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

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

2.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材料体现出唐太宗()

A.积极吸取前朝速亡的教训B.认识到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发现人才,重用人才D.善于谋略,敢于决断

3.“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材料评述的是()

A.唐蕃和亲的意义B.宋辽议和的意义C.宋金议和的意义D.宋夏议和的意义

4.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为宣扬某种宗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

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这些石窟全都深受哪一

宗教艺术风格的影响()

A.伊斯兰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

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B.宦官专权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

6.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

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D.印刷术取得重大突破

7.“漫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四处榷场,双方交换的主要

商品:宋方有香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

骆驼、银子等。”材料反映了()

A.宋朝军事实力薄弱B.澧渊之盟有利有弊C.宋辽经济文化往来

D,宋辽之间战争不断

8.著名抗金将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

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

天阙!”说明岳飞具有()

A.廉洁奉公的高洁品质B.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C.治军严明的统帅风范D.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

9.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

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都市生活的繁华B.商业贸易的发展C.造纸技术的成熟D.冶铸工艺的进步

10.如图为位于泉州市跨越千年,续存385年的古海关遗址,在宋代,

市舶司的主要职能是()

A.管理土地人口

B.管理律法

C.管理海外贸易

D.监管百官

11.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C.修筑长城D.开发江南

1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

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3.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

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

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A.儒家思想受到冲击B.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元代重视文化建设D.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14.《水浒传》中描写:梁山好汉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不仅有人说书唱曲、杂耍表

演,还有人卖饮食药材、相面算卦。请问他们到的地方,当时被称为()

A.瓦子B.勾栏C.邸店D.坊市

15.《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其作者是()

A.苏轼B.郭守敬C.赵孟^D.张择端

16.“据人统计,朱元璋平均每日要亲自批阅150件奏章,裁决400种案件。”他如此日理

万机是因为()

A.设立特务机构B.推行八股取士C.废除了丞相制度D.大兴文字冤狱

17.明代的小说创作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朝着俚语通俗化方向发展,有很强的表现力,使用

白话口语、谚语、歇后语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反映出()

A.古典小说出现黄金时期B.市民阶层的文化取向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下降D.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

18.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其根本

原因是()

A.“均田免赋”促使农民加入起义军

B.广大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

C.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以及赋税沉重

D.“均田免赋”是农民起义的目的

19.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蒙古王公大臣每年轮流到承德避

暑山庄,陪同皇帝打猎习武。维吾尔、藏、苗、高山等少数民族首领都到避暑山庄觐见皇帝。

由此可知,避暑山庄()

A.促使了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体现了清朝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D.有利于维系清朝对外友好关系

20.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

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业活动的规模扩大B.重农抑商政策已废止

C.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D.开始形成一些大商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因而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诗、律诗、

词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考

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

(1)材料一反映了唐诗繁荣的哪一原因?被誉为“诗仙”的著名诗人是谁?

材料二:宋朝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宋代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队伍扩大,人们的思想

感情更加丰富,只用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这一形式更为流行。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至少答出两条)

材料三:《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

事实。如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

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还有更荒谬的,辛

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因为用小

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的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

(3)材料三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什么政

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答出两点)

22.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止止堂集》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

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材料三: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

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瀚海》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我们从中能学习到作者的什么

精神?

(2)材料二中涉及的哪一历史事件?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

(3)材料三是指什么事件?为了有效管辖西北,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当前,我国边疆地区也面临主要来自日美等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根据

材料及历史经验,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

23.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

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

的局面。

材料二: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

目。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

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

了一条升官的路。

材料三: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

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有哪些?

(3)材料三“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套制

度的“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4.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日益深入和扩大。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

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

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一摘编自袁行霖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

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

一一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

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

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

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

一一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做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举例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此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隋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便利了南粮北调,故选C;都江堰位于

四川,不符合“南粮北运”“把南北融为一体”,排除A;秦朝修灵渠,主要用于军事,不符合

“南粮北运”,排除B;长城位于我国北方,修筑的目的是防御匈奴的进攻,不符合“把南北融

为一体",排除D。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隋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便利了南粮北调。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

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可知,秦朝和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骄奢淫逸。以此为鉴,积极

吸取前朝速亡的教训,在民生方面,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有重视农业,改革赋役制度,减轻农民赋

税劳役等等,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o

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点。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

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

3.【答案】A

【解析】据题干“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

济文化联系。故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根据题干“贞观十五年”可知,这是唐朝

唐太宗的年号,题干涉及的唐朝的历史事件,BCD选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故排除BCD。

故选:Ao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加强边疆管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

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

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

雕刻艺术品。隋唐时期石窟艺术得到发展,最著名的是今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

佛洞,窟内有大量的泥塑和壁画,主要是以佛教故事为主。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

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全都深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c项正确;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道教与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无关,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的相关史实,重点

掌握佛教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

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解析】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

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

面。故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

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6.【答案】A

【解析】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

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故A符合题意;题干

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与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印

刷术取得重大突破无关,排除BCD。

故选:Ao

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政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7.【答案】C

【解析】A.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宋朝的军事实力薄弱信息,排除A项。

B.题干只涉及澧渊之盟的有利影响,没有弊端,排除B项。

C.根据题干“……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四处榷场,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药、茶叶,

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可知,澧渊之

盟后,宋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C项正确。

D.宋辽之间有战有和,但题干材料只涉及和平,没有涉及“战争不断”,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澧渊之盟,识记澧渊之盟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浪渊之盟后,辽宋很长时间保持了和平局面。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岳飞的《满江红》,结合所学可知,《满江红》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36年(绍

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

《满江红》,这首词表达了岳飞抵抗敌军,保卫国家的爱国气概,还有对于自己孤军奋战,国土

被敌军占领的痛惜之情,以及迫不及待想要收复国土的决心,B符合题意;廉洁奉公的高洁品质、

治军严明的统帅风范和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都与题干信息“岳飞”“《满江红》”不符,排除ACD。

故选:Bo

本题考查岳飞抗金。岳飞之所以受人民尊敬,是因为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国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

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从金属货币到非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

业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都市生活的繁华不一定是货币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造纸技术

的成熟和冶铸技术的进步不能是货币由重到轻便的原因,排除C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货币的发展,重点掌握货币发展变化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货币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

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

理。C项正确;在宋代,提举是地方行政机构的主要领导之一,负责管理土地、人口、税收、治

安等方面的事务,排除A项;宋代,中书省、门下省和枢密院中都有相应的司法机构,管理律法,

排除B项;宋代,监管百官是御史台,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市舶司的主要职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宋代时期商业贸易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市舶司的主要职能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解析】A.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

B.统一蒙古的是成吉思汗。

C.修筑长城的是秦始皇。

D.开发江南的时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成吉思汗生存的时间不符。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成吉思汗的功绩。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草原上。12

世纪中后期,蒙古草原上各部彼此征战不己,人民长期处在战争的苦难中。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

真,通过十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周围各部,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

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解答本题注意强化识记成吉思汗只是统一了蒙古,但并没有建立元朝。

12.【答案】C

【解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故C符合题意;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排除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秦汉时期,排除B;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明清时期,排除D。

故选:Co

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辽、

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驿站是汉语和蒙古语“Jam”的结合而产生的,说明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中华文明在交融中创新,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不能说明儒家思想

受到冲击、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元代重视文化建设,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元朝的中外交通,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朝的中外交通,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民族交融丰

富了文化。

14.【答案】A

【解析】宋代城市中的瓦舍又称瓦子,是固定的娱乐场所,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

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这反映了宋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故选:Ao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张择端.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据人统计,朱元璋平均每日要亲自批阅150件奏章,裁决400种案件。”结

合所学可知,朱元璋借口丞相专权,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废除丞相后,

全国重大政务都有皇帝一人决断,每天繁重的奏章国事处理,必然会使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C

项正确;为监视官民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排除A;明朝

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是思想上禁锢人们思想,排除C;清朝大兴文字狱,与明太祖不符,

排除D。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明代的小说创作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朝着俚语通俗化方向发展,有很强的表

现力,使用白话口语、谚语、歇后语随处可见”可知,明朝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市民

阶层的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B项正确;材料

不能体现古典小说出现黄金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排除C项;

新文化运动时期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取代,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小说的相关史实。到了明代,小说、戏曲等大众文学流行起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代小说的相关史实。

18.【答案】C

【解析】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其根本

原因是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以及赋税沉重。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明朝末年,政治

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

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其中,

李自成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

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

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李自成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欢迎和根本原因。

19.【答案】B

【解析】A.材料主要强调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A项不是主旨,排除A项。

B.据题干“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在避暑山庄之外,建有12座宏

伟的庙宇。这些庙宇融合了汉、藏、满、回等民族的建筑风格。清朝每年指定蒙古王公轮流到避

暑山庄,陪同皇帝打猎习武并给予赏赐。维吾尔、藏、苗、高山等少数民族首领都曾到避暑山庄

觐见过皇帝”可知,清朝皇帝在避暑山庄的政治活动有利于民族团结,加强满族与其他民族的友

好关系,巩固了统治,B项正确。

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D.材料没有涉及对外交往,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蒙古王公大

臣每年轮流到承德避暑山庄,陪同皇帝打猎习武。维吾尔、藏、苗、高山等少数民族首领都到避

暑山庄觐见皇帝”.

20.【答案】A

【解析】A.据题干材料可知,清代中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

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符合题意。

B.中国古代王朝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题干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已废止,排除。

C.东汉以后市面上偶尔可以看到白银作为支付货币,一直到明代中后期民间才开始广泛使用白银,

题干材料并未体现此结论,排除。

D.明朝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等,但题干材料未涉及此信息,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属理解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

答案。

记忆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1.【答案】【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