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解析版)_第1页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解析版)_第2页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解析版)_第3页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解析版)_第4页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00401学习目标1.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002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叶的结构1.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2.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1)生活在潮湿、阴暗环境下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以增加换气的面积。(2)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如刺叶石竹)或小鳞片状(如麻黄),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2·1·c·n·j·y3.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1)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表皮上含有大量的气孔(2)叶肉在上、下表皮之间,内含许多叶绿体,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3)叶脉分布在叶肉中,多由导管和筛管构成,是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通道,同时对叶片有支持作用在能分背腹面的两面叶中,叶肉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知识点二: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发出去的。2.蒸腾作用的意义:(1)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温度;(2)是植物运输和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3)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植物蒸腾作用的快慢受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1.建立假设:(1)可能与光照的强度有关(2)可能与温度有关(3)可能与湿度有关(4)可能与空气流速有关2.实验:春天的阳光下:上升慢;夏天的烈日下:上升快阴暗潮湿下:缓慢上升;电吹风吹:快速上升注意点:1.植物体吸水主要靠两方面的作用:(1)根压。指的是植物通过消耗能量,主动吸收离子,水分随浓度差往上沿木质部运动的生理过程。(2)蒸腾拉力。指的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而产生的使导管中的水分上升的一种力量。2.在温度很高,光照很强(达到光饱和点)的情况下,气孔关闭,植物蒸腾作用几乎停止,这是植物为了保持体内水分的一种适应性。知识点三:水的散发结构1.在蒸腾作用中,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2.叶的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其中呈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3.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根毛→根中的皮层细胞→根中的导管→茎、叶中的导管→叶肉→气孔→叶外。4.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土壤中的无机盐溶解于水中,它们被根吸收后,随着导管中的水流,被运输到植物体的茎、叶等器官中。5.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注意点:1.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2.植物体叶片表皮的气孔数目、分布和位置常常随植物的种类以及植物所处的生态环境的不同而不同。3.通过气孔蒸腾是植物散失水分的一条主要途径(约占95%),水分也可以通过茎上的皮孔和叶表皮细胞的角质层进行散失。(2023春•上城区期末)叶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如图为叶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图中③为气体进出的门户 B.植物可以通过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植物的上表皮细胞①中分布大量的叶绿体 D.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②中的叶绿体中【解答】解:A、③是叶脉,④是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A错误;B、植物可以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④是气孔,B错误;C、①是上表皮,不含有的叶绿体;②叶肉中分布大量的叶绿体,C错误;D、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由于叶片中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体②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D正确。故选:D。(2023秋•海曙区校级期中)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 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蒸腾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有关 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无关【解答】解:A、浓盐水的浓度比较高,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故气孔将如图乙所示,A错误。B、保卫细胞具有细胞壁,其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B错误。C、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故植物体蒸腾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有关,C正确。D、植物体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需要从气孔进入叶肉细胞,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保卫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气体可顺利的出入,因此光合作用的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有关,D错误。故选:C。(2023秋•慈溪市校级期中)大树移植一直是园林绿化所关注的重点,移栽树木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与作用不相符的是()A.带土——保护根毛 B.盖遮阳网——减弱光合作用 C.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D.为植物打针输液——补充水和无机盐【解答】解:A、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A正确。B、用遮阳网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B错误。C、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去掉部分枝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树苗成活率,C正确。D、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D正确。故选:B。(2023春•杭州期末)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放置有相同清水的密封玻璃瓶,长势相同的两枝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其中右边枝条只留左边枝条一半数目的叶片,放在阳光下,调节天平至平衡。一小时后,其结果是()A.光合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左边倾斜 B.呼吸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左边倾斜 C.蒸腾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右边倾斜 D.两边各生理活动强度几乎相同,天平依然平衡【解答】解: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因此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会使玻璃瓶内水的重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使植物体重量增加和减少则比较缓慢。如图可知,左侧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右侧叶片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少,因此,经过一小时后,天平的右边会下降。故选:C。(2023秋•镇海区校级期中)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兴趣小组选用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每一次滴加蔗糖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后又用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等渗溶液处理使细胞恢复到初始状态。保卫细胞实验操作及结果如图:图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最有可能是丁状态(填“甲”、“乙”、“丙”)的保卫细胞。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②①③(用序号表示)。【解答】解: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会关闭,吸水时气孔会张开。所以图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最有可能是丁状态的保卫细胞。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②①③。故答案为:丁;②①③(2023春•东阳市期末)小科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他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把枝条同时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1h后,在两枝条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观察到被染色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该枝条做茎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导管。(2)该实验探究可得到的结论是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率越快。(3)依据本实验的结论,为了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剪去部分枝叶。【解答】解:(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将枝条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中的导管,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2)通过观察图片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率越快。(3)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故答案为:(1)导管。(2)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率越快。(3)剪去部分枝叶。(2023春•东阳市期末)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丁中气孔结构,进入到叶片中。(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贮存能量)+【解答】解:(1)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14CO2主要是通过图丁中气孔结构,进入到叶片中。(2)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贮存能量)故答案为:(1)气孔(2)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贮存能量)(2023春•杭州期末)植物体在进行下列生理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⑤无机盐的运输。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解答】解: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气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故选:D。(2023•玉环市二模)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项生理活动,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B.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灼伤 C.使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不利于植物生长 D.使植物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解答】解:A、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的运输,A正确。B、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B正确。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对于植物自身具有重要意义,C错误。D、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D正确。故选:C。(2023•舟山一模)如图为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大棚植物的叶表皮结构,下列有关气孔开闭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孔开放的数量影响蒸腾作用,不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b中水分的吸收能使a关闭,b中水分的散失使a打开 C.陆生植物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既有利于光合作用又保持了水分 D.气孔开闭能影响植物表面温度,不能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解答】解:A、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气孔开放的数量不仅影响蒸腾作用,也影响光合和呼吸作用,A错误。B、图中a是气孔,b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外壁伸展拉长,细胞的内壁向内凹陷,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内外壁都拉直,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关闭,B错误。C、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陆生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数量多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分布的下表皮可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既有利于光合作用又保持了水分,C正确。D、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开闭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会促进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还能有效的散热降温,D错误。故选:C。(2023春•东阳市期末)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有大量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保卫细胞形态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度 C.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D.将植物的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解答】解:A、保卫细胞有细胞壁,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A错误。B、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植物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度,B正确。C、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有关,C错误。D、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D错误。故选:B。(2023春•西湖区期末)如图为蚕豆下表皮部分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保卫细胞,可以控制②的开闭 B.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通过结构②进出叶片 C.夏天晴朗的正午,为了降温,叶片气孔全部打开 D.气孔闭合可能会影响无机盐的运输【解答】解:A、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控制气孔开闭。图中①保卫细胞,控制②气孔的开闭。A正确。B、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通过结构②气孔进出叶片。B正确。C、夏天晴朗的正午,光照强度过强,蒸腾作用旺盛,为了保持体内水分,部分气孔关闭,防止植物失水过多造成萎蔫。C错误。D、气孔闭合,植物体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会影响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故选:C。(2023春•南浔区期末)1962年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地面积增加85.6%,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塞罕坝地区年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13.2毫米,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的增幅。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归功于()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意义有:①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a.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②对自然界的意义:a.提高空气湿度;b.降低空气温度;c.增加降水量。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2023春•江干区校级期末)今年4月,我国某科研考察团队发现的新树王“云南黄果冷杉”,高达83.2米。它能把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其顶端,动力主要来自于()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扩散作用【解答】解:植物体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所以高达83.2米“云南黄果冷杉”能把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其顶端,动力主要来自于蒸腾作用。A正确。故选:A。(2023春•温州月考)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解答】解: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而不是由一层绿色的细胞构成,A错误。B、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B正确。C、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C错误。D、筛管运输有机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导管运输,D错误。故选:B。(2023•萧山区模拟)如图是科学教材中有关绿色植物的三个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该实验判断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的依据是U形管(或压强计)右端下降的距离(或液面差)。(2)图2是“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用绳子扎紧袋口后,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的目的是让菠菜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干扰试验。写出菠菜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图3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最后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叶片不变蓝,B叶片变蓝。【解答】解:(1)若用图1装置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用U形管(或压强计)右端下降的距离(或液面差)来表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2)用绳子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能阻止光的进入,让菠菜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干扰试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缺少二氧化碳,A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A、B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叶片A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答案为:(1)U形管(或压强计)右端下降的距离(或液面差)(2)让菠菜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干扰试验;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A叶片不变蓝,B叶片变蓝(2023•莲都区一模)为探究植物的各项生理作用,小科用玉米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1)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可在该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将装置放在黑暗(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2)为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小科将图中的小烧杯移走,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钟罩内表面有小水珠,则证明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解答】解:(1)在光下,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呼吸作用不明显。因此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2)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些水蒸气遇到罩在植物外面的钟罩后,会凝聚成小水珠。所以将图乙中的小烧杯移走,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钟罩内表面有小水珠,则证明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故答案为:(1)黑暗(2)钟罩内表面有小水珠(2023春•钱塘区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重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装置放置处的通风状况相同。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组别5小时后装置重量(g)甲150乙100丙200丁130分析上述图和表,回答问题:(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有影响吗。(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则丁组中的“?”处应填30℃。(3)分析上述三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湿度、温度和光照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解答】解:(1)如果甲(湿度70%)、乙(湿度30%)是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湿度,因此探究的问题是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有影响吗?(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则丁组中的“?”处应填30,与乙组温度30℃保持一致。(3)乙组是对照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上述三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湿度、温度和光照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故答案为:(1)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有影响吗;(2)30;(3)湿度、温度和光照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2022春•西湖区期末)如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A. B. C. D.【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增加,能促进气孔的开启,利于水蒸气的外出,使蒸腾作用加强。到了温度最高时气孔就会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植物的蒸腾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故选:D。(2022春•上城区校级期中)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氧气进入到水中,影响实验效果 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片表面气孔散失到大气【解答】解: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试管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A错误。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B正确。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C正确。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D错误。故选:BC。(2022春•黄岩区期末)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则①代表水蒸气 B.若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则②代表二氧化碳 C.③代表的物质是通过叶脉中的筛管进行运输 D.④代表的物质是通过叶脉中的导管进行运输【解答】解:A、若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则②代表水蒸气,A错误。B、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表示进入的①应是氧气,表示放出的②是二氧化碳,B正确。C、③水分是通过叶脉中的导管运输的,C错误。D、④有机物是通过叶脉中筛管运输的,D错误。故选:B。(2022春•南浔区期末)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2022春•诸暨市期末)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2)植物A的光合作用开始于d点前(选填“d点前”、“d点”或“d点后”)。(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解答】解:(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d点前有光照,植物A的光合作用开始于d点前。(3)从图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大,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植物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植物B。故答案为:(1)蒸腾。(2)d点前。(3)多于。(2022•定海区一模)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甲图,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1)CO2主要是通过叶的气孔结构,进入到叶片中。(2)图乙表示某一植株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强度。在不同时刻从该植物上取下大小相同的一片叶圆片烘干称其质量,如图丙、则测得质量最大的取片时刻为C。A.8点B.11点C.17点D.19点(3)地球上的碳元素主要以C﹣12形式存在。C﹣14原子与C﹣12原子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解答】(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的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CO2主要是通过叶的气孔进入到叶片中;(2)光合作用的变化是从早上到中午到下午,弱(早上)——强(上午)——弱(中午)——次强(下午)——极弱(晚上)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与光的强度及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关,从早上(7点左右,太阳出来的时候)开始,然后强度逐渐增大,到中午(大概在12点﹣12点半左右),因为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强度逐渐降低,大概到1点﹣1点半的时候,达到最低点(此时光和作用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