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5个小题。一、积累·运用(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hàn)着你,烧(zhuó)着你,(wēi)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yuè)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lín)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pò)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激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1)震(hàn)(2)烧(zhuó)(3)(wēi)逼(4)活(yuè)(5)(lín)漓(6)惊心动(pò)2.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1)膊(A.bōB.bo)(2)鲜(A.xiānB.xuān)(3)盛(A.shèngB.chéng)(4)躯(A.qūB.qǖ)(5)受(A.sòuB.shòu)(6)碎(A.cuìB.suì)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B.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C.好一个安塞腰鼓!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激烈的艺术享受中。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并列复句。B.“大起大落”“安塞腰鼓”“叹为观止”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C.“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D.“好一个黄土高原!”是祈使句。(二)根据要求,完成5~6题。(每小题3分,共6分)《咬文嚼字》杂志编辑部2023年12月4日公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①新质生产力;②双向奔赴;③人工智能大模型;④村超;⑤特种兵式旅游;⑥显眼包;⑦搭子;⑧多巴胺××;⑨情绪价值;⑩质疑××,理解××,成为××。5.下列关于“流行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流行语的发展前景有两种可能:一是消失,即在使用中被淘汰;二是被接纳,成为一般词汇。B.流行语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热点和时代特征,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变迁等方面的缩影。C.流行语的使用频率比一般词语要高,是一段时间内人们所“喜闻乐用”的。D.流行语具有新型性,新词语必然是流行语。6.“2023年十大流行语”创新特征明显,凸显语言创造力。有的为汉语词库增添了新的词形,有的为原词增加了新的内涵,有的为汉语语法库增加了新的造句格式。下列流行语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大模型B.特种兵式××C.多巴胺××D.质疑××,理解××,成为××二、阅读·鉴赏(7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每小题3分,共6分)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向贤彪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拙是一大特点。“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有所成就的基础。②守拙,是安静地扎根。“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地底。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多高,但半年后雨季到来时,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长到近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6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它虽然露头一寸,却扎根地下超过数十米。同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也要学会安静地扎根,像尖毛草那样,根扎得深,就能吸取更多的水和养分,为日后成长打下扎实基础。③守拙,是专一的坚守。④守拙,是苦干的别称。人间万事出艰辛。当年兰考风沙最大的时候,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用心血浇灌出绿叶成片的焦桐;为了找到“天眼”最适合的建造地点,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较,走遍西南山区上百个窝凼……没有一点吃苦的精神,不下一番守拙的功夫,就不会有事业的卓越。干工作做事业,既需要“巧劲”,也需要“拙劲”。正如华罗庚一首诗中所云:“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⑤守拙,是本色的凸显。“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现实生活中,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任;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俗气奸猾,处处防备。《郁离子》中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利,他却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对于每个人来说,守拙,就是守本分、守安分。以拙诚待人处世,即使暂时吃点亏或不被人理解,也不改变本色、不移其志。这样不仅能感动人、打动人,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⑥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老实事、遵循客观规律,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如是,就能使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收获更多的精彩与自信。(选自2023年6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标题“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就是中心论点。B.第④段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C.第②至第⑤段,是本文的本论部分,4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D.从全文来看,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8.下列语句填入文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这样评价自己:只顾埋头拉车,拙于人事交往。②这样的拙,不仅使他们专心致志做事,不断攀登事业的高峰,也使他们远离诱惑,超凡脱俗,站在了人生的高峰。③“责守明则谋政专,勤于正事必疏于邪门。”④“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⑤事实证明,凡是勤于正事者大都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把精力用在拉关系上。A.⑤①②④③B.⑤③④②①C.③④②①⑤D.③①⑤④②(二)文言文阅读,完成9~13题。(19分)材料一:夫知人之性,莫①难察焉。美恶既殊②,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③之以辞辨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④之以事而观其信。(选自《将苑·知人性》)材料二: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⑤深惧晋宣王⑥战,乃遣辛毗⑦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⑧。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⑨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⑩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选自《世说新语》)【注】①莫:没有什么。②殊:不同。③穷:深入推求。④期:托付。⑤魏明帝:曹叡,曹魏第二任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⑥晋宣王:司马懿。⑦辛毗:字佐治,辅佐曹魏三代帝王的曹魏大臣。⑧万方:千方百计。⑨觇(chān):窥视,刺探。⑩黄钺(yuè):用黄金装饰的斧,是帝王赐给主管征伐的重臣的。这里表明辛毗奉命监军。9.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知人之性知:了解,认识B.有外恭而内欺者恭:恭敬,恭顺C.诸葛亮之次渭滨次:驻扎D.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陈:陈列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温良而为诈者学而时习之B.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以头抢地尔D.乃遣辛毗为军司马乃不知有汉1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下面句子中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3分)(2)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3分)13.“知人之明”指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的“知人之明”。(4分)(三)古诗词阅读,完成14~15题。(13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清商怨·葭萌驿作①陆游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鸳机②新寄断锦③。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④,绿云⑤堆一枕。【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一月,陆游由南郑调往成都途中。②鸳机:织具,喻指朝廷机要部门。③断锦:从鸳机上截取下来的锦缎,喻指朝廷新来的命令,王炎调赴临安,词人调赴成都。④梦破南楼:指在南郑与王炎共商抗金收复中原的计划破灭。⑤绿云:头发。(1)本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3分)(2)“叹往事、不堪重省”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复杂心情?(4分)15.古诗文默写。(八句中任选六句,多选按前六句给分,6分)(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2)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3)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4),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5)欲渡黄河冰塞川,。[李白《行路难》(其一)](6);学则须疑。(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7)政入万山围子里,。[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8),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四)名著阅读,完成16题。(8分)16.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完成(1)(2)小题。(8分)(1)小广同学在阅读《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了以下人物的苦难经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4分)A:B:C:D:(2)从以上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分析他(她)在种种苦难中所呈现出的精神闪光点。(4分)(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17~20题。(16分)寒露暖事马亚伟①寒露到了,天气由凉变冷。凉在肌肤,冷入骨髓。每年到了寒露时节,母亲都会“炮制”一场盛大的“暖事”,来提醒一家人该御寒了。她从生活细节入手,恨不得在家的每个缝隙里都安放一个“暖”字。②记得我们小时候,寒露一大早,母亲就开始翻箱倒柜,把入秋以来准备的厚衣服拿出来。“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寒露之后就该穿毛衣了,母亲早已把我们的毛衣都洗过、晒过,修整一新。那个年代孩子们一般穿旧毛衣,旧毛衣实在没法穿了,母亲会拆掉,加入其他毛线,再织一件新的,所以我们的毛衣都是花花绿绿的。家里杂七杂八的线团,都会被母亲利用到极致。那些杂色毛线,不讲究颜色搭配,红绿黑白交织,却别有一番朴素的味道。我上初三那年,母亲给我织了一件大红毛衣,用的全是新的红毛线。我穿上新毛衣,像过年一样兴奋。妹妹艳羡地看着我说:“这毛衣你穿小了,我就能穿了。”那件毛衣我穿到冬天,而且一整个冬天都没穿棉袄,可却觉得比哪一年都暖和。③除了我们的衣服,母亲还会把厚被子拿出来。因为家里种棉花,母亲每年都把棉被翻新一下。她把厚棉被一床床抱出来,不像平时那样叠得方方正正,而是铺展在床上,还会把脸贴在上面,很动情地说:“一会儿太阳出来,把被子晒晒,能晒出香味来呢!”我觉得那几床厚嘟嘟、软乎平的棉被,是母亲对寒露这个节气的一种致敬。她用这样的方式迎接寒露的到来,表明自己对寒冷的态度是悦纳的。生活就是如此,寒霜风雪每年都要来,微笑着接受就是了。④我们这里寒露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不过母亲总会在这天做“寒露饭”。我家所谓的“寒露饭”,其实就是一锅暖暖的大炖菜。用暖对抗寒,永远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寒露时节的白菜,吃起来口感不错。母亲把白菜切成大块,再准备好豆腐、粉条,有时还会放入一些五花肉。这种比较粗放的做菜方式,主打一个“暖”字,非常适合天冷时。各种食材在大铁锅中咕嘟嘟炖着,不多久香味儿就出来了,溢满了屋子。满屋热气缭绕,母亲在热气中穿梭,还会啧啧道:“真香!”吃大炖菜的时候,不用盘子盛,而是每人一大碗,吃个够。由一碗大炖菜开启的寒冷之旅,注定全程都会有温暖相伴。⑤寒露时节,暖事盛大。除了衣和食,母亲还会把家里的门窗通通检查一遍,看有没有哪里漏风。冷风呼啸的夜晚,如果门窗不严实,可够人受的。有缝隙的窗子,母亲会修一修,或者在上面钉上一层塑料布,这样就可以完全把寒冷阻挡在外了。母亲还会指挥父亲,把家里的门好好收拾一番。父亲修门时那种叮叮当当的声响,也是寒露时节的标志。⑥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显得平平无奇。不过母亲每年都会把寒露节气过得有香有味,有声有色。在我家,寒露时节几乎成了分水岭一样的存在,意味着从此要向暖而行。⑦母亲的寒露暖事,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已经坚持了多年。最近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寒露暖事又有新内容,比如母亲总会为家人添置不少新的衣服鞋帽,寒露饭也更加丰盛。岁岁寒露,不变的是母爱温暖。人生在世,有家有爱有温暖,足以抵挡一切严寒。(选自2023年第95期《教育导报》)17.请简要概括母亲“炮制”的“寒露暖事”。(4分)18.结合语境,简要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1)她从生活细节入手,恨不得在家的每个缝隙里都安放一个“暖”字。(2)我觉得那几床厚嘟嘟、软乎乎的棉被,是母亲对寒露这个节气的一种致敬。19.文章以“寒露暖事”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20.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21~23题。(10分)材料一: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形成稳固的大木结构体系。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最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横梁竖柱”可形容梁、柱的放置特点,梁、柱均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材料二:“托梁换柱”一词首见记载于《帝王世纪》中。《帝王世纪》是西晋的皇甫谧所作,是最早记载三皇(伏羲、神农、黄帝)的史书。原文稍有不同,记为“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形容商纣王力气巨大,可以用手托起房梁,换掉折断的柱子。材料三:在清代官员平步青(1832—1896)撰写的《霞外攟屑》卷四之《夫移山馆戢闻》部分,有“偷梁换柱”的记载,他说当房屋的某根原柱产生损坏需要更换时,为节省工料,并不会对原柱进行原位替换,而是在原柱旁边设一根新柱,再撤去原柱,这种加固方式俗称“偷梁换柱”。尽管该文献记载的立柱加固措施并不完善,但可以说明在古代的房屋修缮工程中,有“偷梁换柱”的做法。材料四:2004年,工程技术人员在对太和殿进行勘察时,发现有一根立柱的下部出现了糟朽问题。主要原因是立柱被砌筑在墙体内,柱子周边潮气长时间排不出去,造成柱子下部糟朽。施工技术人员采取“托梁换柱”方法进行了加固。具体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揭露:使出现问题的立柱“暴露”出来,以利于下一步加固工序的操作。这根立柱位于太和殿西北角,且被砌筑在墙体内。立柱的直径约为1米,由若干木料包镶在一起,再用铁箍约束成一个整体。建筑施工人员揭去表皮砖层后,发现立柱下部1/3的位置出现了严重糟朽,且原有约束立柱的铁箍也严重锈蚀。第二步,偷梁:使用“假柱”托住原柱上部的梁。“假柱”为完好的木料,被安装在原有立柱附近,用于临时支撑梁。本工程中,原有立柱支撑了两根梁,因而施工人员使用了两根“假柱”进行支托。这样一来,即使原柱被移去,上部的梁架也不会因此受到明显的影响。梁及其上部构架的重量,已由“假柱”承担,并通过“假柱”把重量向下传至地面。另“假柱”顶面与梁底接触位置增设了一块面积较大的木板,以利于梁传来的重量均匀地传至木柱顶面。第三步,抽柱:把柱子底部糟朽部分抽去,以便于用新柱代替。原柱糟朽部分去掉后,剩余的部分做成巴掌形:底部伸出柱子直径1/2的截面、柱子直径1.5倍的长度,用作与新柱搭接。第四步,换柱:用新柱替换原柱的糟朽部分。新柱与被抽去的糟朽部分同材料、同形状、同尺寸,且顶部亦做成巴掌榫形状。这样一来,新柱与原柱的剩余部分搭接后,不仅仅在外观形成一个整体的立柱,而且在竖向形成一定长度的搭接面。随后,施工人员在搭接长度范围内用铁箍箍牢立柱,有利于新柱、原柱之间相互挤紧,协同发挥支撑作用。换柱后,再把“假柱”拆除,即完成了原有立柱的加固。21.对上述四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柱均为我国木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B.“托梁换柱”修缮加固方法,至少在商朝时期就出现了。C.“托梁换柱”的加固技术在我国古建筑保护维修中得到了充分运用。D.清代记载的“偷梁换柱”技术,与太和殿某立柱的加固技术做法完全相同。22.材料四中“托梁换柱”的“四个步骤”,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23.结合上述材料与生活实际,请你推测一下“托(偷)梁换柱”技术经久不衰的原因。(4分)三、应用·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名言,请综合他们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告诉同学应该如何写作。要求:转述准确、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100字左右。(10分)作者写作之道鲁迅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契诃夫请您尽可能多写一些!!写、写、写……一直到写断手指头为止。屠格涅夫必须还得阅读,不断地学习,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不管怎样,要全忠实于真实性.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研究,避免一切现象与虚伪。列夫·托尔斯泰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抛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你今天做不了最好,没关系的,还有明天;明天做不了最好,也没有关系,还有后天,甚至是一辈子。只要你坚持做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最好的。一生做一件事情,应该可以做好的。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名。一、积累·运用(18分)(一)(每小题3分,共12分)1.(1)撼(2)灼(3)威(4)跃(5)淋(6)魄2.(1)B(2)A(3)A(4)A(5)B(6)B3.D4.D(二)(每小题3分,共6分)5.D6.A二、阅读·鉴赏(72分)(一)(每小题3分,共6分)7.A8.D(二)(19分)9.(3分)D10.(3分)C11.(3分)ACE12.(6分)(1)(3分)六是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考察他是否清廉。(意思正确即可)(2)(3分)司马懿果然大怒,准备用重兵迎战诸葛亮。(意思正确即可)13.(4分)从两个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知人之明”:①从“宣王果大忿”处,可看出诸葛亮了解司马懿的“易怒”的性情,因此“对症下药”,专捏司马懿的软肋,结果事半功倍,致使战局出现“转机”。②从“亮曰:‘此必辛佐治也’”,可看出诸葛亮知悉魏军中还有一个老谋深算的辛毗,当探子来报有一个老人站立在魏军军营门口时,他便一口断定对方就是辛毗。(意思正确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世界上)没有比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善、恶程度不同,本性与外表也是不统一的,有的人外貌温良却行为奸诈,有的人外表恭顺却心怀欺骗,有的人看上去很勇敢而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人似乎已竭尽全力但实际上却不忠诚。然而,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是有七个办法的:一是使之身处是非之中,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二是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应变的能力;三是就某个计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四是告诉他即将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勇气;五是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六是用利益对他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