污水WSWSPOINTWSLINE1WSEXPTEXTWSDIRECTION52CADRGB燃气煤气RQMQMQPOINT6MQLINE1MQEXPTEXT液化气YHYHPOINTYHLINE1YHEXPTEXT天然气TRTRPOINTTRLINE1TREXPTEXT电力供电DLGDGDPOINT1GDLINE1GDEXPTEXT路灯LDLDPOINTLDLINE1LDEXPTEXT交通信号XHXHPOINTXHLINE1XHEXPTEXT53CADRGB电信电信DXDXDXPOINT3DXLINE1DXEXPTEXT广播电视GBGBPOINTGBLINE1GBEXPTEXT军用JYJYPOINTJYLINE1JYEXPTEXT热力蒸汽RLRZRZPOINTRZLINE1RZEXPTEXT热水RSRSPOINTRSLINE1RSEXPTEXT54CADRGB工业氢GYTQTQPOINTTQLINE1TQEXPTEXT氧TYTYPOINTTYLINE1TYEXPTEXT乙炔YQYQPOINTYQLINE1YQEXPTEXT石油SOSOPOINTSOLINE1SOEXPTEXT苯BNBNPOINTBNLINE1BNEXPTEXT丙烯BXBXPOINTBXLINE1BXEXPTEXT灰尘HCHCPOINTHCLINE1HCEXPTEXT垃圾LJPOINTLJLINE1LJEXPTEXT其它工业GTGTPOINTGTLINE1GTEXPTEXT55CADRGBZHZHPOINTZHLINE1ZHEXPTEXTCQCQ5GXTKGXTK7ROAD-ZXXROAD-ZXX1地形图的图形属性、分层、颜色执行基础地形图56500kV供电电缆500kV220kV供电电缆220kV110kV供电电缆110kV35kV供电电缆35kV10kV供电电缆10kV57氢氧苯苯58附录C地下管线附属物分类编码及符号图例表C地下管线附属物分类编码及符号图例表(mm)。———电力35kV变电站电力110kV变电站电力220kV变电站囚0————59续表C地下管线附属物分类编码及符号图例表(mm)A>60续表C地下管线附属物分类编码及符号图例表(mm)>61续表C地下管线附属物分类编码及符号图例表(mm)燃气液化天然气厂(码头)62续表C地下管线附属物分类编码及符号图例表(mm)。———63D.0.1从事地下管线探测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工作岗位的安D.0.3对规模较大的排污管道,在下井调查或施放探头、电极、导线时,严禁明火,并进行有害、有毒及可燃气体的浓度测定。超标的管线要采用安全保护措施后才能作业。D.0.4严禁在煤气等易燃、易爆管道上作充电点,进行直接法D.0.5夜间作业时,应有足够的照明,打开窨井时,在井口应D.0.6使用大功率仪器设备时,作业人员应具备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基础知识。工作电压超36V时,供电作业人员应使用绝缘防护用品。接地电极附近应设置明显警告标志并委派专人看管。雷电天气严禁使用大功率仪器设备施工。井下作业的所有D.0.7当打开窨井盖实地调查时,井口必须有专人看管,或用设有明显标志的栅栏围起来。调查完毕必须立即盖好窨井盖。D.0.8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时,除立即将受害者送到附近医院急救外,还必须保护现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明确事故责D.0.9进行地下电缆探测进入带电区域必须在电力专业人员监D.0.10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64656666(图纸尺寸cm)1字GXTK2GXTK3GXTK4GXTK5块GXTK6字GXTK(竣工图标注施工开竣工时间等其他说明)7字GXTK8块GXTK9字GXTK6767(图纸尺寸cm)线GXTK块GXTK字GXTK线线GXTK字GXTK字GXTK6868(图纸尺寸cm)字字GXTK字字GXTK字GXTK块字块字GXTK6969表F(mm)1234567897070埋深(cm)总孔数总孔数YX附属物附属物71J.0.2检查报告封面,副封面格式见图K-1、图K-2。72图K-1检查报告封面格式):73图K-2检查报告副封面格式):74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写法为“应符合……7576条文说明本规程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建设、管理的实践经验,同时为便于广大勘测、施工、科研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 4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5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与维护 100 100 101 101 102 102 102 104 104 104 1051.0.5本条阐明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的基本保证,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是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近年来,随着天津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地下管线数量不断增加,地下空各不相同,不仅给资料使用部门带来很多不便,而且重复投资,浪费严重;二是缺乏集中统一、协调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地下管线资料情况不明、底数不清,难以满足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需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制定城市地下管线信1.0.6本条规定了本规程适用的范围。小区和施工场地的地下1.0.8本条规定明确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获取、信息系统建设83843.0.1本条规定明确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定义,确定了3.0.2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范围。地下管线信息管3.0.4信息系统技术发展迅速,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3.0.5地下管线信息采集的任务:查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走向、埋深(或高程)、规格、性质、材质等,并编绘地下管线图及成果数据库,以便对地下管线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相关3.0.6为了保证入库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实现地下管线信3.0.7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探测质量管理要求。勘测行业对勘测成果的质量管理一般是采用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即作业组自检、部门各作业组间互检和施工单位主管部门复检。勘测行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制定了一系列勘测成果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特别是近几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也规定地下管线探测作业单位应具备管线探测资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是应用多种高新技术、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大型、复杂测量项目工程仅要求作业单位完成规定的自检还不够,因此规定地下管线探测工程应实施工程监理,由于监理工作贯穿于探测工程作业(包括技术设计和方法试验)的全过程,是在施工队伍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基础上,对探测作业各工序作业质量、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采用作业巡视和抽样检查等方法进行监控,从而达到了对探测85工程作业质量和最终探测成果质量进行事先控制和验证。同时3.0.8本条规定了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根据建设部关于“一个城市只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的要求,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3.0.9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涉密级别较高,本条强调系统建设、864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要求4.1.1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思想是实现对地下管线、附属设施及相关地理信息4.1.2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的所有地下管线及附属物等专题数据需要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分类参考7.2规4.1.3地下管线的数据经常需要导入导出,与使用者进行数据交换操作,所以要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要具有灵活的数据4.1.5本条规定的系统应具有的安全保密管理措施具体包括制、用户安全机制、数据库安全机制、网络安全机制等;另一个方面是涉密数据的保密管理,在系统建设及应用中要严格按4.1.6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面貌日新月异,所以要求在建立系统的同时,要对系统的各种基础信息建立及时4.2.5~4.2.7计算机硬件与网络是整个系统中更新换代最活跃的部分之一,因此难以对具体指标做出详细的规定,由于各个系统的数据量、运行模式各不相同,应根据各系统的特点选择不同配置、不同价格的硬件和网络设备,达到最好的性价指87标,具体系统建设应以实际的功能需求为主要选择硬件和网络4.3.3本条规定系统建设选取的平台软件要产品丰富、开发方4.3.4本条规定系统建设选取的平台软件要具有B/S、C/S等不本身是开放的,能够与其他平台进行集成和衔接;另一方面是平台的数据结构是开放的,能与其他平台方便灵活地进行数据4.4.1由于不同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目的和作用不同,所以不同系统所包含的组成部分也不完全一样,本条规定只是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最小组成部分,及应包括数据加工处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管线信息分析应用4.4.4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包含了很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库数据的完整性、权威性和现势性,另一方面保证各个子系统4.5.2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查询、统计功能,在此基础上不同系统还应该具备各自特色的查询、统计等884.5.3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编辑、入库功能,在数据入库前一定要经过数据检查的环节,对数据的属性结构、信息完整性、管线及设施点的拓扑关系和上下游关联关4.5.4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宜具备的分析功能。分析功能在今后系统应用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如在管线工程设计中可以进行管线碰撞分析和最短路径分析;在应急抢险时可以进行管线事故分析等,所以分析功能的开发一定要具4.5.7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宜具备三维功能。目前阶段的三维功能主要以三维管线的展示和三维场景的显示895.1.1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涉及的地下管线空间基础数据,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保密性,为保证各方面对系统的需求,系统应能24小时正常稳定运行。系统是动态的,数据更新及软硬件维护、升级必不可少,但应以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及不妨5.1.2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具有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还要有数据恢复机制,以便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5.1.8为确保系统的安全与保密,应阻止非授权用户读取、修改、破坏或窃取数据,对用户访问进行控制,系统要设有身份鉴别和防止非法访问的控制手段。系统管理员必须不断跟踪有关操作系统漏洞的发布,及时下载补丁进行防范,并留意操作系统的各种变化,防止各种对系统的非法入侵。数据库管理员要严格控制数据库各用户权限,杜绝一切对数据库的越权访问。5.2.1本条对操作系统的权限管理,从用户分级、系统资源的访问到具体权限的划分进行了表述,并对用户身份进行确认,5.2.2本条规定了数据库管理员的权限管理以及访问数据的用户权限。访问数据的用户不能直接或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905.2.4本条规定了对系统的管理,应既要满足国家对数据安全等级的划分,实现数据保护,又要根据社会需要建立相应的数5.3.2~5.3.3对数据进行备份宜针对不同数据内容,不同条件实施相应的备份策略,各系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合本5.3.5对备份介质应用明确的标示。应定期对存储的数据进行5.4.2系统的维护是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提高运行效率为目标,也是以系统和数据安全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制定长期、5.4.3不同技术层面的维护工作主要包括系统硬件层面、网络5.4.4本条规定主要是针对系统软件的开发者提出的售后保障916.1.1地下管线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基础数据,业务管理数据、相关规划数据为地下管线数据开发6.1.2本规定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数据内容及基本要求是满足6.2.1规定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满足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管理需要的基础数据,常作为背景图使用,地下管线信息在基础地6.4.2~6.4.3业务管理数据是地下管线信息业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因业务不同产生管线数据类型也会不同。业务数据要求为基本数据要求,应用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926.5.1地下管线信息被广泛应用于规划管理中,在规划编制阶段需要地下管线现状信息及专业管线方案;在规划许可证前、后管线审批数据等。为满足现实需要,本节只说明与地下管线6.5.4规划数据是规划设计、审批、管理数据,应执行相应标937.1.1~7.1.2为避免与地形数据冲突,本节规定管线数据必须保持独立性。考虑到地形数据与管线数据在数据表述方面有共性,为区别两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线数据管理,地下管线信7.2.3随着城市发展,将有新的管线种类出现,管线数据分层7.3.1天津市地下管线的分类编码参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7.3.2~7.3.7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内的各类信息,应具有统一性、精确性和时效性,而且应进行分类编码和标识编码,编7.4.1地下管线数据库基本结构及其要求因各专业需求不同可适当调整和补充。埋设方式的内容为“直埋、管块、管沟、套94管”,“排管”应属于“管块”,“隧道、沟槽”应属于“管7.4.2管线权属单位为: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市自来水公7.5.1天津市地下管线物探编号规则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7.5.2~7.5.4为了地下数据管理,成果中物探点编号保持唯一ABCDEFGI958.1.17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探测的取舍标准,实际应用中可8.2.1根据天津地下管线管理实际情况,勘测单位进行地下管线现状探测前,须到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测区现状管线资料8.3.1~8.3.2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探查和地下管线现况调绘之间的衔接关系,探查是在现况调绘提供管线现况图的基础上进8.3.4本条强调对明显管线点直接8.3.8~8.3.9本条规定了管线点的设置及其要求,管线点一般96应设在特征点和附属物上,在没有特征点的管线段上,应按图上间距不大于15cm设置管线点是为了保证能管线真实、准确。由于采用拉管等非开挖技术管线较复杂,宜采取加密管线点方8.3.10~8.3.15为便于管理,为今后开发利用打好基础,本规定将管线点划分为特征点、附属物,为了满足管线逻辑性,8.3.16为避免重复测量,本条规定勘测单位应对相关管理部8.4.8为保障竣工管线数据真实、准确、现势,本条规定竣工测量应在覆土前进行。同时为了与数据库中既有管线建立拓扑管线及更正错误管线,在实测竣工图前应取得该区域地下管线8.4.2~8.4.4为提高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准确、真实,规定除竣工管线实测外,沟槽中出露的所有非竣工管线也应实测,并将发现的现状图中漏测、误测的管线,用探测方法将该管线补测或更正。作图时将该部分管线以块方式插入竣工图中,错误的、被取出的管线图层变为Change,颜色值为4,黑体、字高1.5,字宽10。原管线被取出或废止的扯旗注记“取出”、8.4.7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的地下管线属隐蔽施工,为真实反映管线状况,本条规定地下管线应现场跟踪监测,非开挖施工的管线要有足够多的管线点。在非开挖起止点、非开挖段中间978.5.2本条规定了地下管线测量前,首先应收集测区内的控制资料,并对其进行检测和利用,以免重复测量造成浪费。对缺少控制点的地区,基本控制网的建立应按现行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的有关规定实施,目的是保证管线测量成果8.5.3本条规定了解析法和数字测绘法作为地下管线点平面位8.5.4本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