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历史科试题本试卷共7页,共33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区域内,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代名臣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2.唐代皮日休曾作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从诗句中,可知皮日休()A.全面肯定了大运河的开凿 B.全面否定了大运河的开凿C.辩证看待了大运河的开凿 D.没有正确理解大运河开凿3.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官员。这种选官制度()A.扩大官吏选拔范围B.以门第高低为依据C.阻碍社会阶层流动D.削弱皇帝统治力量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以下是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其中描述唐玄宗统治的对联是()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后人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后期昏庸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重文轻武是国策5.题5图是唐代郑仁泰墓出土的一件彩绘釉陶男装女立俑,该女立俑上身着红色圆领窄袖长袍,下身着红白相间条纹波斯裤,除了唐代男性的经典服饰长袍外,头戴的黑色幞头,更是唐代男装的典型标志。这说明唐代()A.审美观念多元开放 B.瓷器制作工艺精美C.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D.民族习俗逐渐趋同6.题6图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写的一首诗。该诗赞颂一位唐代诗人的作品展开犹如一部信史(信史指真实的历史记载),他赞颂的人是()A.李白 B.杜甫 C.陆游 D.苏轼7.碎叶城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但官修史书对其介绍极少。玄奘法师却讲述:“城周六七里,诸国商品胡杂居也。土宜(种植)糜麦、蒲桃”。想研究唐朝时西域和中亚的历史,我们可查找的较可靠的资料是()A.《史记》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马可波罗行纪》8.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有密切往来,中国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频繁交往,波斯人在唐朝长安、洛阳等地开设店铺,并出卖名酒三勒浆,在中国唐墓中不断发现阿拉伯的金币,马球运动也在唐代开始传入中国。这些现象说明唐朝时期()A.中国对周边国家有吸引力 B.丝绸之路呈现繁荣景象C.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9.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遭到严重削弱 B.藩镇割据局面形成C.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 D.边疆军事权势过大题10表是“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相关信息,它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五代十国(部分)结束国号梁唐晋汉周吴吴越闽北汉宋灭北汉起讫时间907-923923-936936-947947-951951-960902-937907-978909-945951-979979题10表政治局面稳定 B.政权更替频繁 C.边疆割据混战 D.江南经济发展11.宋代笔墨纸砚消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消费主体也颇为广泛,“垂髫之儿,皆知翰墨”。士大夫更常常不惜花重金购买。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士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B.民众消费能力迅速提升C.社会崇尚文化氛围浓厚 D.笔墨纸砚生产供不应求12.“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C.变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D.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13.《元史·百官志》记载某机构:“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该机构主要统领(题13图)地图上哪个区域()宅宅题13图A.① B.② C.③ D.④14.据记载,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农业税占全国税赋总收入的30%,工商税占70%。南宋绍兴末年,政府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而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的关税收入就达200万贯。由此可知宋代()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C.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农业不再是主要生产部门15.运用下列史料,可以设计出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探究主题是()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被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A.农业技术的提高 B.医药事业的进步C.思想文化的繁荣 D.政治制度的演变16.题16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一变化最能说明()A.经济重心南移 B.海外贸易拓展C.疆域面积扩大 D.北方经济繁荣17.《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重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反映了北宋()A.华丽的城市建筑B.达官贵族的需要C.繁华的都市生活D.海外贸易的兴盛18.在宋代,曾经的个人手写稿不再被手写传抄,而是通过无限地印制以供给市场大众,印刷品的价值和价格也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大家都买得起印制的书本了,翻刻也更容易,更廉价了。学者们也能进行书籍的收藏,甚至可以建立藏书楼了。据此可知当时()A.个人手写稿质会急剧下滑 B.印刷品的价格大幅度提高C.书籍的收藏成为社会风气 D.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19.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jù急),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元史·兵志》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唯兵一昼夜行四百。”据这两则史料无法推断()A.宋元时通过驿站传递文书

B.政府设驿站加强与地方联系C.元朝政府开始设置驿站

D.宋元时期陆路交通发达20.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题20图是通过时间轴建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体系,下列选项中,符合④的时代特征是()题20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21.题21表是关于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不同史籍记载。其中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史实是()记载出处“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明史·职官志》“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设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皇明祖训·首章》题21表A.秦朝以前设立有丞相一职 B.废除丞相后政务分予六部C.洪武十三年废除丞相一职 D.尚书和侍郎是六部的长官22.题22图所示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题22图A.郑成功收复台湾B.戚继光抗倭C.雅克萨之战D.平定噶尔丹23.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郑和)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A.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B.有利于明朝航海的持续发展C.传达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 D.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24.《农政全书》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据此可知此书()A.侧重记载手工业生产技术 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C.关注民生,重视救灾防灾 D.吸纳了西方科技成果25.“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三月……十八日,进占外城。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隋末农民起义 B.黄巢起义C.陈桥驿兵变 D.李自成起义26.清朝前期,在东南设置台湾府;在东北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中俄边界;在西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这些做法体现了()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国家治理因地制宜C.国家疆域远超历代 D.边疆管理军事为主27.题27表是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和人均占有粮食的相关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朝代每人粮食面积(市亩)粮食亩产(市斤/市亩)人均占有粮食(市斤)明代3.23346约1117清中叶1.71367约627题27表A.技术进步提高了粮食产量 B.人口激增引发粮食潜在危机C.中国农业的提升空间有限 D.耕地增加改善了百姓的生活28.“这个政治机构专属于皇帝,由皇帝任命,唯皇帝是从……没有专属府衙,也没有专门官吏。它既能满足皇帝集权的需要,又能高效地处理军政,控制思想,预防朋党。”该机构是由雍正帝创设的()A.锦衣卫B.中书省C.军机处D.六部29.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白蹇(jiǎn穷困)。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抵御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B.严重阻碍对外贸易发展C.导致许多农民和商人破产 D.引发了民生和社会问题30.题30图为京剧中的脸谱。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这说明,京剧脸谱艺术()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4分,32小题14分,33小题12分,共40分。)31.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图1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图2唐蕃会盟碑题31图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材料三到了元代,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民族结构格局基本形成。……一些在历史上有过影响的古老民族逐渐消失,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出现了新的民族…——陈高华《元朝的独特贡献》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曾与哪个少数民族和亲?请举出唐朝时期和这个少数民族交往的一个典型事例。(4分)根据材料二,“辽与朝廷”签订的和约称为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和约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时我国古代民族发展的表现。(4分)32.货币在记载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也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重要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摘编自王学亮《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展望》材料二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王朝从一建国便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此外,先进的印刷技术,也为交子的印刷创造了便利条件。——摘编自《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材料三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和《宋史·食货志》《宋史·食货志》节选(绍兴)三十年(1160年),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储蓄现钱兑换会子)于城内外流转……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定《伪造会子法》,犯人处斩,赏钱千贯……《宋史·食货志》节选(绍兴)三十年(1160年),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储蓄现钱兑换会子)于城内外流转……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定《伪造会子法》,犯人处斩,赏钱千贯……“会子”版面中间方框内刻“敕伪造会子犯人处斩,赏钱壹阡贯……。【注释】敕:皇帝的诏令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题32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货币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交子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交子在世界货币史上有何地位?(6分)(3)材料三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4分)(4)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货币流通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2分)都城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它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多数情况下,它是一定时期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12分)材料一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时期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图材料二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材料三中国古都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是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朱士光《中国八大古都》示例: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长安城平面图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明上河图(局部)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紫禁城平面图题33-2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都城长安在题33-1图中的位置(填写代号)。分析南宋至清朝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的趋势。(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座城市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说明其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的理由。(4分)(示例城市不可选)示例:西安说明:西安是汉唐都城。长安城中东西两市商业繁荣。长安的建筑布局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七年级历史学科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DCACA 6-10BBDDB 11-15CBCBA16-20ACDCD 21-25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