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_第1页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_第2页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_第3页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_第4页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授课教师:XXXX中学XXX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说明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列举法求概率的第一节课,通过列举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来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构建知识结构.利用分类的方法有序地列举,亲身经历简单枚举、列表和画树状图等方法的形成过程,并在应用中逐渐加深理解.学生认知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三年级学生,授课班级是数学分层教学的A班.该班同学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对于课堂教学所用到的背景问题——扫雷游戏规则熟悉并有一定的游戏实战经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的特征,初步学会利用列举法(简单枚举、列表、画树状图)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利用分类方法合理列举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提高化繁为简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条理性.3.解决复杂问题时,经历猜测、探索、计算、验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利用概率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培养主动探究、建构知识结构及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运用列举法(简单枚举、列表、画树状图)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学难点:进一步明确随机事件的具体特征,利用有序分类的方法合理列举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引入新课调查学生对扫雷游戏的了解情况,并让学生在9×9且藏有10颗地雷的棋盘上演示一局扫雷游戏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边进行游戏边讲解游戏的规则以及游戏中进行决策的思考过程.适时引导学生观察上述过程,并提出问题:刚才在扫雷游戏中,多数时候决策都是确定性的,而有时的操作是需要带有随机性的.在一个9×9个方格的正方形雷区中,随机埋藏着10颗雷,每个方格内最多只能藏1颗雷.在游戏开始时随机地点击一个方格,点击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例如:在下一步点击时要尽可能地避开雷,那么应点击红框内的区域,还是红框外的区域?小结:从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重新看待以前没有关注、思考的问题,数学让认识过程更加深入.进行扫雷游戏,每一步都是确定性的逻辑判断,可以看出扫雷游戏蕴含着确定性数学的模型,同时,有时决策又带有随机性,因此扫雷游戏也蕴含着或然性数学的模型.对存在的不确定的情况进行决策,需要借助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工具---概率.因此,我们今天来研究《用列举法求概率》.【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创设情境,在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受研究概率的必要性——帮助人们进行决策,自然引入课题用列举法求概率.选择扫雷游戏作为本节课讨论问题的背景,理由如下:现实性.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确实是学生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问题.挑战性.扫雷游戏中的缜密的推理对于学生思维是一种挑战.趣味性.游戏学生多次玩过,并且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同时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学生会感觉比较有趣味.普适性.几个班级的试讲发现多数同学是玩过扫雷游戏的并且熟悉游戏的规则.在刚才引例中,计算上述随机事件的概率比较简单的原因在于随机事件的结果是有限等可能的,并且产生结果只需要一个步骤.这时,我们只需要简单的枚举就可以确定可能发生的结果总数以及随机事件中所包含的结果数,从而也就可以求得它的概率.那么,对于那些两步或两步以上才能产生结果的随机试验,要去计算其概率又该如何进行呢?比如,在上述的情况下,考虑后面两步都没有击中雷的概率有多大?2.经历过程形成方法为了提供一个类似于抛硬币的简单模型,课前让学生编制一个新型扫雷游戏,2×2的方格表,每个格子独立,产生或不产生雷的可能性都是.如果开局点击到雷时,游戏结束;如果点击不到雷时,方格出现数字是周围的雷的数量.在课上由游戏设计者说明新版“扫雷”游戏的规则.【设计意图】同学重新设计新型“扫雷游戏”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类似于“两次抛硬币”的模型,这种设计如果是用原来扫雷游戏是无法实现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程序,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素材来源于同学,更为喜闻乐见,并且对于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激励作用.学生详细介绍编制的程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程序对于后续例题的设计是关键.例1.在新版扫雷的规则下.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连续两局开局都点击到雷;【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特征,理解随机实验中的所有结果(即基本事件集)以及随机事件中包含的结果(即随机事件中包含的基本事件集).从方法的角度开放的让学生去想不重不漏的列举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要不重不漏的列举最关键的是要有好的分类标准.学生列举方法预设:1.简单枚举有有,有无,无有,无无2.列表法第2局第1局有无有(有,有)(有,无)无(无,有)(无,无)3.树状图无无有有无有无第一局第二局4.分步计数原理直接计算出随机事件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有2×2=4个,而每个基本事件是等可能的,而满足连续两局开局都点击到雷这一条件的基本事件有1个,因此直接计算出概率为.条件概率直接考虑第一局点击到雷的概率是,而第二局点击到雷的概率也是,那么,连续两局开局都点击到雷的概率就是.学生用的简单枚举、列表、树状图等方法是重在操作,列表法和树状图更为直观一些,其目的在于不重不漏的找到所有可能情况.而渗透用分步计数原理计数的方法,则体现了从方法操作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小结:简单枚举、列表、树状图等方法帮助我们不重不漏的找到所有可能情况,其中列表、树状图呈现结果更为直观.同时肯定分步计数原理或条件概率的做法.我们发现树状图从上向下看,列举的是所有可能的情况.而横向看第一层表示第一局的结果有两种,第二层则表示在第一局的两种结果的基础上,第二局又会各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因此,总共的结果有四种.也可以看成分步计数原理的一种直观表示.教师继续追问:一局开局点击到雷,一局开局点击不到雷的概率是多少?【设计意图】进一步落实上述各种方法.就问题设计的难度而言,比起例题1第(1)问,此随机事件中包含了两种结果(即两个基本事件)计算此随机事件的概率也更为复杂一些.(3)连续三局开局有两局点击到雷有一局点击不到雷.【设计意图】在这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体会列表法的适用范围只能是两步得到结果的随机试验,而树状图可以化解这个矛盾.树状图每层是实验的步骤,可以有顺序的有步骤的列举.从上至下每条路径,都是一种可能的结果.如果是三步,或者三步以上的才能得到结果的随机实验,难以用列表法,但树状图可以画多层,可以看出树状图的适用范围更广.之所以没有设计求连续三局都是有雷这种随机事件的概率,是由于这种随机事件包含的结果只有一种,有学生只画一部分树形图也可以求出结果,板书时不具有示范性.这个问题,又可以后续环节生生互问中解决.学生列举方法预设:1.简单枚举法2.树状图无无有有无有无有有无无有有无无3.列表法——联表第2局第1局有无有(有,有)(有,无)无(无,有)(无,无)第1,2局第3局有无(有,有)(有,有,有)(有,有,无)(无,有)(无,有,有)(无,有,无)(有,无)(有,无,有)(有,无,无)(无,无)(无,无,有)(无,无,无)4.分步计数原理计算出随机事件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有2×2×2=8个,而考虑点击不到雷的可能是第一局,第二局,第三局,因此有3种情况.所以,计算其概率为.教师追问:连续三局开局,我们还可以求哪些随机事件的概率呢?学生提问并回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的特征,总结列举法求概率的一般步骤.列举(简单枚举、列表、画树状图)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判断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否都相等.如果都相等,再确定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n和其中出现所求事件的结果的个数m.用公式计算所求事件的概率.说明简单列表法的适用范围是两步得到结果的随机试验.如果是列举三步,或者三步以上的得到结果的随机实验的结果时,难以用列表法,此时可以采用画树状图或其他可行的列举方法例如列联表的方法.用树状图列举时,其适用范围更广.【设计意图】在学生亲身经历用各种方法的进行列举的基础上,小结含有两个、三个步骤随机试验中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求法.在应用过程中,主动建立和完善对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的认知,体会分类思想在有序列举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学生如果对于每次的开局结果为什么不分成有雷,出现数字0,1,2,3这5种情况提出质疑,可以强调在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时,必须等可能才能用上述方法进行计算.3.探索应用发展认知例2.在开局时点击的是左上角的A方格,(1)方格中可能出现哪些数字?(2)在出现数字的前提下,哪些数字出现的概率更大一些,分别是多少?学生通过分组操作、汇报点击出现数字次数,出现雷的次数,出现数字0,1,2,3的次数,可以直观感受各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但是由于每组学生实验次数的限制,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准确的.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大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猜测上述问题的结论.进而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出现这些数字的概率.预案1.学生按照A方格中出现的数字来分析B、C、D方格可能出现的情况,直接枚举,确定出所有可能产生的结果.预案2.学生把B、C、D方格是否有雷,各自作为获得试验结果的一个步骤,然后用树状图去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小结: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更为复杂的问题,对于列举的方法还要灵活的使用,才能不重不漏的列举出所有可能产生的结果,但是无论用何种方法,明确不重不漏的分类讨论的标准都是最核心的.【设计意图】在学生活动方面,首先,通过学生的探索、猜测,学生直观感受到出现数字的可能性的大小.其次,在本例中学生可以根据数字0,1,2,3直接枚举确定方格B、C、D中雷的情况,也可以灵活使用树状图列举所有可能结果,体现了正向、逆向两种不同的思维过程.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结:从扫雷这样一个小游戏中我们会发现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应该尝试利用概率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正确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关键是理解好随机事件的特征,不重不漏地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列举时可以采用列表、画树状图或其他分类列举的方法,如果事件是三步或三步以上试验时画树状图法较为简便.不管哪一种列举方法,列举过程都是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应用.我们常借助分类的方法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肯定同学在课前的程序制作以及列联表的方法中体现的创新精神,以及积极参与猜想,探索,计算,验证等数学活动的意识.作业:必做:课本P137:习题25.2第1,2,3题选做:课本P137:习题25.2第4题【设计意图】从知识方法、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层次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教学特色说明:扫雷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情境,选择这样一个背景,作为列举法求概率这节课的起点,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概率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学习概率的重要意义之一.学生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既有课前准备,单个同学示范.也有生生互相提问.还有学生活动,大量采集数据,获得可能性大小的体验.我们通过同学们创造性地设计程序,为设计例题服务,资源完全来源于学生,也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兼顾了梯度和难度,引例具有复习功能,强调一步出结果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例题1(1)(2)突出列表法和树状图在不重不漏的列举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时的重要作用.例题1(3)目的突出看到对于三步或三步以上才能得到结果的随机试验,列举其结果的时候列表法的局限性,同时看到树状图应用的广泛性.例题2是对列举方法的灵活使用,其中不同的思维产生不同分类标准是有序列举的核心.《用列举法求概率》评析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和教研员积极学习“课标”、认真落实“意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从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开展实验,在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课改的深入,老师们越来越关注怎样使数学教学充满活力、富有意义;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问题,提高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维特征等等。范老师这节课《用列举法求概率》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大胆的创新,为新课程改革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数学课要有数学的“味道”常有人说数学课最好上,一节课讲几道题就行了。说这话的一定不是数学老师。数学老师都知道:不是会做题就能把数学课上好,也不是会讲题就算上好了数学课。要让学生能够被老师的教学所吸引,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喜欢上数学,最重要的是能够把数学课讲出“味道”来。《用列举法求概率》这节课,从教学重点来看是运用列举法(简单枚举、列表、画树状图)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老师按照给定义、背公式、做习题等展开教学的话,概率论的思维过程、研究对象及特征等也就淹没在这些数学名词里面了,所谓的“味道”也就出不来了。我们知道,概率论研究的是随机现象,随机性的中心思想是不可预测性。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范老师对于随机性的渗透其实从课前准备就开始了。学生们为了保证地雷出现位置是随机的,在编程的过程中进行了多个角度的分析、讨论和多次的修改。在课上,老师在定义的确定,公式的得出以及几个例题的讲解和分析中,也反复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进而对定义和公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果教学是遵循着数学的思维去自然地、真实地展开,坚守住不讲结论而是讲思维过程,数学课的“味道”就必然会越来越浓。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文学家杨绛先生曾说过:“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人,是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生,所以不可能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操作模式或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启发的是思维。启发式教学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而一节能够带给学生思维乐趣的数学课,是需要教师去用心创造的。在范老师这节课上,没有那种看似生动的环节,比如学生“热烈”的讨论,“川流不息”的板演、互评……而是从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来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我们常说,一节课的开头5分钟非常重要,这是学生精力最为集中的时间,如果在这宝贵的5分钟之内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没能带领学生进入数学思维情景中来的话,这节课的平淡乏味也就不足为奇了。范老师在这节课引入阶段通过学生改编的小游戏入手,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一个例题,引出本节课内容。后面两个例题,在问题设置上由浅入深,相互呼应,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活动,把讲题换成以讨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式出现。这节课上,范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多数时间是数学思维的交流,是师生间、生生间一起思考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范老师没有简单的重复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告诉学生,同时通过学生的语言、行为、甚至表情等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评价学生的思维活动,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展开数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