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诸暨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人言及的“筋骨”,大都指向支撑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或是内在精神,即我们常说的精神凝聚力、思维立足点抑或更为简明的“文眼”等概念。从表达方式上看,文化先贤在总括一个时代的文学筋骨时,多选用言简意赅的词汇勾勒其整体面貌。诸如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之类,概括的既是情感之韵味,也是思理之意趣。可见,人们往往把“筋骨”理解成某种思想的代名词,进而从时代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立场等向度展开言说。当我们讨论“新时代文学的筋骨”这一话题时,不妨就从新世纪诗歌入手,窥探它的筋骨究竟为何,作一番谈“骨”论“筋”的尝试。无论是人的筋骨还是文的筋骨,都由“骨”与“筋”组构而成,两者承担的功能亦有所区别。对一部诗歌作品来说,“骨”就是维持一首诗、使它看起来成为诗歌的要素,可以理解为诗的形式。如果要支撑起诗歌的肉身(内容),“骨”就需要具备相当的质量和密度,彰显出属于诗的形态,诸如分行等核心特征,均缺一不可。同时,诗歌的“筋”或者说“筋脉”可以使固定在形式中的文字运动起来,接续行与行之间的意义,使之贯穿为一个气韵流畅的整体,从而打造出诗歌的思想性。当“筋”与“骨”整合为“筋骨”时,它理应指涉那种能够撑起文本所有精神性意义的力量。尽管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太可能形成统一的结论,但笔者还是认为,诗歌的筋骨便是活跃于字里行间的精神主体形象,是灌注了诗人所有思想观念的那位抒情者。借助内在的抒情者或者精神主体形象,作家可以从容地组织视觉材料、抒发情感、展开哲思,也能够经由这一形象深入他所身居的时代,与之产生角度殊异的对话。考量诗歌的筋骨,正可观测诗人如何各具匠心地设置和安排主体形象,使之充当时代与心灵之间的中介。(节选自卢桢《文学之筋骨与诗歌的力量》)材料二:真正有筋骨的作品,重要的还在于是什么让作品立起来,它是一种语言的质地,一种思想的力量,一种精神的超越感。而在情感上,我们往往觉得能打动我们的作品,即为有筋骨的作品,这只是针对个体而言的标准,就文学的公共性而言,其经验必须共情于普遍的人生,那是让写作得以获得共鸣感的砝码。也许诗歌的筋骨在于语言的创造性与出其不意之美,戏剧的筋骨在于恰如其分的矛盾冲突与内在的对话性,散文的筋骨则在于作者的真情实感与独特文学性的融合,而长篇小说的筋骨更强调史诗般的恢宏格调和历史纵深感。在短篇小说这一文体中,我们很难判断其筋骨的立足点之所在,因为短篇小说更接近诗,它并非要在固定篇幅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呈现人生的一个横截面。在这个横截面上可以打开文学生产的方式,那里面有筋骨所依赖的毛细血管和骨架格局,这同样关涉到作家确立自身叙事空间的技艺和方式,它是筋骨之一种。胡适早在《论短篇小说》中说:“横面截开一段,若截在要紧的所在,便可把这个‘横截面’代表这个人,或这一国,或这一个社会。”胡适对短篇小说的认知是有其道理的。如果说短篇小说就是人生的横切面,从哪里截取是最能考验作家的,它不仅指涉一个作家的视野和眼光,同样也决定了他如何将个人经验对接时代之变,这才有胡适的论述中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精神关联性。这种从小角度切入个体经验内部的方式,正契合了短篇小说所要求的精巧与微妙叙事。我们所熟悉的欧·亨利、莫泊桑等外国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可能更注重技巧,像《麦琪的礼物》和《项链》中对故事开头和结尾的经营,都是有道可循的。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之所以能吸引人、打动人,可能还在于他不是那么匠气,他会在人生的横截面上讲一个好故事,像《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脖子上的安娜》等,都无不在人物形象上强调典型性,这种人物形象更像一种精神装置,能召唤出我们对人世理解的艰辛与困苦。而像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我们分到了土地》,以简洁的语言和镜头般的场景见证了农民分到贫瘠土地后的无奈,这可能无关题材和主旨,更在于作家本人反映时代所依循的审美维度。作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切入人生的横截面,看似靠感觉,实际上还是在于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独特的美学就是让作品得以立起来的筋骨,它不仅包括内敛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更重要的是一种叙事的节奏和气息,作家要以此写出生活中诸多的可能性。(节选自刘波《在人生的横截面中显现的文学筋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一部诗歌作品来说,“骨”是诗歌的要素,“筋”打造诗歌的内核,而“筋骨”指涉的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B.经由“筋骨”,作家可从容地组织视觉材料、抒发情感、展开哲思,读者能够观测诗人设置和安排主体形象的匠心。C.每一种文体都带有特征鲜明的筋骨,短篇小说的“筋骨”特征就是不追求故事的完整,而是呈现人生的一个横截面。D.如果我们将短篇小说视为人生的横切面,那么从哪里截取,则考验着一个作家的视野、眼光以及与时代对接的能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以“文学的筋骨”为论述主题,不过两者论述的具体对象不同。B.“骨”需要具备相当的质量与密度,彰显诗的形态,才能支撑起诗歌的肉身(内容)。C.与欧·亨利讲究短篇小说的技巧不同,契诃夫更注重截取最典型的“人生的横切面”。D.作家选择切入人生的横截面,既依赖个体经验,也仰仗价值观与独特的美学立场。3.结合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文学的筋骨”观点的一项是()A.屈原的《离骚》属于“楚辞体”或“骚体”,作品句式灵活,多用“兮”字。B.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塑造了因国破家亡而产生悲凉心绪的抒情形象。C.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多对别里科夫的生活环境进行描写。D.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4.《红楼梦》中,香菱说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劝她“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依据材料一,简析黛玉如是说的理由。5.如何才能创作出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D3.A4.①这句诗有“骨”无“筋”,讲求辞采形式,没有思想内核。②黛玉认为筋骨为先(意在言先)。诗歌宜借助内在的抒情者或者精神主体形象,与时代或心灵对话,而非纯粹写形状物。5.①有思想(有温度),共情于普遍的人生,能反映时代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立场等向度。②有技巧,基于文体特征确定筋骨立足点。③有立场,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④统一性。“骨”“筋”兼备,艺术性与思想性相融合。〖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短篇小说的‘筋骨’特征”判断有误。依据原文“在短篇小说这一文体中,我们很难判断其筋骨的立足点之所在”中可以看出,短篇小说的筋骨特征并不鲜明。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既依赖个体经验,也仰仗价值观与独特美学立场”推断有误。依据原文“看似靠感觉,实际上还是在于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可看出,主要取决于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多用‘兮’字”,只包含诗歌的“骨”,不包含诗歌的“筋”。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意思是:未卷起的多重帘幕让室内的熏香保留的更久,古旧的砚台被磨得微微下凹,因此也能聚拢更多的墨汁。①依据“‘骨’就需要具备相当的质量和密度,彰显出属于诗的形态,诸如分行等核心特征,均缺一不可”可知这句诗前一句从嗅觉的角度写室内的香气,后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书桌上的砚台,对仗工整,讲求辞采形式,有“骨”;但是这句诗只是简单地叙述了一个物理事实,没有写出特定人物的特点,如同写山不知是何处的山,用在哪座山上都可以,写水不知是何处的水,放之四海而皆可,没有思想内核,无“筋”。②黛玉认为筋骨为先(意在言先)。依据“诗歌的筋骨便是活跃于字里行间的精神主体形象,是灌注了诗人所有思想观念的那位抒情者。借助内在的抒情者或者精神主体形象,作家可以从容地组织视觉材料、抒发情感、展开哲思,也能够经由这一形象深入他所身居的时代,与之产生角度殊异的对话”可知诗歌宜借助内在的抒情者或者精神主体形象,与时代或心灵对话,而非纯粹写形状物。【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①依据“而在情感上,我们往往觉得能打动我们的作品,即为有筋骨的作品,这只是针对个体而言的标准,就文学的公共性而言,其经验必须共情于普遍的人生,那是让写作得以获得共鸣感的砝码”“人们往往把‘筋骨’理解成某种思想的代名词,进而从时代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立场等向度展开言说”可知创作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要有思想(有温度),共情于普遍的人生,能反映时代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立场等向度。②依据“真正有筋骨的作品,重要的还在于是什么让作品立起来,它是一种语言的质地,一种思想的力量,一种精神的超越感”“在这个横截面上可以打开文学生产的方式,那里面有筋骨所依赖的毛细血管和骨架格局,这同样关涉到作家确立自身叙事空间的技艺和方式,它是筋骨之一种”“我们所熟悉的欧·亨利、莫泊桑等外国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可能更注重技巧,像《麦琪的礼物》和《项链》中对故事开头和结尾的经营,都是有道可循的”可知创作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要有技巧,基于文体特征确定筋骨立足点。③依据“作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切入人生的横截面,看似靠感觉,实际上还是在于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可知创作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要有立场,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④依据“无论是人的筋骨还是文的筋骨,都由‘骨’与‘筋’组构而成,两者承担的功能亦有所区别。……诗歌的‘筋’或者说‘筋脉’可以使固定在形式中的文字运动起来,接续行与行之间的意义,使之贯穿为一个气韵流畅的整体,从而打造出诗歌的思想性”可知创作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要有统一性,要“骨”“筋”兼备,艺术性与思想性相融合。(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铜人李一默抹上最后一层铜粉,他感觉脸上戴了一副面具,而世界,被挡在外面。他把眼睛睁开,化妆师水平不错,除了他自己,大概没人能把他认出来。他想笑,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整张脸都是僵硬的,他的笑甚至包括他想笑的意识,都被封死在了铜粉里。还好,他的眉眼还活着,于是,他的笑意从那里流出来,不过,瞬息凝固,戛然而止。细心的化妆师还是发现了,再一次提醒他,铜人最忌讳表露,要学会隐藏自己。他点点头,幅度极小。化妆师又把铜粉抹在他头上,那些疲软的头发仿佛接收到命令,一下子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充满战斗力。他站起来,穿上铜色褂子、铜色裤子、铜色鞋子,与他的铜人妆浑然一体。正是午后,商家店铺外即小广场,他选一位置,回头就能看到商家店铺,而他的任务就是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店里去。有人看了一会就离开,有人却故意走近,十分好奇地摸他那镀上了铜粉的双手,还有更大胆者,走近与他对视,所谓的对视,说白了就是看谁能坚持长时间不动、不眨眼、不笑场。因为有铜人护体,他自认为可以。可对视者似乎有备而来,眼神中透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劲。终于,他眨了一下眼。人群中很快爆发出一阵大笑。正在这个时候,有人给他递过来一张纸巾,他几乎想都没想,就接过来。对视者早已离开,围观者也一一散尽。只留下他,孤独地固守着自己的边界。突然,有人拍他的肩膀,是刚才与他对视的那人。那人还把一瓶矿泉水递到他手上,大概看出他喝水艰难,又特意把瓶盖拧开。他赶紧拒绝,那是另外一种不好意思。可是,他的脸上却洋溢出笑意,很快,嘴巴也被感染,发出一阵呵呵声。他捏住瓶腰处,仰着头,咕咚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大口。真凉啊。那人笑了。他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脸上看到那种简单的笑。马路两旁长满了高楼大厦,楼挨着楼,并列向上,越来越高,却永远不会相交。停滞不前的公交车上,人挤着人,肉贴着肉,似乎能听到对方的心跳声,可人们彼此并不认识。他终于回到自己的住处,等公共浴室终于没人了,他草草洗完澡,就睡觉了。他逐渐变得轻车熟路。他也逐渐发现他隐藏自己和扮演角色的能力连他自己都暗暗吃惊。与他对视的人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胆怯离场。但也有例外。一个叫老眼的人,眼神中透着一股凌厉的寒光,似乎要把他砍成两段。规则不允许他避开老眼的目光,他更不可能沉浸其中。他选择了穿透,让自己的目光足够强足够硬,穿透眼前障碍,在视线之内寻找一个想关注的焦点,或者目标,就像摄影师拍照时虚化背景聚焦对象一样。一个熟悉的身影撞入他的眼睛。他不自觉地使用了余光,一眼,接着好几眼。他看着他,真的好眼熟,像之前他送外卖时的一个骑手。跟他一样,他也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车,速度极快,见缝就插,上天入地,从未出事;而且,基本没收到过差评,唯一的一次,还是因为那天下雨,迟送了十几秒,外卖完好,他浑身被雨水和汗水打湿,竟没抱怨半字。其实,他的薄雨披就压在车座底下,他没空拿出来。此刻,如果穿上骑手服,他与他并排站在一起,并无分别。他就像一把打开他过去生活的钥匙,或者一面镜子,能照出他的全部现实,处在异乡,他的窘迫,他的贫穷,他的卑微,他的胆怯,甚至他的悲哀。围观者越来越多,将他们围成一个紧密的圆圈。而他,赶紧把视线拉回来,聚拢在老眼脸上。老眼的鼻子上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渐渐生长,等待坠落。这丝毫不会影响老眼的发挥。老眼只有两只眼睛,能射出无数道光,他在这光中一点一点变大,成为老眼的待宰猎物。所以,当那张纸巾再一次出现的时候,他有理由相信那就是宿命,一种无法更改的宿命。她的脸藏在口罩后面,他看不见。他用余光找她的双眼。她的眼睛,带着关切和温暖,对他浅浅笑着,眼神中还流出一束专注、虔诚、平静的光,照亮了他,让他在这浑浊的人世有了那么一点点醒意。他伪装起来的斗争装备,开始松懈。他想奔向她,带着他的全部热情、全部努力。他就那样看着她。他的眼里,只有她,而他从她柔软的眼睛里,似乎也领受到了某种启示。在他凝视过的无数双眼睛中,都不曾有过如此感受。她抽出一张纸巾,一下一下,吸掉他额头上的汗。然后,她又拿出一张,转头,纸巾向老眼凑上去。她无视这场人间游戏,只看重她所看重的。在她擦去老眼脸上正在下滑的汗珠的那一刻,他知道,他那所有强装起来的坚硬的外壳瞬间崩塌。可围观者们已经用笑声证明了他的失败,或者,他们用笑声在庆祝老眼取得胜利。然而他不在乎,输赢于他再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即便输掉了所谓的比赛,也是铜人输了,他并没有。是她赐予他这种领受,她的眼神中有一种清洁的精神,让他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那不是想象出来的风景,是他的目光亲自获取的。他流泪了。如果是以前,当着众人,他是断然不会这样的,他肯定会躲在暗处,偷偷地,独自承受。此时此刻,他第一次没觉得流泪是一种羞耻。(本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铜人”服饰及“铜人妆”不仅是扮演角色的必备品,也是他藏匿自我、在他与城市生活间设置隔膜的道具。B.“铜人”的两次“对视”失败,第一次是由于他坚持不住“眨了一下眼”,第二次是缘于内心的感动与慰藉。C.文章中间部分写到外卖骑手工作的艰辛,看似闲来一笔,实则借“铜人”的内心波澜写出异乡打拼者的不易。D.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意地造成读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心理隔膜,也使故事情节更为紧凑,主题更突出。7.文中刻画“老眼”与铜人的对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老眼”是城市居民,铜人是异乡人,两人的对视就是不同区域之间的敌意与对决。B.既通过对视展露铜人的内心世界,也让铜人坚硬外壳的瞬间崩塌显得更为真实感人。C.“老眼”与“她”形成强烈的对比,前者鄙视铜人,后者对铜人给予了关切与温暖。D.以“老眼”眼神的凌厉持久,写出铜人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让读者对铜人心生同情。8.小说中“铜人”的心理有着微妙的变化,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9.有人说,李一默的创作将“立足大地的坚实与仰望星空的诗性结合在一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答案〗6.D7.B8.①一开始借铜人妆之便刻意隐藏自己,与周遭世界和人群保持疏离隔膜。
②陌生人喂水时短暂感动,回归日常生活后恢复疏离冷硬,渐渐习惯隐藏与扮演。
③看到熟悉的外卖骑手,回忆过往生活,深刻感知身处异乡生存的卑微与孤独。
④因陌生女子为自己和老眼擦汗而领受到纯粹的关切和善意,“所有强装起来的坚硬外壳瞬间崩塌”,突破了与世界疏离的精神困境,恢复了与他人、与世界进行情感互动的可贵天性。9.①“立足大地的坚实”指作品能够立足当下社会和普通人,反映现实生活;“仰望星空的诗性”指饱含理想与热忱,有精神追求。
②《铜人》这篇小说展示了当今社会异乡人在城市生活中的紧张和不易,无论是人物生存状态,还是城市生活环境,抑或细微而深沉的情感表达,都是作者“立足大地的坚实”的真实反映。
③不论是某对视者的矿泉水还是陌生女子的“递纸巾”“擦汗”,都让文中的主人公以及读者看到社会生活苍凉中的温暖,而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困境突围与温暖触角的复苏,也让读者倍感欣慰,这都体现了作者“仰望星空的诗性”。〖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本文以第三人称叙述,并未“造成读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心理隔膜”,内容偏于散文化,情节并未因此而紧凑。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A.“两人的对视就是不同区域之间的敌意与对决”有误,老眼的主要目的是享受贏的光彩。C.“前者鄙视铜人”有误,前者只是试图以自己的气势压倒“铜人”。D.“让读者对铜人心生同情”有误。老眼的眼光凌厉持久,既写出两人对决的紧张,也为后文铜人“输”了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由原文“抹上最后一层铜粉,他感觉脸上戴了一副面具,而世界,被挡在外面”“他想笑,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整张脸都是僵硬的,他的笑甚至包括他想笑的意识,都被封死在了铜粉里”可知,一开始借铜人妆之便刻意隐藏自己,与周遭世界和人群保持疏离隔膜。由原文“正在这个时候,有人给他递过来一张纸巾,他几乎想都没想,就接过来。对视者早已离开,围观者也一一散尽。只留下他,孤独地固守着自己的边界”“突然,有人拍他的肩膀,是刚才与他对视的那人。那人还把一瓶矿泉水递到他手上,大概看出他喝水艰难,又特意把瓶盖拧开。他赶紧拒绝,那是另外一种不好意思。可是,他的脸上却洋溢出笑意,很快,嘴巴也被感染,发出一阵呵呵声。他捏住瓶腰处,仰着头,咕咚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大口。真凉啊。那人笑了。他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脸上看到那种简单的笑”可知,陌生人喂水时短暂感动,回归日常生活后恢复疏离冷硬,渐渐习惯隐藏与扮演。由原文“一个熟悉的身影撞入他的眼睛。……他的薄雨披就压在车座底下,他没空拿出来”“此刻,如果穿上骑手服,他与他并排站在一起,并无分别。他就像一把打开他过去生活的钥匙,或者一面镜子,能照出他的全部现实,处在异乡,他的窘迫,他的贫穷,他的卑微,他的胆怯,甚至他的悲哀”可知,看到熟悉的外卖骑手,回忆过往生活,深刻感知身处异乡生存的卑微与孤独。由原文“他用余光找她的双眼。她的眼睛,带着关切和温暖,对他浅浅笑着,眼神中还流出一束专注、虔诚、平静的光,照亮了他,让他在这浑浊的人世有了那么一点点醒意。他伪装起来的斗争装备,开始松懈。他想奔向她,带着他的全部热情、全部努力。他就那样看着她。他的眼里,只有她,而他从她柔软的眼睛里,似乎也领受到了某种启示。在他凝视过的无数双眼睛中,都不曾有过如此感受。她抽出一张纸巾,一下一下,吸掉他额头上的汗。然后,她又拿出一张,转头,纸巾向老眼凑上去。她无视这场人间游戏,只看重她所看重的。在她擦去老眼脸上正在下滑的汗珠的那一刻,他知道,他那所有强装起来的坚硬的外壳瞬间崩塌”可知,因陌生女子为自己和老眼擦汗而领受到纯粹的关切和善意,“所有强装起来的坚硬外壳瞬间崩塌”,突破了与世界疏离的精神困境,恢复了与他人、与世界进行情感互动的可贵天性。【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要解释“立足大地的坚实”与“仰望星空的诗性”分别指什么。“立足大地的坚实”指作品能够立足当下社会和普通人,反映现实生活;“仰望星空的诗性”指饱含理想与热忱,有精神追求。由原文“正是午后,商家店铺外即小广场,他选一位置,回头就能看到商家店铺,而他的任务就是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店里去”“大概看出他喝水艰难,又特意把瓶盖拧开”“他也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车,速度极快,见缝就插,上天入地,从未出事;而且,基本没收到过差评,唯一的一次,还是因为那天下雨,迟送了十几秒,外卖完好,他浑身被雨水和汗水打湿,竟没抱怨半字。其实,他的薄雨披就压在车座底下,他没空拿出来”可知,《铜人》这篇小说展示了当今社会异乡人在城市生活中的紧张和不易,无论是人物生存状态,还是城市生活环境,抑或细微而深沉的情感表达,都是作者“立足大地的坚实”的真实反映。由原文“有人给他递过来一张纸巾,他几乎想都没想,就接过来”“他捏住瓶腰处,仰着头,咕咚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大口。真凉啊。那人笑了。他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脸上看到那种简单的笑”“她抽出一张纸巾,一下一下,吸掉他额头上的汗。然后,她又拿出一张,转头,纸巾向老眼凑上去。她无视这场人间游戏,只看重她所看重的。在她擦去老眼脸上正在下滑的汗珠的那一刻,他知道,他那所有强装起来的坚硬的外壳瞬间崩塌”“是她赐予他这种领受,她的眼神中有一种清洁的精神,让他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那不是想象出来的风景,是他的目光亲自获取的”“此时此刻,他第一次没觉得流泪是一种羞耻”可知,不论是某对视者的矿泉水还是陌生女子的“递纸巾”“擦汗”,都让文中的主人公以及读者看到社会生活苍凉中的温暖,而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困境突围与温暖触角的复苏,也让读者倍感欣慰,这都体现了作者“仰望星空的诗性”。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封奉政大夫陶庵李公传[清]陆奎勋公讳浃,字孔皆,一字霖瞻。其先自江西宁都卫徙居山东德州。公丙戌成进士,旋除直隶延庆州知州。置义仓,建社学,法绳边军,毋为民扰。上官奇其才,委署怀来判掾。既调湖广茶陵州,以失察怀来逃人,降补山西芮城县知县。甫下车,豁浮额丁银,革除蒲州协济。既而姜壤叛踞大同,三晋余孽蜂起响应。平阳六州二十七县之民望风延领。芮城势孤不能守奸党内讧潜谋迎贼贼骑猝至公跃马突围出渡河走潼关乞师于秦督孟乔芳。会秦督奉敕救晋,大破贼于蒲州。公身为向导,收复条山,抵芮城。伪将军姜壤夜遁,公蹑之,擒斩。城既复,转运刍粟以佐军储,开释芮民胁从者千余户。秦督叙功,凡六县而公为冠。部议竞落职。嗟夫!孤城当累卵之秋,变生肘腋。智何所施?勇何所济?而乃开关走险,率偏师,身先矢石,蹈不测之危以歼寇,而恢复土宇,此其功。彼云:“台高义之臣拘牵绳尺。不惟没其功,且厚责以失守之罪,其亦未见为持平矣。”公不为世用,将以著作之事自娱,南浮江淮。既归,而山川清淑之气一发于诗。今所刊三卷,少司农田公以为格知。筑室颜曰:“陶庵宁贮书数千卷。”外环竹木游其门者,率称陶庵先生。行年七十,自制一棺,题曰:适齐又九年,自著年谱成阅。明年,而公殁。呜呼!公寻山似向平,诗酒之乐复不减于五柳柴桑,公亦可以无恨。独惜其以通明练达之才,膂力方刚,不使之四方宣力,乃遽斥诸寂寞宽闲,冉冉以老。此诚有负于上天之生才而不能不为当路之君子疑也。公性孝友,九岁丧母,哀毁骨立。丁外艰,颁白尤孺子泣也。子三人,长元瑨,授公奉政大夫。(节选自《陆堂文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芮城势孤/不能守奸党/内讧潜谋迎贼/贼骑猝/至公跃马突围出/渡河走/潼关乞师于秦督孟乔芳B.芮城势孤不能守/奸党内讧潜谋/迎贼/贼骑猝至/公跃马突围/出渡河走潼关/乞师于秦督孟乔芳C.芮城势孤不能守/奸党内讧/潜谋迎贼/贼骑猝至/公跃马突围出/渡河走潼关/乞师于秦督孟乔芳D.芮城势孤/不能守奸党/内讧潜谋迎贼/贼骑猝至/公跃马/突围出渡河/走潼关乞师于秦督孟乔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与此文“进士”的选拔方法相同。B.蜂起响应,指如蜜蜂成群而起,如回声一样呼应。“响”与《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的“响”字的含义用法相同。C.绳尺,本义是工匠用以较曲直、量长短的工具,这里比喻法度、规矩。《劝学》“木直中绳”的“绳”,用的是本义。D.丁忧,古代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丁外忧,旧指子遭父丧或者承重孙遭祖父丧,此处指李公遭逢父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公富有理政才能。他在担任延庆州知州的时候,置办义仓,建立社学,用法律制度约束军队,不让他们骚扰百姓。B.李公有过人的胆识。他在孤城处于危险、祸患生于内部时,单骑突围请来救援,斩杀姜壤,最终成功解除芮城之困。C.李公不被重用。地方未能上报李公守卫芮城之功,论功行赏时李公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后李公以著述文章而自娱。D.李公为人孝顺友爱。他的本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哀伤欲绝,以致于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转运刍粟以佐军储,开释芮民胁从者千余户。(2)不惟没其功,且厚责以失守之罪,其亦未见为持平矣。14.请概括李公作诗为文的特点。〖答案〗10.C11.A12.C13.(1)(李公)转运粮草来辅佐(他们增加)军队储备,释放了一千多户在战争中被迫投降于敌军的百姓。(2)而(高官)不仅埋没他的功劳,还要用失守之罪来对他进行重责,这大概是不够公平持正吧。14.①诗文的题材富有天地山川的清爽之气。②李公的诗文富有哲理,能格物致知。③李公的诗作富有田园生活的乐趣。〖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芮城势力孤弱不能自守,城内的奸党起了内讧,私底下谋划在蒲州开门迎接敌军。敌军突至,李公跃马突围而出,渡过黄河跑到潼关,向秦地都督孟乔芳请求援军。“奸党内讧”,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排除ABD;“迎贼”作“谋”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猝至”,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选拔方法相同”错误,《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与此文“进士”的选拔方法不同。前者是科举考试,后者是地方举荐。B.句意:三晋残余的坏人蜂起响应如蜜蜂成群而起,如回声一样呼应/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地方未能上报李公守卫芮城之功”错,原文有“秦督叙功”,秦地都督上报了李公的战功。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刍粟”,粮草;“佐”,辅佐;“胁从”,被迫投降。(2)“没”,埋没;第二个“其”,大概;“持平”,公平持正。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山川清淑之气一发于诗”可概括出,诗文的题材富有天地山川的清爽之气。结合“今所刊三卷,少司农田公以为格知”可概括出,李公的诗文富有哲理,能格物致知。结合“公寻山似向平,诗酒之乐复不减于五柳柴桑”可概括出,李公的诗作富有田园生活的乐趣。参考译文:李公讳浃,字孔皆,一字霖瞻。他的祖先从江西宁都卫迁徙到山东德州。公丙戌年间中进士,不久就被任命为直隶延庆州知州。李公置办义仓,建立社学,用法律制度约束军队,不让他们骚扰百姓。他的上司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委任他担任怀来判掾。调任湖广茶陵州之后,李公因为失察接受了怀来逃跑的人,被降职补任山西芮城县知县。刚一上任,就因为放宽超额人口税被革职,改任蒲州协济。不久姜壤占踞大同叛变,三晋余孽蜂起响应。平阳六州七十二县的百姓望风延领,期盼救兵。芮城势力孤弱不能自守,城内的奸党起了内讧,私底下谋划在蒲州开门迎接敌军。敌军突至,李公跃马突围而出,渡过黄河跑到潼关,向秦地都督孟乔芳请求援军。恰逢秦地都督接受了皇帝下的营救晋州的命令,于是他们在蒲州大破敌军。李公身为前锋,收复了条山,抵达了芮城。伪将军姜壤当夜逃跑了,李公追击他,将他擒获并斩首了。芮城被收复了,(李公)就转运粮草来辅佐(他们增加)军队的储备,释放了一千多户在战争中被迫投降于敌军的百姓。秦地都督向朝廷回报战功,所有的六县之中,李公功劳最大。可中央各部最后论功行赏,李公竟然落职了。哎!孤城处于危险之际,祸患生于内部之处,智力又哪有什么可施展的地方?勇气又哪有什么可救助的对象?而李公竟然独自闯开关口逃离险地,率领小部队,身先士卒,亲自面对难以测量的危险,歼灭敌人,收复失地,这就是他的功劳啊。有人说:“品行高洁讲义气的臣子被规矩约束。而(高官)不仅埋没其功劳,还要用失守之罪来对他进行厚责,这大概是不够公平持正吧。”李公不被重用,于是打算用著述文章来自娱。他向南游走,泛舟游于江淮之间。回来之后,他积蓄了天地山川的清爽之气,将它们述诸笔端。现在刊行了三卷,少司农田公认为这些诗作探究事物原理,能够让人获得智慧。筑室颜说:“陶庵先生安静地藏了千卷书。”在陶庵之外环绕着竹木游走于李公门外的人,都称李公为陶庵先生。李公七十岁那年,自己制作了一幅棺材,题词道:“到了齐地九年,自己著成了年谱。”第二年,李公去世。哎呀!李公看山好像看平地一样,诗酒给他带来的乐趣不减于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李公也可说是人生无憾了。只可惜他凭借通明练达的才能,年富力强,却不能在四方施展自己的才能,突然之间就与寂寞宽闲为伴,渐渐老去。这确实辜负了上天赋予他的才能,导致他不能不被当权者怀疑啊。李公本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九岁时母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为父亲守孝期间,他头发斑白了却仍像小孩子一样地伤心哭泣。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元增,请求朝廷授予李公奉政大夫。(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古有所思[唐]李白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①,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西来青鸟②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备注〗①蓬壶:即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②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使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所思念的“仙人”住在碧海之东面,居处奇异秀美,但是此去路途遥远,凶险重重。B.“长鲸喷涌不可涉”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以“长鲸”喻指其寻仙路途之中的层层险阻。C.“麻姑”是诗人内心爱慕的女子,诗人请青鸟为使者帮自己传递对这位女子的思念之情。D.诗人想要克服困难去寻访“仙人”,即使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但是心意仍旧坚定。16.仙人有何深层寓意?结合全诗与诗人经历,简析诗歌的情感。〖答案〗15.C16.“仙人”寓指诗人追求的美好理想。情感:①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与感伤。诗中“心茫茫”“泪如珠”正是李白仕途不顺时内心的真实写照。②追逐理想的坚定与执着。诗中作者愿借“青鸟东飞”“寄一书”,表达诗人虽忠而被贬(疏),抱负难以施展,却依然有着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是诗人内心爱慕的女子”错误。“麻姑”即篇首提及的“仙人”,指诗人内心追寻的某种理想,并非爱慕的女子。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有所思》是一个古题,出自汉乐府。用此题者,一般但言男女离思。而李白将其引入游仙,将所思对象改为仙人,并赋予整首诗以深刻的寓意。李白幼有大志,一直希望能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天宝元年(742),他得到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玄宗,已由励精图治变为腐朽昏愦,不久,李白便蒙受谗言,被迫离开长安,从此远离了政治中心。此诗当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之后。因此,不难看出“仙人”正是寓指诗人追求的美好理想。而结合诗歌开头两句,碧海在东海之东一万里,而仙人又在碧海之东隅,可见其远。但诗人于仙人不能不萦之于心,而于路途的遥远、凶险亦不能不念念于怀,因而产生了接下来的“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这充分说明欲至仙人居处的“碧海之东隅”的凶险程度。首先是气温低寒,其次是海风凶狂,更别提还有凶猛的怪物作祟了。由于这层层险阻,诗人痛感无望的悲哀,于是只好“抚心茫茫泪如珠”了。所以,从中我们能看到李白对于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与感伤,诗中“心茫茫”“泪如珠”正是李白仕途不顺时内心的真实写照。但是,对李白而言,去既不能,罢亦不忍,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终究是意难平。于是,诗人并没有完全就此作罢,而是意图将这一份惓惓之情托那神奇的青鸟代为传递,向麻姑表示歉意:他不是不想去,实在是去不成。在这里,诗人愿借“青鸟东飞”“寄一书”,表达其虽忠而被贬(疏),抱负难以施展,却依然有着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对于追逐理想的坚定与执着。因此,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追求美好的理想,虽遭权奸们的诋毁,而始终惓惓情切的真实处境,浓缩了这位伟大诗人一生的遭遇,是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游仙诗看待的。(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粮仓中的粮食衬托钉头之多,表现阿房宫殿宇众多,批判统治者的穷奢极欲。(2)“寄傲斋”是北宋文人赵鼎臣的书斋名,“容安馆”是当代学者钱钟书的书斋名,这两个名字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3)从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后代诗人还由此创造出“落木”这一意象,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知何时起,人们佐餐下饭的,从榨菜、卤蛋变成了一段段短视频。“电子榨菜”的名号由此而来。它可以是一段萌宠萌娃的搞笑日常,让人即刻实现“云撸猫”“云养娃”的快乐;也可以是时尚博主的“开箱视频”,①的彩妆服饰令人目不暇接;还可以是浓缩在几分钟内的影视解说……收获短暂欢愉之后,我们不禁心生警醒——看似鲜香爽脆、让人欲罢不能的“电子榨菜”,到底在榨干什么?无疑,“电子榨菜”正在榨干用户的时间精力。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身心本②。然而,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电子榨莱”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享受闲暇的真正能力。另外,看似需求旺盛的“电子榨菜”也反噬了视频创作的良性生产空间。如影视内容的过度浓缩或肢解,解说文案的“粗制滥造”、别字满屏,彼此间不计其数的抄袭、盗用冒用……甚至众多自媒体机构为追逐热点的一时流量,③“批量生产”。因此,如何平衡追求消遣放松和探求价值意义这两者的关系,如何摆正“电子榨菜”在生活中的位置,是一道考验我们智慧与定力的难题。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琳琅满目②无可厚非③蜂拥而上19.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让“电子榨菜”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的“佐餐”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真正享受闲暇的能力。20.使用了比喻、双关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用“电子榨菜”比喻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或听的有声书),如同榨菜,能够为饭菜“增香提味”;
②双关:“榨干”一语双关,既照应“榨菜”一词(因其加工时需榨出菜中水分),又形象地描绘出“电子榨菜”对人们闲暇时光的高度挤占,诙谐幽默又发人深思;
③设问:先用“到底在榨干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彩妆服饰令人目不暇接”推断前文形容“彩妆服饰”应为量大,并精美,故可填写“琳琅满目”。“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美玉,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第二空:依据“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身心”推断应为这一行为尚可以理解,故可填写“无可厚非”。“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第三空:依据“不计其数的抄袭”“批量生产”推断“电子榨莱”形成创作者众多,一起涌上来的局面,故可填写“蜂拥而上”。“蜂拥而上”:指(人或动物等)一拥而上,一轰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拥上来。【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缺失,应在“电子榨莱”前加上“让”。二是搭配不当,不是“通勤路途”成为“代餐”,而是“电子榨菜”(佐餐)成为“代餐”,应改为“通勤路途的‘佐餐’”。三是语序不当,应将“真正”放在“我们”后。修改后: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让“电子榨菜”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的“佐餐”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真正享受闲暇的能力。【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由原文“电子榨菜”可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用“电子榨菜”比喻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或听的有声书),这些音视频如同佐餐的榨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短视频对人们的影响,就像榨菜能为饭菜“增香提味”。由原文“榨干”一词,可知使用了双关的修辞。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一方面榨菜因其加工时需榨出菜中水分,另一方面“电子榨菜”对人们闲暇时间的挤占就好比是制作榨菜的过程。一语双关的表达了“电子榨菜”对侵占人们的时间,用语诙谐幽默,启发读者深思。由原文“到底在榨干什么?”一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反问,通过问句来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故下文“无疑,‘电子榨菜’正在榨干用户的时间精力’”。先提问,再作答,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二)语言文字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年轮,是树木形成层细胞进行有规律的生长和变化而形成的。春季,树木形成层会快速分裂出细胞大、细胞壁薄的早材细胞,形成颜色较浅的春材。到了秋天,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裂,晚期形成的木质部细胞个体小、细胞壁厚,①。春材和秋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年轮。许多人可能认为,树木的年轮,②。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树木的年轮并不是每年都有,有时不会产生,有时一年会形成多轮。在极端干旱或寒冷的年份,会影响树木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就会“缺轮”。树木正常生长过程中,如果突遇寒流或短期干旱,形成层细胞分裂有时会短暂停止后又恢复,这样一年内就会形成多轮,称作“伪轮”。通过数年轮的方法,可以大致判断树木的年龄,但要精确定年,还需要借助专业的“交叉定年”方法,即通过大量生活在相似生境、有共同生长时期的年轮样品间的相互交叉验证,才能确定“缺轮”和“伪轮”。“交叉定年”方法③,还能通过比对年轮的特征,将活树、死树与古木样品产生的年轮序列进行交叉验证与时间“拼接”。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根据上述材料,提取“年轮形成”的四个关键词。〖答案〗21.①形成颜色深的秋材
②一圈就代表一年
③不仅能帮助精确定年22.①形成层细胞
②快速分裂
③停止分裂
④共同构成〖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形成颜色较浅的春材”推断秋天形成的和春天形成的相对,故可填写“形成颜色深的秋材”之类的句子。第二空:依据“许多人可能认为”推断按照普通的说法,年轮代表树木的年龄,故可填写“一圈就代表一年”之类的句子。第三空:依据“但要精确定年,还需要借助专业的‘交叉定年’方法”推断“交叉定年”首先可以准确给出树木的年龄,并“还能通过……”与前文形成递进关系,故可填写“不仅能帮助精确定年”之类的句子。【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段压缩的能力。由“年轮,是树木形成层细胞进行有规律的生长和变化而形成的”,可归纳出“形成层细胞”。由“春季,树木形成层会快速分裂出细胞大、细胞壁薄的早材细胞,形成颜色较浅的春材”,可归纳出“快速分裂”。由“到了秋天,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裂,晚期形成木质部细胞个体小、细胞壁厚,形成颜色深的秋材”,可归纳出“停止分裂”。由“春材和秋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年轮”,可归纳出“共同构成”。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大意是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而是要担心有没有足以胜任职位的能力。更不要担心没有人会知道自己,而是应该去做一些能让别人知道自己能力的事。这是孔子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也是他跟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以上材料对青年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浙江省诸暨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人言及的“筋骨”,大都指向支撑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或是内在精神,即我们常说的精神凝聚力、思维立足点抑或更为简明的“文眼”等概念。从表达方式上看,文化先贤在总括一个时代的文学筋骨时,多选用言简意赅的词汇勾勒其整体面貌。诸如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之类,概括的既是情感之韵味,也是思理之意趣。可见,人们往往把“筋骨”理解成某种思想的代名词,进而从时代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立场等向度展开言说。当我们讨论“新时代文学的筋骨”这一话题时,不妨就从新世纪诗歌入手,窥探它的筋骨究竟为何,作一番谈“骨”论“筋”的尝试。无论是人的筋骨还是文的筋骨,都由“骨”与“筋”组构而成,两者承担的功能亦有所区别。对一部诗歌作品来说,“骨”就是维持一首诗、使它看起来成为诗歌的要素,可以理解为诗的形式。如果要支撑起诗歌的肉身(内容),“骨”就需要具备相当的质量和密度,彰显出属于诗的形态,诸如分行等核心特征,均缺一不可。同时,诗歌的“筋”或者说“筋脉”可以使固定在形式中的文字运动起来,接续行与行之间的意义,使之贯穿为一个气韵流畅的整体,从而打造出诗歌的思想性。当“筋”与“骨”整合为“筋骨”时,它理应指涉那种能够撑起文本所有精神性意义的力量。尽管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太可能形成统一的结论,但笔者还是认为,诗歌的筋骨便是活跃于字里行间的精神主体形象,是灌注了诗人所有思想观念的那位抒情者。借助内在的抒情者或者精神主体形象,作家可以从容地组织视觉材料、抒发情感、展开哲思,也能够经由这一形象深入他所身居的时代,与之产生角度殊异的对话。考量诗歌的筋骨,正可观测诗人如何各具匠心地设置和安排主体形象,使之充当时代与心灵之间的中介。(节选自卢桢《文学之筋骨与诗歌的力量》)材料二:真正有筋骨的作品,重要的还在于是什么让作品立起来,它是一种语言的质地,一种思想的力量,一种精神的超越感。而在情感上,我们往往觉得能打动我们的作品,即为有筋骨的作品,这只是针对个体而言的标准,就文学的公共性而言,其经验必须共情于普遍的人生,那是让写作得以获得共鸣感的砝码。也许诗歌的筋骨在于语言的创造性与出其不意之美,戏剧的筋骨在于恰如其分的矛盾冲突与内在的对话性,散文的筋骨则在于作者的真情实感与独特文学性的融合,而长篇小说的筋骨更强调史诗般的恢宏格调和历史纵深感。在短篇小说这一文体中,我们很难判断其筋骨的立足点之所在,因为短篇小说更接近诗,它并非要在固定篇幅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呈现人生的一个横截面。在这个横截面上可以打开文学生产的方式,那里面有筋骨所依赖的毛细血管和骨架格局,这同样关涉到作家确立自身叙事空间的技艺和方式,它是筋骨之一种。胡适早在《论短篇小说》中说:“横面截开一段,若截在要紧的所在,便可把这个‘横截面’代表这个人,或这一国,或这一个社会。”胡适对短篇小说的认知是有其道理的。如果说短篇小说就是人生的横切面,从哪里截取是最能考验作家的,它不仅指涉一个作家的视野和眼光,同样也决定了他如何将个人经验对接时代之变,这才有胡适的论述中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精神关联性。这种从小角度切入个体经验内部的方式,正契合了短篇小说所要求的精巧与微妙叙事。我们所熟悉的欧·亨利、莫泊桑等外国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可能更注重技巧,像《麦琪的礼物》和《项链》中对故事开头和结尾的经营,都是有道可循的。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之所以能吸引人、打动人,可能还在于他不是那么匠气,他会在人生的横截面上讲一个好故事,像《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脖子上的安娜》等,都无不在人物形象上强调典型性,这种人物形象更像一种精神装置,能召唤出我们对人世理解的艰辛与困苦。而像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我们分到了土地》,以简洁的语言和镜头般的场景见证了农民分到贫瘠土地后的无奈,这可能无关题材和主旨,更在于作家本人反映时代所依循的审美维度。作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切入人生的横截面,看似靠感觉,实际上还是在于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独特的美学就是让作品得以立起来的筋骨,它不仅包括内敛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更重要的是一种叙事的节奏和气息,作家要以此写出生活中诸多的可能性。(节选自刘波《在人生的横截面中显现的文学筋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一部诗歌作品来说,“骨”是诗歌的要素,“筋”打造诗歌的内核,而“筋骨”指涉的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B.经由“筋骨”,作家可从容地组织视觉材料、抒发情感、展开哲思,读者能够观测诗人设置和安排主体形象的匠心。C.每一种文体都带有特征鲜明的筋骨,短篇小说的“筋骨”特征就是不追求故事的完整,而是呈现人生的一个横截面。D.如果我们将短篇小说视为人生的横切面,那么从哪里截取,则考验着一个作家的视野、眼光以及与时代对接的能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以“文学的筋骨”为论述主题,不过两者论述的具体对象不同。B.“骨”需要具备相当的质量与密度,彰显诗的形态,才能支撑起诗歌的肉身(内容)。C.与欧·亨利讲究短篇小说的技巧不同,契诃夫更注重截取最典型的“人生的横切面”。D.作家选择切入人生的横截面,既依赖个体经验,也仰仗价值观与独特的美学立场。3.结合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文学的筋骨”观点的一项是()A.屈原的《离骚》属于“楚辞体”或“骚体”,作品句式灵活,多用“兮”字。B.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塑造了因国破家亡而产生悲凉心绪的抒情形象。C.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多对别里科夫的生活环境进行描写。D.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4.《红楼梦》中,香菱说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劝她“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依据材料一,简析黛玉如是说的理由。5.如何才能创作出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D3.A4.①这句诗有“骨”无“筋”,讲求辞采形式,没有思想内核。②黛玉认为筋骨为先(意在言先)。诗歌宜借助内在的抒情者或者精神主体形象,与时代或心灵对话,而非纯粹写形状物。5.①有思想(有温度),共情于普遍的人生,能反映时代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立场等向度。②有技巧,基于文体特征确定筋骨立足点。③有立场,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④统一性。“骨”“筋”兼备,艺术性与思想性相融合。〖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短篇小说的‘筋骨’特征”判断有误。依据原文“在短篇小说这一文体中,我们很难判断其筋骨的立足点之所在”中可以看出,短篇小说的筋骨特征并不鲜明。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既依赖个体经验,也仰仗价值观与独特美学立场”推断有误。依据原文“看似靠感觉,实际上还是在于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可看出,主要取决于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多用‘兮’字”,只包含诗歌的“骨”,不包含诗歌的“筋”。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意思是:未卷起的多重帘幕让室内的熏香保留的更久,古旧的砚台被磨得微微下凹,因此也能聚拢更多的墨汁。①依据“‘骨’就需要具备相当的质量和密度,彰显出属于诗的形态,诸如分行等核心特征,均缺一不可”可知这句诗前一句从嗅觉的角度写室内的香气,后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书桌上的砚台,对仗工整,讲求辞采形式,有“骨”;但是这句诗只是简单地叙述了一个物理事实,没有写出特定人物的特点,如同写山不知是何处的山,用在哪座山上都可以,写水不知是何处的水,放之四海而皆可,没有思想内核,无“筋”。②黛玉认为筋骨为先(意在言先)。依据“诗歌的筋骨便是活跃于字里行间的精神主体形象,是灌注了诗人所有思想观念的那位抒情者。借助内在的抒情者或者精神主体形象,作家可以从容地组织视觉材料、抒发情感、展开哲思,也能够经由这一形象深入他所身居的时代,与之产生角度殊异的对话”可知诗歌宜借助内在的抒情者或者精神主体形象,与时代或心灵对话,而非纯粹写形状物。【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①依据“而在情感上,我们往往觉得能打动我们的作品,即为有筋骨的作品,这只是针对个体而言的标准,就文学的公共性而言,其经验必须共情于普遍的人生,那是让写作得以获得共鸣感的砝码”“人们往往把‘筋骨’理解成某种思想的代名词,进而从时代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立场等向度展开言说”可知创作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要有思想(有温度),共情于普遍的人生,能反映时代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立场等向度。②依据“真正有筋骨的作品,重要的还在于是什么让作品立起来,它是一种语言的质地,一种思想的力量,一种精神的超越感”“在这个横截面上可以打开文学生产的方式,那里面有筋骨所依赖的毛细血管和骨架格局,这同样关涉到作家确立自身叙事空间的技艺和方式,它是筋骨之一种”“我们所熟悉的欧·亨利、莫泊桑等外国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可能更注重技巧,像《麦琪的礼物》和《项链》中对故事开头和结尾的经营,都是有道可循的”可知创作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要有技巧,基于文体特征确定筋骨立足点。③依据“作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切入人生的横截面,看似靠感觉,实际上还是在于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可知创作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要有立场,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④依据“无论是人的筋骨还是文的筋骨,都由‘骨’与‘筋’组构而成,两者承担的功能亦有所区别。……诗歌的‘筋’或者说‘筋脉’可以使固定在形式中的文字运动起来,接续行与行之间的意义,使之贯穿为一个气韵流畅的整体,从而打造出诗歌的思想性”可知创作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要有统一性,要“骨”“筋”兼备,艺术性与思想性相融合。(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铜人李一默抹上最后一层铜粉,他感觉脸上戴了一副面具,而世界,被挡在外面。他把眼睛睁开,化妆师水平不错,除了他自己,大概没人能把他认出来。他想笑,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整张脸都是僵硬的,他的笑甚至包括他想笑的意识,都被封死在了铜粉里。还好,他的眉眼还活着,于是,他的笑意从那里流出来,不过,瞬息凝固,戛然而止。细心的化妆师还是发现了,再一次提醒他,铜人最忌讳表露,要学会隐藏自己。他点点头,幅度极小。化妆师又把铜粉抹在他头上,那些疲软的头发仿佛接收到命令,一下子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充满战斗力。他站起来,穿上铜色褂子、铜色裤子、铜色鞋子,与他的铜人妆浑然一体。正是午后,商家店铺外即小广场,他选一位置,回头就能看到商家店铺,而他的任务就是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店里去。有人看了一会就离开,有人却故意走近,十分好奇地摸他那镀上了铜粉的双手,还有更大胆者,走近与他对视,所谓的对视,说白了就是看谁能坚持长时间不动、不眨眼、不笑场。因为有铜人护体,他自认为可以。可对视者似乎有备而来,眼神中透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劲。终于,他眨了一下眼。人群中很快爆发出一阵大笑。正在这个时候,有人给他递过来一张纸巾,他几乎想都没想,就接过来。对视者早已离开,围观者也一一散尽。只留下他,孤独地固守着自己的边界。突然,有人拍他的肩膀,是刚才与他对视的那人。那人还把一瓶矿泉水递到他手上,大概看出他喝水艰难,又特意把瓶盖拧开。他赶紧拒绝,那是另外一种不好意思。可是,他的脸上却洋溢出笑意,很快,嘴巴也被感染,发出一阵呵呵声。他捏住瓶腰处,仰着头,咕咚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大口。真凉啊。那人笑了。他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脸上看到那种简单的笑。马路两旁长满了高楼大厦,楼挨着楼,并列向上,越来越高,却永远不会相交。停滞不前的公交车上,人挤着人,肉贴着肉,似乎能听到对方的心跳声,可人们彼此并不认识。他终于回到自己的住处,等公共浴室终于没人了,他草草洗完澡,就睡觉了。他逐渐变得轻车熟路。他也逐渐发现他隐藏自己和扮演角色的能力连他自己都暗暗吃惊。与他对视的人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胆怯离场。但也有例外。一个叫老眼的人,眼神中透着一股凌厉的寒光,似乎要把他砍成两段。规则不允许他避开老眼的目光,他更不可能沉浸其中。他选择了穿透,让自己的目光足够强足够硬,穿透眼前障碍,在视线之内寻找一个想关注的焦点,或者目标,就像摄影师拍照时虚化背景聚焦对象一样。一个熟悉的身影撞入他的眼睛。他不自觉地使用了余光,一眼,接着好几眼。他看着他,真的好眼熟,像之前他送外卖时的一个骑手。跟他一样,他也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车,速度极快,见缝就插,上天入地,从未出事;而且,基本没收到过差评,唯一的一次,还是因为那天下雨,迟送了十几秒,外卖完好,他浑身被雨水和汗水打湿,竟没抱怨半字。其实,他的薄雨披就压在车座底下,他没空拿出来。此刻,如果穿上骑手服,他与他并排站在一起,并无分别。他就像一把打开他过去生活的钥匙,或者一面镜子,能照出他的全部现实,处在异乡,他的窘迫,他的贫穷,他的卑微,他的胆怯,甚至他的悲哀。围观者越来越多,将他们围成一个紧密的圆圈。而他,赶紧把视线拉回来,聚拢在老眼脸上。老眼的鼻子上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渐渐生长,等待坠落。这丝毫不会影响老眼的发挥。老眼只有两只眼睛,能射出无数道光,他在这光中一点一点变大,成为老眼的待宰猎物。所以,当那张纸巾再一次出现的时候,他有理由相信那就是宿命,一种无法更改的宿命。她的脸藏在口罩后面,他看不见。他用余光找她的双眼。她的眼睛,带着关切和温暖,对他浅浅笑着,眼神中还流出一束专注、虔诚、平静的光,照亮了他,让他在这浑浊的人世有了那么一点点醒意。他伪装起来的斗争装备,开始松懈。他想奔向她,带着他的全部热情、全部努力。他就那样看着她。他的眼里,只有她,而他从她柔软的眼睛里,似乎也领受到了某种启示。在他凝视过的无数双眼睛中,都不曾有过如此感受。她抽出一张纸巾,一下一下,吸掉他额头上的汗。然后,她又拿出一张,转头,纸巾向老眼凑上去。她无视这场人间游戏,只看重她所看重的。在她擦去老眼脸上正在下滑的汗珠的那一刻,他知道,他那所有强装起来的坚硬的外壳瞬间崩塌。可围观者们已经用笑声证明了他的失败,或者,他们用笑声在庆祝老眼取得胜利。然而他不在乎,输赢于他再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即便输掉了所谓的比赛,也是铜人输了,他并没有。是她赐予他这种领受,她的眼神中有一种清洁的精神,让他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那不是想象出来的风景,是他的目光亲自获取的。他流泪了。如果是以前,当着众人,他是断然不会这样的,他肯定会躲在暗处,偷偷地,独自承受。此时此刻,他第一次没觉得流泪是一种羞耻。(本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铜人”服饰及“铜人妆”不仅是扮演角色的必备品,也是他藏匿自我、在他与城市生活间设置隔膜的道具。B.“铜人”的两次“对视”失败,第一次是由于他坚持不住“眨了一下眼”,第二次是缘于内心的感动与慰藉。C.文章中间部分写到外卖骑手工作的艰辛,看似闲来一笔,实则借“铜人”的内心波澜写出异乡打拼者的不易。D.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意地造成读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心理隔膜,也使故事情节更为紧凑,主题更突出。7.文中刻画“老眼”与铜人的对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老眼”是城市居民,铜人是异乡人,两人的对视就是不同区域之间的敌意与对决。B.既通过对视展露铜人的内心世界,也让铜人坚硬外壳的瞬间崩塌显得更为真实感人。C.“老眼”与“她”形成强烈的对比,前者鄙视铜人,后者对铜人给予了关切与温暖。D.以“老眼”眼神的凌厉持久,写出铜人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让读者对铜人心生同情。8.小说中“铜人”的心理有着微妙的变化,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9.有人说,李一默的创作将“立足大地的坚实与仰望星空的诗性结合在一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答案〗6.D7.B8.①一开始借铜人妆之便刻意隐藏自己,与周遭世界和人群保持疏离隔膜。
②陌生人喂水时短暂感动,回归日常生活后恢复疏离冷硬,渐渐习惯隐藏与扮演。
③看到熟悉的外卖骑手,回忆过往生活,深刻感知身处异乡生存的卑微与孤独。
④因陌生女子为自己和老眼擦汗而领受到纯粹的关切和善意,“所有强装起来的坚硬外壳瞬间崩塌”,突破了与世界疏离的精神困境,恢复了与他人、与世界进行情感互动的可贵天性。9.①“立足大地的坚实”指作品能够立足当下社会和普通人,反映现实生活;“仰望星空的诗性”指饱含理想与热忱,有精神追求。
②《铜人》这篇小说展示了当今社会异乡人在城市生活中的紧张和不易,无论是人物生存状态,还是城市生活环境,抑或细微而深沉的情感表达,都是作者“立足大地的坚实”的真实反映。
③不论是某对视者的矿泉水还是陌生女子的“递纸巾”“擦汗”,都让文中的主人公以及读者看到社会生活苍凉中的温暖,而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困境突围与温暖触角的复苏,也让读者倍感欣慰,这都体现了作者“仰望星空的诗性”。〖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本文以第三人称叙述,并未“造成读者与主人公之间的心理隔膜”,内容偏于散文化,情节并未因此而紧凑。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A.“两人的对视就是不同区域之间的敌意与对决”有误,老眼的主要目的是享受贏的光彩。C.“前者鄙视铜人”有误,前者只是试图以自己的气势压倒“铜人”。D.“让读者对铜人心生同情”有误。老眼的眼光凌厉持久,既写出两人对决的紧张,也为后文铜人“输”了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由原文“抹上最后一层铜粉,他感觉脸上戴了一副面具,而世界,被挡在外面”“他想笑,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整张脸都是僵硬的,他的笑甚至包括他想笑的意识,都被封死在了铜粉里”可知,一开始借铜人妆之便刻意隐藏自己,与周遭世界和人群保持疏离隔膜。由原文“正在这个时候,有人给他递过来一张纸巾,他几乎想都没想,就接过来。对视者早已离开,围观者也一一散尽。只留下他,孤独地固守着自己的边界”“突然,有人拍他的肩膀,是刚才与他对视的那人。那人还把一瓶矿泉水递到他手上,大概看出他喝水艰难,又特意把瓶盖拧开。他赶紧拒绝,那是另外一种不好意思。可是,他的脸上却洋溢出笑意,很快,嘴巴也被感染,发出一阵呵呵声。他捏住瓶腰处,仰着头,咕咚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大口。真凉啊。那人笑了。他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脸上看到那种简单的笑”可知,陌生人喂水时短暂感动,回归日常生活后恢复疏离冷硬,渐渐习惯隐藏与扮演。由原文“一个熟悉的身影撞入他的眼睛。……他的薄雨披就压在车座底下,他没空拿出来”“此刻,如果穿上骑手服,他与他并排站在一起,并无分别。他就像一把打开他过去生活的钥匙,或者一面镜子,能照出他的全部现实,处在异乡,他的窘迫,他的贫穷,他的卑微,他的胆怯,甚至他的悲哀”可知,看到熟悉的外卖骑手,回忆过往生活,深刻感知身处异乡生存的卑微与孤独。由原文“他用余光找她的双眼。她的眼睛,带着关切和温暖,对他浅浅笑着,眼神中还流出一束专注、虔诚、平静的光,照亮了他,让他在这浑浊的人世有了那么一点点醒意。他伪装起来的斗争装备,开始松懈。他想奔向她,带着他的全部热情、全部努力。他就那样看着她。他的眼里,只有她,而他从她柔软的眼睛里,似乎也领受到了某种启示。在他凝视过的无数双眼睛中,都不曾有过如此感受。她抽出一张纸巾,一下一下,吸掉他额头上的汗。然后,她又拿出一张,转头,纸巾向老眼凑上去。她无视这场人间游戏,只看重她所看重的。在她擦去老眼脸上正在下滑的汗珠的那一刻,他知道,他那所有强装起来的坚硬的外壳瞬间崩塌”可知,因陌生女子为自己和老眼擦汗而领受到纯粹的关切和善意,“所有强装起来的坚硬外壳瞬间崩塌”,突破了与世界疏离的精神困境,恢复了与他人、与世界进行情感互动的可贵天性。【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要解释“立足大地的坚实”与“仰望星空的诗性”分别指什么。“立足大地的坚实”指作品能够立足当下社会和普通人,反映现实生活;“仰望星空的诗性”指饱含理想与热忱,有精神追求。由原文“正是午后,商家店铺外即小广场,他选一位置,回头就能看到商家店铺,而他的任务就是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店里去”“大概看出他喝水艰难,又特意把瓶盖拧开”“他也骑着一辆破旧的电动车,速度极快,见缝就插,上天入地,从未出事;而且,基本没收到过差评,唯一的一次,还是因为那天下雨,迟送了十几秒,外卖完好,他浑身被雨水和汗水打湿,竟没抱怨半字。其实,他的薄雨披就压在车座底下,他没空拿出来”可知,《铜人》这篇小说展示了当今社会异乡人在城市生活中的紧张和不易,无论是人物生存状态,还是城市生活环境,抑或细微而深沉的情感表达,都是作者“立足大地的坚实”的真实反映。由原文“有人给他递过来一张纸巾,他几乎想都没想,就接过来”“他捏住瓶腰处,仰着头,咕咚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大口。真凉啊。那人笑了。他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脸上看到那种简单的笑”“她抽出一张纸巾,一下一下,吸掉他额头上的汗。然后,她又拿出一张,转头,纸巾向老眼凑上去。她无视这场人间游戏,只看重她所看重的。在她擦去老眼脸上正在下滑的汗珠的那一刻,他知道,他那所有强装起来的坚硬的外壳瞬间崩塌”“是她赐予他这种领受,她的眼神中有一种清洁的精神,让他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那不是想象出来的风景,是他的目光亲自获取的”“此时此刻,他第一次没觉得流泪是一种羞耻”可知,不论是某对视者的矿泉水还是陌生女子的“递纸巾”“擦汗”,都让文中的主人公以及读者看到社会生活苍凉中的温暖,而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困境突围与温暖触角的复苏,也让读者倍感欣慰,这都体现了作者“仰望星空的诗性”。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封奉政大夫陶庵李公传[清]陆奎勋公讳浃,字孔皆,一字霖瞻。其先自江西宁都卫徙居山东德州。公丙戌成进士,旋除直隶延庆州知州。置义仓,建社学,法绳边军,毋为民扰。上官奇其才,委署怀来判掾。既调湖广茶陵州,以失察怀来逃人,降补山西芮城县知县。甫下车,豁浮额丁银,革除蒲州协济。既而姜壤叛踞大同,三晋余孽蜂起响应。平阳六州二十七县之民望风延领。芮城势孤不能守奸党内讧潜谋迎贼贼骑猝至公跃马突围出渡河走潼关乞师于秦督孟乔芳。会秦督奉敕救晋,大破贼于蒲州。公身为向导,收复条山,抵芮城。伪将军姜壤夜遁,公蹑之,擒斩。城既复,转运刍粟以佐军储,开释芮民胁从者千余户。秦督叙功,凡六县而公为冠。部议竞落职。嗟夫!孤城当累卵之秋,变生肘腋。智何所施?勇何所济?而乃开关走险,率偏师,身先矢石,蹈不测之危以歼寇,而恢复土宇,此其功。彼云:“台高义之臣拘牵绳尺。不惟没其功,且厚责以失守之罪,其亦未见为持平矣。”公不为世用,将以著作之事自娱,南浮江淮。既归,而山川清淑之气一发于诗。今所刊三卷,少司农田公以为格知。筑室颜曰:“陶庵宁贮书数千卷。”外环竹木游其门者,率称陶庵先生。行年七十,自制一棺,题曰:适齐又九年,自著年谱成阅。明年,而公殁。呜呼!公寻山似向平,诗酒之乐复不减于五柳柴桑,公亦可以无恨。独惜其以通明练达之才,膂力方刚,不使之四方宣力,乃遽斥诸寂寞宽闲,冉冉以老。此诚有负于上天之生才而不能不为当路之君子疑也。公性孝友,九岁丧母,哀毁骨立。丁外艰,颁白尤孺子泣也。子三人,长元瑨,授公奉政大夫。(节选自《陆堂文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个人日常保洁服务合同
- 2024年工程安全合同书范文
- 2024年绿化承包合同
- 2024年借款展期合同
- 2024年工程施工合同(承包方)范本
- 酒水购销合同模板提供商
- 劳务分包合同瓦工工作内容
- 终止房屋买卖合同协议样本
- 专业外包人员服务合同
- 合同修改协议书范本
- 骨干教师考核表
-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湖南儿童塑胶跑道施工方案
- 足球-正面头顶球教案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县中联盟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物理试卷和答案
- 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试用)
- 广东省通用安装工程综合定额(2018)Excel版
- 《高铁乘务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课程教案-崔艺琳编写
- 数据仓库与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方案
- 服装家居服成品检验标准
- 社会历史的本质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