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2年中考化学阶段测试卷二(模块二-模块五)_第1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化学阶段测试卷二(模块二-模块五)_第2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化学阶段测试卷二(模块二-模块五)_第3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化学阶段测试卷二(模块二-模块五)_第4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化学阶段测试卷二(模块二-模块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测试卷二(模块二〜模块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一1C-120-16Na-23C1-35.5

第I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

1.石油不可再生,其开采和利用的部分信息如下,下列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

A.①钵井阂一石M整淡化^气

B②.阳百原畤卜罐料油“等

c.③……

D.@(第1题)

2.《黄帝内经》强调“五谷为养”。“五谷”中的稻(俗称水稻、大米)富含的主要营养素

是()

A.蛋白质B.糖类C.维生素D.脂肪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4.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正大力推广“LED”绿色节能交通指示灯和城市

景观灯。碑化像(GaAs)是光源材料,Ga的化合价为+3,As的化合价为()

A.-3B.—5C.+3D.+5

5.将装有少量酒精的塑料袋排尽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塑料袋膨胀

(如图所示),其原因是()

■每料爱

A.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大-酒精

B.酒精分子变大一热水

C.酒精分子间的间隙变大(第5题)

D.水分子变大

6.古代的“打火机”一一“火折子”是用草纸卷成密集的纸卷,用火点燃,再将其吹灭放

入竹筒中,需要的时候取出轻轻吹一下即可生火。以下关于“火折子”制作及使用的

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纸卷”的草纸是可燃物

B.准备放入竹筒中的“火折子”要留些火星

C.纸卷放入竹筒后,盖子不能将竹筒完全密封

D.“火折子”吹了会燃烧是因为降低“纸卷”的着火点

7.《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猪姆耳含抗菌有效成分鱼腥草素(G此。)。下列关于鱼腥草素的

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由36个原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2

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9.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分离Fe和CuSOi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除去CO?中含有的少量C0点燃

粗盐提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

C将粗盐溶解、过滤、蒸发

D制备CU(0H)2将Ba(OH)2溶液和CuSO,溶液混合后过滤

10.实验小组在密闭容器中用湿度和CO2浓度两种传感器探究乙醇燃烧的产物,测定结果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0题)

A.图1曲线说明乙醇燃烧有水产生

B.根据图1,可推理得出乙爵中含有氢元素

C.图2曲线说明乙醇燃烧有CO?产生

D.根据图2,可推理得出乙醇中含有碳和氧元素

第H卷

本卷共6题,共70分。

11.(13分)在三星堆遗迹发掘现场,“考古大棚”里建起“手术室”般的发掘舱,全面保

护出土文物。

(1)出土的黄金面具由一整块金箔制作,最薄处仅有0.2毫米,这是由于金具有良好的

____________性。

(2)“考古大棚”为钢制结构。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组装建设桥梁、房屋等,有速度快、稳

定性好、节省材料等优点。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属于(填“无机”“合成”或

“复合”)材料。

(3)研究人员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初步判断三星堆4号坑属于商代晚期。已知碳

14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4)三星堆时期人类已开始使用丝绸。生活中,鉴别某品牌蚕丝被是否为天然蚕丝制作的方

法是取样,灼烧闻气味,若有气味,证明是天然蚕丝制作。

(5)“青铜神树”的出土,说明了三星堆文明已掌握了较成熟的炼铜技术,青铜的熔点比纯

铜的(填''高"或“低”)。“火法炼铜”常使用孔雀石为原料,其主要成

分是碱式碳酸铜[CU2(0H)£03],受热时能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12.(10分)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1^10))0};)》

图1图2

(第12题)

(1)如图1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镁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

素。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

(3)如图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填字母)。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

期表中排在第______周期。

13.(11分)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了由⑩和田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醋酸(CFGCOOH)的催化反

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1)醋酸(CH£O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示意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名称)。

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______反应。

(4)下列对该反应历程分析正确的是(填字母)。

A.分子发生了改变B.催化剂将不断消耗

C.原子结构发生了改变D.原子利用率为100%

14.(11分)如图所示,是小李建构的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1)写出图中a处物质的化学式:o

(2)要一步实现图中“Cu-Cu"”的转化,可将铜加入适量的某种盐溶液中,则该溶液的溶

质是(写一个)。写出图中“Cu2+fCu”的转化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利用硝酸铜溶液制备纯净的硫酸铜晶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要求写出主要步骤及所需要的试剂:

15.(14分)化学老师上演了“吹气生火”实验,他的操作是用导管向包有“过氧化钠

(N&OJ”粉末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迅速燃烧起来。同学们很好奇,决定探个究竟。

(1)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

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NaQz反应

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脱脂棉的

_。(第15题图1)

【进行实验】在图1装置中,向装有附2。2的试管中不断吹气,观察到岫2。2粉末由淡黄色逐

渐变成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带火星的木条,木条,证明②成立。同时

还观察到U形管中,说明③成立。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Na。粉末反应生成了氧气,放出了热量,满足脱脂棉燃烧的条

件。

(2)通过探究试管内残留的白色固体成分,确定与Na。粉末反应的气体。

【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NaQ;粉末不与氮气反应;

③氢氧化钢[Ba(011)2]可溶于水,氢氧化钙[Ca(0H)2]微溶于水;

④氯化钢(BaCk)、氯化钙(CaCL)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及推断】猜想1:固体成分是Na£03,则CO2参加反应;

猜想2:固体成分是NaOH,则HQ参加反应;

猜想3:固体成分是NazCOa和NaOH,则CO,和H20均参加反应。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向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此反应的化

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钢溶液,振产生白色沉淀学方程式为

荡,静置

②取适量实验①的上层清液,滴白色固体中含有—

溶液变红色

加少量酚献溶液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中含有NazCOs和NaOH,故猜想3正确。请写出NaZ。?与C0Z或与L0

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第15题图2)

【拓展延伸】实验室存有Na。时,一旦失火,(填“能”或“不能”)用水灭

火。

【反思与创新】

a.实验①中不能将氯化钢溶液换成氯化钙溶液,原因是—

b.请你在图2方框中画出能替代U形管的装置(其实验目的相同)。

16.(11分)“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之一是次氯酸钠(NaClO),工业上可用氯气和氢氧化

钠溶液反应来制取,反应原理为Ck+2NaOH=NaCl+NaClO+H2O。若要生产含次氯酸

钠14.9t的该消毒液,理论上需要氯气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

第I卷

1.D2.B3.1)4.A5.C

6.D7,D8.D9.C10.D

第II卷

11.(1)延展

(2)复合

(3)6

(4)烧焦羽毛

⑸低;Cu2(0H)2C03^=2Cu0+C02t+H20

12.(1)F;金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