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1页
附件2 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2页
附件2 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3页
附件2 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4页
附件2 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名称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任务来源2023-2-125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单位地址合肥市蜀山区中德合作创新园7号楼15楼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远资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凤凰颈排灌站管理处标准起草人序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1万能胜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总工高级工程师139566561922齐鹏云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科室主任高级工程师134859730983谢三桃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水生态环境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135155159484尹洪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137707704115熊竹阳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科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38565808806张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138138049197马力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139262126908韩曙光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136651926169张翔安徽远资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1801088111110刘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1391382598211李然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1878886547612赖锡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1377072112113韩琦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科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515516058214崔力鹏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助理工程师1885600216715余克船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经理1865605883316徐淳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工程师1560528792617熊健安徽远资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工程师1575518584018唐晓先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1395667842019孙运平安徽省凤凰颈排灌站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395664869220胡家良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525651555621高芮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科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1395693606622陈星霖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工程制情况1、编制过程简介2023年9月12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下达2023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3〕478号),确定《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制定计划后,为保证该技术指南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负责起草单位在广泛收集整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国内技术指南文献的基础上,立即组织展开具体工作。(一)标准起草小组组建2023年4月,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远资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凤凰颈排灌站管理处拟定编制流程、总体大纲,布置了技术指南分工等工作安排,确保在专业技能、质量保证、沟通联络等方面全力满足指南编制的各项需求。(二)资料收集技术指南起草小组广泛收集国内相关标准,目前国内相关指南情况如下:《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32/T3258-2017);《河湖生态清淤工程技术规程》(DB13/T5606-2022);《上海市河道疏浚底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DB31SW/Z018-2021);《水利环保清淤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43/T2766-2023);《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34/T3678-2020);《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SL17-2014);《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JTS181-5-2012)。(三)调研阶段2021年至2023年3月,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在南淝河入湖口实施了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清淤区面积约5.52km2,清淤深度20-50cm,清淤工程量158.8万m3。2023年7月10日,巢湖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向环巢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有关单位印发《巢湖流域河流底泥常态监测和评估总体方案(试行)》。我院在总结前期项目实施经验、监测评估方案和国内环保清淤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规定了环巢湖河湖底泥清淤的术语和定义,提出了底泥勘测与调查、污染评价、环保清淤的技术方法和要求,适用于环巢湖范围内河湖底泥的环保清淤,并向安徽省水利厅申报2023年省地方标准。2023年7月19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立项评估会,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现场参加答辩并接受专家质询。(四)指南初稿修订2023年10月29日,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在合肥市组织召开《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草稿讨论稿)专家咨询会,邀请归口单位安徽省水利厅科技与信息化处、河湖管理处代表参加了会议,专家提出了对该指南的设计和施工章节进行合并,形成新的编制大纲,按GB/T1.1规定要求编写,有关条款应突出环保清淤内容等修改意见。2024年1月6日,再次召开《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专家咨询会,专家提出了进一步明确标准适用范围,按照清挖、运输、处理、处置四阶段完善环保清淤章节内容,增加清淤评估内容等修改意见。我院组织起草小组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多次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一)必要性本指南旨在规范面向水体污染治理的清淤方式与方法,解决巢湖流域水安全与水环境问题。一是出台地域特点标准,弥补清淤规定空缺。基于底泥淤积及污染特征,出台具有巢湖流域特点的不同类型水体分类清淤措施,填补巢湖流域河湖环保清淤标准的空白。二是界定理化指标阈值,明确清淤实施范围。从清淤工艺、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等角度,依据底泥淤积及污染程度,确定清淤的工程量及方式。三是拓宽河湖清淤方式,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在总结传统清淤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工程案例,提出多种新型环保清淤方式,符合项目建设应满足生态保护建设需求。四是规范底泥处置方案,优化底泥资源利用。依据底泥物理特性和污染程度,科学提出底泥处理方式,结合现有规范要求,分类提出底泥处置去向,提高底泥利用率。(二)意义目前,底泥清淤是解决水安全与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当前,巢湖流域底泥清淤工作中,存在清淤标准不明确,清淤方式以及方法单一,且清淤底泥处置不规范等问题。从科学清淤以及实现河湖保护治理的角度,需要规范开展底泥检测、清淤施工及淤泥处置等各环节工作。就现有的底泥清淤有关标准内容来看,其均是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属地的清淤标准,具有不可复制与推广性,清淤、处置工程技术标准制定滞后于工程实践。因此,亟需在总结国内外环保清淤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环巢湖环保清淤技术指南》,进一步规范底泥清淤与处置,保障工程建设和日常管理的科学规范、经济合理、安全环保,为巢湖流域底泥清淤的设计、施工单位及管理部门提供指导,以提升河湖水安全与水环境质量,实现巢湖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早日实现“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名片”。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标准编制原则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并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南中的所有规定,均不得与现行法律和法规相违背。2.充分考虑巢湖流域相关工作使用要求,并兼顾环保清淤技术。3.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先进技术成果,在符合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4.相关标准要协调配套。制定标准要考虑有利于指南的建立和不断完善。5.有利于保障社会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6.积极采用国际指南和国外先进指南,有利于我国标准化与国际接轨。(二)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为:1.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DB34/2710 《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3.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三)与现有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我国、安徽省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政策文件的要求。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一)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标准的章节由: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勘察与调查、底泥污染评价、环保清淤和附录组成。(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环巢湖河湖底泥清淤的术语和定义,提出了底泥勘测与调查、污染评价、环保清淤的技术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环巢湖范围内河湖底泥的环保清淤。(2)4.1.1.3拟清淤区域应采用专业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横断面、纵断面比例尺应不小于1:500。b)平面图比例尺应不小于1:1000。c)横断面间距应不大于100m,河道变化段应不大于50m。d)测量的范围应考虑周围环境情况,应大于拟清淤区域边界。(3)4.2.3.1底泥样品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河流、湖泊特征合理布设底泥监测断面与点位,具体参见附录A中A.1。b)底泥样品应采集至硬土层,并按照5~20cm间隔分层处理样品。(4)5.1评价指标,根据环巢湖河湖底泥特征和对水环境的污染贡献情况,底泥评价指标确定为总氮和总磷。(5)5.2评价办法,根据氮、磷在淡水生态系统所引发的生态环境效益差异,结合前期巢湖研究院等相关机构开展的巢湖底泥氮磷背景值研究结果和美国EPA推荐的底泥总氮、总磷含量与污染等级划分,综合确定总磷、总氮轻度污染评价指数上限值分别为1.5、2.0,中度污染评价指数上限值分别为2.0、3.5。(6)6.1.3.1排干式清淤的环保防控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天气、水情和工期,合理修筑临时挡水围堰分段施工,围堰内的水抽排干后,应及时清挖完围堰内淤泥并对清挖效果进行验收,防止因河汛或雨水导致清挖施工中断而需要二次排水,造成被污染的稀释水扩散至上、下游水域。b)施工期间,围堰内水力冲挖机组的冲刷水、积水必须排往临时淤泥处理场,未经处理不可外排。c)加强施工区设备与人员管理,清挖施工与坡岸整治施工合理衔接,保持现场环境卫生。d)干挖淤泥应规划好淤泥上岸点、驳运场地和运输线路,做好作业车辆管理,防止跑冒滴漏。e)水力冲挖泥浆宜采用管道的方式输送,施工时管线沿途需有专人巡视检查,防止爆管泄漏。个别体量较小清淤泥浆也可采用吸污车运输。f)清理出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固体杂物需单独收集并集中处置。(7)6.1.3.2水下清淤的环保防控应满足以下要求:a)水下清淤应选择采用GPS定位并有较高作业精度的罩式环保清淤船。b)施工时,作业人员宜控制好船舶的移动量、铰刀摆动速度、铰刀头转速,减少污染物扩散。c)必须通过负压、罩吸、污泥帘、临时围堰等方式,控制清淤过程中的产生的泥水扰动和扩散,减少内源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有害释放。d)绞吸式清淤可根据土层厚度情况采取分层开挖的方式,提高开挖精度,减少已清淤区域的回淤落淤。e)水底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较多的区域,可使用液压挖斗或人工进行预先清理,清理出的垃圾集中处置。f)绞吸泥浆宜采用管道方式输送,排距较远需增加接力泵,管线沿途需有专人巡视检查,防止爆管泄漏。(8)6.2底泥运输应满足以下要求:a)清淤泥浆可采用管道、吸污车等方式输送,排干清挖的底泥和脱水后的底泥外运可采用环保渣土车、船舶等设备进行运输。b) 管道运输宜包括浮管、潜管、岸管,各管节之间宜采用软管柔性连接,使得挖泥船泥浆泵和各管之间有良好的活动余地。c)浮管敷设线路近似流线型弯曲需能承受冲击,各管段间的卡夹必须牢固可靠,减少摆动对施工的影响,防止爆管泄漏。d)岸管一般由钢管和不同角度的弯头、橡胶管组成,并采用法兰加橡胶垫圈、螺栓连接,岸管铺设时采用人工挑抬连接施工,铺设中尽量平坦顺直,避免死弯。岸管铺设需注意,不可破坏植被,管道在穿越道路、堤防设施时,尽量利用涵洞通过。特殊情况需要破路下埋管道时,需提前报批,并保证正常交通,并在完工后修复。e)输泥管线沿途及接力泵点,需有专人巡查,减少安全隐患,防止爆管泄漏污染周边环境。f)车辆运输时,应采用密闭式环保渣土运输车辆和封闭式吸污车,环保渣土车辆运输过程中做好防撒漏管理。运输车辆必须在车厢顶部加盖,内附防腐防漏衬里,保证密闭运输,并保持容貌整洁,车身不得有严重污迹或灰垢,车帮、车底、车轮不得附着泥土。运输途中应经常检查绑扎点,并随时调整、加固。装载前,检查车辆货箱后方挡板是否固定并锁好,货箱是否有裂缝。装载完毕后,指派专人对货箱进行清扫,最后覆盖防水油布,防止污染土壤在运输过程中洒落。在场地出口处设置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出场前冲洗车轮及车身残存的土。g)船舶运输宜与其他运输方式组合,运输前应确定航线和上下船位置。h)淤泥和脱水后底泥在车船运输过程中需做好五联单管理。对转移的每车船淤泥底泥,编号并记录运输日期、车船牌号、所运淤泥放量、目的地等信息,落实交付方、运输方、接收方、监理方和主管部门等。(9)6.3.1底泥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根据周边环境、清淤体量、作业条件,科学选择合理的工艺方案。环保防控应满足以下要求:a)淤泥预处理分离出的垃圾杂物需分类集中统一处置。b)自然晾晒、真空预压干化排泥场,需根据流量布置大小合适的过滤池,余水澄清达标后外排。为提高沉淀效果,必要时可投加少量无机环保药剂调节尾水。c)土工管袋脱水场需设置防渗层、渗滤排水层、排水盲管、排水沟、集水坑等,尾水集中过滤后达标排放。d)机械脱水干化场的污泥池、过滤池、水渠需做好防渗,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e)在各施工工区范围内设置车辆冲洗设施、沉淀池、污水处理池及垃圾收集点。对施工工区内产生的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垃圾、施工废渣定点堆放在垃圾收集点内,定期运往垃圾处理厂或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处理。(10)6.3.2余水处理:应参照《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4/2710-2016)排放标准,经专业处理后达标排放。具备条件的尾(余)水可接入市政管网。(11)6.4淤泥处置:应根据其理化指标及周边情况选择相应方式,宜以填塘固基、还田、绿化种植土壤、制免烧环保砖等利用方式为主;对于不能直接利用和一般处置不能满足环境要求的,应进行无害化处置后再行利用或填埋、焚烧等处理。应对脱水后底泥的物理、化学、污染物指标进行检测,并以此确定底泥的处置去向。达到危废标准的底泥,应交给具有相应许可资质的单位处置。(12)6.5监测评估需满足以下要求:a)在清淤工程实施前、清淤结束后分别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指标应与水质调查和底泥调查指标一致,监测方法按照SL219进行。b)应定量评估环保清淤后主要水环境指标和底泥污染指标的变化情况,确定是否达到项目环保验收要求。(13)附录:均为资料性附录,附录A为底泥监测方法,附录B为底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