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自考00819训诂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17年4月自考00819训诂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17年4月自考00819训诂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17年4月自考00819训诂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17年4月自考00819训诂学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诂学年月真题

00819-sc20174

1、【单选题】“训诂”合称始见于

《毛诗诂训传》

《说文解字》

A:

《毛诗笺》

B:

《释名》

C:

答D:案:A

解析:“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单选题】众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说明意义。这类书最早的一部

《尔雅》

《国语》

A:

《左传》

B:

《方言》

C:

答D:案:A

解析:从实际的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以《尔

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集的字典)为最早。

3、【单选题】《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的“马”,

意义是

马匹

奔马

A:

尘埃

B:

阳气

C:

答D:案:C

解析: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意思是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

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

4、【单选题】训话学的任务之一是“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毛亨

A:

郑玄

许慎

B:

孔颖达

C:

答D:案:D

解析:唐代文学家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5、【单选题】传统训诂学的中心是

经书

史书

A:

子书

B:

集部书

C:

答D:案:A

解析:传统训诂学的范围是以经书为中心。

6、【单选题】《汉书艺文志》:“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这里的“读应尔

雅”的意义是

讲解正确

讲解文雅

A:

参考雅学

B:

文雅大度

C:

答D:案:A

7、【单选题】《广雅》的作者是

刘熙

张揖

A:

阮元

B:

俞樾

C:

答D:案:B

解析:《广雅》的作者是三国时魏人张揖。张揖,字雅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人,在魏明

帝太和年间(227——232年)任博士。

8、【单选题】《经典释文》的作者是

陆德明

贾昌朝

A:

B:

玄应

慧琳

C:

答D:案:A

解析:《经典释文》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作品,共30卷,唐代陆德明撰。

9、【单选题】《史记索隐》的作者是

孔颖达

司马贞

A:

张守节

B:

裴骃

C:

答D:案:B

解析:《史记索隐》是由唐代司马贞撰写,共三十卷。运用大量的文献作校勘材料,保存

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使一些书目得以流传下来,便于后人辑佚,有功于目录学。

10、【单选题】《国语·周语上》:“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其中的“丑”,意义是

丑恶

丑陋

A:

类别

B:

丑角

C:

答D:案:C

解析:《国语·周语上》:“众以美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韦昭

注:“丑,类也。

11、【单选题】《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其中的“怨”,意义是

怨恨

埋怨

A:

蕴积

B:

受屈

C:

答D:案:C

12、【单选题】《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这里

的“读如”的功能是

解释词义

说明误字

A:

B:

拟声注音

说明假借

C:

答D:案:C

13、【单选题】以形索义的方法的出现时代是

商周

战国

A:

西汉

B:

东汉

C:

答D:案:B

解析:以形索义的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籍中就已经出现。

14、【单选题】古文字分为殷商文字、两周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这个观点的提出者

郭沫若

王国维

A:

胡厚宣

B:

唐兰

C:

答D:案:D

解析: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将古文字分成殷商系、西周系、六国系、秦系四个系,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一书中的分法与唐氏的分法相同,他们都是将小篆包括在秦系文字

之中

15、【单选题】乐府诗《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其中的“顾”的意

义是

回顾

回头

A:

照顾

B:

回来

C:

答D:案:D

16、【单选题】“勤,劳也。”“劳,勤也。”这样的训释方式是

互训

同训

A:

递训

B:

C:

类训

答D:案:A

解析:互训,一种训诂方式,汉语训诂学术语。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如老、考

也,考、老也;禛、福也,祥、福也;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等皆为互训。

17、【单选题】“凡以文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章太炎

黄侃

A:

陆宗达

B:

刘师培

C:

答D:案:B

解析:黄侃:“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陆宗达:“用一句或几句话来

阐明词义的界限,对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这种方法叫义界。”传统

的义界的理论和实践不能与科学的定义等量齐观。

18、【单选题】“节”的本义是

木节

关节

A:

竹节

B:

节奏

C:

答D:案:C

解析:节本意是竹节,引申指木节,又引申指事物的分节、分段。引申指节日。因竹节的分

段有一定的规律,又引申指法度、节操之意。

19、【单选题】扬雄《方言》的最早注释者是

许慎

高诱

A:

何晏

B:

郭璞

C:

答D:案:D

解析:给《方言》一书最早做注的的是东晋的郭璞(公元276-324年),李孟传的刻本就是

郭璞注本。

20、【单选题】“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这种词义的演变,属于

扩大

缩小

A:

转移

B:

忌讳

C:

答D:案:D

解析:汉高皇后姓吕名雉,按避讳制度,雉必须避讳,代名野鸡。《史记,封禅书》:“野鸡

夜雊。”注:“雉也,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

21、【判断题】笔意”和“笔势”是同一个概念。

正确

错误

A:

答B:案:B

解析:“笔意”和“笔势”不是同一个概念。

22、【判断题】右文说的明确提出者是王圣美。

正确

错误

A:

答B:案:A

23、【判断题】“沙门”、“受戒”、“菩萨”、“佛”、“包衣”都是梵语。

正确

错误

A:

答B:案:B

解析:“包衣”不是梵语。

24、【判断题】清代《说文》四大家关于《说文》的研究著作有五部。

正确

错误

A:

答B:案:A

25、【判断题】王力把语义的演变分为扩大、缩小、转移、忌讳四种方法。

正确

A:

错误

答B:案:A

26、【问答题】简述传统训诂学的范围以经书为中心。

答案:(一)传统训诂学的范围是以经书为中心。传统的训诂学着重研究词语的思想内容

和感情色彩、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汉代崇尚

经学,并把《诗》、《书》、《礼》、《易》、《春秋》定为五经,训诂由此兴起。

(二)传统训话学的局限是只注重通经,而忽视了对方言俗语的研究。

27、【问答题】解释词义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传统训诂学解释词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形训:通过文字的形体结构来分

析。如“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从中,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

二、音训: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如“天,颠也”“户,护也。”三、义训:

直接说明词的含义。如“阻、艰,难也。”

28、【问答题】简述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

答案:(1)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书、词典可查阅。(2)记录当

时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且抄写的人和刻印的人文化水平较低,错别字不少。而

这些错别字又往往跟方音有关,当时的韵书往往难以作为严格的依据。(3)中古、近古

双音结构的语言单位占数多,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

使人捉摸不定: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次序不固定,有时出现不规则的缩语,都使人难

以确定词义。(4)有些少数民族的借词,还没有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需要从少数民

族的古代文献中去找对音的词。

29、【问答题】简述《尔雅》的注本。

答案:《尔雅》的注本有:郭璞《尔雅注》、陆德明《尔雅音义》(在《经典释文》

内)、邢禺《尔雅疏》、郑樵《尔雅注》、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

《尔雅》郭注本为《尔雅注》。是东晋郭璞对《尔雅》所作的注释,通称《郭注》这是现

存最早的《尔雅》注本。

30、【问答题】简述先秦训诂的形式。

答案:(1)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2)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哲理和政

治主张。(3)辨析同义词(包括近义词)和解释古书字义。

31、【问答题】试述理性引申的类型。

答案:理性的引申,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

(1)因果的引申:解、懈;(2)时空的引申:間、所;(3)动静的引申:跨、胯、挎;

(4)施受的引申:享、獻、受、授;(5)反正的引申:落、始、亂、治;(6)实虚的引

申:实词虚化以(动词一介词)及(动词一介词、连词)。

32、【问答题】试述训诂要籍的分类。

答案:训诂要籍就是关于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分为训诂专书,注释书,笔记札记三类。

1、训诂专书,就是专门性的训诂著作,比如《说文解字》《尔雅》《方言》这一类,这

个是对某个字词做总括性的解释;2、注释书只解释这一本书里这个字词的含义,并不

是说他一般性的含义,而是他最本质的区别;3、笔记札记就是我们读书的时候摘记的

一些要点和心得体会之类的,但是在做这个读书笔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对于一个问题的阐

释,这被称为笔记札记类的训诂著作。

33、【名词解释】四声别义

答案:四声别义是同源词的一类,它跟写成不同汉字的声调有别的同源词在语源上同质。

如果上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间存在着写成不同汉字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的同源词,那么

一定能证明上古汉语存在着四声别义。通过对上古反映声调的材料的考察,这类跟四声别

义同质的同源词在“平:上”“平:去”“上:去”“去:入”之间都存在着通转关系,

所以上古汉语一定存在着四声别义现象。

34、【名词解释】转语

答案:转语指因时、地不同或音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有音转而义不变的,也有音转

义变分化为不同词的。

35、【名词解释】反训

答案:反训是指反义相训,是义训的一种方式,用某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该词的意思,由

《尔雅》开创并由郭璞阐明。

36、【名词解释】通语

答案:通语指不受地域局限,可通行于几个地区或全国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