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8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空气污染与保护(解析版)_第1页
3.7-3.8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空气污染与保护(解析版)_第2页
3.7-3.8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空气污染与保护(解析版)_第3页
3.7-3.8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空气污染与保护(解析版)_第4页
3.7-3.8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空气污染与保护(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7-3.8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空气污染与保护00401学习目标1、体会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着,而且是在不断地循环演变中运动着2、知道氧循环的意义3、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4、知道臭氧层的现状5、了解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6、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危害与防治措施。7、知道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8、知道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内容,能看懂空气质量报告。9、认识酸雨和臭氧,了解酸雨、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002预习导学知识点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物质的燃烧和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3.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氧循环实验:取A、B两个密闭的钟罩,在A、B钟罩中分别放入植物和蜡烛,然后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1.观察A钟罩内蜡烛熄灭时间快;而B钟罩蜡烛熄灭的时间慢。2.B钟罩内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是来自光合作用,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供给光合作用。3.从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知识点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与氧一样,碳在自然界也是可以循环的。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在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注意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保持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其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维持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知识点三:温室效应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进而导致气温上升,引起“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3.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甲烷、氯氟烃、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统称为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约为55%。注意点1.温室玻璃的作用: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2.“温室效应”的利与弊(1)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产量等。(2)弊:过度的“温室效应”会使气候变暖,引起一系列恶果,如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等。知识点四:空气污染1.当污染物进入空气中,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危害人体舒适和健康或危害环境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2.造成空气污染的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一般以后者为主。3.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等。4.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当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过多时,会引起慢性气管炎、尘肺、矽肺、肺癌等疾病,影响药品或电子产品的质量等。5.空气污染物的危害:(1)影响人体健康,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黏膜组织受刺激而引起疾病。(2)影响植物生长,特别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空气污染物。知识点五:如何防治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指数1.防治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如尽可能开发无污染能源和低污染能源,对燃料进行预处理,改进燃烧技术等。(2)合理规划工业区和非工业区。要合理选择厂址,规划城区与工业区,不要让排放的废气过度集中,不要造成重复叠加污染。(3)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森林中的植物能消除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能吸收大量的烟尘和粉尘,松树等还能分泌一些能抑杀某些微生物的物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2.空气质量指数是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3.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4.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0~500,分为六个级别。指数越大,表征颜色越深,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5.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很大。知识点六: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1.当前人类面临着“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2.酸雨(1)臭氧层: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2)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硫酸和硝酸。(3)危害:危害人体健康;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3.臭氧层(1)臭氧:臭氧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是一种蓝色的、带有腥臭气味的气体。(2)臭氧层:距离地面22~25千米处,臭氧浓度值达到最高,这一层大气称为“臭氧层”。(3)作用: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到保护作用。(4)现状:大气中的臭氧层正遭到破坏,地球南北极上空臭氧层中的臭氧浓度明显下降,相继出现了臭氧薄层(俗称“臭氧空洞”)。(5)保护臭氧层的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6)低层臭氧的增加可以引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作物、建筑物等,臭氧还会直接引起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2023•金华)“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图所示。这一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工厂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完成下列问题。(1)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选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腾作用”)。(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ABC。A.植树造林B.少用一次性筷子C.提倡绿色出行【解答】解:(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因此该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答案为:光合作用;(2)A.植树造林可以加大二氧化碳吸收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B.少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C.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故答案为:ABC。(2022•舟山)我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都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除了陆地植物固碳外,海洋也是重要的固碳之地,如图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三种方式。(1)自然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不断地溶解到海水中。研究表明,海水温度越低,单位体积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一年四季中,单位体积海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最多的是冬季。(2)植物固碳:近海滩涂上的红树林、海洋浮游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最终这些碳元素随着植物残体沉积到海底。植物固碳只能发生在海洋的浅层,超过一定深度不能发生,其原因是植物固碳只能发生在海洋的浅层,超过一定深度不能发生,其原因是海洋超过一定深度,光照弱,植物光合作用弱,无法维持生长。(3)碳酸盐泵:贝壳类、珊瑚等海洋生物将碳元素以碳酸钙的形式沉积起来。某地贝壳堤储存了约4亿吨贝壳,其中95%为碳酸钙,则该地贝壳堤固定了多少亿吨碳元素?0.456亿吨【解答】(1)根据“研究表明,海水温度越低,单位体积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冬季温度最低,可知,一年四季中,单位体积海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最多的是冬季;(2)植物固碳只能发生在海洋的浅层,超过一定深度不能发生,其原因是海洋超过一定深度,光照弱,植物光合作用弱,无法维持生长;故答案为植物固碳只能发生在海洋的浅层,超过一定深度不能发生,其原因是海洋超过一定深度,光照弱,植物光合作用弱,无法维持生长;(3)根据碳酸钙的化学式CaCO3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40+12+16×3×100%=12%,所以碳元素的质量m=4亿吨×95%×12%=0.456亿吨;答:该地贝壳堤固定了故答案为:(1)冬(2)海洋超过一定深度,光照弱,植物光合作用弱,无法维持生长(3)0.456亿吨(2023秋•江北区期中)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A.广泛应用节能技术 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解答】解:A、广泛应用节能技术,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故选项错误。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故选项错误。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故选项错误。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故选项正确。故选:D。(2023秋•定海区期中)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B.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 C.一定条件下,将CO2转化为CH3OH,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D.研发新型催化剂将CO2分解成碳和O2,同时放出热量【解答】解: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故A正确;B.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所以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故B正确;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生成有用物质,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故C正确;D.二氧化碳分解生成碳和氧气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D。(2023秋•慈溪市期中)空气中少量CO2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CO2排放量过多,就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下列建议合理的是①②③。(填序号,多选)①开发清洁的新能源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量③植树造林【解答】解:(1)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消耗CO2,且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因此,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2)开发清洁的新能源,可以替代很多旧能源,减少CO2的产生。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排放大量CO2,故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量可以减少排放CO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CO2,因此植树造林可以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故建议合理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1)光合;呼吸(2)①②③;(2023春•海曙区校级期中)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该场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阳光(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左(填“左”或“右”)移动。【解答】解:二氧化碳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吸热能力强,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吸收的热量多,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水柱会往左移动。故答案为:温室效应;阳光;左。(2023秋•西湖区校级期中)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碳中和”是产生的CO2和消耗的CO2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2)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①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可使二氧化碳和水在某表面可发生如下反应:2CO2+4H2O催化剂¯2CH3OH+3O②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封存在海洋里。上述两个反应,因为反应物的量不同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3)调整能源结构是实现碳中和的另一种有效途径,氢气是一种可持续研发的新能源和工业原料。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原理是Zn+H2SO4=ZnSO4+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途径。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所示,该转化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填化学式),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约能源,能耗低。【解答】解:(1)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2)由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的量不同则生成物的种类不同。(3)实验室制取氢气常选用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由图甲可知,在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其化学式为FeO;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约能源,能耗低。故答案为:(1)CH4+2O2点燃¯CO2+2H2O(2)反应物的量。(3)Zn+H2SO4=ZnSO4+H2↑;FeO;节约能源,能耗低。(2023春•永嘉县校级期中)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多种气体混合。(1)空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那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21%左右。(2)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ACD(不定项选择)。A.共享单车B.柴油汽车C.地铁D.电动汽车(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需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②③④(填序号)。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解答】解:(1)空气中的氧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答案为:氧气;21%;(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故答案为:ACD;(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定为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故答案为:②③④;(2023春•鄞州区期中)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金华市被评为浙江省第四批清新空气示范区。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总悬浮颗粒【解答】解:目前计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但没有列入空气质量检测范围,不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D、总悬浮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故选:B。(2022春•慈溪市期中)提倡使用绿色冰箱(指使用无氟制冷剂的冰箱)来保护臭氧层的目的是()A.防止地球变暖 B.减少大气中的尘埃 C.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避免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解答】解:提倡使用绿色冰箱(指使用无氟制冷剂的冰箱),能减少氯氟烃等化学物质的排放,能保护臭氧层,臭氧能吸收紫外线,避免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故选:D。(2022春•宁波期中)人类生活经常要接触下列五种物质,它们是:①汽车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④植物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严重污染并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解答】解: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燃料的燃烧以及其它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尘埃等造成空气污染,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故选:A。(2022春•镇海区校级期中)下列几种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汽车尾气形成的烟雾 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燃煤产生的烟尘 D.植物光合作用排放的气体【解答】解:A、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能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能污染空气,故A错误;B、石油化工业排放废气主要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会造成污染,故B错误;C、煤燃烧能生成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故C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氧气是不污染空气的。故D正确。故选:D。(2022春•鄞州区期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为了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保护现有森林 B.大力植树造林 C.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D.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解答】解:A、保护现有森林,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选项错误。B、大力植树造林,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选项错误。C、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故选项错误。D、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不现实的,故该项正确。故选:D。(2022春•海曙区期中)如何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某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主要是因为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大气中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解答】解:A.地球环境中导致二氧化碳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人为原因,社会发展以来,有了工业革命后,碳排放量猛增,主要是人类大量的燃烧化石燃料,比如煤炭,石油等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外加人口猛增生活生产中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有大片森林的破坏,是光合作用减弱了,错误;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正确;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大气中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正确。故选:A。(2022秋•婺城区校级期中)“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被认为是当前最为现实的减排对策之一。小洪在实验室模拟“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相关方法,如图甲所示。(“→”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1)图甲中①模拟“溶解填埋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其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图甲中②模拟“矿物填埋法”,小洪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分别表示溶液中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其中代表OH﹣(填微粒符号)。(3)实现“碳中和”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有ADE(可多选)。A.种植乔木碳中和林B.发展垃圾焚烧发电C.煤燃烧前先脱硫处理D.扩大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规模E.研发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解答】解:(1)图甲中①模拟“溶解填埋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其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发生反应为:CO2+Ca(OH)2=CaCO3↓+H2O;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可知,小白球代表钙离子、小黑球代表氢氧根离子、网格大球代表水分子,其中代表OH﹣;(3)A.种植乔木碳中和林,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正确;B.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也会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不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错误;C.煤燃烧前先脱硫处理,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错误;D.扩大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正确;E.研发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正确;故选:ADE。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OH﹣;(3)ADE。(2023春•定海区校级期中)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图甲中①~④线上补加“箭头”,以正确表示碳循环的各种变化关系。(2)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有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被海洋吸收。(3)如图乙是大气中的CO2含量按日前速度上升的直线图。根据该图估计:到2050年,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是0.043%。(4)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度升高。根据图甲CO₂产生和消耗的途径,请你提出一条建议:植树造林,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解答】解:(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则:①②③指向大气中的CO2,④指向大树,图示为;故答案为:;(2)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有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被海洋吸收;故答案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3)如图乙是大气中的CO2含量按日前速度上升的直线图。根据该图估计:到2050年,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是0.043%;故答案为:0.043%;(4)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度升高。根据图甲CO₂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提出的建议有植树造林,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故答案为: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度升高;植树造林,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2023春•鹿城区校级期中)水草缸是以培育水草为主的鱼缸造景新方式,缸中水草数量多而鱼数量很少。(1)如图所示为小明绘制的缸内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能使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途径有①③⑤。(填序号)(2)水草培育过程中,需用水草灯长时间补光,并向水中缓缓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请说明需向水体中补充二氧化碳的理由是在一定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水草的生长。(3)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会影响缸中鱼类的生存。为降低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不改变缸中生物数量的前提下,除降低二氧化碳气体的通入速率外,还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光照强度。【解答】解:(1)根据图中箭头可知,①②是指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之间的循环运动。③④是指水中的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之间的循环运动。⑤表示鱼类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排到水中。故能使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途径有:①③⑤。(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草在水草灯的照射下光合作用会加强,此时应向水体中补充二氧化碳,让水草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水草的生长。(3)为降低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不改变缸中生物数量的前提下,除降低二氧化碳气体的通入速率外,还可以增强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光照强度。故答案为:(1)①③⑤;(2)在一定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合理即可)(3)增加光照强度。(2023春•杭州期末)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解答】解:A、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说法正确;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故均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C、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说法错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故选:C。(2023春•北仑区期末)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室效应”都是有害的 B.“温室效应”的加剧对人类只有好处 C.“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D.“温室效应”的加剧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而引起的【解答】解:A.温室效应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故A不符合题意;B.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故B不符合题意;C.“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故C符合题意;D.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而不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23春•舟山期末)如表所示是四种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相对值。表中的数据必须和其他资料相结合,才能推断哪种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增加的主要因素。那么,还需要收集()每一气体分子造成温室效应的相对值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氯碳化.这四种气体来源的资料 B.植物对这四种气体吸收的资料 C.这四种气体分子大小的资料 D.大气中这四种气体含量的资料【解答】解: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有:新研究显示,地球变得越来越暖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处于近1000年来最强烈的时期,而且太阳辐射增强对臭氧层和云层的影响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可能比太阳光的影响更大。也就是全球变暖可能是太阳活动加剧造成的。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菲尔达说有许多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研究员卡琳在资料上查到导致温室效应的有如表四种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烃,卡琳想要得出主要是什么气体导致了温室效应,A四种气体的来源没必要,B植物所能吸收这些气体的量没必要,C这四种气体分子大小的资料没必要,这四种气体在大气中的总排放量可以得出结论。故选:D。(2023春•临海市期末)如图为某市2023年5月1日~14日空气质量指数(AQI)趋势图(图甲)及空气质量等级分类标准(图乙)。请回答:(1)5月1日~7日,该市的空气质量以二级(填空气质量等级)为主。(2)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城市道路定时洒水。【解答】解:(1)当空气污染指数在51﹣100之间时,空气质量级别是二级,空气质量状况是良。根据甲图可知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50~100,空气质量级别以二级为主。(2)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可改善空气质量。故答案为:(1)二级;(2)城市道路定时洒水。(2021秋•萧山区期末)2018年浙江省部分地区监测到雨水平均pH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城市台州丽水金华杭州嘉兴东阳湖州2018年雨水年均pH4.474.84.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