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概论课件_第1页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课件_第2页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课件_第3页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课件_第4页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与中国戏曲的悲剧文化一、关汉卿的生平事迹《录鬼簿》载:‘大都人,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元代朱经《〈青楼集〉序》:“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庸俗易之,用世者嗤之。三君之心,固难识也。”1.时代的弃儿,艺术的骄子2.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3.他和当时的杂剧届和勾栏倡优有着广泛的联系4.他亲自参加杂剧演出,是一位熟谙舞台艺术的杂剧行家里手5.是一位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的才人艺匠二、关汉卿的悲剧现存的有:《感天动地窦娥冤》《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刘夫人庆赏五侯宴》《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关张双赴西蜀梦》《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特点1.同情被压迫、被损害的小人物。

2.所揭露的坏人坏事,主要是属于统治阶级或特权阶级的。

3.善恶终有报。三、关汉卿的喜剧现存的有:《温太真玉镜台》温峤刘倩英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钱可柳永谢天香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赵盼儿宋引章周舍

《诈妮子调风月》燕燕莺莺小千户

《闺怨佳人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蒋瑞莲

《望江亭中秋切脍旦》谭记儿白士中杨衙内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杜蕊娘韩辅臣石好问特点剧中的主角都是女性,出身不同,性格不同,但是都热情充溢。内容:属于平民喜剧类型喜剧冲突性质:小人物和巨大的社会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从编剧手法和技巧方面看:是一种勾栏喜剧四、关汉卿的历史剧现存的,除了《西蜀梦》《哭存孝》外,还有

《关大王单刀会》关羽鲁肃乔国老司马徽

《尉迟恭单鞭夺槊》尉迟恭李世民徐懋功李元吉单雄信

《山神庙裴度还带》裴度赵野鹤韩琼英

裴度

《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来,来,来!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得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撸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呀!这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多气魄,多慷慨,多悲壮。五、关汉卿——元杂剧艺术的奠基人1.戏剧情节富有传奇性2.结构完整而考究3.把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摆在艺术构思的首位4.善于驾驭戏剧技巧六、中西悲剧风格的不同1.在悲剧冲突上不同西方:过失论中国古代悲剧:悲剧冲突扎根于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2.对悲剧角色的选择不同西方悲剧重在刻画“伟大人物”中国悲剧重在刻画“普通凡人”3.悲剧的结构形态不同西方悲剧:单一的结局,即由顺境转入逆境的结局。中国悲剧:以悲为主,苦乐相间一、什么是正剧正剧是处在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第三个主要剧种。它的审美原则是:把悲剧的掌握方式和喜剧的掌握方式调节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并不是使这两个对立面并列地或轮流地出现,而是使它们互相冲淡而平衡起来。二、正剧与悲剧和喜剧的比较1.从人物刻画看喜剧人物以“不谐调”的行动表现为主要特征;悲剧人物以其动人心魄的“崇高美”和“悲壮美”为主要特征;正剧人物的心境是逐渐朝着“昂扬乐观”发展的。2.从冲突发展的态势看喜剧冲突具有“偶然性”和“逆变性”;悲剧冲突最终是“丑扼杀美”;正剧冲突的走向是“美战胜丑”,且以“必然顺变”为特征。3.从作品情感看喜剧以“喜”为主;悲剧以“悲”为主;正剧以“矜庄自然”为主。三、《牡丹亭》的正剧品格牡丹亭序曲词: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李仲文故事见《太平广记》319卷冯孝将事见《太平广记》276卷谈生事见《太平广记》316卷1.人物

杜丽娘:太守家的小姐;爱美、爱生命、爱自由;受到宗教礼法的重重束缚;宗法礼教的反叛者;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又低首沉吟介〕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寻梦江儿水]柳梦梅:太虚:是先验的产物,本不该出现的;太实:热衷功名的书生。身上有太多明朝士子的腐气;一个理想的书生应该有怎样的思想和行动?2.戏剧冲突《牡丹亭》所表现的是情和理的冲突:情,绝不仅仅是杜丽娘、柳梦梅两位青年之间的爱情故事而已。汤显祖通过此剧是讴歌人本性中所具有的真实感情,揭示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真实感情与维护社会伦理纲常的理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什么杜丽娘必须经历一番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的情感历程?出生入死——表现杜丽娘理想实现的痛苦性和艰难性;起死回生——歌颂至情和人性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

怎样看待夫贵妻荣的结局?

一、王实甫和《西厢记》关于王实甫的评论资料: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4、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王实甫》: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照》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西厢”故事的演变唐·元稹《莺莺传》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北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的《淮海词》,毛滂的《东堂词》都曾歌咏崔、张恋爱故事。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的“说话”已有《莺莺传》名目;周密《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又有“莺莺六幺”。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突破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一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二、《西厢记》1.戏剧结构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故事主要情节惊艳—酬韵—目成—解围—赖婚—琴挑—传书—

约会—拷红—送别—惊梦—团圆2.戏剧冲突(1)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传统观点)(2)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3.《西厢记》的思想内容1.《西厢记》中描写莺莺和张生的婚姻结合是以爱情为基础的。2.歌颂了崔张自由恋爱、自主终身的婚姻方式。3.莺莺和张生始终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4.人物形象张生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傻角——软弱、忠厚、傻气。惊艳[柳叶儿]呀,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着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国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后庭花]刚刚的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空余下杨柳烟,只闻的鸟雀喧。“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早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也。[红出科][末迎红娘祗揖科]小娘子拜揖![红云]先生万福![末云]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红云]我便是,何劳先生动问?[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红云]谁问你来?[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莺莺美丽而多情——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追求理想爱情。内热外冷——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儿”。月下联吟,对张生倾吐了衷曲;

张生: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寺警后,对张生的感情进了一步;最后,迈出关键的一步。赖简[末做跳墙搂旦科][旦云]是谁?[末云]是小生。[旦怒云]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旦]红娘,有贼。[红云]是谁?[末云]是小生。[红云]张生,你来这里有甚么勾当?[旦云]扯到夫人那里去![红云]到夫人那里,怕坏了他行止。我与姐姐处分他一场。张生,你过来跪着!你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夤夜来此何干?

佳期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雨云来。红娘富有正义感——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而苦恼,成人之美。机智——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泼辣——尖锐批评张生、莺莺的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莺莺。老夫人: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赖婚,拷红,逼试。4.《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五本二十一折多角色演唱(2)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3)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烘托渲染。(4)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5.历史地位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是元杂剧对后世剧坛最有影响的作品,版本众多,明清版本达九十多种。评点者众多,并有著名画家为之绘图,足见后人对《西厢记》的喜爱。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婚姻、争取爱情自由的思想,成为后代爱情作品的精神源泉。它与明代的《牡丹亭》、清代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中三大爱情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三、中西喜剧风格的不同1.主人公西方喜剧里的主人公主要是否定型;中国古代喜剧的主人公则类型多样:否定型、讽刺型;肯定型、歌颂型2.角色处理西方喜剧人物偏重于类型化;中国喜剧人物则是高度典型化(由类型化向个性化演进)3.戏剧结构西方喜剧追求纯正性;中国喜剧在结构上悲喜相见间。4.语言上西方喜剧追求语言自身的乖谬、笑料;中国喜剧在语言上追求形象化、性格化、动作化、诗化。红表忠勇《战长沙》关羽赵匡胤孟良紫表耿介常遇春《状元印》赭表稳健廉颇《将相和》黑表刚直包拯张飞杨七郎蓝表威猛窦尔墩夏侯惇黄表阴狠典韦绿表强悍程咬金白表奸邪曹操金(银)表怪异二郎神《闹天宫》程式:就是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将现实生活中的动作、语言等加工提炼,加以夸张、美化,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含义的规范性表演形式。中国戏曲表演的主要特征是程式化。在戏曲音乐、角色行当、表演动作、舞台调度、演员化妆等方面,都具有程式化的特点。

一、戏曲音乐的程式化

声乐:戏曲音乐的主体,由唱、念两大部分组成。器乐:处于辅助地位;为表演艺术伴奏,及为了展开戏剧矛盾,塑造人物性格,抒发思想感情,渲染舞台气氛。分为弦管乐、打击乐。戏曲乐队中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由各种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组成。打击乐部分称为“武场”,由不同类型的鼓、板、锣、铙钹等组成。合称为“文武场”或叫“场面”。“文武场”曲笛文场乐器唢呐:簧管乐器,由芯子、管子和碗子组成。京剧乐队中又分大唢呐和海笛两种类型,大唢呐声音宏亮,常用于伴奏发兵、庆典等宏大场面;海笛声音尖而响亮,常在武戏中伴奏昆曲。京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形状似二胡,只是较其略小,弓子夹在两弦之间,以弓弦间的磨擦发音,其音刚劲嘹亮,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锣:打击乐器,扁圆形、铜制,有大、小锣之分,在演奏方式上亦有区别。前者音色高亢,多用于表现战争场面、紧急事件发生或武将上场;后者音色清亮,多用于生角、旦角或丑角人物的上下场。大小锣均为京剧的主要打击乐器武场乐器钹:俗名“铙钹”或“水镲”。两片为一幅,铜制,互相撞击发生,多与小锣配合,是京剧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鼓板:由一个“单皮鼓”和一副檀板组成,由乐队中的鼓师掌管。单皮鼓为扁圆形,单面蒙牛皮或猪皮,演奏时置于一鼓架上,用一副鼓楗子击打鼓心发声,音质清脆,主要击打音乐中的次重或弱拍,即“眼”。“板”,由一副两块檀板组成,用绳串在一起,相互击打发声,音质浑厚,主要击打音乐中的重拍,即“板”。鼓:远古时以陶为框,后世以木为框,蒙以兽皮或蟒皮。也有以铜铸者。形制大小不一。有一面蒙皮者,如板鼓;也有两面蒙皮者,如堂鼓。二、角色行当的程式化

1.角色的主要类型生:老生、小生、武生(关羽剧照)生行老生小生武生旦行

正旦(青衣)花旦

武旦

刀马旦老旦彩旦净行

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二花摔打花脸)

毛净(油花脸)丑行

文丑武丑

《时迁盗甲》2.行当与角色创造行当程式来自社会生活程式动作在不断演变发展中程式动作也有差异性特点

梅兰芳《贵妃醉酒》三、动作表演的程式1.什么是动作程式:戏剧中,演员通过某种动作、姿势,表达某种意向或情感,并能引起观众的反应,且为后代演员认可并成为固定格式。2.动作程式在表意、表情方面各有侧重:

侧重表意的动作:

有的是对现实生活动作的摹拟和加工;有的积淀着一定的历史生活内容。起霸侧重表情的动作:对人的感情摹拟和夸张;借助某物揭示复杂感情《小宴》剧照3.怎样看待动作程式?有现实生活的原型和依据;是虚拟性、象征性的;是约定俗成的。四、中国古代戏剧的虚拟表演特点:1.虚中见美,非实中求真2.虚中见情,非实中见像(借景生情、以情达理、情以技现)3.装谁像谁,似我非我川剧《玉簪记》剧照4.五花八门的基本功腰腿功毯子功把子功扇子功髯口功帽翅功甩发功水袖功5.勾魂摄魄的特技绝招宝剑出鞘入鞘变脸喷火飞帽上头僵尸打出手椅子功耍大旗耍索珠一、中国古代戏曲的产生古代歌舞

滑稽戏

说唱艺术

古代歌舞

原始歌舞巫覡祭祀角抵之戏

(1)原始歌舞《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书经·舜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2)巫覡祭祀

《楚辞章句》:“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3)角抵之戏(百戏散乐)《西京赋》:“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滑稽戏优孟衣冠歌舞戏参军戏(1)优孟衣冠《史记·滑稽列传》:“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2)歌舞戏拨头(钵头)

《旧唐书·音乐志》载:“《拨头》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像之也。”大面(代面)

《教坊记》载:“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踏摇娘

《教坊记》载:“北齐有人,姓苏,匏鼻。实不仕,而自号为中郎。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3)参军戏中国戏曲有角色、行当之分,就是从参军戏开始的。李商隐《骄儿》:“或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说唱艺术—为戏曲铺就的文学土壤大曲僧尼讲经诸宫调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1.戏曲形成的标志

杂剧正式形成演员有所增加已有多种杂剧剧本2.北宋杂剧

杂剧(打杂剧):诙谐滑稽的表演;多而且杂杂剧结构:艳段-正杂剧-杂扮内廷节目、民间杂剧勾栏瓦舍——中国戏剧成为一项独立艺术的关键所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3.南宋杂剧和戏文南宋杂剧角色:末泥、副末、副净、装孤、装旦形式简短,多为借题设事院本一、儒学对戏曲文化的影响1.影响的广泛性孔孟儒学---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汉代---儒学发展的第一次高峰魏晋南北朝---儒学地位受到动摇唐代---思想统治相对宽松宋金---杂剧形成元代---杂剧盛衰与思想统治的关系明代理学---儒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影响的复杂性:

在一定条件下,儒家的某些思想观点在客观上与民生并无利害冲突,甚至是相合的,这时应肯定其积极意义;

儒学的理欲观及其影响下戏剧中的思想观点,其中的某个方面,已积淀、净化、改造为民主性精华,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应予以肯定.2.儒家的文艺观儒家要求文艺成为“载道”的工具;文艺的社会职能,对于统治者来说,是“知得失,自考证”。对于被统治者来说,是从中接受道德教化;文艺批评的任务是从作品中看出政治之优劣,风俗之盛衰。标准是“思无邪”;4.古代戏曲对儒家思想的反叛儒家思想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现存的伦理秩序,“存天理,灭人欲”;而事实上人的正常情感是压抑不住的,情与理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二、宗教文化与戏曲1.道教——一种关怀人的生命本质的学说2.佛教——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戏曲与道教的关系远比它与佛教的关系亲密。因为:戏曲正式诞生时的元代,道教在北方拥有较大的势力;道教的乡土气息浓重。三、宗教文化对戏曲思想内容的影响1.道教、佛教的四大理论支柱:神创论、灵魂不灭论、善恶报应论、地狱天堂说2.古代戏曲与鬼神信仰(1)肯定了仙境的存在和俗人成仙的可能性;(2)古代戏曲中肯定了鬼魂的存在:灵魂不灭;投胎转世;还魂复生;人魂相恋;冤魂复仇。3.古代戏曲与因果报应观念侮慢神灵得恶报;不守世俗道德得恶报;善行得福报1.道教对戏曲艺术形式的影响(1)从审美观念看:在形似与神似的对立统一中,更注重传神美。

苏轼的“得其意思”说,汤显祖的“一汝神”说,都是中国古代戏剧传神美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优秀之作,都讲究以形求神,重视神似。如对历史剧的处理,或不顾及历史真实,或假托历史人物;如当客观事理和主观情理矛盾时,让客观事理服从于主观情理;舞台表演……四、宗教文化与戏曲的艺术形式(2)在平实与神奇的对立统一中,更注重传奇美。道教的哲学观点本身就有玄奥神秘的特色;戏曲故事重奇(奇异、奇特、奇幻);情节重奇(奇巧);人物重奇(传奇)。一、关于中国古代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二、戏曲与戏剧

戏剧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戏剧,是一种泛戏剧的概念;狭义的戏剧,只有戏曲一种。三、戏曲的艺术特征

总体性(综合性):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写意性(虚拟性):指场景、道具都有强烈的象征性;程式性:表演的过程及形式都已经形成高度的规范化和固定化;娱乐性、教育性、历史性、现场性四、戏曲的“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步、法(发、口)五、中国戏曲属于“俗文学”戏曲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内容通俗形式通俗具有传承性和群众性特征内容通俗由丰富多彩的古代民俗铸就由于地域性差异阮籍《乐论》:“楚越之风好勇,故其俗轻死,郑卫之风好淫,故其俗轻荡。轻死,故有火焰赴水之歌,轻荡,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