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广南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云南省广南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云南省广南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云南省广南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云南省广南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云南省广南县第三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能证明某烃分子里只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A.该烃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B.该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该烃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D.该烃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该烃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2、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m+n>p放热反应B.T1>T2p1<p2m+n<p吸热反应C.T1<T2p1>p2m+n>p放热反应D.T1>T2p1<p2m+n>p吸热反应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氮气分子的电子式:NN D.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化学方程式为:2MNB.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D.t3时,若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不会变化5、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A酸雨二氧化硫C白色污染二氧化硅B温室效应二氧化碳D光化学烟雾二氧化氮A.A B.B C.C D.D6、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P—O:360O==O:498若生成1molP4O6,则反应P4(白磷)+3O2==P4O6中的能量变化为A.吸收1638kJ能量 B.放出1638kJ能量C.吸收126kJ能量 D.放出126kJ能量7、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B.石油是混合物,可通过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纯净物C.酸雨的pH在5.6~7.0之间D.“地沟油”可以用来制造肥皂或生产生物柴油8、能把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四种物质区别开来的一种试剂是A.碳酸钠溶液 B.溴水 C.水 D.石蕊试液9、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ΔH1;C(s)+O2(g)=CO(g)ΔH2②S(s)+O2(g)=SO2(g)ΔH3;S(g)+O2(g)=SO2(g)ΔH4③H2(g)+O2(g)=H2O(l)ΔH5;2H2(g)+O2(g)=2H2O(l)ΔH6④CaCO3(s)=CaO(s)+CO2(g)ΔH7;CaO(s)+H2O(l)=Ca(OH)2(s)ΔH8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下列金属中:①铁,②镁,③锰,④钒,⑤铬,⑥汞。可用铝热反应原理制备的有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11、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边缘科学”即代表了一个新名词,说明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学科间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仍有所不同。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MERS病毒疫苗的研制B.近期出现雾霾的原因探究C.朝鲜的原子弹爆炸实验D.济南钢铁集团冶炼特种钢12、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A.光合作用 B.自然降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碳酸盐的沉积13、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14、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风力发电机 B.锂离子电池 C.燃气灶 D.硅太阳能电池15、下列能正确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是A. B. C. 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其元素非金属性越强B.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D.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17、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反应是A.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 B.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应C.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18、重水(D2O)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B.4gD2和20g18O2的单质化合时,最多可以生成22gD218OC.标准状况下,氕(H)、氘(D)氘(T)对应的单质的密度之比为1:2:3D.1H与D互称同位素19、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B.氢氧燃料电池中,当转移4mol电子时消耗2mol氢气C.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负极D.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20、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能使酸性溶液褪色B.乙可与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只能发生取代反应21、下列对有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B.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碘化钾溶液变蓝C.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22、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O、4、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氢化物常温下为气态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XC.阴离子的还原性W>ZD.Y的单质在常温下可以自燃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现以淀粉或乙烯为主要原料都可以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1)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其中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24、(12分)有X、Y、Z、M、R、Q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XYZMRQ原子半径/nm0.1860.0740.0990.160主要化合价+4,-4-2-1,+7其它阳离子核外无电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六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请回答下列问题:(1)X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R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___________。(3)Q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比Z的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4)下列事实能说明R非金属性比Y强这一结论的是_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Y。c.Y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Y呈正价25、(12分)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充满HCl的烧瓶(标况下)做完喷泉实验后得到的稀盐酸,以测定它的准确浓度,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满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三种浓度的标准NaOH溶液,你认为最合适的是下列第__________种。①5.00mol·L-1

②0.500mol·L-1

③0.0500mol·L-1(4)若采用上述最合适浓度的标准NaOH溶液满定,滴定时实验数据列表如下:实验次数编号待测盐酸体积(mL)滴入NaOH溶液体积(mL)110.008.48210.008.52310.008.00求这种待测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___________________。(5)在滴定操作过程中,以下各项操作使测定值偏高的有:_______________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润洗②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③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④看到颜色变化后立即读数⑤洗涤锥形瓶时,误把稀食盐水当做蒸馏水进行洗涤26、(10分)除去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如NO),常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NH3与NO按一定比例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某同学在实验室里采用以下装置和步骤模拟工业上对NO的处理。(1)装置A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__。(2)若选择装置C制取氨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回答有关问题:(3)在括号中填入选用的装置编号:。______、___________(4)装置D的一种作用是______。(5)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A.吸收氮氧化物B.吸收氨气C.干燥反应的混合气体(6)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7、(12分)滴定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Ⅰ.酸碱中和滴定:常温下,用0.100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1)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__________(填“1”或“2”)(2)滴定前CH3COOH的电离度为__________(3)达到B、D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a__________b(填“>”“<”或“=”)Ⅱ.氧化还原滴定原理与中和滴定原理相似,为了测定某NaHSO3固体的纯度,现用0.10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回答下列问题:(1)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性KMnO4溶液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酸性KMnO4溶液的还原产物为MnSO4,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3)若准确称取WgNaHSO3固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mL。则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NaHSO3固体的纯度为_________。(4)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B滴定前锥形瓶未干燥C盛装酸性KMnO4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28、(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号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在这些元素中,最易得电子的元素是____,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3)④、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4)在①②③④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5)元素⑥、⑦、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29、(10分)下表是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55SO2II良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探究。实验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填“干燥”或“氧化”)SO2气体。(2)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色(填“蓝色”或“红色”或“不变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3)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pH_______7(填“>”“=”或“<”),然后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直至恒定。说明烧杯中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H2SO4。(查阅资料)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在此过程中飘尘作_________(填“催化剂”或“氧化剂”)。(探究结论)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该市可能易出现酸雨。(知识联想)(1)酸雨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2)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_,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提出建议)该市汽车数量剧增,为了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建议市政府推广使用混合型汽油,即往汽油中按一定比例加人_________(填“水”或“乙醇”)。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

A、环烷烃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也是1︰2的,不正确;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含有碳碳双键,也可以是碳碳三键,不正确;C、能说明分子里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是1︰2的,不正确。D、能加成1mol,说明有双键,正确。2、B【解析】

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T1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1>T2,升高温度B的含量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一定时,压强P2先到达平衡,故压强P1<P2,增大压强B的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m+n<p,故选B。3、A【解析】

A.CH4分子的比例模型为,符合原子相对大小,选项A正确;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选项B错误;C、氮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画出,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选项C错误;D.S2-的核电荷数是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期结构示意图为:,选项D错误;答案选A。4、B【解析】A.由图可知,平衡时△n(N)=8mol-2mol=6mol,△n(M)=5mol-2mol=3mol,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变化量之比为2:1,即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反应为2NM,A错误;B.t1时,N、M的物质的量分别是6mol、3mol,因此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B正确;C.t2之后M、N的物质的量还在变化,因此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t2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C错误;D.t3时,若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错误;答案选B。5、C【解析】

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A正确;B、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B正确;C、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聚乙烯材料的污染,C错误;D、二氧化氮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D正确;故选C。6、B【解析】

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P—O:360;O—O:498,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由图可知:1个P分子中含有6个P-P,1个P4O6分子中含有12个P-O,1molP4和3molO2完全反应(P4+3O2=P4O6)生成1molP4O6,所以反应P4+3O2=P4O6的反应热△H=6×198kJ·mol-1+3×498kJ·mol-1-12×360kJ·mol-1=-1638kJ·mol-1,反应放热1638kJ,B项正确,故选B。7、D【解析】

煤的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产物仍然是混合物;酸雨的pH小于5.6,;地沟油可以通过皂化反应生成肥皂,通过酯化和酯交换反应可以转化成生物柴油。【详解】A.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所以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变化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B.石油的分馏产物汽油、柴油、煤油仍然是多种烃的混合物,并非纯净物,B项错误;C.酸雨的pH值小于5.6,不在5.6~7.0之间,C项错误;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成为皂化反应,可生成肥皂,通过酯化和酯交换反应可以将地沟油转化成生物柴油,D项正确;答案选D。8、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水溶性、密度与水的大小等性质,如苯和己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而酒精能够溶于水,故可根据A、B、C、D四种物质与题干中四种有机物混合后溶液的分层现象来判断。【详解】A.碳酸钠溶液与四种有机物相混合后,苯和己烯在其中的现象一样,都是溶液分层且在上层,无法区别,故A项错误;B.溴水与四种有机物混合后溶液不分层的为酒精,分层且上层为橙色的为苯,分层且下层为橙色的为四氯化碳,分层但两层均为无色的为己烯,故B项正确;C.水与四种有机物相混合后苯和己烯的现象相同,无法区别,故C项错误;D.石蕊试液与四种有机物相混合后与C中的现象相同,也是无法区别出苯和己烯,故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溴水与苯、四氯化碳、己烯三种有机溶剂相混合时,苯的四氯化碳都能因为萃取而使溴水层褪色,而己烯还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导致溶液上下两层均为无色,此区别易混淆,需特别强调。9、C【解析】

①C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因ΔH<0,则前者小于后者,故①错误;②固体变为气体要吸热,则后者放出的热量多,因ΔH<0,前者大于后者,故②正确;③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越大,反应的热量越多,因ΔH<0,前者大于后者,故③正确;④碳酸钙分解为吸热反应,ΔH>0,氧化钙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则前者大于后者,故④正确;②③④正确,故选C。【点睛】对于放热反应,物质燃烧越完全、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越大,反应的热量越多,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固体变为气体要吸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是解答关键,注意比较时带入ΔH符号是易错点。10、C【解析】

铁、锰、钒、铬金属活泼性弱于铝,熔点较高,都可以通过铝热反应制取,镁还原性强于铝,不能通过铝热反应制取,汞的活泼性较差,直接加热氧化物分解即可冶炼,无需通过铝热反应制备,可用铝热反应原理制备的有①③④⑤,故选C。11、C【解析】

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产生,有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所以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不会发生变化,据此分析。【详解】A.MERS病毒疫苗的研制,是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A项错误;B.雾霾的原因探究是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属于化学研究范畴,B项错误;C.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原子弹的爆炸属于原子核的变化,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核物理研究范畴,C项正确;D.钢铁厂冶炼特种钢属于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D项错误;答案选C。12、C【解析】

A项,光合作用消耗CO2,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可表示为6CO2+6H2OC6H12O6+6O2,光合作用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下降;B项,自然降雨时H2O会与少量CO2反应生成H2CO3,不会引起CO2含量的上升;C项,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中都含C元素,C元素燃烧后生成CO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D项,碳酸盐沉积指由形成于海洋或湖泊底部的粒装泥状碳酸盐矿物及其集合体,通过生物作用或从过饱和碳酸盐的水体中直接沉淀,水体中生物活动消耗CO2,有利于碳酸盐沉积,碳酸盐沉积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答案选C。13、C【解析】

A.卤素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因此熔、沸点逐渐升高,A错误;B.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错误;C.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所以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正确;D.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弱,所以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D错误。答案选C。14、B【解析】

A、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成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符合题意;C、燃气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不符合题意;D、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B【解析】

A、氢气与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图中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B、氢气与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C、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C错误;D、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D错误;答案选B。16、B【解析】

A.同主族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故A错误;B.ⅠA族有H和碱金属元素,ⅦA族元素为非金属元素,H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氟无正价,氧无最高正价,故C错误;D.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B。17、B【解析】

稀醋酸和稀氨水均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铜、D项生成的硫酸钡均不溶于水,它们均写化学式,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所以答案选B。18、A【解析】分析: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Vm;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根据概念进行分析。详解: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H2O与D2O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4gD2的物质的量是1mol,20g18O2的物质的量为5/9mol,两种单质化合时:2D2+18O2=2D218O,最多可以生成1molD218O,质量为22g,故B正确;C.因为标准状况下ρ=M/Vm,所以氕(H)、氘(D)氘(T)对应的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4:6,其密度之比为1:2:3,故C正确;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1H与12D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答案:A。19、C【解析】A项,氢氧燃料电池是利用氢气与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A正确;B项,由电池的总反应可得,H元素由0价变为+1价,故2mol氢气参加反应转移4mol电子,B正确;C项,有O2参加的燃料电池,O2作氧化剂发生得电子还原反应,故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C错误;D项,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电子转移,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燃料电池,D正确。点睛: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规律: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工作时,通入燃料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20、C【解析】

A.甲为,不能被酸性溶液氧化,A项错误;B.乙为乙烯,与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B项错误;C.丙为苯,其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C项正确;D.丁为乙醇,还可发生氧化反应等,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模型以及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由比例模型可知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别为甲烷、乙烯、苯、乙醇,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21、B【解析】分析: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乙烯;B、碘遇淀粉显蓝色;C、葡萄糖含有醛基;D、根据蛋白质的性质解答。详解:A、乙烯是水果催熟剂,高锰酸钾溶液可吸收乙烯,因此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A正确;B、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碘单质变蓝,B错误;C、葡萄糖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D、硝酸可以使带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因此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D正确,答案选B。点睛: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尤其要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检验有机物时注意抓住有机物的特征反应,例如醛基的氧化反应、酚羟基的显色反应等。注意选项D中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均可以与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22、C【解析】分析:W、X、Y、Z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4、8、8,则W是H元素,X是C元素,Y、Z为第三周期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W最外层电子数是1,X最外层电子数是4,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1-4=12,则Y是P,Z是Cl元素,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P,Z为Cl,则A.氢元素的氢化物水或双氧水常温下是液态,A错误;B.应该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X,B错误;C.非金属性W<Z,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W>Z,C正确;D.Y的单质白磷在常温下可以自燃,但红磷不能自然,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元素位置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羧基酯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CH3CH2OH+CH3COOHCH3COOC2H5+H2O【解析】

淀粉是多糖,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则A是乙醇;乙醇含有羟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则B是乙醛;乙醛含有醛基,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则C是乙酸;乙酸含有羧基,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和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和水加成生成乙醇;由于D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E,所以乙烯和氯化氢发生的是取代反应,生成氯乙烯,则D是氯乙烯;一定条件下,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则E为聚氯乙烯。【详解】(1)C是乙酸,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为羧基;反应⑤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和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答案为羧基;酯化反应;(2)反应③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反应⑤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和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CH3CH2OH+CH3COOHCH3COOC2H5+H2O。【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注意掌握糖类、醇、羧酸的性质,明确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关系是解答关键。24、H第三周期VIIA族大于0.099nm小于0.160nmMg2+和N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前者的核电荷数大于后者,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后者b、c【解析】分析:X、Y、Z、M、R、Q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阳离子核外无电子,则X为氢元素;Y有-4、+4价,处于ⅣA族,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则Y为Si元素;R有+7、-1价,处于ⅦA族,R为Cl元素;M有-2价,处于ⅥA族,原子半径小于Cl原子,则M为氧元素;Q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Q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Q为Mg元素;Z在六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Z为Na元素,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氢元素,Y为Si元素,Z为Na元素,M为氧元素,R为Cl元素,Q为Mg元素。(1)X为氢元素,R为Cl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ⅦA族,故答案为:H;第三周期ⅦA族;(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Si的原子半径介于Mg以Cl原子半径之间,故Si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大于0.099nm,小于0.160nm,故答案为:大于0.099nm,小于0.160nm;(3)Na+、Mg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Na+>Mg2+,故答案为:Mg2+和N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前者的核电荷数大于后者,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后者;(4)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Cl>Si,a.物质的聚集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b.氢化物越稳定,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稳定性HCl>SiH4,说明非金属性Cl>Si,故b正确;c.Si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中Si呈正价,说明Cl吸引电子的能力强,Cl元素的非金属性更强,故c正确;故答案为:bc。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利用原子半径及化合价来推断出元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R的判断,要注意R不能判断为F,因为F没有正价。25、1/22.4mol/L或0.045mol/L当最后一滴NaOH滴入HCl中时,溶液由橙色变黄色,且30s内不恢复③0.0425mol/L①②【解析】分析:(1)根据c=n/V计算盐酸的浓度;(2)根据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分析;(3)为减小误差,应尽量用浓度小的溶液;(4)先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计算消耗标准液体积,然后利用中和反应方程式计算;(5)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详解:(1)设烧瓶的容积是VL,实验后水充满烧瓶,则理论上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VL22.4L/molVL=0.045mol/(2)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由于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则达到满定终点时的现象是最后一滴NaOH滴入HCl中时,溶液由橙色变黄色,且30s内不恢复。(3)实验时,为减小实验误差,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不能过小,否则误差较大,应用浓度最小的,即选取0.050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答案选③;(4)依据表中三次实验消耗标准液体积可知,第三次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弃,所以消耗标准液体积为:(8.48mL+8.52mL)÷2=8.50mL,依据HCl+NaOH=NaCl+H2O可知这种待测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0.0500mol/L×8.50mL10.00mL=0.0425mol/L(5)①滴定管洗净后,直接装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实验测定结果偏高;②滴定前,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③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④看到颜色变化后立即读数,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⑤洗涤锥形瓶时,误把稀食盐水当做蒸馏水进行洗涤,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不变,测定结果不变。答案选①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和滴定,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涉及中和滴定操作、误差分析以及计算,滴定实验的数据计算应用,明确滴定原理及操作步骤,熟悉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26、NO2NH4Cl+Ca(OH)2△CaCl2+2NH3↑+2H2ODE使NH3和NO均匀混合(或通过观察D中导管口的气泡,控制NH3和NO的流速;使NH3和NO按一定比例反应等)B4NH3+6NO5N2+6H2O【解析】

(1)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2)若选择装置C制取氨气,发生反应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反应,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3)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仪器的连接顺序;(4)根据实验原理分析;(5)过量的氨气需要除去;(6)装置E中NO和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详解】(1)装置A中的反应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硝酸铜、NO和水,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2价,硝酸是氧化剂,还原产物是NO;(2)若选择装置C制取氨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3)该反应目的是除去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装置A生成的NO和装置C生成的氨气通入装置D使气体混合均匀、调节气流速度,装置F干燥气体,再通入装置E反应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装置B干燥,最后收集气体;(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装置D的一种作用是使NH3和NO均匀混合(或通过观察D中导管口的气泡,控制NH3和NO的流速;使NH3和NO按一定比例反应等)。(5)由于过量的氨气需要除去,氨气是碱性气体,能被浓硫酸稀释,则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氨气,答案选B;(6)装置E中NO和氨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点睛】本题通过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制备,考查了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氮的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做题时注意实验的原理和目的,牢固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基本操作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前提。27、11%>酸式滴定管5HSO3-+2MnO4-+H+=5SO42-+2Mn2++3H2O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100%E【解析】

Ⅰ.(1)CH3COOH不完全电离,HCl完全电离,使CH3COOH溶液中c(H+)比同浓度的HCl溶液中c(H+)小,pH大;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1,故答案为1;(2)根据图1可知盐酸溶液的起始浓度为0.1mol/L,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是等浓度的,所以醋酸溶液起始浓度也为0.1mol/L,根据图2可知醋酸溶液的起始pH=3,溶液中c(H+)=10-3mol/L,电离度α=×100%=1%,故答案为1%;(3)达到B、D状态时,溶液为中性,NaCl不水解,CH3COONa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为使CH3COONa溶液显中性,需要少加一部分NaOH,使溶液中留有一部分CH3COOH,所以反应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a>b,故答案为>;Ⅱ.(1)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所以选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2)酸性KMnO4溶液的还原产物为MnSO4,+4价的硫被氧化为+6价,生成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SO3-+2MnO4-+H+=5SO42-+2Mn2++3H2O,故答案为5HSO3-+2MnO4-+H+=5SO42-+2Mn2++3H2O;(3)KMnO4溶液呈紫色,与NaHSO3反应,紫色褪去,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紫色不褪去;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若准确称取WgNaHSO3固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mL。2MnO4~5HSO3-0.1mol/L×V×10-3Ln(HSO3-)解得n(HSO3-)=5/2×V×10-4mol,即25.00mL溶液中NaHSO3的物质的量为5/2×V×10-4mol,所以500mL溶液中NaHSO3的物质的量为5×V×10-3mol,NaHSO3固体的质量为5×V×10-3mol×104g/mol=5.2×V×10-1g,纯度为×100%=×100%,故答案为×100%;(4)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c(标准)偏大;B.滴定前锥形瓶未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c(标准)不变;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c(标准)偏大;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c(标准)偏大;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c(标准)偏小;综上所述,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E,故选E。28、FKArAl(OH)3+OH-=AlO2-+2H2OMg>Al>N>FH2SO4【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知道,①为N、②为F、③为Mg、④为Al、⑤为Si、⑥为P、⑦为S、⑧为Ar、⑨为K、⑩为Se。

(1)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

(2)稀有气体Ar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其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各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