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5世纪末期,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众多国家的是()A.日耳曼人B.希腊人C.埃及人D.古巴比伦人2.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臣关系的纽带是()A.土地B.基督教会C.权力D.农奴3.下列事件中,为教皇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是()A.丕平献土B.查理帝国诞生C.查理曼帝国分裂D.城市的兴起4.下列对西欧封建庄园的农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庄园的大部分土地租给农奴耕种B.农奴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并为其服劳役C.农奴终年劳累,常用怠工和逃亡等方法发泄不满D.农奴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做一切事情5.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D.西欧城市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6.12世纪时,下列哪一城市的规模是伦敦的五倍,成为西欧最大的城市()A.威尼斯B.热那亚C.佛罗伦萨D.巴黎7.西欧城市兴起后,在新兴城市中以手工业享誉欧洲的是()A.巴黎B.伦敦C.威尼斯D.佛罗伦萨8.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A.上古亚非文明B.上古欧洲文明C.亚洲封建国家D.欧洲封建国家9.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在那里他获得了人们的支持,这一年也因此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这一年是()A.610年B.622年C.630年D.843年10.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11.阿拉伯帝国已经灭亡了很久,然而其民族仍然存在至今。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A.血统B.语言C.宗教D.风俗习惯12.下列对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有()①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②帝国初期的100年间,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十分发达③其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也是帝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④12世纪后,阿拉伯帝国趋于衰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麦加大清真寺位于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范B.其主体建筑风格多为耸立的尖顶C.殿堂内部装饰华丽精巧,图案多为植物纹样和《古兰经》经文美术字D.寺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之地14.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了促进作用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15.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佛教的创始人是耶稣B.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C.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D.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16.下列对《一千零一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不朽之作,又名《天方夜谭》B.它由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内容包括神话传说、王宫轶事等C.它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的画面D.它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反映了古希腊的早期历史17.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传入欧洲的是()A.古代埃及人B.古代印度人C.古代阿拉伯人D.古代希腊人18.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成果的有()①种姓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③伊斯兰教④《天方夜谭》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②③19.8世纪时,巴格达曾是一个大帝国的首都,这个帝国是()A.罗马帝国B.查理曼帝国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20.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是在()A.公元前1世纪前后B.1世纪前后C.5世纪D.7世纪中期21.下列关于古代日本的叙述,错误的是()A.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B.5世纪时本州中部的大和国家统一了日本本土C.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改称天皇D.大化改新开始于6世纪中期22.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的措施不包括()A.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B.土地收归国有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23.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有()①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②土地收归国有③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④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4.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武士是随着庄园的建立而出现的②庄园主为维护自身利益,蓄养武士③武士出现后,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④武士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25.下列措施中,作为日本治国基础的是()A.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B.土地收归国有C.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D.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律令法典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8分,28题9分,29题12分,30题9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材料二法兰克宫相丕平把他夺取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的地区,送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丕平加冕,为他的权力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哪一制度?(4分)(2)材料一中,位于社会最底层的是哪一阶级?材料一所体现的制度以什么为纽带?(2分)(3)材料二中,由“丕平献土”可以看出教皇获得土地的方式是什么?除此之外,教皇还通过什么方式占有大量土地?(4分)(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教会和国王的关系怎样?教皇和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怎样?(2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他们来自农民。他们或者是大家庭中没有继承到土地的次子们,或者是被战争或饥荒从土地上赶出来,去寻找新的生存机会的人,或者是充满冒险精神、喜欢新生活的人。材料三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是指什么?(2分)(2)材料一中所说的“人类意识”“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二中所说的“一个新阶层”是指哪些人?(2分)(4)材料三中所提到的“自由”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2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科里希特贵族把那批属于自己管辖权范围内的伊斯兰教教徒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材料二穆罕默德在传教中提出“凡加入伊斯兰教皆为兄弟”的口号,并建立麦地那宪章,宣称:一致对外。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的时候有着怎样的遭遇?为什么科里希特贵族要那样对待伊斯兰教?(4分)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检测题参考答案1.A点拨:5世纪末期,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众多国家,故A项符合题意。2.A点拨:本题考查对封建制度的理解。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形成了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臣的关系。3.A点拨:8世纪中叶,宫相丕平夺取了法兰克王国的王位,获得教皇的支持。为了报答教皇,丕平把意大利中部的一大片土地赠予罗马教会。这一事件史称“丕平献土”,这为教皇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4.D点拨:本题考查对西欧封建农奴的了解。西欧封建庄园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结婚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故D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5.D点拨:本题考查对西欧城市兴起情况的掌握。D项内容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庄园有关。6.D点拨:12世纪时,巴黎的城市规模是伦敦的五倍,成为西欧最大的城市,故D项符合题意。7.D点拨:本题考查对西欧城市兴起情况的了解。8.D点拨: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是中古时期欧洲封建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故答案是D项。9.B点拨: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是622年,故B项符合题意。10.A点拨:本题考查对世界三大宗教的掌握。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创立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故答案是A项。11.C点拨:由于伊斯兰教的纽带作用,虽然阿拉伯帝国灭亡了,但其民族至今仍然存在。12.A点拨:本题考查对阿拉伯帝国的掌握。阿拉伯帝国趋于衰落是在10世纪后,故排除含④的选项。13.B点拨:清真寺主体建筑风格多为宏伟的圆顶。14.A点拨: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作用。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故答案是A项。15.A点拨: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相传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故A项符合题意。16.D点拨:D项是对《荷马史诗》的叙述,与《一千零一夜》无关。17.C点拨:本题考查古代阿拉伯人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18.C点拨:本题考查古代西亚的文明成果。①种姓制度与古代印度有关,印度不在古代西亚地区,故排除;②③④都属于古代西亚地区的文明成果。19.C20.B点拨:本题考查日本早期国家的出现情况。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国家。21.D点拨:本题考查对大化改新时间的了解及对世纪换算的掌握。大化改新开始于646年,即7世纪中期。22.C点拨:本题考查对日本大化改新内容的掌握。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而不是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23.C点拨:本题考查对大化改新内容的掌握。①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④属于法令方面的内容,排除含①或④的选项。24.C点拨:本题考查对日本武士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叙述皆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25.D点拨:701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26.(1)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2)农民(农奴)。土地。(3)封建主的捐赠。巧取豪夺。(4)关系:教会和国王相互勾结,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教会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地位: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而且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27.(1)基督教。(2)基督教会把文化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3)商人和手工业者。(4)封建庄园。28.(1)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时遭到打击迫害。因为伊斯兰教主张赈济贫民,善待奴隶,反对高利贷,引起麦加贵族的不满。(2)伊斯兰教使众多的信徒凝聚在一起,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