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Module9模块达标检测作业名师课件外研版三起_第1页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Module9模块达标检测作业名师课件外研版三起_第2页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Module9模块达标检测作业名师课件外研版三起_第3页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Module9模块达标检测作业名师课件外研版三起_第4页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Module9模块达标检测作业名师课件外研版三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份考试说明的内容是:北京:①内容的理解。②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全国:①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份考试说明的内容是:全国:①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两份《考试说明》都把古诗鉴赏分为两块,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在内容方面,“内容的理解”是应该包括“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在内的,两份《考试说明》基本一致。在形式方面,两份《考试说明》都有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北京《考试说明》没有鉴赏“形象”的要求,但是,这不等于北京卷不考鉴赏形象。如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两份《考试说明》都把古诗鉴赏分为两块,一是内容,二是形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闻雁

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要求:这就是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要求:这就是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

一、考题分析

1、考了什么

体裁——格律诗、宋词、元曲。

题材——写景、思乡、咏怀、咏史

内容——主旨、情感、意境、语言

形式——动静、虚实、衬托、用典、直抒胸臆、情景交融

一、考题分析2.怎么考内容、形式兼顾限制、开放并举点、面有机结合一般鉴赏与比较鉴赏(平分秋色)2.怎么考考点一:内容的理解纵观1994——2003年10年间高考(包括全国卷及京、沪卷)诗歌鉴赏题,可以发现,历年试题都须在对内容、主旨、情感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的情况下去完成,没有这一“理解和把握”也就无法完成对试题的正确解答。因为内容的理解不仅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鉴赏的关键,如果看不懂一首诗,鉴赏就无从谈起;有了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鉴赏才会成为可能。考点一:内容的理解考点二:语言的鉴赏语言的鉴赏,既可以着眼局部,去鉴赏某个重点词语或精彩诗句;也可以着眼整体,去鉴赏一首诗的语言风格。考点二:语言的鉴赏考点三:表达技巧的鉴赏“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①抒情方式;②修辞手法;③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考点三:表达技巧的鉴赏①抒情方式:一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移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①抒情方式:②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②修辞手法:③艺术手法(写作手法):想象、联想、烘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③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考点四:意境的鉴赏意境是基于一首诗的整体认识,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体味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点之一。然而意境的鉴赏,是要通过对一首诗的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调以及表达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的。考点四:意境的鉴赏考点五:形象的鉴赏“形象”在诗歌中,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柳絮榆荚、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等等。由于这些形象浸染了作者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已经融为一体,所以通常称之为意象。

考点五:形象的鉴赏二、点评失误,引以为戒在诗歌鉴赏时出现的种种失误,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到原因。

1、文本:写的什么怎么写的

2、试题:问的什么怎么问的

3、答题:回答什么怎么回答二、点评失误,引以为戒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病例1: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八成那天满月吧);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病因之一:以译代析,没有鉴赏。病例1: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分析: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串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串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分析:

病例2: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病因之二:南辕北辙,答非所问。病例2:表现了诗人伤心、病因之二:分析:“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然而,有的考生或者疏于审题,或者根本不明题意,故而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问: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表现了诗人的离恨苦。分析:

病例3: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病因之三:笼而统之,以空对空。病例3: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分析:不少学生不懂得在诗歌鉴赏时必须抓住诗歌的具体内容去分析,在回答“怎样表现离恨苦”时,只用了“用凄凉的景色”这句抽象的话代替了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等一系列鲜明意象以及所用技巧的分析。由于过于笼统概括,显得十分空洞。这种答案往往大而不当,不着边际,失分严重;但又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毛病,所以也是最主要的失分原因。分析:不少学生不懂得在诗歌鉴赏时必须抓住诗歌的具体内容去分析

病例4: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病因之四: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病例4: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分析:词的上阙出现了一连串的意象,作者是在用这“一连串的意象”渲染一种凄苦的氛围,借以烘托自己的“离恨苦”。不能从诸多意象中单单拈出一个“燕子”,然后用一个“等”字一带而过。以偏概全、挂一漏万,肯定会严重失分。分析:词的上阙出现了一连串的意象,作者是在用这“一连串的意象

病例5:上阙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病因之五: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病例5:上阙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分析:这份答案表面上似乎已经把几个意象一网打尽,无一遗漏。按说该无可厚非了,其实不然。根据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答的是“用菊、兰、燕子、明月”等“怎样”表现了“离恨苦”,重点在“怎样”,也即艺术技巧;而不是“用菊、兰、燕子、明月”表现了“离恨苦”。这种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的“赏析”也是诗歌鉴赏严重失分的主因。分析:这份答案表面上似乎已经把几个意象一网打尽,无一遗漏。按

学生优秀答卷:例: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学生优秀答卷: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1:诗歌三、四句中的“吹”、“逐”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病例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念春天,便梦见春风。本来梦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这里用“吹”,说明作者是因春风而发梦。“逐”是追的意思,不说春风带我,而说我追春风,是梦吗?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病因之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病例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念春天,便梦见春风。本来梦病例分析:鉴赏词语时眼睛里不能只有词语,而应该兼顾全篇,胸有全局。否则就很容易使分析离谱走调,上一病例便是在整体把握上出现了偏差。学生对揭示题旨、堪称诗眼的“乡梦”二字忽略不见,就海阔天空地去谈“吹”论“逐”,结果误把一首思乡诗说成是“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

病例分析:优秀答案:“吹”字有唤醒之意,它使春风显得特别多情,唤起游子的乡思并且特意殷勤吹送诗人的乡梦,为乡梦做伴引路;“逐”有急切的意味,不仅写出了思乡之切,而且一个“逐”字还使乡梦由无形变有形,具体形象可感。优秀答案: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2:“春”字在抒发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春兴武元衡

病例7: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也是给人带来希望的季节。作者陶醉于春天,体现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抒发了快乐的感情。病因之七: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病例7: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也是给人带来希分析:诗句或词语往往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不少学生在做题时不领会具体语言环境,常常用词的基本义代替词的语境义,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以致误入歧途。如由“春”想到“万物复苏、热爱生活”就是典型的以基本义替代语境义的错误.分析:诗句或词语往往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不少学生在做题时不领会

病例8:作者借“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为国效忠的强烈愿望。诗人连做梦都随春风来到洛城,可见诗人怀才不遇,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病因之八:

无中生有,任意拔高。病例8:作者借“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为国效忠的强烈愿望分析:有的同学总是戴着有色眼镜读诗,无论是一首表现什么内容和感情的诗,也无论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他都先从政治角度切入,绞尽脑汁地去从字缝里发掘诗的所谓政治意义.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分析:学生优秀答案例1:“春”字贯穿了全诗,引起思乡之情,又把思乡之梦送回家乡。给人一丝温馨的感觉,并不像秋思那么凄凉悲苦。例2:“春”贯穿于全诗之中,触发乡思,引动乡梦,使得原本伤感的乡思乡梦似乎也渗透了春的温馨,抒发了梦境中心灵得到慰藉的喜悦。学生优秀答案例2:“春”贯穿于全诗之中,触发乡思,引动乡梦,例3:“春”字贯穿全诗,因春天的景物触动了漂泊异乡的情怀,由春触发了思乡,而思乡梦也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春的色彩是明丽的,更多地体现出了乡思的伤感惆怅而减少了沉重苍凉。例3:“春”字贯穿全诗,因春天的景物触动了漂泊异乡的情怀,由庆庵寺桃花

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问:此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典故庆庵寺桃花谢枋得典故病例9:渲染、夸张、白描、比喻、拟人、象征、起兴、怀古、引用、讽刺、借古讽今、开门见山、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画龙点睛、小中见大、卒章显志……病因之九:乱箭齐发,泛化技巧病例9:渲染、夸张、白描、比喻、拟人、象征、起兴、怀古、引用分析:面对“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技巧”等术语,不少学生一脸茫然和无奈。有的不知何为“技巧”,有的记住几个技巧术语却不晓其意,有的晓其意又不明其用,有的明其用但不懂其诗,结果可想而知。

分析:三、掌握钥匙,解读密码。1.题目(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朱熹《观书有感》)2.注释(《咸阳西楼晚眺》①咸阳,秦汉两代故都②许诨,晚唐诗人)3.典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庆安寺桃花》三、掌握钥匙,解读密码。三、掌握钥匙,解读密码。1.题目(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朱熹《观书有感》)2.注释(《咸阳西楼晚眺》①咸阳,秦汉两代故都②许诨,晚唐诗人)3.典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庆安寺桃花》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三、掌握钥匙,解读密码。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4.诗眼(“一上高楼万里愁”)病例:溪云刚刚浮起,太阳却沉下西山,一个“沉”字,使人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日落西山的美景。山中的雨就要落下来了,金风灌满了小楼,一个“满”字让人顿感秋天的凉爽之意。鸟儿飞下绿芜点缀着夕阳中秦苑的美景,蝉儿在枯黄的树叶间响亮的鸣叫,为汉宫之秋增添了活力和生机。诗中流露出作者出对秦汉两代辉煌帝业的向往,寄托了热爱祖国、希望国家振兴的感情。(0分)4.诗眼(“一上高楼万里愁”)5.修辞例: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①梅花:系乐曲《梅花落》。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特点?5.修辞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病例:(1)写边塞漫山遍野梅花的壮美,又指胡马漫山遍野。(2)明写战乱,暗写渴望梅花般地回到祖国怀抱。(3)以梅花喻雪花,描绘一幅壮丽的边关雪景图。(4)梅是红色,这里借指鲜血。既写梅花遍野,又写一夜大战血流成河的悲伤与恐惧。病例:(2)明写战乱,暗写渴望梅花般地回到祖国怀抱。(3)以答案:后两句表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处处盛开,在风中,一夜间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写的是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答案:后两句表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处处盛开,在风中,一夜间散落四、了解题材、把握内容(1)思乡与羁旅思乡题材的诗歌,有的纯属思乡,有的则隐含家国之痛。羁旅与乡愁常常搅在一起,难解难分,只是在内容或情感上各有侧重罢了。四、了解题材、把握内容(2)怀人与送别:怀人诗是因思而咏。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其中有的纯乎个人情谊,有的则融入家思乡愁,有的更有较为广阔的时代社会背景,学习时需要联系这一背景去加以体味。送别诗是因别而咏。古往今来,以送别为题材的优秀诗作不胜枚举,艺术风格也多姿多彩,有的昂扬,有的低落;有的明朗,有的含蓄;有的雄浑,有的委婉;有的催人奋发,有的令人黯然…

(2)怀人与送别:怀人诗是因思而咏。如苏轼《水调歌头》(“明(3)征戍与山水田园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征战频仍,杀伐不断,于是便有了为数不少的以征戍为题材的诗歌。在唐代,则形成了以王昌龄、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流派。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王昌龄的《从军行》.与征戍诗相比,闲适诗、山水田园诗有明显的不同,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堪称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等也颇负盛名。

(3)征戍与山水田园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征战频仍,杀伐不断,(4)登高与怀古古人常常借登高览胜之际一抒怀抱——有时发兴亡之慨,有时吐胸中块垒,有时歌以咏志。杜甫的《登高》、《望岳》均为杰作,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堪称双璧。怀古诗与登高诗常常密不可分。如杜甫的《望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时怀古未必登高,如骆宾王的《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李清照的《绝句》(“生当做人杰”)

(4)登高与怀古(5)咏物与咏怀咏物诗如王冕的《墨梅》与《白梅》、于谦的《咏石灰》、郑板桥的《题竹》、贺知章的《咏柳》等。

咏怀诗则以直抒胸臆为主。如李白的《将进酒》、《赠汪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李煜的诸多词作。此外有李贺的《南园》(男儿)、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刘叉的《偶书》、刘禹锡的《秋词》(自古)等。(5)咏物与咏怀(6)写景与叙事“古诗偏爱天然美,山水烟花雪月风”。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以描写山川景物为内容的诗歌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佳作也多得数不胜数——从王昌龄的《采莲曲》,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从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到韩愈的《晚春》;从白居易的《暮江吟》,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6)写景与叙事五、辨析技巧,体悟佳妙:表达技巧的鉴赏:“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①抒情方式:一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移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②修辞手法:也叫辞格、修辞格。常见的辞格有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③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如想象、联想、烘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五、辨析技巧,体悟佳妙:表达技巧的鉴赏:

1..渲染与烘托:

渲染与烘托都是加强艺术效果的写作技巧,且常常并提。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数年来,高考曾几次就渲染设考点。如元稹的绝句《菊花》中“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两句,作者是在用议论点明自己爱菊的原因,在内容上不是写菊花的高洁气质,在形式上也谈不上渲染,故“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是错误项(1994年高考题)。赵师秀的《约客》一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是直接去写客人久候不至的心情,而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2000年高考)。1..渲染与烘托:烘托。画家画画,如果孤零零地画出一个月亮,就会显得单调;如果在月亮的周围画上几缕彩云,月亮就显得格外有神,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是烘托。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只在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接下来的两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则“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从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001年高考题)。烘托。画家画画,如果孤零零地画出一个月亮,就会显得单调;如果2.对比与衬托王禹称的《村行》中“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两句,“万壑”与“数峰”既不是相对相反的事物,也不是同一事物,其中的“有声”和“无语”,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它们的各自特点。因而把两句诗看作“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自然就是错误的了(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题)。2.对比与衬托衬托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畅当的《登鹳雀楼》“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两句,就是“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2002北京卷)。衬托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畅当的《登3.动静与虚实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1998年高考题):1999年高考的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声”两句;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体(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3.动静与虚实虚实相生: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去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去写它的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对于这一考点,可以通过两种题型进行考查:一是让考生鉴赏这一手法,二是设置干扰项让学生去鉴别。如2002年北京卷考查鉴赏畅当的《登鹳雀楼》,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干扰项“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其实,这两句诗只是借助想象与夸张手法来虚写鹳雀楼的高耸。虚实相生: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去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4.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

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应该说,一切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诗歌创作尤其如此:高考已不止一次把联想与想象作为考点。1997年考查鉴赏《题君山》、《望洞庭》,11题的A项为“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就是对这一考点的考查。2000上海题,《约客》与《雨晴》两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