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次学情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2.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促进了经济交流B.促成了贞观之治C.巩固了封建统治D.结束了分裂局面4.右图中流经邳州的一段大运河是A.①B.②C.③D.④5.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A.灌溉B.泄洪C.运输D.饮水6.“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7.《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8.“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重视纳谏B.吸取隋亡教训C.轻徭薄赋D.任用姚崇为相9.“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10.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①地动仪模型②曲辕犁③筒车模型④罗盘针模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2.“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13.《宋史》记载:“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柄,三衙管诸军,率臣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A.整顿军队加强地方军事力量B.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

C.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肿胀D.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14.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这一制度正式诞生于A.唐玄宗时B.隋文帝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1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6.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17.“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A.回纥 B.南诏 C.靺鞨 D.吐蕃18.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唐玄宗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9.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A.到赵州桥上散步B.阅读《金刚经》C.看阎立本作画D.到东京城内的“勾栏”20.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2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②令玄奘西游天竺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②22.重视对外交流是唐朝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右图人物曾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A.阿备仲麻吕B.玄奘C.弘一法师D.鉴真23.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24.“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A.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唐朝由盛转衰 D.唐朝灭亡25.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记》D.《资治通鉴》26.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27.七年级(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28.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那烂陀寺B.唐招提寺C.敦煌莫高窟D.麦加大清真寺29.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A.祖国统一B.民族团结C.中外交往D.抵抗侵略30.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A.农民起义夺权

B.少数民族入侵中原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31.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32.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王朝有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⑤隋朝⑥唐朝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⑤⑥33.据《宋史》统计,宋朝宰相133名,其中科举出身的123名。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是()A.分化事权 B.君主专制 C.重文轻武 D.中央集权34.王安石变法期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工程数量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的积弱局面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35.位于河南省濮阳城内御井街西侧的回銮碑是“澶渊之盟”的见证。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北宋的政治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依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2分)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6分)宋太祖对此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材料二据学者张希清救授统计,北宋167年所取文士合计60035名,平均每年360名,大大超过了唐朝、元朝、明朝。这一数值是唐代的5倍多、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而武举考试仅取868人,年均仅仅15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是如何发展科举制的?(2分)并指出这一措施对宋朝社会的影响。(6分)材料三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材料体现了宋太祖的哪一治国政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治国政策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ADABCABDCD11-20DCCDDCDCDD21-30ADDCBBABCD31-35CDCAB二、非选择题36.方(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藩镇割据严重;“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钱”指的是地方财权(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各州府设置通判,已分知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在军事上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并控制对军队地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禁军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