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鄄城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荷泽市邺城重点中学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

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1.细胞和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粒子的化学性质有关

B.缺乏磷元素的植株会由于糖类代谢障碍而出现叶片颜色异常

C.糖类可以大量转变成脂肪,但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变为糖类

D.水可以缓解温度的变化,降低生物体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

2.近些年由于温室效应导致北极海冰持续融化。已知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能缓解温室效应,海洋浮游植

物是吸收CO2的主力军。马丁设想:向海洋投放水溶性铁能促进浮游植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降低CO2

浓度,从而减缓温室效应。针对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元素是构成浮游植物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铁以化合物的形式被浮游植物吸收

C.铁元素是微量元素,CCh中的碳、氧均是大量元素

D.海水温度的高低不会影响浮游植物吸收铁

3.棕色脂肪组织是一种特殊的脂肪组织,与白色脂肪组织不同,它并不会储存多余的脂肪,反而会燃烧脂

肪产生热量。正常情况下,细胞依靠线粒体利用能源物质产生ATP,而棕色脂肪细胞依靠名为“UCP1”的

线粒体质子通道蛋白将这部分能量转而用于产热。研究发现,一个名为“AIDA”的蛋白质能够激活

“UCP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在脂肪细胞中以大小不一的脂滴存在,脂滴膜最可能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B.白色脂肪组织细胞用苏丹HI染液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被染成红色的脂肪滴

C.“UCP1”应该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会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D.“AIDA”缺乏的机体会出现产热能力下降,不能在寒冷条件下很好的维持体温

4.黑藻是一种分布广泛且适合室内水体绿化的水生植物。因其易于取材、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可用作生

物学实验材料。因其细胞中含有丰富的海藻糖、蛋白质等,全草可作猪饲料或绿肥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黑藻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

B.可将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运动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C.质壁分离的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用斐林试剂检测海藻糖时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海藻糖不是还原糖

5.玉米胚乳中含有大量淀粉,而胚芽中脂肪的含量达17%〜45%,故可从玉米种子中提炼玉米油。种子吸

水萌发时,玉米胚芽合成赤霉素并释放到胚乳和糊粉层,糊粉层细胞接受赤霉素刺激后产生水解酶并释放

到胚乳,促进淀粉水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两者均为玉米籽粒的贮能物质

B.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不能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糊粉层细胞产生的水解酶释放到胚乳后,会使玉米籽粒干重减少

D.萌发期玉米籽粒的胚乳提取液与斐林试剂反应后会出现石专红色沉淀

6.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体内飘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

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途径一);余下的g被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摄取积累(途径二)。

当低密度脂蛋白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容易导致动脉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

的危险。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途径一中的受体位于肝细胞等细胞表面或细胞内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胆固醇积存在动脉壁上,容易引起动脉硬化,这是由途径二引起的

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服用钙的同时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D,补钙效果会更好

7.1970年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提出真核细胞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假说。学说认为,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

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

叙述中不能支持该学说的是()

A.叶绿体内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远大于外膜,接近于细菌质膜的成分

B.叶绿体内的DNA呈环状,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或染色体

C.叶绿体tRNA可与细菌相应的酶交叉识别,而不与细胞质中相应的酶形成交叉识别

D.叶绿体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8.成体果蝇的神经干细胞(NSC)对维持机体细胞数量稳定或修复有重要作用。在早期胚胎发育时,NSC

可能进入暂不增殖的状态(即处于停滞期)。如图是NSC进入或解除停滞状态的机制,其中Trbl、Akt、dlLPs

都是蛋白质分子,M属于分裂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SC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没有全能性

B.Trbl可促进NSC进入停滞期,并抑制Akt的作用

C.如果Trbl、Akt均不能合成,则NSC最可能停止于停滞期

D.dlLPs可以促进NSC进入M期,并抑制NSC进入停滞期

9.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排出细胞楂细胞器经失

造血干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热红细旭----►Mt

A.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B,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分化程度各不相同

10.毛发的形成和生长依赖于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会使毛囊干细胞长期保持静止

状态,肥胖则导致其易分化成皮肤表面的其他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保持愉悦的心情并及时排解压力有助于减少脱发

B.毛囊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一样都有一定的分裂能力

C.长期高脂肪饮食可能会使毛囊干细胞分化方向改变而使头发脱落

D.毛囊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均发生了改变

11.某二倍体雄性动物(2N=8),其精巢内部分细胞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如图所示,据图分

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核DNA分子数

A.c类型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B.b类型细胞经过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a类型细胞

C.a类型细胞中可能有0或4对同源染色体

D.c类型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12.将果蝇(2N=8)的精原细胞(2N=8)的所有染色体DNA链都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再置于含31P

的培养液中培养。实验期间收集细胞甲、乙、丙、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不考

虑突变及互换,根据表格情况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31P标记染色体数32P标idDNA数

甲816

乙88

丙48

丁66

A.细胞甲可能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

B.细胞乙可能处于减数分裂n中期

C.细胞丙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的减数分裂I后期

D.细胞丁可能处于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

13.马蛔虫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研究小组将马蛔虫的一个精原细胞置于含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将其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获得8个精细胞。这8个精细

胞中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细胞数目不可能是()(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互换)

A.0个B.2个C.4个D.6个

14.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阶段,中心体负责纺锤体的组装,并受蛋白激酶(PLK4)的调控,多功能骨架蛋白

(CEP192)参与纺锤体的形成。PLK4失活后,许多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可通过PLK4凝聚体招募其他成分充

当中心体的作用,使细胞分裂可在无中心体复制的条件下进行。细胞中泛素连接酶(TR1M37)的含量过多

会抑制PLK4凝聚、促进CEP192的降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PLK4的正常调控下,中心体在每个细胞周期的间期复制一次

B.PLK4失活后,非中心体型纺锤体的组装与TRIM37的含量水平有关

C.在PLK4失活的情况下,TRIM37的含量减少可能使癌细胞分裂终止

D.在TRIM37含量过多的细胞中可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15.科研人员用如图所示的果蝇作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图示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

有活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米flY染色体的附加。(不心病果=活性)

D(野生型)

(惮状・)B

并及・央-----►_

・果11性联色体构!H荷《西酝药区茄

A.亲本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均发生了结构变异

B.若亲本雌果蝇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则亲本雌蝇发生了基因突变

C.若B出现了X染色体构型均异常的雌果蝇,可能是亲本雄果蝇的生殖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B出现了XdBXdbY的个体,可能是亲本雄性个体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未分离

16.如图1是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图2为某高等动物减

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8甲

EZ乙

43丙

23

^

①②③时期细胞分裂时期

图1图2

A.图1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B.若图2纵坐标表示染色体/DNA的比值,则图1所示②时期处于图2中cd段

C.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染色体含量的相对值,则图2的ab段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

D.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DNA含量的相对值,则处于cd段的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

17.某种动物(2n=6)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染色体的异常分离。图示其分裂进行至Ti、

T2、T3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Ti时期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B.处于T2时期的细胞中不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C.处于T3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量可能为0、2

D.最终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有2个精细胞染色体数目正常

18.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R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也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B.“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

C.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D.“若B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接近1:1的两种性状比”属于演绎推理的内

19.玉米籽粒其饱满程度由大到小有饱满、中度饱满、干瘪等性状,研究发现玉米籽粒的饱满程度由位于同

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3个基因(S、Si、S2)决定,科研人员分别利用野生型、突变体1、突变体2进行研

究,实验步骤及结果如图所示。经测定突变体1基因型为SiS”干瘪个体基因型为S2s2,下列分析合理的

是()

杂交1杂交2

野生型X突变体1突变体1x突变体2

(饱满)(中等饱满)

饱满中等饱满

1:1

饱满中等饱满饱满中等饱满中等饱满干瘪

3:13:13:1

A.该玉米种群中相应的基因型有7种

B.S、SBS2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C.S、Si、S2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S>SI>S2

D.上述杂交实验说明控制籽粒饱满程度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20.我国首次实现从CO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具体是以钢厂尾气中的CO为碳源、以

氨水为氮源,经优化的乙醉梭菌(芽泡杆菌科)厌氧发酵工艺,22秒就可转化出乙醇和乙醵梭菌蛋白,该

蛋白的类别划分与饲料行业常用的酵母蛋白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uSCU在检测饲料中蛋白质与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的实验中作用不同

B.向乙醵梭菌注射被3H标记竣基端的亮氨酸,可追踪其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

C.乙醇梭菌产生的蛋白质可能需要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加工

D.煮熟饲料中的蛋白质因空间结构和肽键被破坏,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21.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该物质在人体内转化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后

与鸟昔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导致该酶活性增强、催化产物cGMP增多,最终引起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

从而达到快速缓解病症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长期缺铁会降低硝酸甘油的药效

B.cGMP生成量随一氧化氮浓度升高而持续升高

C.一氧化氮进入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消耗ATP

D.一氧化氮与鸟甘酸环化酶的Fe2+结合可能使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2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周期中的几个时期(用①②③表示),每个时期内绘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根据细

胞中核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和核DNA相对含量)分

析图谱(注:横坐标表示核DNA量;纵坐标表示细胞数量;阴影表示处于该阶段的细胞数量相对值)。据

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蛙红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②一③一①

B.中心体在①时期完成复制,在③时期移向两极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③

D.着丝粒分裂和染色体加倍可发生在①时期

23.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为探究豌豆花色的遗传规律,随机选取了多对天然紫花和白花植

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亲本FiF,自交得到的F2

紫花X白花紫花紫花:白花=15:1

A.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a、B/b)

B.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aa个体有|致死

C.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有,不育

D.该植物花色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4.某雌雄同体植物基因型为AaBb(A、a控制叶形,B、b控制花色),研究人员通过测交或自交的方式来

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自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若测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若自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说明两对基因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D.若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7.0分)

25.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组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国科学院实现了人工合成淀粉,其途径(ASAP)

如图所示,该成果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人为提供能量的基础上,实现了从CO2和H2到淀粉分子

的人工全合成。图2表示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G-I-P/PADH

人工淀粉

合成途带DHA

ASAP

G-6-P

G-A-P

Ml

f

6RuB六1八一

60“/12一:破精?6)

n(6个味精在含1个^OSHO-P-PlWADP丹

"文循味—6H层咫

126Alp中;K)/,

(6个:喋酸各含2个勺)

图2

(1)光合作用中NADPH和ATP参与的过程相当于图1中的(用“G模块、C3模块、C6模块或

G模块”及箭头表示)。图1中Cn是由C6组成的淀粉,以C6为单位组成的生物大分子还有。

(2)据图②所示过程10的转移路径和实验结果,推测用18。标记C02的实验目的是。光合作用过

程既能分解水也能产生水,结合图2分析光合作用的(填“光反应”或“暗反应”)过程产生水。

(3)从能量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o

26.现有某种啮齿目动物囊鼠(2n=12,其中常染色体为I〜V),其体毛深色和浅色、长尾与短尾、大耳

和小耳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用深色长尾大耳雌鼠与浅色长尾大耳雄鼠交配,R表型及比例如

表。

F1深色:浅色长尾:短尾大耳:小耳

2雌性1:12:03:1

共隹性1:11:13:1

(1)该囊鼠的尾型和耳型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请说明理由o

(2)若已知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深色为显性,当每天光照时间大于18h时,浅色囊鼠会发生性反转

现象,而雄性没有这种现象。让R中深色雌雄囊鼠杂交,在每天20h光照条件下,后代雌雄比例为。

(3)当体细胞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时,可称为单体(能存活并可育,染色体

数为2nd)。人工构建该种动物的单体系(定位耳形基因)应有种单体。若耳型基因位于H号染

浅色岩P区深色熔岩床区浅色岩Q区

27.如图1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已死亡个体无

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IV21不携带上述致病基因。图2是对控制甲病的基因扩增后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

电泳的结果图。

□0正松女

亚]⑩||件肌童雉症?女

■嗝枭忌为

00dHL»*

图2

图3

(I)该家系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2)niw是乙病患者,他的双亲各有一个基因发生单碱基替换突变,且突变位于该基因的不同位点。调查

结果见表。

个体母亲父亲姐姐患者

表型正常正常正常患病

控制乙病基因测序结果[412G/A][420A/G][412G/G];[420A/A]?

注:测序结果只给出基因一条链(编码链)的碱基序列[412G/A]示两条同源染色体上乙病基因编码链的第

412位碱基分别为G和A,其他类似。

若患者的姐姐两条向源染色体上乙病基因编码链的第412和420位碱基可表示为图3,根据调查结果,推断

该患者相应位点的碱基应为。

(3)从电泳的结果可以判断皿吐是(填“纯合子”或者“杂合子”)。综合判断,甲病的遗传方

式是,皿9和川10生育一个患两病男孩的概率是。

(4)近年来发现孕妇血浆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因此可采集母亲血液,用甲病的基因探针进行基因检

测。响应国家三胎政策,IV2I再次怀孕。此方法(“能”或“不能”)用于W2I,原因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A错误;

B、缺磷时植株会由于糖类代谢障碍,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B正确;

C、糖类可以大量转变成脂肪,但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变为糖类,C正确;

D、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降低生物体受外界

温度变化的影响,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Ao

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

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本题考查了渗透压的概念、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等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

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1解:A、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0、N、Mg,没有铁元素,A错误;

B、铁以离子的形式被浮游植物吸收,B错误;

C、铁是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碳、氧均是大量元素,C正确;

D、海水温度的高低会影响浮游植物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呼吸,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从而影响浮游植物吸

收铁,D错误。

故选:Co

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

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功能。

2、根据细胞内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的比例,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

的为大量元素,如C、H、0、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如

Fe、Mn、B、Zn、Mo、Cu等。

对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理解和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属于基础题。

3.【答案】D

【解析】A、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脂肪在脂肪细胞中以大小不一的脂滴存在,据此推测包裹脂

肪的脂滴膜最可能由单层磷脂分子(头部朝外,尾部朝向脂滴)构成,A错误;

B、白色脂肪组织细胞用苏丹in染液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B错误;

C、UCP1是线粒体质子通道蛋白,应该位于线粒体膜上,c错误;

D、“AIDA”的蛋白质能够激活“UCP1”,而“UCP1”有助于产热,“A1DA”缺乏的机体会出现产热能

力下降,不能在寒冷条件下很好的维持体温,D正确。

故选:D。

1、脂肪可以被苏丹in染液染成橘黄色。

2、分析题意可知:棕色脂肪细胞依靠名为“UCP1”的线粒体质子通道蛋白将这部分能量转而用于产热。

而“AIDA”的蛋白质能够激活“UCP1”,“AIDA”缺乏的机体会出现产热能力下降。

本题考查了脂肪的鉴定、磷脂分子的结构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A、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

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将其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B正确;

C.质壁分离的过程中,黑藻细胞的吸水能力会增强,C错误;

D、还原糖与斐林试剂进行水浴加热会呈现砖红色反应,若用斐林试剂检测海藻糖时未出现病红色沉淀,说

明海藻糖不是还原糖,D正确。

故选:Co

黑藻是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

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5.【答案】C

【解析】解:A、淀粉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0三种元素,两者均为玉米籽粒的贮能物质,A正确;

B、淀粉是由葡萄糖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聚体,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正确;

C、糊粉层细胞产生的水解酶释放到胚乳后,淀粉水解,会使玉米籽粒干重增加,C错误:

D、萌发期玉米籽粒的胚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水解后的葡糖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正

确。

故选:Co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

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

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

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本题考查学生对糖类和脂质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脂肪作为良好储能物质的特点、淀粉和脂肪的

元素组成以及植物细胞中的多糖,难度较易。

6.【答案】A

【解析】A、由题干信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可知,途径一中的受体位于肝细胞等细

胞表面,A错误;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

C、途径二是LDL会被积累在血管壁上,若LDL携带的胆固醇积存在动脉壁上,容易导致动脉硬化,C正

确;

D、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D正确。

故选: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分析题意可知,LDL有两条去路,2/3的LDL会被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清除;剩下1/3的LDL被周围组织

(包括血管壁)摄取积累。LDL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容易导致动脉硬化。

本题结合背景材料考查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A、叶绿体内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远大于外膜,接近于细菌的细胞膜成分,说明叶绿体可

能是一类细菌,显然该事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A错误;

B、叶绿体起源于蓝细菌,叶绿体中的DNA与蓝细菌细胞内的DNA一样呈环状,而不是与蛋白质结合形

成染色质或染色体,B错误;

C、tRNA具有专一性,叶绿体tRNA可与细菌相应的酶交叉识别,而不与细胞质中相应的酶形成交叉识别,

支持该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假说,C错误;

D、叶绿体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细胞核DNA复制方式相同,不能支持

该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假说,D正确。

故选:D。

叶绿体内的DNA结构简单,不能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体。叶绿体内膜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叶绿体有自

己特殊的蛋白质合成系统,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8.【答案】C

【解析】解:A、NSC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说明其为专能干细胞,没有全能性,A正确;

B、由图可知,Trbl可促进NSC进入停滞期,并抑制Akt的作用,从而使NSC可能进入暂不增殖的状态,

B正确;

C、由图可知,Trbl可促进NSC进入停滞期,若无Trbl合成,则NSC不能进入停滞期,C错误;

C、dlLPs通过激活细胞内信号,从而激活Akt,可以促进NSC进入M期,Aki通过抑制Trbl的的作用,从而

抑制NSC进入停滞期,D正确。

故选:Co

干细胞的分类:(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

胞组织的潜能;(3)专能干细胞:只能向--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包括细胞核,也就是说无法进行转录翻译这样的表达过程,A

错误;

B、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故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故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

D、分析图示可知,成熟红细胞的分化程度高于网织红细胞,D正确。

故选:Ao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红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

细胞,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本题红细胞为素材,结合以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图,考查细胞呼吸、细胞分化、细胞凋亡、遗

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分析题图,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0.【答案】D

【解析】解:A、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会使毛囊干细胞保持静止状态,不会发生分裂分化毛发再生减少且易脱

落,故保持愉悦的心情并及时排解压力,可减少脱发,A正确:

B、毛囊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一样都有一定的分裂能力,B正确;

C、肥胖可通过激活某些信号改变毛囊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使其分化成皮肤表面的其他细胞,而不是头发生

长所必需的毛囊,故高脂肪饮食或遗传导致的肥胖可能会因毛囊干细胞分化方向改变而使头发脱落,C正确;

D、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干细胞是指已分化但仍保持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毛囊干细胞

属于专能干细胞。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化,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答案】C

【解析】解:A、c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

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该动物为雄性,所以c类型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a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进行有丝分裂的精原

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b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但染色体数目与

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如果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类型细胞形成a类型

细胞不会发生同源染色染分离,B错误;

C、如果进行的是有丝分裂,a类型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如果进行的是减数分裂,a类型细胞处于减

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确;

D、c类型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o

分析柱形图:a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进行有丝分

裂的精原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b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但染色

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

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

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精细胞。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

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解:A、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一条链没有标记一条链有标记,到第二次

有丝分裂的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只有一个DNA分子有标记,此时32P标记DNA数与

32P标记染色体数相等,A错误;

B、减数分裂中DNA只复制了一次,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都被32P标记,

32P标记DNA数是32P标记染色体数的2倍,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B错误;

C、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条染色体上的DNA一条链没有标记一条链有标记,再到减数分裂时,DNA

又复制一次,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被标记,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2P标记DNA数与32P标

记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C错误;

D、第二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细胞中标记的染色体数目情况有很多种,在0〜8之间,可能有6条被标

记的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细胞,进行到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时,32P标记染色体数和32P标记DNA数都为6,

D正确。

故选:D。

放射性同位素P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在只有31P的培养基内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

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

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

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

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解:将马蛔虫的一个精原细胞置于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得到2个精

原细胞,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DNA分子均有1条链带有放射性标记,这2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I得到

的4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2条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标记(每条染色体均只有1条染色单体被标记),经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带标记和不带标记的染色单体随机组合,导致8个精细胞中含有放射

性的细胞数目可能为4、8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细胞数目为0、2、4个,D错误。

故选:D。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没有放射性的细胞放在有放射性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得到

的两个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DNA都是一条链含有放射性,一条链不含放射性。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4.【答案】C

【解析】解:A、由于中心体负责纺锤体的组装,并受蛋白激酶(PLK4)的调控,所以在PLK4的正常调

控下,中心体在每个细胞周期的间期复制一次,A正确;

B、PLX4失活后,PLK4凝聚体可招募其他成分充当中心体作用,而泛素连接酶(TRIM37)可抑制PLK4

凝聚、促进CEP192的降解,故可知非中心体型纺锤体组装取决于TRIM37的水平,B正确:

C、在PLK4失活的情况下,泛素连接酶(TRIM37)可抑制PLK4凝聚、促进CEP192的降解,故TRIM37

基因过度表达可使癌细胞分裂终止,C错误;

D、在TRIM37基因过度表达的细胞中,PLK4凝聚体不能形成,故不可招募其他成分充当中心体作用,所

以染色体不能平均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Co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阶段,中心体负责纺锤体的组装并受蛋白激酶(PLK4)的调控。

2、多功能骨架蛋白(CEP192)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3、PLK4失活后,PLK4凝聚体可招募其他成分充当中心体作用,正常细胞分裂可在无中心体复制的条件下

进行。

4、泛素连接酶(TRIM37)可抑制PLK4凝聚、促进CEP192的降解。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

15.【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雌果蝇右侧的X染色体移接来自Y染色体的附加臂,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

结构变异;左侧的X染色体有部分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故亲本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

体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若亲本雌果蝇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则可能是亲本雌蝇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B错误;

C、若B出现了X染色体构型均异常的雌果蝇,则可能是亲本雄果蝇的生殖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产生了含X染色体构型异常的精细胞,与亲本雌果蝇产生的含X染色体构型异常的卵细胞结合为受精卵,

C正确;

D、亲本的基因型为XdBXDb、XdbY,若F1出现了XdBXdbY的个体,可能是亲本雄性个体的初级精母细胞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性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了基因型为XdbY的精子,与母本产生的基因型为XdB卵细

胞受精所致,D正确。

故选:B。

由题分析可知:图示雌果蝇X染色体-一条存在片段缺失,另一条X染色体存在来自Y染色体的附加臂,故

两条X染色体构型均异常,基因B16和Di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

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甲、乙、丙别代表DNA、染色单体、染色体,A错误;

B、②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

中期,若图2纵坐标表示染色体/DNA的比值,则图1所示②时期处于图2中cd段,B正确;

C、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染色体含量的相对值,则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图2的ab段,因为ab段可代表

减I前期,也可代表减H后期,C错误;

D、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DNA含量的相对值,若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此时的细胞中无姐妹

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1:乙在③中不存在,所以乙为染色单体;在①中甲:丙=2:1,所以甲为DNA,丙为染色体。①中

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中染色体:

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中染色体:

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柱形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

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

断图1中各柱形代表的时期和图2中数量的变化趋势及所处时期。

17.【答案】C

【解析】解:A、1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比为6:12:12,即染色体、染色单

体和核DNA的数量比为1:2:2,说明在间期发生了DNA的复制,「时期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

中期,或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

换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

B、T2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比为4:8:8,说明在减数分裂I后期有一对同源

染色体未分离而是进入到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导致T2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为4条,染色单体为8条,

核DNA的数量为8个,所以处于T2时期的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R时期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都是8,所以T3时期处于减数分裂D的后期,

着丝粒分裂,Y染色体数量可能为0、2,C错误;

D、由题意分析,由于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时发生了染色体的异常分离,故最终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染色

体数目都不正常,D错误。

故选:C„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

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

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

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了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

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18.【答案】D

【解析】解: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l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但不能证实基因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

测交实验证实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

B、“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B错

误;

C、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受精作用,C错误;

D、“若Fi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接近1:1的两种性状比”属于演绎推理的内

容,D正确。

故选:D。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T作出假说一演绎推理-实验验证T得出

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l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

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B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

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步骤及各步

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答案】C

【解析】解:A、该玉米种群中相应的基因型有6种:SS、SISHS2s2、SSi、SS2、S1S2,A错误;

B、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同

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3个基因(S、SHS2)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B错误;

C、突变体1为中等饱满,基因型为SiSi,干瘪个体基因型为S2s2,据此可知,Si决定中等饱满,S2决定干

瘪,因此S决定饱满,根据杂交2可知,饱满的后代出现中等饱满,说明S对Si显性,中等饱满的后代出

现干瘪,说明Si对S2显性,因此S、Si、S2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S对Si为显性,Si对S2为显性(S>Si>

S2).C正确;

D、复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同一位置,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Co

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

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

代。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

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0.【答案】BCD

【解析】A、CuSO4在检测饲料中蛋白质与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的实验中作用不同,前者是与肽键反应生成

紫色络合物,后者是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A正确;

BC、芽抱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因此向乙醇梭菌注射被3H标记竣基

端的亮氨酸,不可追踪其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BC错误;

D、煮熟饲料中的蛋白质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但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